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试论人的全面发展与大学生素质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基 《甘肃社会科学》2007,3(5):180-182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事业,提高大学生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目前我国正在实施的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目的的素质教育,特别是大学生素质教育是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在新形势下的新实践.  相似文献   

2.
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马克思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的全面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继承和发展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指出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并阐述了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辨证关系  相似文献   

3.
史炳军  金爱琴 《理论界》2004,(5):154-155
人不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是社会发展所追求的目标。在教育工作中,必须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素质教育,使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它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观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指明了方向;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现表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具有直接现实性的重大课题;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依据观表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一项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5.
素质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新的形势任务条件下 ,进一步反思我国教育的各个层面 ,充分认识用理性的要求推进全面素质教育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充分认识素质教育的本质在于提升个体的社会生存能力和推动社会发展能力。其实质在于培育人的个体独立性、社会实践性和社会责任性。要加紧提高人的现代化水平 ,注意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协调和互动关系 ,建立终身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6.
可持续发展战略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苏振武 《人文杂志》2001,(3):136-138
可持续战略理论是人类在20世纪末期提出的一种新的发展观和文明观,是人类在长期实践过程中不断转变思维方式和寻求自身发展道路的最终选择.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取决于人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的主要途径是推行全面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的本质是丰富的、多层次的,是在人的需要、劳动、能力、社会关系和个性的全面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不断生成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通过劳动实践历史地实现其需要、发挥其能力和表现其个性的人的"全面的本质"的全面发展并为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所占有构成了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丰富内涵.高度发展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并为人占有和利用、全面发展的教育、多方面的交往和实践则构成了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条件.  相似文献   

8.
实现自身发展是人类亘古既有的追求。实现全面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中心。在汲取前人思想精华的基础上,马克思创建了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使人类这一美好的理想成为一个科学体系。今天,知识经济的大潮正悄然兴起,它将对我们现有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产生深刻的影响。在知识老化的速度日益加快、更新周期愈来愈短这种紧迫的形势下,我们仅靠现有的知识已不能满足时代及终身学习的需要。今后的社会是一个学习的机会,不仅要求人们工作出色,而且需要旨在使个人优势不断加强的学习进取心。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建立终身学习体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时代的呼唤和要求,是教育的最终目标。那么,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与学习化社会的交会点究竟在何处?在学习化社会中如何理解和阐释这一学说?这是必须要加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基本内涵分四个层次 ;人的解放与人的全面发展观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开拓了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0.
我们对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应从不同角度加以全面地理解。当我们从教育的角度理解时,应该把教育与人的全面的发展的关系问题突出地提出来。马克思在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研究中,科学地解决了教育史上一个长期悬而未决的矛盾和难题,就是人、社会、教育三者之间的关系。马克思对教育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把教育理解为智育、体育、技术教育。教育日益成为不断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手段。从人的需要的类型来看,很明显教育属于人的精神需要的范畴,教育本身又是人们为了追求一定的或更高的物质需要的一种手段和工具。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与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一方面,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论,是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主要的理论渊源;另一方面,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是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的新突破和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关于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当代大学生文化素质状况和现代社会对大学生的具体要求 ,应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世界观和方法论教育、文学观和艺术观教育、思维方式和处事方法的教育 ,以培养和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13.
刍议军训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军训在帮助大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国防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等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因此,深入探索军训工作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晚年从亚细亚生产方式入手,研究了东方社会的历史与现实,提出了俄国有可能不通过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而吸取资本主义文明成果的创新思想,从而形成了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系统地回答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在跨越"卡夫丁峡谷"之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历史性的问题,从而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  相似文献   

15.
王维国 《社会科学》2001,1(6):34-37
回顾我国当代即改革开放以来的 2 0多年的认识论研究情况 ,我们可以发现 ,从 70年代末到 90年代初 ,认识研究呈现出明显的强势 ,通过对斯大林式的机械反映论的改造 ,取得了大量的成果 ,在主客二元对立的主体性认识论范式内几乎穷尽了各种可能的结论 ,可谓红红火火。从 90年代中期开始 ,认识论研究逐渐突破了以主客对立为前提的主体性认识论范式 ,开始走向生活世界 ,开始阐明生活世界的认识论意蕴 ,探索一种主客体统一的生活认识论。但是 ,这并未引起学界的广泛回应和普遍接受 ;也没有取得显著的成果。研究显得冷冷清清、平平淡淡。为什么会…  相似文献   

16.
王桂英 《齐鲁学刊》2002,4(4):122-126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高度重视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 ,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 ,并将这一理论结合中国的实际不断地付诸实施 ,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这已被中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所证明。在当前 ,怎样发展中国的社会生产力 ,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 ,为此我们提出了四个方面的践行对策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以来我党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发展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回顾我国进入新时期以来我党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与我国文化建设实际相结合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阐述了新时期我国文化建设的理论背景以及我党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发展与创新:把握时代发展脉搏,从战略高度上重视文化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遵循文化发展规律,促进文化繁荣发展;倡导文化创新精神,探索文化发展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的历史理论是建立在他的实践理论基础之上的。实践作为人的本质的存在方式,表现为劳动和交往两种基本的活动类型。正是通过对劳动和交往的分析,马克思阐明了人是如何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在历史中现实地生成的过程,并以此为基础,具体地分析了现实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从而形成了对历史的双重阐释。五大形态理论与人自身发展三阶段理论的统一,也只有在对现实的人类实践活动的分析之中才能完成。  相似文献   

19.
“五个统筹”的实质,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如何发展得更好的问题。青海要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必须做好“统筹”这篇大文章。为此,本文分析了青海统筹发展能力,提出了开拓创新统筹发展战略,实现青海的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