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江兵 《社科纵横》2012,(3):217-218
当代青年的道德危机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转型期,青年的道德构建面临着诸多矛盾困境,笔者提出了把青年志愿类社团建设作为探寻当代大学生道德构建新契机的观点。青年志愿类社团通过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道德构建目标、道德实践途径和道德人格建设,契合了当代大学生道德构建的需要,有助于实现大学生道德构建的有效探索。  相似文献   

2.
网络交往对大学生品德的有利影响及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上交往是网络时代青少年人际交往的一种新形式。大学生作为上网群体中的主力军,网络交往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他们在网络的虚拟空间中交流信息、知识、思想和感情,对大学生的道德水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主要从网上交往对大学生道德认识、道德观念、道德情感方面的有利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3.
由于网络交往行为的道德失范而引发网络伦理道德危机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应对网络伦理危机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加以解决: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加强网络伦理道德规范建设,建立健全我国伦理法律法规,有效地实施网络监控,关注青少年网络道德育.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沉溺于网络交往的心理因素分析及引导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沉溺于网络交往的心理始因是求知趋新,其心理机制是为了逃避现实压力而寻求深层次的内涵交往,实质上是寻找情感的寄托.这样就导致了大学生自我概念的扭曲,加深了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浮躁程度,自然就造成了大学生弱社会化与群体极化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应加强校园网络建设,丰富校园网络文化,增强其吸引力;构建网络道德规范体系,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自律意识;开展网络心理咨询,解决大学生网络交往的心理障碍问题;构建立体网络育人空间,促进大学生网络交往与现实交往的统一;采取技术监控手段,净化网络环境,规范网络行为.  相似文献   

5.
网络作为信息传播和交互的媒介,深刻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网络技术所具备的快速便捷的优势,能够帮助大学生进行高效率的学习生活.但是错综复杂的网络安全威胁以及风险,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造成了消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部分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缺失,道德素养及法律意识薄弱,网络心理健康素养有待强化.新时期提升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需要重视思想引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强化内容引领,依托校园文化凝聚精神动力;关注心理引领,树立正确价值导向;注重规范引领,构建和谐网络秩序.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网络素养是互联网时代网络空间道德建设的重要要素.依据德育视域下的网络素养内涵,建立了n个指标观测点,对沪上61所高校的3844名学生进行调查,发现沪上大学生网络素养状况总体良好,其中,网络道德认知得分较低,仍需进一步加强;各个网络素养指标之间存在较强关联性,网络安全法规认知是各个素养指标的基础;网络素养情况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调研结果为新时代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提供了实证参考.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衡已经被广泛关注,遏制这一现象必须从根源出发才能彻底解决问题。本文给出了网络道德失衡的表现和根源,并针对相应的问题给出了措施,深刻讨论了当今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论当代大学生的网络责任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的迅速发展与普及,一方面有利于大学生开阔视野,学习新知识,思考新问题,更为全面地认识世界;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时期,缺乏足够的辨别力与抵御力,很容易沉溺其中,对自身良好网络道德意识、网络责任感的养成构成了极大的挑战。为此有必要加强网络德育工作,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做到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增强大学生的网络责任感,使其更好地适应网络社会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9.
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的普及,加快了大学教育网络化的进程。网络信息已率先进入了大学生的学习空间中, 网络信息化在为高等学校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了新的模式的同时,也正在改变着他们的思想观念,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和价值取向、道德风  相似文献   

10.
冀德荣  刘迎 《唐都学刊》2008,24(2):31-34
面对当前普遍的道德危机,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高等学校通过加强传统道德教育,改革课程和活动内容,以培养大学生热爱本职、忠诚国家的公民素质和富有本民族传统的文化精神,效果显著.国外道德教育发展趋势给我们的启示是:以经典为基本内容,重视对传统价值观的发掘以及对大学生社会基本规范的训练,将道德教育与解决大学生现实生活问题相联系,强调本国传统文化在培养大学生道德素质中的基础作用.  相似文献   

