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策划你的形象□东云28形象设计,飞入寻常百姓家个人形象设计,以往一直被认为是明星的“专利”,普通人似乎高不可攀,难以问津。然而,如今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个人形象设计开始在普通大众中流行,为越来越多的都市人所接受。其实,个人形象设计在国外早...  相似文献   

2.
李黄珍 《职业》2005,(10):40-41
在争夺欧洲某知名化妆品产品在中国的市场代理权时,上海一家合资企业凭借员工们在业内过硬的职场口碑和职业形象一举夺魁;万科地产湖北分公司、中国移动武汉分公司先后组织员工参加了英华形象设计工作室等知名机构的形象设计培训;广东的中山集团,组织旗下所有商场的营业人员参加中国形象设计师协会举办的形象设计培训;在北京海淀人才市场,一则招聘启事尤为醒目:年薪12万聘请专业形象设计师为指定家庭的所有成员服务……一个时尚、绚丽的金领职业形象设计师,在众人"看我七十二变"的呼吁声中闪亮登场.新的成功人生理念--和谐的心灵、卓越的思维、成功的外形,让你看起来更加光彩照人,就是随形象设计师一起席卷而来的时尚飓风.  相似文献   

3.
张凌云  陈姝宇 《职业》2016,(16):11-13
陈郁是北京博菲德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职业形象专家,她的形象气质和打扮看起来很符合大众对老师的印象。“职业形象并不是一般大众的审美眼光,不是觉得你是否好看,而是人们对这个行业的期待,‘你应该穿成什么样子’,这种期待是基于我对你专业度信任。”陈郁说。  相似文献   

4.
1.形象设计师 职业发布时问:2004年 职业特点:运用各种设计方法,对人的整体形象进行再塑造. 职业要求:经过专业培训或训练,具有化妆设计、发型设计、整体形象设计技能并形成自己的风格特色:了解国内、国际形象设计前沿信息和知识,能够为顾客提供着装指导、色彩咨询、美容指导、礼仪指导、摄影形象指导、体态语言表达指导等.  相似文献   

5.
明媚五月,和风暖阳,正是扮靓的好时节。过去,人们以为只要配穿好衣服就算是成功,现在却不同了。随着商战的加剧,职业竞争已经不仅仅表现在工作能力上,个人形象好坏、服饰搭配是否合理,都能成为职场人士出奇制胜的法宝。“私人形象顾问”正是在这种“形象危机感”的日趋加重的情况下诞生的。有关人士预言:未来两三年内,私人形象顾问会像职业顾问一样持续走红,这表明,现代社会职场人士越来越注重自身的“形象”问题了。为此,本刊记者就有关问题采访了河北省石家庄市伊曼色彩顾问中心资深形象专家巴彦蓉老师。  相似文献   

6.
知行合一《商务礼仪》课程教改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洁 《公关世界》2009,(4):57-58
良好的职业形象,得体大方的言谈举止,有效的沟通合作能力是大学生踏入职场必备的职业素养尤其对从事管理和公众工作的文科类专业的学生而言,更是他们将来从事营销、贸易、公关、企业管理等各项工作的职业能力要求。基于这些考虑,许多高校在管理类专业中开设了《商务礼仪》课程,作为营销、贸易、公关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帮助学生塑造职业形象,养成良好的言行习惯,提升沟通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7.
杨生文 《职业》2004,(11):13-15
大学生一毕业就开始在着装上装备自己,许多人不惜花费数千元购买套装使自己能够在应聘中走运;职场的资深人士也都非常在意自己着装的精致、考究,使自己看上去完美、上乘.但是,如何穿好职业装,真正让职业着装为自己的职业助一臂之力,并不是一件易事.为此,记者采访了世界形象设计组织中国分会会长、国际女性培训专家、幽兰女社社长张乐华博士.  相似文献   

8.
陈慧英 《职业》2015,(2):49
教师的着装是一门艺术,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着教师的着装应掌握一定的分寸,同时应该在尊重教育对象、契合教育规律的前提下,做到衣着个性与教育规范、个人形象与职业形象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9.
杨生文  强音  劳木子  邓琴琴 《职业》2012,(14):10-13
“对不起,我们没在办公室,在外面开会。”“不好意思,今天我们在学校调研。”“对不住,对不住,今天到苏州学习了。”在一个星期之内,记者三次拨打广州市职业技术教研室办公室的电话,都未能找到他们,只能与他们用手机通话。给记者的感觉是:似乎,他们永远在路上。  相似文献   

