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反映论与近代认识论哲学的兴起有关。文学反映论从整体上把文学视为社会生活的反映、一种认识活动,20世纪在苏联、东欧、中国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学研究和文学批评模式,也经历了曲折的演变历程。文学反映论既有局限性,也包含一些合理因素。在反思反映论的同时需要对反映论的历史功过以及列宁的反映论进行全面的评价,并对文学反映论的前景进行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2.
认识主体性问题是当今认识论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长期以来,认识论的研究比较强调反映的客观性而忽视认识的主体性,在一些教科书中,对认识主体性阐述得很少.因此,对于什么是认识主体性、反映与主体性的关系以及如何正确发挥认识主体性等理论问题,不甚明确.近年来,学术界就这些问题展开了讨论,这对于正确认识上述问题是有益的,但在讨论中出现一种片面夸大主体性的错误倾向.把认识的主体性与能动反映论对立起来,把能动反映论等同于直观反映论.我们认为,研究认识主体性不是为了否定能动反映论,而为了使之更加完善、更加充实.为此,必须正确理解辩证反映与主体性的关系,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谈点看法. 认识是主体意识对客体存在的反映.那么,什么是反映?从现代系统论来看,所谓反映,一  相似文献   

3.
现代科学,如皮亚杰的认识发生论,对人类(主要是儿童)的认识发生问题,作了许多有益的探讨。肯定认识的选择性就是其中的重要成果。但是,有的同志据此主张要用认识的选择性代替唯物主义的反映论,认为“认识的本质属性不是反映,而是选择”。(见“哲学研究”1986年第4期《认识定义新探》一文。以下简称《新探》)有的同志在反驳这种观点时,认为反映论与认识的选择性均有合理性与片面性,主张认识的本质是反映与选择的统一。我们认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本质特征是革命的能动的反映论,认识的选择性并非与其相对立,相平行而是包含在能动的反映论之中,它不能取代或否定能动的反映论。我们的任务不是要用认识的选择性替代唯物主义反映论,而是通过对认识选择性的研究,丰富和发展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原理。  相似文献   

4.
在文学主体论的论争中,对创作的主体意识的确认和尊重,似已无歧见。毋庸讳言,这是对社会主义文学实践中的主体性失落的反拨。其意义不可低估。 但是,在寻根溯源时,一些论者把主体论和反映论对立起来,把作家主体意识的失落现象归咎于反映论,说:“反映论只解决人的认识,不能解决人的价值和感情意志的动向”;或者干脆说:“长期以来人们以‘文艺反映生活’的貌似雄辩实则肤浅的片面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建立在艺术反映论坚实基石之上。艺术反映论来自哲学反映论,但不能把哲学反映论等同于艺术反映论或用哲学反映论去取代艺术反映论。本文指出了它们之间的差异,论述了艺术反映三个阶段各具的特点、功能、机制以及相互间的关系,有针对地驳斥一些错误观点,澄清模糊认识,对艺术反映的全过程作了较为扼要深入的勾画。  相似文献   

6.
作为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反映论 ,现今遇到挑战———一句话 ,有人认为反映论过时了 ;现时代应该抛弃反映论。但是 ,实践之所以能称为实践 ,它和动物活动的本质区别 ,在于人们的这种活动是在人的认识的参与下进行的 ,是一刻也不能离开人的认识的活动。所以 ,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不但实践活动不能停止 ,而且认识活动也不能停止。为此 ,作者认为必须加紧对人的认识活动的研究 ,必须推动认识论研究的深化和发展。自然对于反映论在现今所遇到的挑战 ,也就不能不加以深沉的反思 ,以做出确切的回答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建立在艺术反映论坚实基石之上。艺术反映论来自哲学反映论,但不能把哲学反映论等同于艺术反映论或用哲学反映论去取代艺术反映论。本文指出了它们之间的差异,论述了艺术反映三个阶段各具的特点、功能、机制以及相互间的关系,有针对地驳斥一些错误观点,澄清模糊认识,对艺术反映的全过程作了较为扼要深入的勾画。  相似文献   

8.
论皮亚杰的认识主体性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亚杰的认识主体性思想主要是他在探讨认识发生发展的机体根源和心理根源时体现出来的,其核心是强调主体在认识过程中的能动建构作用。鉴于国内对皮亚杰的认识主体性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能动反映论多有比较研究,但智仁相见,观点迥异。因此,本文在评论皮亚杰该思想的同时,比较分析了其与能动反映论的关系。通过比较分析,笔者认为,皮亚杰的认识主体性思想代表了现代认识论发展的一个基本方向。从根本上来说,它与能动反映论的基本立场是一致的,对于发展能动反映论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尽管这个理论尚有不少缺陷和不足。  相似文献   

