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最大的问题就是"大而全"、"小而全"、"企业办社会".富余人员过多,劳动率低下,严重制约了国有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高,企业要拥有持续的竞争优势,就必须把资源配置在优势领域,使其形成独特的、难以模仿和不可替代的核心技术,依此形成市场领先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国有企业隐性失业与国有企业绩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中国90年代以来的经济增长中 ,有两个事实一直困扰着中国的经济 ,一个是国有企业的隐性失业问题 ,另外一个是国有企业不断下滑的财务绩效。大量的文献对这两个问题进行了分别的研究。如在隐性失业方面 ,有袁志刚和陆铭 (1998)、王诚 (1996)和李果、徐立新等 (2001) ,他们分别对隐性失业有关理论、隐性失业的时点测算以及隐性失业的时间序列的测算进行了讨论。在国有企业财务绩效方面 ,经典的解释是“竞争利润侵蚀论” (张军 ,2001) ,该理论强调了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之间的竞争对国有企业绩效的影响 ,代表性的研究有诺…  相似文献   

3.
《经营管理者》1996,(2):10-13
<正> 一、“九五”期间全省国有企业改革规划 “九五”期间是我国经济体制转轨,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时期。因此,要继续把国有企业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围绕企业制度创新,推进各项改革,解决国有企业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重点抓好大中型企业的改革,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在本世纪末初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现代  相似文献   

4.
完善我国社保体系的几点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企业改革 ,因其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主体与支柱地位 ,一直以来是我国经济改革的重中之重。而加入世贸组织 ,已经为这一过程界定了明确的时间界限———必须要在全面开放国内市场之前(即未来的3~5年内)使我们的国有经济重新获得在新经济体系中的竞争能力。而随着国企改革的日益深入 ,社会诸层次中的各种相关矛盾也渐渐凸显出来 ,其中之一就是企业冗员与大量人员失业的矛盾。应该说 ,要想在国有企业内建立起现代化的企业制度并使之真正有效率 ,解决现有的冗员问题将必不可少 ,而大量下岗职工的出现又令我们原有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堪重负…  相似文献   

5.
推进"省管县"体制改革的可能与实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进入新世纪,城市经济获得了巨大发展,但是城乡差距和矛盾日益突出。从区域经济发展方面来说,县域经济正在成为各地竞相发展的战略重点,但是“市管县”体制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却越来越明显。因此,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必须改革“市管县”体制,不断推进“省管县”体制改革。一、改革“市管县”体制,推行“省管县”体制的理论依据首先,必须明确一个基本概念:我们要改革的“市管县”体制中的“市”特指“一般的地级市”,而不含宪法中所规定的“直辖市和较大的城市”。1.生产力理论(决定论)。影响行政结构…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国有企业普遍存在人浮于事、冗员过多的问题,而富余人员下岗问题被称为踏不进的雷区,一旦触雷会带来极大的社会问题。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企业冗员过多的积疾必须得以正视解决,否则国有企业没有出路。去年9月,国务院确定100个国有企业为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单位,今年又扩大了试点范围。自此,国企裁员进入"实战"阶段,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别无选择长春电动工具厂与瑞典某企业合资的谈判已历时3年,外商700多万美元的投资就是"吃不到口"。该厂孟厂长最清楚,外商咬定必须裁减300名富余人员,否则不能合作。的确厂里人浮于事,一个人的事两个人干,工厂怎能搞好?可这300人到哪去呢?孟厂长说:"裁员难呀"。重钢最有体会,一个拥有4.9万员工的国家特大型企业,  相似文献   

7.
如何对失业人员档案予以科学的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8年国有企业改制后,国企职工的档案都移交至人力资源市场保管,在档案移交管理过程中出现了档案缺失、对档案的忽视等一系列的问题,对失业人员以后的工作以及保险的办理等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为了切实保护失业人员的根本利益,应该从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加强档案库房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失业人员档案管理体制、实行标准规范的档案管理工作程序等几个方面对失业人员的档案进行科学的管理。  相似文献   

8.
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之一,就业问题始终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愿承认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失业现象,政府千方百计的采用“广就业、低工资”等办法消灭失业,但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倒使我国劳动力市场长期供需失衡、隐性失业问题不断积累、城乡二元劳动力市场严重对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走向深入的历史条件下,失业作为长期积累的问题就日益凸现出来。本文主要探讨了统筹城乡就业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一直是以国有企业改革为核心。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和成效因地区、行业、规模的不同而不同,形态各异,呈现出复杂的态势,产生出具有显著“中国特色”的体制现象,被称为“新型国有企业”现象(金碚、黄群慧,2005)。国有企业改革的目的,既是要顺从和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又是要保证和促使国有企业的发展。这双重目的,在国家看来或按国家的意愿是应该统一的,而实际上往往存在矛盾或出现分道扬镳。一方面,国家要保持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往往会继续实施对国有企业的控制,甚至是继续按计划经济的思路和行政管理的方法进行直接干预,这…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减员增效”的策略被世界上许多大公司的管理层采用。1999~2002年由于全球经济低迷,企业利润滑坡,企业裁员人数创造了十几年来的最高记录,美、日等国家的吉利、通用汽车、施乐、惠尔浦、松下、日立、东芝等公司纷纷采用这一策略渡过困境。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减员增效”作为我国搞活国有企业的一项政策措施,在国企改革、脱困过程中发挥了应有作用,但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反观这一过程,“减员增效”策略成为国企改革的一把“双刃剑”。“减员增效”策略的负面效应实施“减员增效”策略的出发点在于我国原来的国有企业冗员太多,…  相似文献   

