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政治权力和行政权力是存在于我国高校的两种主要权力,二者的科学配置与协调运转对高校的发展至关重要.<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为有效整合高校的政治权力和行政权力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协调政治权力和行政权力;落实<高等教育法>,规范政治权力和行政权力;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监督政治权力和行政权力,构建高校内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2.
宋代在路级政区,按照分权制衡的原则,设立漕、宪、仓、帅四司,建立起诸司并立、各司其责、互不统属而又相互牵制的运行机制,这一精神被元代的行省、明清的三司、督抚制度所承袭。这种地方行政制度设计,避免了重蹈汉唐末期由于地方势力尾大不掉而陷入军阀混战和藩镇割据的历史覆辙;但地方权力的过度分散与削弱,却又导致地方行政失去活力,在面对内部突发事件和外族入侵时缺乏有效的应对机制,在免于分裂的同时,却又不免于农民起义或外族入侵。以宋代路制的建立为节点,中国古代前期的王朝大多亡于地方割据势力,后期的王朝大多亡于农民起义和外族入侵,从而使得历史前期与历史后期呈现出不同的政治风貌。因此,宋代所创的路级体制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一个重要转捩点,是中国古代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捩点,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地方行政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3.
在传播学家拉斯韦尔看来,传播的第二项社会功能就是"协调关系".从理论上看,在中国古代王朝政治中,"协调关系"功能同样可以表现为"协调"、"调节"、"说服"、"论坛"、"联系"等几方面,但这些"协调关系"的具体功能在中国古代王朝政治中存在明显的缺失.中国古代谏议传播虽然对政治权力--皇权(王权)有一定的制约、调节.但它只是在专制政治秩序、结构及观念内的有限调节.谏议传播制度总体上并不是君主政治的对立物,而是君主政治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4.
行政首长负责制是指特定的行政机关首长依法行使行政职权时享有的最高决定权,并对该职权行使后果向代表机关负个人责任的行政领导制度.当代中国行政首长权力保障法律相对缺失,责任追究机制非制度化,首长负责制与执政党委员会制度存在一定冲突,与行政副职的责任也存在一定冲突.基于上述状况,应从党政职权的明晰化和法制化入手,尽快制定行政首长权责法,以及健全行政首长辅助机构并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5.
我国高校党委行政学术三种权力运行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处理好高校党委权力、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关系,是关系到高校运转模式和管理效益的重要问题.现在高校组织中普遍存在行政权力泛化、学术权力弱化的问题,高校学术管理的很多层面被行政管理所取代,并带来诸多不良后果.应当明确,高校不是一般行政单位,行政权力应当服从、服务于学术权力.要做到这一点,只有加强制度建设,用一系列制度来规范、保证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在高校的正常有效运行,限制行政权力进一步泛化,防止学术权力继续弱化,真正做到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各司其职,从而达到三种权力的协调运行.  相似文献   

6.
行政权力作为国家管理行政事务的重要权力,在培育、发展市场经济中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诸多因素对行政权力的影响.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的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比较普遍,有些地方和部门甚至以言代法、以权压法、执法犯法、徇私枉法.问题非常严重.尤其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势下.少数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和对行业的垄断地位,在利益驱使下.搞权力进入市场、权力商品化、权钱交易.这些作法笼统地说都属于滥用行政权力.滥用行政权力严重损害了法律的尊严和政府的权威.引起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也引起理论界的关注.如何正确行使行政权力,关系到政府能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积极作用的大问题,本文仅从怎样制约滥用行政权力的角度对正确行使行政权力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的"合法性"理论从殷周之际开始,源远流长。它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主要探讨的是统治权力的"合法性"问题而非统治形式的"合法性"问题。统治权力的"合法性"又可一分为三,即:一是王朝更替之际,新王朝取代旧王朝的"合法性"问题;二是外族入主中原建立王朝的"合法性"问题;三是王朝建立后,继体之君的"合法性"问题。  相似文献   

