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甘肃省乡村旅游业发展涉及多个不同利益主体和不一致的目标功能,社会网络结构复杂,为深入探究乡村振兴背景下甘肃省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现状以及现实逻辑,推动甘肃省乡村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文章从多元视域阐述乡村旅游业对于促进甘肃省高质量发展的内在与外在联系,并采用SWOT分析法,从理论基础出发,全面分析甘肃省乡村旅游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并进一步提出SO、ST、WO、WT等组合战略,为甘肃省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现实对策,助力甘肃省乡村旅游业发展,从而实现甘肃地区“百年奋斗”宏远目标,为甘肃省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实践性和理论性启示,同时为其他地区乡村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
乡村旅游是驱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民族地区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开发潜力较大,旅游市场需求旺盛,借助乡村旅游驱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是当前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本文首先探讨乡村旅游驱动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深挖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之间的逻辑关系,为理解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的作用提供新视角。其次,指出乡村旅游在驱动乡村振兴面临的困境,主要包括:乡村旅游商业化趋势明显、乡村旅游开发不注重生态保护、乡村旅游品牌效应不突出、旅游业从而人员队伍文化素质不高等。基于此,本文提出注重发挥区域特色,挖掘关键元素价值;保护生态环境,筑牢旅游发展根基;构建乡村旅游品牌,提升旅游效益;加强旅游从业人员培训,提升旅游服务水平等,以提升民族地区乡村旅游驱动乡村振兴实施效果,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发展乡村旅游,突出旅游业在山西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地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举措,也是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社区是乡村地区旅游发展的主体,社区的有效参与有利于当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榆次后沟社区参与旅游的现状和问题的分析,认为创建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凸显社区参与的主体地位,丰富社区参与旅游的形式,提升社区参与的能力和水平,建立以社区为核心的参与旅游发展模式,对乡村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武陵民族地区区域旅游一体化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旅游一体化是当今国内外旅游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促进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武陵民族地区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旅游业发展迅速,但从总体上看,整个武陵民族地区旅游发展不平衡、地区差异大,整体优势未能充分发挥,通过制订武陵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加快推动区域内旅游资源的优化整合、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以实现区域旅游规划、区域旅游资源配置、区域旅游服务设施一体化。  相似文献   

5.
旅游业是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引擎,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平台,也是实现国家安全稳定、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旅游业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时代赋予的重大政治任务,是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的研究课题。文章以云南省的临沧、怒江、红河、西双版纳4个各具特色的边境州(市)作为案例地,探讨了旅游业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高质量发展的模式和机制,构建了“乡村农业+旅游”的临沧模式、“交通与体育+旅游”的怒江模式、“遗产与康养+旅游”的红河模式、“生态与文化+旅游”的西双版纳模式,形成了具有一定普适性的“资源转化能力-现代产业体系-地区综合效益”旅游业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高质量发展机制,以期为探索旅游业促进地区社会经济文化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制作出理论贡献,为我国其他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案例参考。  相似文献   

6.
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与乡村振兴的契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民族村寨旅游开发是实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有效措施。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大力进行第二产业的发展会面临较大的生态环境压力,在民族村寨对民族文化进行深度旅游开发,可以为当地少数民族居民创造就业机会,提升他们的能力和素质,能提升当地民众的收入。近年来我国民族村寨旅游开发推动了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但民族村寨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也凸显出了一些问题,如当地的文化生态环境受到一定的破坏,在利益分配上还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我们既要让文化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齐头并进,又要防止旅游开发过程中贫富差距的拉大,实现“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的关键主要是社区成员主体意识的培养。通过更新传统观念、发展民族教育、挖掘民族文化的内涵等方式培养社区成员参与乡村旅游的主体意识。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不只是民间艺术的舞台展演,也是社区成员常态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的体验。这种意义的乡村旅游才有可能走向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乡村旅游有助于打破区域内部发展空间上的不均衡,缓解污染,解决农村就业问题.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京津冀乡村旅游开发势在必行,而创意旅游发展模式能够为京津冀地区的乡村旅游开启新的发展思路.通过深入分析京津冀地区发展乡村创意旅游的必要性,系统梳理京津冀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以河北司马庄、北京古北口、宋庄为例,分析“创意农业旅游”“乡村文化创意旅游”“乡村艺术旅游”三种典型的乡村创意旅游发展模式,以期对京津冀乡村地区的旅游开发提供借鉴与思考.  相似文献   

