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周馥与洋务运动吴宏爱在长达三十多年的洋务运动中,周馥作为李鸿章的亲信幕僚,是重要的策划者和执行者之一。后人评论说:“凡中国自强之本,与夫今日能以自立之道,莫不由周故督与文忠公开其端,植其基。”①然而,以往的论著对周馥在洋务运动中的作用却很少涉及。这里...  相似文献   

2.
日本经过明治维新,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同时也步入对外扩张之途。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便把侵略魔爪伸向我国神圣领土台湾与清朝存在着封建“宗藩”关系的琉球和朝鲜。这样,中日关系日趋紧张,交涉日渐频繁,李鸿章既然是中日交涉中的主要人物,剖析其对日态度的变化,对评价李鸿章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后期桐城派通常等同于湘乡派,曾国藩之后,淮军文化取代湘军文化成为桐城派最重要依附性力量。李鸿章是晚清现代化运动的开拓者,是淮军政治集团的领袖,在其三十年励精图治而遭遇甲午之败与庚子之乱后,从"能臣"沦为"罪人"。桐城派后期宗师吴汝纶不遗余力地为李鸿章辩诬,通过编辑出版李鸿章文稿、撰写李鸿章传记以树立李鸿章的改革家形象。通过辨析吴汝纶与李鸿章的交往关系,梳理吴汝纶对李鸿章历史形象的初次塑造,更能看清后期桐城派的政治观念,这也是考察晚清、民国时期桐城派发展流变的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4.
李鸿章是我国晚清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以发展近代工业为内容的洋务运动,其直接目的是希冀以西方的“坚船利炮”来巩固清朝的统治,但在间接上发展了中国的资本主义,为中华的振兴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该文以李鸿章在铁路建设上所作的贡献,试图分析李鸿章与清末民族资本主义的关系。中国铁路的建设和李鸿章有着紧密的联系,李鸿章是中国铁路的奠基者和实际组织者。李鸿章在对待民族资本的问题上基于一种客现现实的解决办法,为中国铁路的兴起找到了一条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5.
差异:曾国藩与李鸿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国藩和李鸿章都是中国近代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不少人认为李鸿章是曾国藩的得意门生, 完全接受了曾国藩的衣钵,李鸿章的身上“罩着曾国藩的影子”。其实, 曾李之间虽有许多相同之点, 但差异也是很大的。这主要体现在:在对洋务的认识,对西方“长技”的看法上, 李鸿章更高一筹; 在对外交涉上, 曾李虽一脉相承, 但二者的态度和出发点却不一样,李鸿章的主和比曾国藩的保和要积极得多;从个性和人格上看, 曾国藩的人格有很强的魅力,而李鸿章是一个有才华而乏品性的人。当然,曾李之间的差异只是迟钝与敏感、 被动与主动、 消极与积极、 开阔与拘囿的相对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赫德是英国人,李鸿章是中国人,赫德是总税务司,李鸿章是直隶总督,他们都效忠于清政府,都争取得到清政府的重用,他们都希望在中国近代化方面作出贡献。他们有合作的一面,但是,国籍、职位、年龄的不同,又使他们矛盾重重。他们的恩恩怨怨,都与中国晚清史上的重大事变息息相关,很值得加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李鸿章研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景象:一方面,大批研究论文见诸报刊,李鸿章研究专著《李鸿章与中国近代化》一书正式出版。尤其是1988年在李鸿章的家乡安徽召开了“李鸿章与中国近代经济”学术讨论会,这是我国第一次召开的专门研究李鸿章的学术会议,在海内外引起了很大反响。接着在1989年山东东营召开的全国第五届洋务运动学术讨论会上,李鸿章又成为与会代表讨论的热门人物。此次大会代表们提交的29篇人物研究论文中,研究李鸿章的就有12篇。可以说李鸿章研究,已成为近代史研究  相似文献   