8.
张功员 《河南社会科学》2013,21(1):70-72,108
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去行政化”改革是针对高校行政化问题提出的.首先,厘清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关系是改革的前提.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性质、主体和行使方式不同,二者的关系决定了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类型,二者趋于均衡的体制可作为一种理想的模式.其次,建立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平衡机制是改革的关键.要在制度规定上界定清晰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职责范围;在机构设置上建立健全完善的基层学术权力组织;在权利监督上充分发挥教代会的民主监督功能.  相似文献   

9.
集权抑或分权、二级抑或三级,是中国古代中央政府在地方行政管理中所面临的两个核心问题.集权和分权指的是中央派出机构及其后期演变过程中的权力分配和运行原则,集权以一元化领导体制和最高长官集军、政、刑、财等各项权力于一身为基本特征,分权以多元化领导体制和长官各自分掌权力、相互制衡为基本特征;集权极易导致分裂和战乱,分权极易导致政府软弱无力.二级和三级指的是地方层级的数目,二级是管理者的不懈追求,三级则是现实所需.历代中央政府对于地方的管理,就是在集权抑或分权、二级抑或三级之间摇摆、徘徊、艰难抉择.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的城市是统治者获取或维护权力的手段或工具,是藉以宣示王朝的合法性、突显国家权力、区分华夏与非华夏的象征符号.城墙主要是国家、官府威权的象征.城市的形态和空间布局,主要是基于某些制度安排而形成的,是权力运作与各种社会经济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其本身基本适应礼制的需要,从而也被赋予了某种"文化权力".总之,是权力"制造"了城市,制度"安排"了城市的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11.
清代在各省设置督、抚和藩、臬、道等各级监司,这种制度与现代政治中的地方行政分层制度性质不同,主要职能在于督导、规范州县官行政.督抚监司在督导监察州县行政方面各有其权责.然而,这种制度的实际运作效果却不理想,不仅未能实现其督导和监察州县行政的本旨,反而造成许多严重的弊端,发生了严重"异化".它严重干扰了州县政府的行政,给州县带来沉重的经济和精力负担.督抚监司制度实行的结果,一方面限制了州县官的施政权力,消磨了他们的施政积极性、主动性;另一方面,却未能阻止他们剥民、虐民.中国传统政治单纯通过"以官制官"的体制内监察,无法解决政府运作的规范与廉洁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东省特别区行政长官公署和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是民国时期中国政府针对地方特殊情况而设置的两个省级政权机关。虽然二者在授权主体、设置的历史背景、权力行使程度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但都与中国在世界大战后扮演的角色以及国际与地区间军事政治格局变化相关联,都是中国政府为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加强对全国的统一领导而设置的特殊行政机构,都设有庞杂的组织机构且内部矛盾重重。尽管如此,二者在民国时期中国地方政制建设史上均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3.
县政改革的目标和路线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县域经济发展要以政治体制改革为基础。从县级机构改革入手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央和省级政府的立场更加中立、更加理性,给整个政治体制带来的风险也最小。因此,县政改革最为可行。将县政自治作为中国县政改革的目标,对县级人大、行政与司法系统进行综合改革,以新的权力来源实现县行政主官对一县政治经济和地方民众的真正负责。只有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县域上层建筑,即县域政治体制和运行机制,才能为县域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政治保障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4.
唐代的德政类碑刻制造、固定、改写、传播带有神异色彩的传奇故事,具有“神化”地方长官的功能,甚至成为祠庙的替代品,这是唐代的变化,与唐人崇尚德政立碑的观念有关。石碑本身也被赋予了“神力”,亵渎石碑会遭受惩戒,这种异闻与禁忌反映了百姓怀念良吏的情感延续。在地方治理过程中,德政类碑刻及其所记载的传奇故事发挥了重要作用,地方长官用以疏解民意、稳定民心、树立权威,王朝国家借此参与地方治理、宣示权力更迭,民间社会借以参与政绩评价、表达政治诉求、满足心灵慰藉。石碑的刻立与传奇故事的制造,鲜活展现了王朝国家、地方官吏、民间社会之间的多级政治互动,相关研究可以为理解中国古代碑刻的功能增添新视角,也是对中国古代地方治理的立体化考察。  相似文献   

