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审美需要作为一种精神需要 ,有着广泛而深厚的生理基础 ,它是人的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在个体身上的一种转换形式。由于社会现实条件和社会文化规范的阻碍与压抑 ,以及文化表达机制和认同机制的共同制约 ,人的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会转化为深层的心理欲望 ,而心理欲望在趋向于满足和这种满足实际上不可能实现的矛盾中 ,人们以对象化的方式来达到想象性的实现和满足  相似文献   

2.
社会的精神生产和文化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精神生产是满足人们精神生活需要的活动。它是精神生产者运用一定的精神生产资料作用于一定的精神生产对象而创造出一定的精神产品的过程,并具有自身的独特特征。文章从精神生产与意识生产、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精神生产与文化发展、文化精神与文化价值等方面,说明研究精神生产的意义在于创造出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价值取向相吻合的文化精神。其中最重要的是形成有利于社会进步的文化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3.
民间文艺、通俗文艺和大众文艺是历史上曾经依次出现过的审美文化形态,它们都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具有那个时代的独特烙印。不仅如此,而且它们在本质内涵、生产方式、消费模式、传播途径及作品功能等方面也有很大差异。民间文艺是来自下层集体创作的口传文艺;而通俗文艺是下层文人个人志趣的文化表达。弄清这一问题,对于建设正在展开的我国当代大众审美文化很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4.
摆脱了物质的贫困和精神的羁绊,审美已成为当今中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时代呼唤生活的审美化。审美的意义首先在于能够满足人们内在的审美需要———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精神需求。然而它被长期地压抑着。墨子说过:“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今天,在基本的生存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人们的审美需要便高涨起来,并日趋丰富和表现出个性化的特点。于是,人们热衷于自身形体面容的美化,热衷于家居环境的美化,渴望整个社会环境富于诗情画意,渴望能在自然美的观赏中获得精神的愉悦和陶冶。因为…  相似文献   

5.
劳动幸福权是每个人不可转让的初始权利,是其他一切权利的根源和基础。[1]劳动生产出物质文化产品,满足着人类物质和精神需要,创造了富裕幸福的生活。与此同时,在劳动创造美好富裕生活的过程中,人们也在不断地实现着人的劳动幸福权这一初始权利。从这个意义上说,劳动幸福权就是人们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哲学依据;而作为人类社会共同目标追求的“共同富裕”则与劳动幸福权的实现同频共振,是人的劳动幸福权实现的最终样态。  相似文献   

6.
头发是人的外观特征之一,是人类在漫长的进化途程中取得的区别于动物的明显标志之一,它能显现人的健康状况,也是人的外观美的标志之一。头发一经修饰则成为式。发式是人类对自身的一种艺术文化的创造,是被修饰者的一种审美领受。古往今来,头发、发式融铸了人们的观念,而种种的观念和发式则体现了各民族、部族文化传承、习俗和审美趋向。因而从本质上来说,它不仅是单个人、同时也是各民族不断追求美、创造美、体现美、激发美感、满足精神需求的一种显化形式,人类对发式的不断创新和追求标志着  相似文献   

7.
翻译的标准及科技英语翻译初探郑荔荪一、引言文化是人类在从猿进化为人,从自在的“人”走向自为的人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出于人的物质上的需要,人类创造了自己的物质文化;出于人的社会性的需要,人类创造了自己的制度文化;出于人精神上的需要,人类创造了自己的精神...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增量则不断在增加.作为以满足人类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为目标,而生产服务的知识经济全球化的产物--文化产业应运而生.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但满足了人们在精神文化上的需求,又创造了众多的就业机会,创造了巨额的社会财富和巨大的经济效益.文化产业将是未来中国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21世纪产业扩张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9.
任何一种文化都依存于具体的时空范畴,从发生学的角度来看,土家族民间文艺是人们的行为和思维在其所直观感知的时空世界的一种构形。土家族民间文艺中展演的一定区域内的民众生活图景体现为土家族文化的行为体系,其表演空间也可以视为区域性“小传统”社会的缩影,这其中也渗透了土家人民间文艺叙事的时空生态特性。这种时空生态特性缘起于民族生境与土家族自身文化传统整合的双重效力,是不同民族、不同艺术形态耦合并进的结果,其最终目的是实现生态审美与诗意人生的整合共生。  相似文献   

10.
在民间文艺普遍萎靡的背景下,东北民间文艺却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大众广泛的审美认同。但当这种认同与消费时代的商业逻辑互为缠绕的时候,不断被表述的“民间”与原初意义上的“民间”已经背离,消费文化对其文化意义形成了巨大的削蚀,在各种晚会和娱乐场所演绎的东北二人转,因为其同一性、复制性而具有了消费文化的趋同化特征。这种变异了的二人转并不是对传统民族艺术的传承,而是对其艺术精神的切割与断裂;出现在旅游景观中的萨满文化表演,一方面满足了生活在异质文化空间中的人们对东北文化的想像,另一方面又惊动了民俗的自然性与原初性,使游客只看到了民俗文化的外壳,而真正富有生命力的内核却被搁置。在消费文化语境下,东北民间文艺由于承载了太多的利益诉求而不断沦为商业消费符号。  相似文献   

