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文义解释与法律模糊的释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理性产物的法律不可避免地带有某些先天缺陷,这些缺陷可以被称为"法律的病灶".解决法律病灶的最重要的救济机制就是法律解释.但法律解释只是面对意义模糊的一种姿态、一种取向,进行意义释明需要具体的解释方法.文义解释是法律解释中最基本的方法,文义解释优先是法律解释主体必须恪守的原则.根据进行文义解释时所把握的尺度松紧,文义解释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字面解释、限缩解释和扩张解释,这三种解释均有各自不同的适用场域,各自发挥着释明法律意义模糊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张萍 《学术交流》2005,(3):13-16
亨普尔运用在科学中用来证实一个命题程序的逻辑的和方法论的分析方法来试图建立真的标准,他的真理论是一种限制的融贯论,具有约定主义和社会历史学派或新实用主义倾向,他把真的定义看做是相对于“人类和尤其是由我们的文化圈的科学家所真正接受的系统”,并接受一个经验证实的相对概念,经验的或形式的科学不能引领我们达到绝对的独立于我们思想的真。  相似文献   

4.
朱志方 《学术交流》2020,(7):23-29+191
弗雷格的反心理主义设定了第三领域,他的第三领域的概念不仅在本体论和认识论上是神秘的,而且导致多个内在矛盾。普特南宣称意义不在头脑中,但并没有提供真正坚实的论证,他将这个结论事先预置在他所虚构的同形地球的场境中了。皮尔士的行动主义的语义学不仅容纳了关于解释与理解的心理事实,并且通过行动来保证意义的清晰性。  相似文献   

5.
文本与解释     
不论是哲学研究还是哲学史研究都离不开文本以及对文本的解释.这就涉及文本语言和解释语言之间多层次的复杂关系,尤其在经典阐释和中西哲学对话方面,这种关系更为突出.正确认识文本与解释的关系对于哲学史研究,对于当代哲学的创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格义、解释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当代中国哲学问题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来自于这一问题的生发历史.马克思哲学的义理之格创造了中国哲学的哲学语境,并且赋予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初特点:它以民族主体性的自觉守护作为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前提,并且在开启民智的大众化哲学普及运动中,完成了以时代为背景的中西文化的对接.它的意义不在于在多大程度上"真实地"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本来面貌,不在于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一个陌生的国土和民族中得到扩张,也不在于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如何"颠覆"了旧有的传统,从而完成了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未竟之业.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格义"的种种努力,其意义在于开创了一个民族传统中从来没有过的语境,在这个语境中,开启了理想与现实对话的平台,它使中国在民族与世界、历史与现代的对接中,获得了新的身份标识.  相似文献   

7.
郭喨 《浙江学刊》2020,(2):183-191
"原因"与"理由"都可回答"为什么"的问题,传统哲学对"客观性"的追求导致了其对"理由"的偏爱,背后则是"旁观者"的认知立场。与"原因"和"理由"相对应,对道德行为的解释包含"行动的逻辑"与"解释的逻辑"这两重逻辑。诸多道德判断与道德辩护都是从"旁观者"角度遵从"解释逻辑"的"事后建构",这种偏爱"道德推理"的"事后的理由"远非行动者"行事的原因"。论文系统考察了"行动的逻辑"与"解释的逻辑"在驱动力、主要功能、生物基础等方面的特点和差异,并通过"逻辑理性"与"生态理性"的划分,阐释了道德行为中理性"复活"的机制,尝试弥合两种逻辑的对立,以构架更加基础的道德行为解释理论。  相似文献   

8.
超越解释——对疑难案件法律解释方法功能之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解释方法能够为疑难案件的裁判提供思考方向,并为判决结论提供论证。但这些解释方法本身并不确定,方法之间也没有固定的效力位阶,这些局限使其难以保障法律解释的客观性。由于在疑难案件中法官需要进行利益衡量和价值判断,因此其裁判具有决策性质。为了增强裁判的科学性和妥当性,法官还应求助于其他社会科学。中国法学应在深化法律解释方法论研究的同时,推进法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法学教育中也应考虑完善法科学生的知识结构。  相似文献   

9.
仪平策 《求是学刊》2003,30(5):95-100
文章认为,就文本本身说,宫体诗的突出特点就是感性原欲的审美化。一方面,它的主"欲"题旨,渊源于理欲不悖、圣俗合一的文化传统,根植于本乎自然、主乎情性的时代语境,发动于热烈言情、率直表欲的江南民歌;一方面,中古时期"美"意识的真正觉醒和独立,则使得以文人趣味对待"欲",以唯美态度观照"欲",以诗意方式表现"欲",成为宫体诗审美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10.
无论是对亚洲的经济发展还是对金融危机 ,都有人从文化上找原因。其实亚洲金融危机首先是经济现象。如果从文化上进行解释 ,必须非常严格 ,不允许随意性。  相似文献   

11.
魏治勋 《求是学刊》2016,(6):96-105
法律之所以需要解释,端在于人类创造的法律先天存在着诸多不足。人类理性自身的缺陷与追求无美不具的大全式法典之间的矛盾,使得人类要达致对社会生活的有效管理,就不得不对法律进行解释,以明晰法律的意义并弥补其不足;用以表述法律的日常语言存在的词不达意、一词多义和一义多词等问题导致法律的意义模糊,需要法律解释予以克服;语境转换导致的法律意义理解的多元化,亦需要通过解释辨明特定语境下法律的具体含义。法治需要法律解释,尤其需要法律方法指导之下的合理解释,这是我们必须牢记的法治训诫。  相似文献   