15.
十七大报告在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有许多新的理论突破,这些新现点、新论断、新部暑对深化地方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意义重大.报告提出"要抓紧制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是被多年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践所证明了的一条成功经验.制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地方政府管理体制改革才能做到方向清楚、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有机衔接和协调推进.建设服务型政府和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表明政府的职能不仅仅是为经济建设服务,而是要全面服务、服从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谩、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逸将促使地方政府职能转换取得突破性进展."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和"减少行政层次,降低行政成本,着力解决机构重叠、职责交叉、政出多门问题"的改革思路,是理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政府职能部门之间关系的突破口.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让权力在阳先下运行,将有效制约权力行使的非理性,权力滥用,权钱交易,官商勾结等行为,树立政府清康南效的形象.  相似文献   

16.
韦希 《社会科学论坛》2014,(12):219-225
在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过程中,探索高校院(系)“党政共同负责制”与“教授治学”相融合的新机制是促进大学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如何实现党务权力、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之间的和谐平衡是这一机制中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理顺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关系,划分党政联席会和教授委员会的职责,发挥党政正职和教授委员会主任在各自权力系统中的枢纽作用是处理好党、政、学关系的思想保障、制度保障和生态保障。  相似文献   

17.
行政权力试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穗生 《江汉论坛》2001,(10):60-62
行政权是国家对社会事务进行公共管理的权力,是一种执行性权力。行政权力的行使必然同特定职位上的具体的人相联系,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或行使不当。行政权力在行政主体内部是自上而下授予。对行政权力行使的监督,需要在行政首长负责制基础上建立行政首长责任追究制;同时依靠加强国家权力机关、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和社会对行政机关的监督来予以保证。  相似文献   

18.
传统衙署和现代法律文化能够产生交集,源于中国历史上长期以来深刻的政治文化传统,即刑名司法是地方行政的应有之义,由此赋予地方各级主官及其衙署多种复合法律功能,几乎涵括了当代中国司法系统中公安局、法院、检察院以及司法局的职能,并充分体现在衙署建筑中。河南衙署建筑蕴含了中国传统司法之亲民、教化和息讼的三大基本价值追求,衙署建筑体现出中国古代社会礼制传统,如面南背北、居中而治、前朝后寝、左文右武等。  相似文献   

19.
我国1982年宪法规定:国务院实行总理负责制;各部、各委员会实行部长、主任责任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实行省长、市长、县长、乡长、镇长负责制。这是行政机关首长负责制第一次在根本大法中作出决定。据此,《国务院组织法》和其它行政机关组织法都对行政机关首长负责制作了相应的规定。行政机关普遍地实行首长负责制,这是我国长期以来行政管理经验的总结,是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在行政管理方面的具体运用和发展,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的重要变革,在行政法发展方面也有着巨大意义。这几年来,我国行政机关组织法对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健全和完善正在作出更加科学、细致的规定。  相似文献   

20.
以沟通与协调为特征的"司法与行政良性互动机制"是近年来我国各级人民法院在行政审判过程中创建的一种新机制.它对于提高人民法院的行政审判工作效率和实现和谐司法具有积极意义.这一机制已经成为传统的权力关系--权力制衡机制的有益补充,也是回应处于世界各国民主宪政改良源流之中的"协调"机制的一种主动姿态.要实现司法权与行政权之间的良性互动须遵守法治的原则,并恪守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进程中国家权力运行在目的方面的要求,也需要增强来自体制内外的有效监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