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子 《四川社科界》2005,(5):F003-F003
《佛说无量寿经》卷日“唯此间多恶,无有自然。勤苦求欲,转相欺殆。心劳形困,饮苦食毒:如是恶务,未以宁息”。此语用以形容二十一世纪的食品业恰如其分。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收藏的西夏文《大乘无量寿经》残卷进行了翻译和校注,指出西夏本与现存两种汉译本均有差异,其所据藏文底本可能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3.
一九八七年十月二十六日——十一月三日,中国《三国演义》学会和中国《水浒》学会筹委会在历史名城襄樊联合举行了《三国演义》、《水浒》第四次全国学术讨论会,于是《水浒》学术界盼望多年的“中国《水浒》学会”终于在十一月三日下午的两会联合闭幕式上正式宣告成立。会上民主选举了“中国《水浒》学会”正副会长、正副秘书长、常务理事和  相似文献   

4.
杨子 《四川社科界》2005,(4):F003-F003
《佛说无量寿经》卷曰:“唯此间多恶,无有自然。勤苦求欲,转相欺殆。心劳形困,饮苦食毒:如是恶务,未以宁息”。此语用以形容二十一世纪的食品业恰如其分。  相似文献   

5.
四库馆臣提出“四书之《大学》、《中庸》”和“《礼记》之《大学》、《中庸》”两个概念,反映了《大学》、《中庸》与《礼记》的分合作为汉唐——宋明——清三阶段学术转轨标志的事实。经考释可知,“《礼记》之《大学》、《中庸》”属经学范畴,“四书之《大学》、《中庸》”属理学范畴,分属不同的思想体系,有其各自的渊源。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净土思想史上 ,庐山慧远信仰弥陀净土 ,于元兴元年 (4 0 2 )在庐山般若台精舍集“息心贞信之士在精舍无量寿佛像前建斋立誓 ,期生净土 ,结白莲社率众行道”1 ,因此被后世奉为净土宗初祖。唐代善导大师继之被奉为二祖。然考诸史乘 ,所谓历代祖师前后之间并无直接的师承关系 ,皆为所谓“异代同修净业 ,功德高盛者”2。而史传所列初祖与二祖所传法门迥异 :慧远依据《般舟三昧经》(又作《念佛三昧经》)所彰显的般舟禅观相应而修的念佛三昧的法门 ,善导依《观无量寿经》等净土教典盛弘“称名念佛”法门。实际上 ,善导所传之念佛法门并非肇…  相似文献   

7.
作为政治学家的严家其在当代中国已经越来越为知识界熟悉,但是,作为曾经创作过两篇著名报告文学——《宗教·理性·实践——访问三个时代关于真理问题的三个法庭》(载《光明日报》1978年9月10日)和《专  相似文献   

8.
2010年6月12日中国第五个文化遗产日当天,中国文化部公布了第三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和第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名单,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在被评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的同时,又有《劝善经》等4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加上前两批入选的6部古籍,我馆现已共有10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相似文献   

9.
《一千零一夜》——《天方夜谭》、《阿拉伯之夜》。 《啥姆雷特》——《王子复仇记》。 《吕西安·娄万》——《红与白》。 《伪君子》——《达尔杜弗》。 《心》——《爱的教育》。 《三个火枪手》——《侠隐记》、《三  相似文献   

10.
简讯     
易木 《云梦学刊》2006,27(4):35-35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6年7月5日,“‘当代学术史研究’论坛”已被《光明日报》、《文艺报》、《人民政协报》等进行了报道,分别是:1、《学术发展与当代学术史研究——“当代学术史研究”论坛论点述要》(《光明日报》2006年6月19日);2、《以问题为中心——“当代学术史研究”论坛综述》(《文艺报》2006年6月29日);3、《当代学术史研究注重探讨问题——《云梦学刊》在京举行论坛》(《人民政协报》2006年6月5日)。许多网络媒体也对会议作了报道。简讯@易木  相似文献   

11.
《社会科学战线》2012,(9):286-287
2012年7月16日,《经邦济世华章异彩——<新华文摘>转载<社会科学战线>文章荟萃》文集首发式暨座谈会在吉林省社会科学院隆重举行。该书将《社会科学战线》自1978年创刊以来的30多年中被《新华文摘》转载的文章汇集,包括论点摘编在内的397篇文章,  相似文献   

12.
上海师范学院学报一九八一年第一期上发表了该刊资料室收集整理的《沈从文研究资料目录之一(1924—1948年)》。这是近年来关于沈从文研究资料中较为详尽的一份目录(共计七十条)。但仍有一些遗漏,现根据笔者收集到的1926—1947年关于沈从文研究资料的目录做如下补充,供有关研究工作者参考。 《闯仔穷祸哉》(记者)——《世界日报副刊》1926年8月1日第2卷1号。 《闯祸以后》(亦文)——《世界日报副刊》1926年8月5日第2卷5号。 《代表了“骆驼”》(周作人)——《语丝》1926年10月第89期第5册合订本。 《沈从文(传略)》(沈岳萌)——《日出》1930年第1期。 《国内文坛消息(十七则)》(小萍)——《读书月刊》1930年12月1日第1卷第期。 《沈从文论结婚》(朱雯)——《申报·自由谈》1933年1月8日。 《最近之沈从文(青岛通信)》(式烨)——《老实话》1933年8月21日第1卷第3期。 《沈从文的偏见》(马儿)——《新垒》1933年10月15日第2卷第4期。  相似文献   