9.
以现代科学和实践为背景,对认识活动进行系统整合,形成刻划认识活动总体及认识本质的整体范畴,在更高层次上重建反映论,需要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反映”概念的“全息反映”含义剥离出来,作为生长点。“全息反映”把具体认识活动视为一个整体或有机系统,把认识或认识活动总体中的各个因素视为“全息元”,认为二者存在着全息相关关系。认识是认识活动总体中所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对认识活动总体的反映,而不只是反映客体。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关于人类认识的对象、来源以及发展规律的科学,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是唯物主义认识论发展史上的崭新阶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特征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在认识论上,它彻底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原则,贯彻了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它不仅认为人们对自  相似文献   

11.
应注意从社会视角探讨认识本质刘天喜关于认识的本质问题,我国哲学界近几年讨论很热烈。综观这场讨论,不论是反映论、选择论、二者的统一论以及微观认识论,从研究视角看,它们都是从认识自身寻找认识的本质。有人提出的社会认识论,也只是把社会当做认识对象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列宁的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是现代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学理论的方法论基础。提出用“主体论”代替反映论是荒谬的。文学创作中的情感、意志、想象活动都不是与认识无缘而是在反映的过程中与认识辩证地统一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13.
洛克认识论中的主体性思想刘善华在西方哲学发展史上,洛克以其“白板说”认识论而闻名。据此,学术界及大多教科书一般把洛克看作是机械唯物主义哲学家。但事实上,洛克的认识论并非传统理解的机械反映论,他对人类认识的主体性方面作了不少有益的探索,其中不乏关于认识...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美学所坚持的艺术反映论既是唯物的,又是辩证的;既承认现实世界的客观第一性,又尊重主体的能动的积极作用。这本来是马克思主义的ABC,对于我国理论工作者应当是烂熟于心,无庸置疑的。可是,近年来,有些人却打着突破思维定势,更新观念的旗号,对马克思主义的艺术反映论大加挞伐,把明明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艺术反映论,歪曲为庸俗社会学。他们所攻击的不仅仅是艺术反映论,而是把矛头指向了辩证唯物主义本身。一些人提倡的主体性文学理论的根本错误也就在这里。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个伟大工具。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认识论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运用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和改革开放的实践,对认识论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坚持实践第一的原则,提出了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和人民利益标准三者有机的统一;坚持认识辩证发展的原理,把认识路线和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结合起来;坚持能动的反映论,把胆大和心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6.
由于机械反映论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反映论在审美经验领域尚有较大的理论空白。本文认为:坚持反映论,必须把社会意识与知性经验区别开来,必须深入分析审美反映的特殊性。文章以“感悟”概念重新解释了审美反映的本质,进而分析了审美经验的功能和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7.
传统反映论认为实践作为联系主体与客体的“桥梁”在认识的生成过程中具有决定作用。但是,传统反映论对实践范畴内涵的界定往往具有直观反映论倾向,从而导致了对信息转换内涵的忽略。而主体反映客体的真正过程是以信息传递为中介的,虽然任何信息传递都需要特定的物质载体,但其展开过程明显具有非实体性特征。因此,能动反映论要凸现主客体超越性原则,以实现认识论的重心从客体向主体的转向。  相似文献   

18.
在作为哲学家的毛泽东的著作中,始终如一地贯穿着他的哲学思想和时代的哲学精神,《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也不例外。可以说,《讲话》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精神的文艺表现。 1.《讲话》体现了革命的能动的反映论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不了解革命的、批判的实践活动的意义,“不能了解认识对于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毛泽东选集》第2版,人民出版社,第1卷第282页)。因此,形而上学反映论不懂得社会实践在人的认识过程中的作用,不懂得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从而不懂得反映过程就是能动的过程。毛泽东把自己的主要认识论著作题为《实践论》,  相似文献   

19.
西方哲学自从十六世纪着重研究认识论以来,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路线,基本上都采取反映论的原则。从笛卡儿的反射观念、洛克的白板学说,直到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信号系统学说,一直被当作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阶段的理论。按照反映论的原则,首先承认被认识的对象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  相似文献   

20.
认识的本质是什么?对此,不同的哲学派别有不同的回答。唯物主义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这个前提出发,认为“意识总是反映存在的。”所以,认识的本质是反映。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则认为,不管人的认识多么复杂,认识的本质都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反映。与此相反,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某些代表人物却提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决不是反映论而是创造论,并指责反映论忽视了认识主体——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我国哲学界也有类似观点,即否认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