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主要研究海口市“放管服”政务服务水平,分析海口市政务服务现存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基层监督能力较弱、“互联网+”政务服务仍有不足,未建立统一的政务服务平台,致使基层群众无法在基层政府办理相关事项,行政系统内部也存在信息传递失真等问题。针对政府内部信息传递机制和监管方式不健全等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创新监管方式与推动建设服务型政府,通过对标先进地区,借鉴“放管服”改革经验,逐渐提高海口市政务服务水平,推动进一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提高政府效能。  相似文献   

2.
新的交互媒体网络信息时代,以用户为中心,以社会实践为舞台,以协同创新、开放创新为特点的用户参与型"微创新"模式成为最受关注的创新形态。"微创新"的创新路径及取得的成效正是我国基层政府行政改革所追求的。行政改革"微创新"模式的引入,使基层政府真正树立用户至上的价值观,从发现用户需求出发,运用新技术新媒体、再造行政流程、精细管理服务、构筑多元治理,对行政管理服务进行持续细微改良,不断改进用户在政府治理中的感官体验,从而最终实现行政效率的提升和行政效果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电子政务建设与当代中国政府管理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政务是政府部门运用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实现政务信息数字化、政务公开化、服务网络化的过程,是政府机构运用现代网络通信与计算机技术,将其内部和外部的管理和服务职能按照可能与高效原则经过优化整合、重组后在网络上实现的过程.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的进程,电子政务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政府运作模式和管理方式,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政府改革的目标.电子政务是政府管理创新的客观要求.目前,我国政府管理创新与预期目标相差甚远,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从管理理念来看,旧的行政管理理念不能适应电子政务发展的需要;从管理体制来看,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不能适应电子政务发展的需要;从管理主体来看,各级政府机关公务人员素质不能适应电子政务发展的要求.通过电子政务建设,可以转变政府行政职能,提高政府的决策水平和工作效率,提升政府人员素质.  相似文献   

4.
我国在构建电子政务,推动政府信息化时,要和政府行政体制改革、管理创新紧密结合起来,如果没有这样的紧密结合,我们就可能构建一个失败的系统。只有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的改革创新相结合,才能提高本国政务的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增强政府监管和服务社会的能力,构建高效回应、开放透明、廉洁勤政、亲和互动的新型政府。  相似文献   

5.
一般来讲,电子政务是指政府通过互联网提供的在线行政和服务,是在互联网和各种网络上建立的虚拟政府,既可以是公民、法人从电子渠道最大限度地获取政府的信息与服务,又可以通过技术手段使政府行政信息化、规范化、网络化,最终实现政务“四化”:行政自动化、政务公开化、管理一体化和决策科学化。虚拟的电子政府、网络行政是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等一批高新技术作为生存的物理基础。电子政务不仅仅是将传统政府业务电子化,还将通过对政府业务流程的重组、政府组织结构的变迁来实现政府的彻底革新,最终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和重塑。…  相似文献   

6.
地方政府在创建服务型政府目标下进行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践,已经成为推动中国政府改革的有效途径,其中尤以吉林省政府率先实现的相对集中审批模式最受肯定,被称为“吉林模式”.随着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日益走向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吉林模式”能否立足基础,面向长远,创新求变,以满足公众更高的需求并承载政府改革新的重任,是需要政府深入研究并着力解决的问题.在对地方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背景和条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对吉林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模式、特征和结果进行理论思考,秉持大部门制、决策与执行职能分离、“一站式”窗口和“一条龙”服务等理念,深入探讨“吉林模式”的应然走向.  相似文献   

7.
随着高压反腐的纵向延伸与国家治理重心的下移,基层政府“微腐败”已成为基层治理中不得不面对的棘手难题。从生成机理看,基层政府“微腐败”是内部权力主体行为的整体效能不足、外部政社互动羸弱等因素共同作用所导致的。在基层政府“微腐败”治理中,又面临着纪检监察与地方发展的目标差异、职责同构下行政发包的刚性压力、制度设计中规则的矛盾冲突等所导致的“碎片化”困境。因此,需从主体协同、权责匹配、政社互动等方面着手构建一套整体性的治理方案,以消解基层政府“微腐败”治理中的“碎片化”现象。  相似文献   

8.
1999年以来,各级地方政府建设的行政服务中心(或称政务大厅)已成为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完善公共服务模式和推进行政体制创新的前沿阵地和试验场所。这些政务大厅在探索地方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政策取得了成效,但为了扫清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所面临的体制性、组织性和利益性障碍,地方政府应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一系列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9.
相对集中行政审批权改革,开始从全面建设政务服务中心向探索建立行政审批局方面发展,这有利于促进行政审批行为从“割裂”向“协同”转变,行政审批管理从“审管合一”向“审管分离”转变,行政审批资源配置从“离散化”向“集约化”转变。各地具体实践模式也不尽相同,行政审批局模式解决了以往审批制度的种种弊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未来行政审批局模式的改革能否全面推进,还有赖于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以体制机制的创新推动政府职能的转变和优化。  相似文献   

10.
利用政务微博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网络问政”时代,政务微博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工具.本文分析了政务微博的特点、功能及发展现状,提出了利用政务微博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的对策:各级党政机构树立以民为本、为民服务的社会管理方式;注重政务微博和电子政务平台、商务网站的相互结合;吸纳网络民意,促进科学民主决策;借力网络监督,建设廉洁高效开放式政府.  相似文献   