8.
作为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李鸿章大胆改革,勇于创新。他创办军火工厂、编练陆海军、创建民用企业等,这些在中国都是开创性的.这不仅使中国历史向近代化推进迈出了可贵的第一步,而且对加强中国国力、抵御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是有益的。李鸿章因此成了中国近代史上的显赫人物,左右清廷朝政长达四十余年。然而,李鸿章这个人物的出现始于太平天国时期,是伴随着太平天国这场农民运动发迹起来的。本文试对李鸿章的崛起与太平天国运动之关系,进行一些探论.一、太平天国运动与李鸿章投身军旗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开…  相似文献   

9.
左宗棠与李鸿章都是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中国统治阶级中倡办洋务的重要人物。在洋务派内部,无论在倡办洋务的目的还是方针措施上,左宗棠都与李鸿章有很大的区别,不能完全等同并论。李鸿章积极倡导并参与洋务运动,主要是他为了强化个人势力、巩固其政治地位的一种努力。李鸿章与曾国藩系下的湘军,是晚清兵为将有现象的发源地。过去,军队是掌握在国家政权手中,但发展到晚清,军队已成为乡勇部队领袖的私人军队,这些军队领袖往往拥兵  相似文献   

10.
略谈张之洞的儒学龚书铎在晚清督抚大员中,曾国藩和张之洞可以说有其独特之处。他们不仅为政,同时还做学问。这与李鸿章不同,曾国藩曾说,李鸿章“拼命做官”。曾、张为学崇尚不同,曾宗程朱理学,张尊考据学。但二人又有共同点,都主张汉宋调和,提倡经世致用。这不独...  相似文献   

11.
《文选》是在总集的基础上再次选编作品的总集,其赋篇的来源当是以《历代赋》为蓝本。其一,从其选文的下限来看,《文选》赋类的选文范围与《历代赋》相符合;其二,奉敕注《历代赋》的周舍为昭明太子东宫高层官员,他在东宫任职的时间恰恰是昭明太子开始从事总集编纂的时期,其对太子的影响不小;其三,从《文选》未收陶渊明《闲情赋》和张融《海赋》来看,恐怕也与《历代赋》的选赋范围有关。  相似文献   

12.
新近公布的《刘复墓志》的主体部分为刘复自撰,不仅完整介绍了刘复生平,而且述及他在天宝年间与王昌龄、李白交往之事,据此我们可以完整地认识刘复其人其诗。墓志中关于刘复早年生活的介绍不仅可让人了解到天宝学子的修业方式,而且还可对天宝年间以江宁为中心的江南诗坛有更真切的了解。这为解决天宝文学中几个悬案,如王昌龄被贬龙标时间、王昌龄在江宁主持雅集及授学之事,也提供了重要佐证,据此可对著名的《琉璃堂诗客图》做出新的解释。借助这方墓志,我们可对盛唐时期京城之外的诗学活动有更具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严复与李鸿章在外交事务上的分歧,正是清浊流的重要分界点。尽管严复从事的是洋务浊职,但是他的外交理念却倾向于沈葆桢、张之洞、陈宝琛等清流人物。即便如此,在如何建立对外强权政府的途径选择上,他与张之洞等清流也不完全一致。严复认为,只有变法以修明内政,使国民拥有自由的民权,才能造就对外自主的强权政府。从清浊流之争的教训可见严复独树一帜的思想,这对未来中国改革开放的走向不无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李鸿章及其淮系集团在近代机器纺织工业创办中,做了大量创始性的、卓有成效的工作。从三上《织布局折》到上海机器纺织局的草创和发展、焚毁和规复的过程,无不体现李鸿章对发展机器纺织的高瞻远瞩。李鸿章关于建设机器纺织工业而富国利民的思想,极大地促进了近代中国纺织工业的发展,促进了中国纺织业技术由传统手工业向现代机器化大生产转型,并奠定了中国近代纺织工业发展必需的人才和资本基础,促进了近现代纺织基地建设,并由此影响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赫德很欣赏琅威理的才干,极力向英国外交部、海军部说明,为了英国在华的巨大利益,将琅威理推荐给李鸿章,担任了北洋舰队的总查,期望琅威理能像他控制中国海关一样控制中国海军。琅威理工作相当出色,但他在李鸿章未能满足他指挥实权之际愤而辞职,使赫德大为失望。  相似文献   