11.
失业是各国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社会保障应发挥“稳定器”和“安全网”的作用,保障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水平。我国自1999年颁布《失业保险条例》以来,到2007年初,累计有2400万失业人员通过国家提供的失业保险待遇获得了基本生活保障。但目前失业人员的保险待遇人均仅为每月300元,而失业保险基金却累计结余900多亿元。低标准、高结余,这一矛盾显示了失业人员基本生活保障存在许多问题。如何把握失业人员基本生活保障的“度”?如何维护失业人员最起码的体面生活?  相似文献   

12.
<正> 目前,企业的破产兼并成了经济生活的一大热点,对此,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提醒说,要谨访企业兼并过程中的“消化不良症”。 企业兼并中的“消化不良症”主要反映在:第一,被兼并的企业存在着较多的冗员,加之有时兼并方自身也是人浮于事,实现兼并后,冗员过多的情况异常突出。第二,被兼并企业的一些生产资料(包括设备、厂家、存货等)未  相似文献   

13.
对于一家企业来说,其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不在于它有什么特别的技术,而在于它有一种让职工们团结起来的哲学。这团结起来的哲学不是来自于企业组织的正式系统,而是来自支撑这个组织的精神。改革至今20多年,尽管多元化所有制的建设始终没有停步,但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建设中所占的比重依然高居其它所有制企业之上。虽然社会上对国有企业的评判褒寡贬多,但我们不能否认也不应当否认的是,我国改革的社会成本则多由国有企业承担。就此而言,过多地批评和指责国有企业“不合改革的节拍”就实在有些“不负责任”了。虽说国有企业的老总们对企业只有经营…  相似文献   

14.
国有企业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启动改革至今已走过了近三十多个年头,其过程是对原有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由放权让利浅层次改革逐步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深层次改革迈进,目的是建立一个促进国有企业发展壮大的有效的产权制度。 本文从对“产权”与“现代产权制度”两个基本概念的理解入手,围绕“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现状与存在问题”、深化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建议?等方面依次展开,本着成熟理论与具体实践相结合、宏观政府作为与微观企业作为相结合的成文原则,对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实践作重点剖析,最后针对当前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实际操作,指出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应坚持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的改革方向及有关措施。  相似文献   

15.
简略的回顾   纵观20年来中国国有企业改革过程,大致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80年代初至十四大之前,我们曾对国有企业进行了放权让利、利改税、承包经营责任制等改革尝试。这是历史性的起步。然而,这些改革基本上不去触动传统的企业体制,因此,可称作“体内改革”阶段。第二阶段始于十四大。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进而在十四届三中全会上明确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是中国国企改革由“体内改革”向制度创新阶段过渡的重要标志,开始向计划经济体制的微观基础—工厂制挑战。然而,实践表明,对所有国有企业实行以国有股为主体的公司制改造,既不可能也无必要,“改制”多半换汤不换药,流于形式。于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基础出现了“真空”一方面传统的工厂制“企业”体系瓦解了,另一方面又无真正的企业和企业体系取代它。而要建立以非国有企业为主体的企业体系,又缺乏(多元)投资主体,更无理论和政策支持。国有企业改革陷入了困境。第三阶段从十五大开始。十五大确认了非国有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合理性、必要性,强调了探索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的必要性,提出了对国有经济布局和国有企业组织实行战略性调整的构想—“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进而在十五届四中全会上以“决定”的形式就此作出了全面的规划,为最终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思想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虽然我们在国有企业改革方面投入很大,但由于其本身存在的体制性障碍和结构性矛盾,使之与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的目标还存在很大差距。国有企业改革涉及多方面和多种社会关系,其中企业和政府的准确界分是问题的关键。从政府的视角看,国有企业所呈现的种种弊端,在一定程度上与政府经济职能定位不清是分不开的,同时,政府的角色及作用也与国有企业改革的进程息息相关。国有企业改革的症结在国企改革进程中,因为体制和管理上的限制而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功能。从政府的层面看,问题主要有:1.政府干预过多。当前,…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正处于体制转轨、结构调整的重要时期。国有企业约占用工业总资产的一半 ,工业贷款的2/3 ,却只创造了1/3的工业产值。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始终绕不过去的一个问题就是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国经济改革的中心环节。制度创新是推进国有企业深层次改革的重点。而产权制度改革又是企业制度创新的重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又是产权制度改革的难点和核心。因此 ,建立符合市场经济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运行机制就成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核心任务。这一问题得以解决 ,也就找到了市场体制与国有经济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18.
目前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进入了关键阶段 ,触及和遇到了许多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 ,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 ,同时 ,由于企业改革本身的内在规律性、国民经济发展的周期性以及宏观经济条件的变动性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国有企业改革将呈现诸多新的特点和新的发展趋势。现实情况下 ,及时准确地分析、把握这些新的特点和趋势 ,并据此选择国有企业改革的某些策略 ,对于有效地确保国有企业尽快地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亏损企业基本摆脱困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国有企业改革的趋势分析纵观国有企业近20年的改革 ,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而每…  相似文献   

19.
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柱,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三年来,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仍有相当多的企业步履维艰,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企业的社会福利性机构过多,人员负担沉重,使国有企业不可能与其它所有制经济组织进行公平的市场竞争。 如何才能从根本上减轻国有企业的负担呢?建立和完善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的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是一条可行之路。 我国传统的企业制度实行就业、福利、保障三位一体。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由…  相似文献   

20.
《领导广角》2002,(10):33-33
构筑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能动性体制基础,解决经济生活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应对加入世贸组织带来的挑战,都需要进行深层次的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