11.
审美心理是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发展的必然结果。我国古代思想家墨子就说过;“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墨子、非乐》)这说明,一旦基本的生理需要得到满足,人们就会产生审美这种高级的精神需要。这种需要使人们不再满足于局限在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中,而足要求不断扩大审美领域,丰富自己的审美经验,这种审美需要正是旅游活动不断发展并迅速  相似文献   

12.
一、编辑活动的特征及地位 编辑活动是社会文化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以满足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过程中,创造了庞大而浩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精神形态的文化的发展以物质形态的文化的发展为基础;而物质形态的文化的发展又以精神形态的文化发展为指导,二者处于辩证统一的发展过程之中。我们这里所说的编辑活动是社会文化活动的一部分,就是指它是属于精神形态的文化活动的范畴。  相似文献   

13.
鲁迅与茅盾传统文化渊源与文化性格之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马克思关于人们只能在“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自己的历史”这一基本文化哲学观点出发,从文化模塑论的视角,考察了鲁迅与茅盾传统文化渊源和文化性格的同中之异:一、在“刚健有为”这一传统文化总体精神的承传方面,鲁倾向于“独立不惧”,茅则倾向于“健止、大正”,在“厚德载物”的自律原则方面,鲁持“个体—群体—国家”思维方式,茅则反是;二、在传统人文主义的承传方面,鲁持“人本”观,表现为强烈的生命哲学意识,茅则关注社会的“人”,持“民本”观;三、在吴越文化影响方面,鲁性近“山”,多承越文化阳刚一面,茅性近“水”,多承吴文化阴柔一面,并由此而显示迥异的审美取向和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14.
当代社会,文化的变革发展,既有利于文学从少数人享用的高雅的精神佳肴,变为大众享受的精神食粮;而当文学由市场催生、被大众传媒呼唤、进入商品化生产和消费时,又容易成为刺激人的感官欲望的“一种替代性的经验和伪造的感觉”,导致文学的意义与价值的消解,甚至连其娱乐身心的价值底线也难以为继。为避免文学在这种情况下发生异化,必须坚守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特性,进一步明确文学是以满足人的精神享受和发展的需要为目的的。它不只是为了满足人的娱乐需要,更是为了提高人的审美情趣,丰富人的文化内涵,使人的生命质量和精神境界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5.
成人文化生活素质教育的基本任务成人文化生活素质教育是对成人进行丰富多彩的社会和生活文化的教育.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满足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其基本任务是:1.加强成人学员社会文化生活和审美需要的指导,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成人对文化生活和审美...  相似文献   

16.
音乐作为人类创造的灿烂文化之一,以其揭示人类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的特殊而又巨大的功能,成为人类精神世界的伊甸园,也成为实现人类自身价值的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它能使人从异化的现实世界中找到精神慰籍和心灵的愉悦,是现代化的人的主要审美对象之一。  相似文献   

17.
逆向思维是一种创新思维方式.逆向思维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能创造出崭新的思想文化.而新的思想文化是社会变革的精神支撑.逆向思维一旦创造了重大的思想文化,就能够极大地推动社会前进,同时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相似文献   

18.
摘要:汉语绰号扎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一定的命名规律和使用特点,有其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作为社会现象,绰号是个 人形象的标识,是社会历史变迁的镜子,能创造商业价值和经济利益。作为精神文化,不断取材或融合各种文化元素的绰号是 人们品评表情的手段,折射出人们的价值观念和道德伦理,也是语言魅力的艺术展现,为文学作品增色添彩,传达人们的审美 情趣  相似文献   

19.
民间美术是广大劳动者、生产者在生活中创造的为满足实用及精神层面需要的艺术形式,它具有自然、质朴、率真等审美气质。民间美术有着丰厚的积淀和积累,其自身有内在的发展规律和传承特点,保守性是其中之一。正因为有这种保守性,才使得人们可以在民间美术中去探寻原始文化发生、发展的线索和传统文化在民间艺术中留存的文化基因;也正因为此,民间美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可以相对保持其样态和完整的风格。  相似文献   

20.
学术性知识由无序排列的知识碎片堆积组成 ,它是人类社会知识发展的历史产物 ,是现代社会的一大标志。它可以满足现代人的求知需要与审美需要 ,可以弥补现代人的人格缺陷 ,拯救现代人的精神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