16.
传为蔡琰所作之诗有五言体和骚体的《悲愤诗》及《胡笳十八拍》,《胡笳十八拍》虽然不能确定为蔡琰所作,但由其文字内容观察,作者十分贴近蔡琰的心灵声音。其后以《胡笳十八拍》为题目的续作者,唐代有刘商,宋代则有王安石、李纲和文天祥等人的集句诗。李纲和文天祥《胡笳十八拍》集句诗的历史意义可梳理为三个层次:一是延续王安石的《胡笳十八拍》集句手法,仿效蔡琰自述乱离身世的叙事模式;二是进一步确立了杜甫的文学地位,推崇杜诗为集句诗写作的取材典范;三是实践“以诗为史”,扩大了“诗史”的指涉范围。  相似文献   

17.
在新边塞诗的代表诗人中,李瑜在诗风上既与杨牧的热情、旷达、豪放和章德益的恢宏、奇幻、瑰丽不同,也与周涛的雄浑、潇洒、悲壮有着显著的区别。基于个人的生活经历和个性特点,李瑜形成自己独特的抒情方式、语言特征,甚至选择了特殊的诗体形式,成为新边塞"婉约派"的一个典型代表诗人。  相似文献   

18.
屈原是杜甫在诗歌创作上学习的榜样,特别是在艺术手法方面,杜诗深受屈赋的影响,利用文献分析法和比较论证法,对杜诗中与屈赋有关的内容进行梳理分析。研究认为,杜甫有着别裁伪体亲风雅的创作追求,在其创作中对屈赋有多处直接的运用和点化,屈原的人格精神、文化心态也对杜甫产生了影响;杜诗受到《离骚》等以比兴手法表达丰富感情的创作影响,屈原首以男女喻君臣关系,用自然界的动物花鸟表达美丑好恶,杜诗在意象的选择上以屈赋为基础,但扩大为自然万物都可以拿来做象征的意象;杜甫部分浪漫主义色彩的诗作可见屈赋浪漫主义手法的影响,与其一脉相承,屈赋的浪漫主义通过幻想和神灵世界描绘出了瑰丽奇异的画面,又通过热烈奔放与执着追求理想信念来表现,杜诗也通过奇特的想象来构造虚幻世界,但形象往往有现实人物的身影,并富有乐观开朗和浪漫的情思;杜甫的一些诗歌创作继承了屈赋的悲秋主题,杜诗中频现枯木、秋雨、秋风等意象,悲愁主题的诗歌创作从数量和质量上都超过了屈原,杜诗充实并发展了这一主题并在其基础上扩展了表达内容。  相似文献   

19.
童力群 《南都学坛》2002,22(3):55-58
雍正十年十一月至雍正十一年四月 ,早被革爵圈禁的纳尔苏 ,派嫡幼子福静向隋赫德索银三千八百两。事前有“曹家人”到平郡王府“行走” ,事后有雍正帝及宝亲王弘历为之开脱。曹家得银后可摆脱困境 ,捐纳州同。因此 ,对曹兆页家的穷困问题 ,有必要作通盘的思考 ;对“曹雪芹从乾隆九年开始创作《石头记》”的定论 ,大可怀疑。应大破“自传说” ,大立“他传说”。  相似文献   

20.
以弗洛伊德及荣格等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为参照,通过对《梦李白二首》的解析,回顾李白和杜甫同游齐梁的诗歌对话,探索杜甫之所以入梦的现实基础。以此发掘李杜"惺惺相惜"和杜甫潜意识里蕴藏的对命运不平,对现实不满的深层原因,及其忠君爱民的政治理想的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