11.
从全面建设行政服务中心到试点建设行政审批局是中国行政审批制度的一大改革创新,这有利于促进行政许可权从“平台整合”到“实体承办”、从“局部程序集中”到“全面权责集中”的提升。邯郸市作为河北省确定的第一批在市县全面组建行政审批局的设区市之一,以组建行政审批局为牵总,以创新行政管理体制为核心,相对集中行政审批权限,创新审批方式,优化审批流程,对传统意义上的行政管理框架进行了重新设计、重新组合、重新再造,以体制机制创新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破解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中的“职责同构”等深层次问题,从而为“行政审批局”模式的改革能否从政策试点走向普遍实行提供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2.
电子治理是治理理念在信息化和社会发展条件下的新形态。我国当前进行的基于电子审批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就是电子治理的一种具体表现。在推动电子行政审批的过程中,政府业务流程得以再造,政务办理过程能够得到全面记录,这些都为提高政府绩效考核工作水平提供了条件。文章以电子行政审批下的多元化考核为例,提出应用电子治理手段推动政府绩效考核模式创新的构想。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政务"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政府治理深度融合的创新成果,推动着政务改革与创新。以广东省为例,展现"互联网+政务"改革的实践与成效,并提出优化"互联网+政务"发展的策略,即秉持"互联网+"思维理念,全面统筹分步实施;构建跨部门业务协同体系,优化政务服务流程;整合政务信息资源,统一技术与服务标准规范。  相似文献   

14.
政府绩效评估是为提升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质量与能力,而采取的以公共责任和顾客导向为理念的改革策略,是持续改进行政治理绩效、落实行政责任的有效工具。政府绩效评估吸纳社会公众参与行政过程,强化政府内部责任配置,有助于完善行政外部责任体系与内部责任机制。依托政府绩效评估推进责任机制建设,须优化政府内部治理,强化结果导向下的内部分权;完善绩效激励机制,合理实施绩效评估奖优罚劣;推行问责机制,凸显绩效评估的公众本位;健全绩效传导机制,实现绩效评估的战略导入与管理。  相似文献   

15.
“以公民为中心”的电子政务通过有效设计“公民参与”为核心的电子政务服务来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增强政务服务的公民满意度.但是,这些公民不仅包括经济、信息、技术贫困的阶层,也包括经济和人力资本超强的利益集团,而且不同的公民有不同的服务需求.如何使电子政务获得规模经济、降低成本,又能为弱势群体提供周全、快捷、满意的政务服务,这就需要对电子政务中的公民参与进行周密的设计、提升服务理念,明确政府责任.文章探讨了一系列有关开发和实现“以公民为中心”的电子政务服务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地方政府创新在相当程度上是地方政府为缓解外部压力的必然反应,但由于缺乏持续性的动力,导致地方政府创新不可持续.从广州市政府近年来的管理创新实践来看,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与公民社会的成长推动了地方政府创新,并呈现出参与式治理的发展趋向.这个过程中显现出的政府改革与公民社会成长之间的互动格局可能既有助于化解地方政府创新缺乏可持续性的难题,又可能在改善治理绩效的基础上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李霞 《阴山学刊》2008,21(5):99-105
慈善超市是在“总体性社会”向“后总体性社会”转型过程中一种社会福利和救助制度的创新,是集中社会扶贫济困资源以实现社会救助目的的非营利组织,但是在实际运作过程中普遍出现了资源紧缺的问题。慈善超市的筹资机制具体包括对体制内资源的利用、对体制外资源的动员和特卖经营。政府选择型非营利组织的资源获取依赖政府资源和行政力量;外部制度对非营利组织筹资有促进和约束作用,政府应在加强行政支持的基础上改善法律环境。  相似文献   

18.
对转型期行政权责失衡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吕景城 《齐鲁学刊》2005,(1):157-160
保障行政权责的对等和一致,是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塑造责任政府的关键。但长期以来,在行政管理 实践中,权力与责任脱钩,有权无责现象较为普遍。“政府本位”、“全能政府”、法律法规存在漏洞和缺陷、“暗箱行 政”等等是造成行政权责失衡的主要原因。消除行政权责失衡,实现行政权责对等和一致,关键要进行制度创新, 全面构建新型的行政权责对等保障机制:加强适应现代法治社会的行政文化建设;彻底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府责 任法定化;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深化政务公开,扩大监督主体知情权。  相似文献   

19.
服务型政府服务效能的提升并不简单等同于满足更多个体要求,也非面面俱到的有求必应。一旦政府服务泛化反而可能加剧个体诉求表达的日益私利化,政府治理权限的实质萎缩,以及公共秩序构建逐渐乏力。服务型政府职能事实上应包含治理以及治理基础上的服务两个层面。这就要求服务型政府构建的重心应置于多元利益的甄别、引导与整合,以公共服务有效供给为核心,理顺区域内部的社会关系与公共规范,推动民众形成积极正向的集体共识、利益取向并能够迅速地采取集体行动,使服务型政府的建设能够真正服务于社会公共利益。未来服务型政府建设应进一步把握公共产品供给方式与标准的“人民性”特点,彰显公共服务主体的共享共建特点,并基于服务效能强化加速政府职责体系变革,以行政活力度提升为基本要求鼓励行政方式创新。  相似文献   

20.
数字政府服务创新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创新网络视角,分析宁波"最多跑一次"改革、昆明"互联网+N"智慧政务、银川数字政府建设案例,揭示不同案例的创新实践过程,提炼相应的创新成功条件、影响因素、实现策略,可以发现,数字技术赋能作用和制度创新作用共同影响了数字政府服务创新的网络演化过程,共同塑造了不同的创新品牌和成功经验.对于地方政府决策者而言,应结合自身环境、成功条件及自身能力的差异性,选择保持成功策略、持续创新策略或改进成功策略,以更恰当的方式触动数字化转型的创新要素并保持其良性互动,进而促进服务创新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