13.
最近读了《人民日报》社论《回答一个问题——翻两番为什么是能够实现的》,深受教育、鼓舞和启迪,不由地使我又一次想起了效平同志的《“翻过筋斗”以后》(见《解放日报》1982年4月11日)。拙文《“三次摇摆”辨》(见本刊1982年第5期)意犹未足,似乎还得说几句。  相似文献   

14.
《春秋经》与三《传》(《左传》、《公羊》、《谷梁》)对日月食的记载,为我们研究中国古代社会自然科学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在春秋至战国的二百四十二年里,据鲁《未修春秋》所记,鲁国可以看到六十一次日月食。但《春秋经》却记了三十七次。《经》与三《传》及三《传》相互之间在日月食记载上,有许多地方迥然相异。现仅就涉猎之所及做一简要考证。  相似文献   

15.
<正> 朱光潜先生在《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之间关系的质疑》(以下简称《质疑》)和修订本《西方美学史·序论》等文章中提出,关于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关系,过去有三种不同的提法,“第一种提法就是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在上引三段话(指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恩格斯一八九○年九月二一〔——二二〕日致约·布洛赫的信和列宁在《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里阐明历史唯物主义的三段话——引者)里的提法,即上层建筑竖立在经济基础上而意识形态与经济基础相适应,与意识形态平行,但上层建筑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茅盾先后五次到香港:第一次(1937年12月底——1938年元月初),茅盾从上海取道香港,经广州到长沙。第二次(1938年2月底——1938年12月29日)茅盾在香港主编《文艺阵地》。第三次(1941年8月中下旬——1942年1月9日)茅盾在香港经历了太平洋战争的炮火。第四次(1946年4月13日——5月下旬),茅盾在香港为和平民主建国而大声疾呼。第五次(1948年1月——1948年12月)茅盾以极大的政治热情,在香港迎接新中国的曙光。茅盾在香港的文学活动是他整个文学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认真研究、总结。  相似文献   

17.
徐会利 《理论界》2020,(2):37-44
《老子》中"道"多指创生世间万物的本源性存在,而《黄帝四经》中"道"带有更明显的向社会、人事倾斜的特色,带有明显的从天道到人事的下贯倾向,讲天道的目的是为社会政治生活提供依据和准则。《黄帝四经》中"道"与《老子》中"道"的分别具体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其一,从道物关系看,《老子》中"道"关注重点在于强调道高于物的层面,而《黄帝四经》中"道"是作为治理人事的工具而存在,讲天道目的是为人事的政策寻找理论依据,更加注重其实用性;其二,从道的虚静"无为"的不同内涵上看,《黄帝四经》中"道"含有比《老子》中"道"更丰富的内容,不仅体现出一种"道——名——法——大治(无为)"的社会治理模式,更含有对"时"和"度"的强调;其三,《黄帝四经》中"道"不再具有单一性质,而是具有双重性质。  相似文献   

18.
诗话是东方文学批评一种独有的方式,对于同处于东方文化圈中的中日韩三国来说,三国诗学文化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从中日韩首家“诗话”——《六一诗话》(中)、《济北诗话》(日)及《东人诗话》(朝)入手,遵循诗学批评原则,秉承着研究相近、相承的思想脉络,尊重三个民族间的诗学发展,可以发现《六一诗话》的开创性、《济北诗话》的继承性与《东人诗话》的本土化等写作特点.  相似文献   

19.
自3月13日《书刊导报》以一版头条地位加“编者按”套红发表段献民《为世人前所未闻、为学者前所未想;震惊人类的发现——《红楼梦》应有两部:王国华替曹雪芹完成〈太极红楼梦〉》一文以后,迅即产生轰动效应,大陆及香港的数十家报刊纷纷摘载此文,从而引起海内外人士的广泛注目。5月14日,武汉《红楼梦》学会在湖北大学召开“第三次当代红学研讨会”,就《太极红楼梦》问题、《红楼梦》的结构艺术及红学研究中实事求是的学风建设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文渊阁四库全书缺本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缺本的经验1925年,陈仲益在《现代评论》十七期上刊出《文渊阁四库全书缺本之发见》(以下简称《发见》),全文如下:文渊阁《四库全书》原有六千一百四十三函,计三万六千二百余册。庚子之役,紫禁城为日、美兵所占,尚能加以保存,未致损失。民国六年,清室检查原书,计失去子部一函,内贮《天经或问前集》四卷,三册,《天步真原》一卷,《天学会通》一卷,各一册;又失去经部《四书大全》十卷,子部《邓子》一卷,《公孙龙子》三卷,《鬼谷子》一卷,《关尹子》一卷,集部《李太白集补注》一段。后经照热河文津阁本(即现存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