12.
司法权的本质是一种解释法律的权力.司法过程中的法律解释是一种服从法律的解释,这一服从主要体现在法律解释过程中必须充分尊重法律文本含义的确定性和客观性,法律解释中的法律意义的考量必须以法律文本含义的客观性为前提.法治要求法律解释必须有一定的限度,应该捍卫司法克制主义的法律解释立场,反对过度解释法律.  相似文献   

13.
西方哲学中的truth一词,中译多为真理。文章以康德文本为例指出,由于将他所说的wahrheit译为真理和真理性,因而引发许多理解方面的问题。基于关于康德文本的探讨,文章指出,应该将truth(Wahrheit)译为真而不是真理,并且主要在是真的这种意义上理解它。而且,这不是简单的翻译问题,而是如何理解西方哲学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覃琮 《社会》2013,33(6):93-121
基于对广西两个征地案例的研究,本文发现,农民维权抗争的实践逻辑,不能用现有的“日常反抗”、“法权抗争”和“规则模式”框架来解释。当地农民维权活动的一般性特征可称之为“理法抗争”,其行为理据、策略选择和目标制定都在合“理”合“法”的框架内。具体表现为:对被征土地的“待价而沽”、积极运用“拖”的抗争策略、在集体行动中并用“理”与“法”的行动策略,不使事态失控,不与地方政府交恶。农民的“理法”抗争,既根植于乡土社会,也因中国政府政治合法性的转变而导致的国家对稳定的刚性需求、地方追求经济绩效和维稳工作实践之间始终存在某种张力,正是这种张力促使农民在与地方政府争取拥有平等对话主体资质的抗争过程中形成某种“默契”。  相似文献   

15.
陈林山  黎洋洋 《生存》2020,(13):0074-0074
群文阅读教学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受到了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但在倡导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今天,不少学校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村高中,语文教学存在“高耗低 效”的弊端,高考备考仍以题海战术训练应试技巧为主,效率低下,制约着学生发展。理清群文阅读教学的内涵、理论基础、基本特点、实施意义是开展群文阅读的重要前提。人们对群文阅读的研究推动了中学语文教学,培养了学生核心素养,有利于打造“书香社会”,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6.
张仁香 《学术交流》2012,(6):155-159
梁宗岱诗论著作《诗与真》《诗与真二集》是其诗学理论的核心文本。"诗与真"是该诗论的主题词。受德国作家歌德自传的暗示及艺术创作精神的启发,梁宗岱强调诗歌创作不仅要有"经验",而且有生命的坚挚,有对艺术理想不舍的追求。他在艺术上追求的"心灵之真"、"象征的境界"去西方象征主义的神秘化,融入一种忘我的超功利色彩,这背后隐藏的艺术精神正是庄学自然无为的真精神。  相似文献   

17.
杨树彬 《学术交流》2005,(10):183-186
科学与艺术是人类文明的两大形态,也是人类对宇宙不断探索和创造性地加以认识的结果。它们都是以人为本,体现了人类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科学探索以追求“真”为动力,以造福人类即“善”为本源,而“美”视觉化地反映了真和善的这种当前状态;艺术是对生活本质规律的形象化揭示,是对“真”的表现和再现,是对“美”的追求的结果。艺术形象的启迪、认识、教育、审美和娱乐作用,在驱动欣赏者积极、向上、至善。因此,真、善、美分别是科学与艺术的艺同精神、终极目标和理想标准。三者在服饰上得到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18.
张翔 《学习与探索》2007,(1):112-117
宪法解释应当以何种方式展开是中国宪法学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通过对美国1793年确立的“禁止咨询意见”原则的探究可知,宪法解释模式的选择必须与宪法解释机关的功能相适应。虽然各个国家确立了不同的宪法解释模式,但基本上都体现了“功能适当原则”。中国现有体制下的宪法解释只能适用抽象解释的模式,宪法解释程序的建立也必须以此为前提。  相似文献   

19.
市场、制度与网络:产业发展的三种解释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发展长期以来一直是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从现有的理论来看,主要形成了三个理论解释范式,即以新古典经济产业理论为代表的市场主义的解释范式、以历史制度学派和组织制度学派为代表的制度主义的解释范式,以及以网络和社会资本等新兴产业理论为代表的网络主义的解释范式.这三种理论范式分别把市场机制、制度与产业政策、产业网络与社会资本等因素视为产业发展的核心机制.在一定意义上,这些解释范式分别存在着市场决定论、制度决定论与网络决定论的倾向.  相似文献   

20.
宪法解释之前命题与方法——以德沃金为中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书成 《浙江学刊》2007,(3):154-159
通过对德沃金对于美国宪法的道德解读的解读,可以发现宪法解释在逻辑上所暗含的前命题。他们是:宪法具有极抽象性;宪法必须被解释;宪法解释必定离不开价值判断;宪法解释主体必须在社会中具有权威性。这些前命题同样是中国宪法解释必须认真对待的逻辑命题。只有厘清这四个命题的内在逻辑,才能对宪法解释予以正确的定位。同样,德沃金的道德解读方法也是建立在宪法解释的前命题基础上,对宪法解释方法的建构具有启发意义。德沃金对美国宪法的道德解读并非以价值判断为所有内容,也遵循了规范主义、整体主义等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