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语言世界观多元论——八论语言的体验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语言世界观主要研究语言与思维(即认知)、与现实世界和社会世界之间的关系,论述语言在世界观形成中所起的作用.当前,在这一问题上主要有四种基本观点:(1)反映现实论;(2)认知假说论;(3)语言决定论;(4)语言思维二元论.前三种观点具有明显的单向论述的倾向,且这四种观点都没能将社会文化因素考虑进来.为此我们提出了语言世界观多元论,认为现实、认知、语言和文化这四要素之间存在着一个"多元相互作用"的关系,在此框架中提出:现实决定认知,认知决定语言的决定关系;语言影响认知,认知影响现实的影响关系.笔者近年来基于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的理论重点论述了语言体验性,一方面为语言世界观多元论作了理论铺垫,另一方面语言世界观多元论也为语言体验性提供了证实.  相似文献   

2.
波兰尼个人知识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的起源、性质及其获得的方法历来是知识理论中的重大问题。波兰尼从对客观主义的分析批评出发对知识理论的相关问题做出了新的回答与解释,指出了知识的个人性和默会性,从而构建了以“默会认知”为基础的个人知识理论,为人们提供了理解知识理论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3.
依据波兰尼默会认识论、海德格尔存在主义真理观、康德判断力思想、维特根斯坦家族相似理论,从4个维度探讨行政默会知识的生成机制:行政生活主体与对象事物的相互交往过程、行政生活主体对于行政情境的“当然忘却”过程、行政生活主体运用行政判断力和进行类比推理的过程、行政理论与实践主体具有的无言的主体性前见.在此基础上,得出行政默会知识的基本管理路向:语言表达与行动表达相结合、情境管理与岗位管理相结合、理论学习与范例学习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语感图式无意识建构与加工的内隐机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把语感图式无意识建构与加工的内隐机制分析放在内隐学习理论研究成果这一大背景之下,现代认知图式理论无疑为我们的科学诠释和描述打开了一个新的认识视角,我们不仅能对语感所具有的直觉性和自动化之特性作出颇为令人信服的解释,而且也将影响对整个内隐学习的系统化研究。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意义传递的符号表征,基于认知主体的体验和感知。但语言学的发展是以哲学作为基石和摇篮的,在语言认知科学发展的进程中,因为不同哲学流派的存在,构建了不同的理论体系及其阵营,导致了不同语言学派对于语言认知的分歧,先后形成了不同的语言认知观。体验哲学观认为对语言现象的认知与研究,建立在认知主体的体验实践及其哲学基础上。因此,厘清语言认知哲学对于语言认知的影响,把握语言认知体验观的哲学理论基础及其基本特性,理解其认识论与方法论意义,对于促进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语篇蕴含知识,知识通过语篇得以确立、传承和被不断检验。语篇的建构依靠外在形式的连接,更是依赖于信息的传递方式、语境的调控和语篇参与者的认知方式。在上述过程中,语篇建构者的知识是蕴含并贯穿其中的重要元素。本文就从语篇体裁和信息连贯两方面探讨语篇的认知建构及其建构中的知识支撑。  相似文献   

7.
自然语言(或日常语言)是自然形成的符号系统,不可能是完备的,但自然语言是最初始的元语言,认识活动不可能绕开自然语言。哲学需要一种建立在自然语言基础上的元语言。语言哲学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对哲学命题的解构分析,更应该展开元语言的建构分析,即通过转换等语言结构分析程序建构出反映认识范畴的表达式。比如概念分类和整体切分作为不同的认识范畴,通过日常语言学派的词语用法分析不容易区分开,通过转换分析建构出表达式,可以有效地得到区分,相关的外延扩大和限制问题也能得到解释。语言哲学建构分析既要预先关注哲学中的认识范畴,也需要掌握语言结构分析程序。语言哲学和语言学应该有更深层次的结合。  相似文献   

8.
9.
10.
文章分析了生成语法与认知语法语言习得理论的价值及存在的问题,并论述了它们对英语教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体验哲学认为语言具有体验性,强调意义不是来自与外在客观世界的对应,而是来源于人类的身体体验、社会经验和主客体的多重互动认知理解。情感是人类最重要、最普遍的人生体验。在语言中,人的抽象情感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建立在个体感知基础上的隐喻表达的。通过分析英汉语言中广泛存在的情感隐喻,说明了情感隐喻的体验性,这也成为体验哲学更进一步的证明。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别介绍了巴赫金以“言谈”为核心的语言哲学与以“对话”为核心的文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认为巴赫金的文化理论在入手处 ,在核心内容上 ,在方法论上都与他的语言哲学观存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本文认为巴氏文化理论在语言哲学时期已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抽象概念"词语"的中英跨文化语料,采用Lakoff的认知体验哲学观点,考察了"词语是食物/饮品"和"词语是物体"等10种概念隐喻.揭示了人类以已知喻未知、以熟悉喻不熟悉、以简单喻繁复和以具体喻抽象的隐喻思维模式.并从原型理论的角度分析了"词语"概念的隐喻延伸及其范畴化,给出了"词语"的认知模型和语义结构.  相似文献   

14.
从语言逻辑分析到语言语义分析是卡尔纳普拒斥形而上学的策略转变。值得注意的是 ,这种转变已预示着卡尔纳普从完全否定形而上学向以“语言构架”理论间接谈论本体存在问题的过渡。换言之 ,后期卡尔纳普讨论了他所拒绝讨论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其语义分析的“语言构架”理论的探析 ,指明这种理论的存在论意义和实质  相似文献   

15.
知识与德性的关系问题至今仍然是值得人类思考的问题。追溯西方哲学史,大致经过了知识就是德性,知识就是力量,知识与德性的对立等立场。虽然西方亦重视德性之探索,但由于研究问题视角与文化背景之不同,最终偏向为知识论。   相似文献   

16.
语言与思维关系密切。语言的差异是思维方式差异的表现形式。另一方面,语言又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中西文化差异必然导致文化语义大不相同。文章从“语言相对论”的角度探讨了汉、英两种语言之间的符号与文化语义的巨大差异。指出,文化语义其实是语言背后的语言。  相似文献   

17.
以体验哲学为基础的体认象似观在语言哲学及在语言教育领域思潮中的作用日益得到认同。本文通过分析体认象似观使得语言研究视角变得更为辩证的三大原因:跨越了哲学界理性与感性两端,深化了语言符号任意性与象似性的辩证关系,并且在新兴语言学中突显了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的思潮,解读了它在语言哲学视域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回顾和总结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历史发展基本情况,是新时期搞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客观需要,也是促进高校德育发展的客观需要。从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轨迹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自发恢复阶段(1978—1985)、探索调整阶段(1986—1991)、健康发展阶段(1992—2003)和全面深化阶段(200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