11.
《社科纵横》2016,(12):159-161
本文从网络"恶搞"的起源开始分析,深入剖析了它的实质以及在大学生中广为流行的深层次原因,指出了网络"恶搞"给传统大学生道德素养教育所造成的困境和挑战,提出了网络监管部门和学校教育者的责任。  相似文献   

12.
《社科纵横》2017,(11):109-112
大学生是一类特殊的网络群体,他们有知识、有思维、有想法,富于创建性和独立性,经常在网络空间里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具有特色的物事。网络暴力是其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它以不良语言、表情或倾向发泄个人情绪,进而形成对他人或社会的伤害。大学生网络暴力的攻击性、窥探性及其危害性,侵害他人正常权益,既违逆法律规范,也违反社会道德。治理大学生网络暴力行为,需要采取经常性的措施,形成常态化的理念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付业勤  雷春 《社科纵横》2014,(3):102-105
在网络新媒体时代,旅游网络舆情危机传播对旅游危机管理以及旅游企业与旅游目的地形象修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旅游网络舆情危机的产生背景出发,介绍了网络舆情、网络舆情危机和旅游网络舆情危机等概念,对旅游网络舆情危机传播的内涵与传播内容进行阐述;全面介绍了旅游网络舆情危机的传播媒介;基于网络舆情危机的周期,提出旅游网络舆情危机的传播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4.
《社科纵横》2017,(3):164-169
随着手机4G网络及客户端的快速发展,以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电影等为载体的"微时代"已成主流。在微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理论课教学、工作队伍建设、工作保障机制等方面存在的不足越发凸显。在内容方法、教育者媒体素养、大学生网络道德等方面面临的挑战日益严峻。为此,高校要积极利用机遇、改进不足,发扬优势、应对挑战,通过建立主阵地、丰富教育内容;提高教育者媒介运用能力、培养大学生网络道德素养;创新教育方法、加强队伍建设;健全保障制度、加大经费投入四方面的创新战略来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社会正处在社会结构转型不断深化的过程之中,传统的道德原则、规范、观念、道德追求等过去被视作德性的东西,或多或少地遭到挑战,在道德危机的表象的背后,昭示着人们对本能态度的自然回归,昭示着生活方式的平权化,道德关怀的感性亿,"卡里斯马"人格的内化,道德灌输向道德教育的回归.我们应透过道德危机的表象积极构建一个合乎现代世界潮流的道德文明体系.  相似文献   

16.
郭建忠 《社科纵横》2012,(4):221-222
网络技术蓬勃发展,正在悄无声息的改变着整个社会,影响着每一个人的生活。大学生作为最大的网络群体,因其特殊的心理特征,受到了网络这把"双刃剑"的深刻影响,本文从大学生网络利用调研数据入手,揭示大学生网络休闲的实际状况,初步探讨如何在"网络时代"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网络休闲教育。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心理危机隐患分析与危机预防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刚 《社科纵横》2009,(7):147-149
大学生心理危机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然而在心理危机问题上存在的诸多隐患似乎比已经暴露出来的问题更令人担忧。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工作刻不容缓。本文针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现状和目前高校心理危机预防的实际,在重新思考危机预防理念的基础上,提出了包括危机预防目标、任务、原则、途径与方法的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2006年湖北省某高校关于大学生公民道德状况的调查数据,集中考察大学生的公民道德状况及其特点,着重了解大学生对公民道德的认知状况,大学生公众道德的行为状况,大学生对公众道德的评价等内容,为寻求提高大学生公众道德的途径和方法提供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殷向阳 《社科纵横》2013,(1):163-164
网络的广泛应用在给大学生学习生活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为高校群体事件的防控带来了挑战。网络环境学生群体性事件呈现突发性强、局部放大效应明显、网上网下联动、不可预见性强等特征。高校应从占领阵地、建立体系、构筑平台和提高网络道德和法制观念等四方面进行防控和应对。  相似文献   

20.
王海玉 《社科纵横》2013,(10):64-66
网络传播的虚拟性和隐匿性,引起人们的道德和责任危机。传统人际交流"多媒体"的特点被抹杀了,同时交流的动机和社会功能受到颠覆。青少年的社会化过程和德育教育在网络时代尤其应该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