10.
李黄珍 《职业》2007,(1):10-15
新的一年开始了,你的职场梦想是什么?职业梦想的实现指数有多高?哪些拦路虎是必须要拿下的?无数热心读者来信、来电倾诉自己的新年职场梦想,同时,本刊的强大专家团队和人力资源经理们也对此一一进行了热心的答疑和解惑.梦想需要美丽的点缀,更需要智慧与现实的结合.本刊记者选取了部分职场人士作为发言代表,让我们来听听他们的职业梦想,看看专家们的指点.……  相似文献   

11.
杨少锋近照●校园频道电视报一位女记者在电话里告诉我,有一个叫杨少锋的大二学生,在与他们企划一个活动时,成功地拉了一笔赞助费,在接触中,她发现这个小伙子很有能耐。当时,她发现一个细节:那位赞助商十分信任小杨,动不动就望着杨少锋,说:“你看着办!”或“你...  相似文献   

12.
高琴 《现代交际》2014,(4):141-141
俗话说:“如果你想要一辈子的幸福,就去做个园丁。”看到学生们健康快乐的成长,作为教师,尤其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感到自己的确是一个快乐、幸福的人,因为我和他们在一起。  相似文献   

13.
新职业被称之为“361行”。行行出状元,活跃在“361行”的“新职族”是如何看待新职业的?他们的从业感受如何?如何才能人职新职业?新职业的职业前景如何?就这些问题,记者日前采访了部分“新职族”。他们告诉记者,一不小心成了“新职族”,但行行出状元,“361行”里有精彩,他们喜欢自己的职业。  相似文献   

14.
专家:当心你周围不笑的人!你喜欢的人喜欢你吗?你的朋友、下属喜欢你吗?新加坡管理大学心理学副教授诺曼·李发现了一个简单的判断方法:开玩笑逗他们。如果他们容易被你逗笑,说明他们喜欢你。  相似文献   

15.
马陈蔚 《职业》2011,(26):134-134
从传统意义来讲,中职学校学生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由于他们都是中考失利者,普遍存在的特点就是自卑心理重,自信心不足。另一方面,他们由于长期压抑自我,缺少释放的机会而对学校与社会产生不满,崇尚放纵与自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复杂性和难度。中职学校德育效果并不理想,德育教学存在内容单调乏味、课堂沉闷的现象。教师缺乏激情,学生缺少主动性、积极性,厌学、逃课现象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16.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师作为学校的主体,是教学工作的组织者与实施者。学生的聪明才智需要教师去开发,道德品质需要教师去培育,美好心灵需要教师去塑造,职业能力需要教师去培养。由于技校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相对于普通高中的学生,他们自卑心理较重,学习基础比较差,纪律观念淡薄,理想信念淡化,要把他们培养成素质优良、技艺精湛的合格人才,需要学校艰苦卓绝的努力和教师开拓创造性的工作。实践证明,要培养德才兼备的“四有”新人,关键在教师,教师要完成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关键在“用心”。 一、对教学工作一片真心 对…  相似文献   

17.
《老年人》1994,(7)
关于人体补磁的对话一批老同志集体旅游归来,息腰痛者十有七八,思来想去,他们归咎于宾馆的席梦思。于是,推举两位代表前往老年杂志编辑部走访。编辑部为了澄清是非,派出记者采访了湖南星港床具家公司的研制专究。下面是记者和专家的对话实录:记者:您认为老同志怪罪...  相似文献   

18.
李黄珍  樊明茹 《职业》2014,(31):18-22
各大媒体近期火热评比各种“最美”职场人:最美乡村医生、最美教师、最美村官……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动人心弦,他们质朴平凡、进取奉献,引起职场人对“美”的热议,比如对美德、对职业精神内涵的新定义。近期本刊记者走进了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为“中国移动”),寻找最美的职场人。  相似文献   

19.
陈玉英 《职业》2011,(6):113-113
胡适曾说:“每个人都是流氓和绅士的结合体。”对班主任,尤其是职高班主任来说,每个学生都是“魔鬼”和“天使”的结合体:你把学生看作魔鬼,他们就会变成魔鬼:你把学生看作天使,他们就会成为天使。在刚步入职高的时候,小丹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魔鬼”。学习上漫不经心,上课基本是吃东西、睡觉、聊天三件大事:日常生活中自由散漫,迟到早退是家常便饭;  相似文献   

20.
在今天的西方知识界中,不幸的原因之一是:许多人,特别是那些从事文化工作的人,找不到独立运用自己才能的机会,而只得受雇于由庸人、外行把持的富有公司,被迫制作那些荒诞无聊的东西。如果你去问英国或美国的记者,他们是否相信他们为之奔走的报纸政策,我相信,你会发现只有少数人相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