9.
如何更好地满足游客的旅游消费需求、让旅游地民族群众从旅游发展中获得更多益处,将是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方向。根据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的旅游民生需求,实施增强发展权的造血式、保障生存权的输血式、"发展权+生存权"的耦合式旅游惠民模式,通过一系列措施,满足群众休闲消费、社会融入和精神文化的需求,彰显民族地区旅游发展保障和促进当地民生改善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我国乡村旅游业迅猛发展并不断壮大,在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中起到了巨大作用,引起国家领导的高度重视,“十二五”规划把发展乡村旅游业确定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发展乡村旅游业至关重要。以生态学基本原理为理论依据,通过实地考察旅游资源,总结了利辛县美好乡村旅游规划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从景观整合和规划、特色景区建设、旅游发展规模、乡土旅游开发和农民与政府的关系等方面提出了适合利辛县美好乡村旅游规划的新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11.
随着“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的施行,湖北民族地区旅游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民族文化生态旅游”是基于湖北民族地区旅游业发现状提出的有效举措,符合湖北省旅游发展的总体规划。因此,要加快湖北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就要努力使民族文化旅游向生态旅游提升,加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的品牌化建设。通过深入湖北民族地区进行实地调研,提出了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品牌塑造的具体措施,并例举了三个极具开发利用价值的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品牌项目。  相似文献   

12.
学界对成长型避暑旅游景区关注较少。文章选取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毛坝景区为案例,在田野调查基础上,发现民族地区成长型避暑旅游景区存在资金不足、旅游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旅游内容单一、从业人员缺乏、景区城镇化等问题。文章提出了创新的方式筹集资金、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凸显民族文化与生态元素的体验式开发、吸引青壮年劳动力回流、延伸避暑旅游业的地域民族特色产业链等促进民族地区成长型避暑旅游景区发展的优化路径。了解民族地区山地避暑旅游发展的问题与应对举措,对西部地区山地型少数民族村落发展避暑旅游业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对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苏州、常州、杭州等典型地区的乡村旅游业发展现状和基本模式进行剖析,从而找出其乡村旅游实践发展中所暴露出来的主要问题,并对其乡村旅游发展对策方面提出了具有一定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的建议,力图更好地发展乡村旅游,更好地解决富余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4.
乡村旅游作为贵阳市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贵阳市解决好“三农”问题、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有效途径.贵阳市发展乡村旅游的有利条件是生态优势明显、旅游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客源充足、政策优惠,但也存在开发模式单一、开发层次低、投入不足、开发无序、宣传力度不够等问题,必须从加强科学规划、挖掘文化内涵、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健全服务体系、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加大宣传力度等方面采取有效对策发展贵阳市乡村旅游.  相似文献   

15.
武陵山民族地区旅游发展新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武陵山民族地区旅游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也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主要是发展模式和资源开发方面的不足.针对武陵山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的现状,必须通过建立梯度旅游增长极和建立遗产廊道,为这一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指导,促进旅游业更加健康、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西部乡村旅游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业是当今世界上的新兴产业之一,旅游业正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乡村旅游是旅游业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的延伸。我国西部地区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西部旅游业尤其是西部地区的乡村旅游对于推进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改变西部地区经济落后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乡村旅游安全影响因素辨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乡村旅游是一把双刃剑,在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安全问题,进而影响了乡村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在分析乡村旅游安全事故案例和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旅游安全理论,界定乡村旅游安全的概念.从乡村旅游的主体、客体及媒体等三个方面,对乡村旅游安全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构建乡村旅游主体、客体及媒体安全影响因素图,认为乡村旅游主体安全即为乡村旅游者安全,乡村旅游客体安全即为乡村旅游资源安全和乡村社区安全,乡村旅游媒体安全即为乡村旅游从业者安全和乡村旅游交通安全,为辨识乡村旅游系统中存在的各类不安全因素提供了基本思路和框架,也为乡村旅游安全评价预警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中国乡村旅游研究综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乡村旅游是我国农村经济在新时期实现转型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乡村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国内乡村旅游研究引起了政府部门和学者的广泛重视.通过对当前国内乡村旅游研究现状的梳理,从乡村旅游概念界定、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乡村旅游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乡村旅游规划与设计和乡村旅游发展存在问题及负面效应等方面评述了我国乡村旅游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旅游是我国旅游业发展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域旅游现象和重要的旅游业态,是民族地区实现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重要的产业支撑.检讨了学术界对我国西北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研究,对单一经济价值导向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研究和产业运行模式进行了反思,以我国西北民族地区为例提出了构建以多元价值为基础的西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的基本思路和框架,研究了多元目标价值导向的西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理论意义与产业价值.  相似文献   

20.
民族旅游村寨的特殊性在于其社区既是生活社区也是旅游社区,既是产权明晰也是产权模糊的社区,其村民及文化不仅是旅游发展的客体也是旅游发展的主体.文章在对民族旅游村寨的特殊性和当期的民族旅游开发模式进行审视的基础上,指出“社区驱动+政府引导+市场参与+外围助力”是西部地区合理的民族旅游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