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包心鉴 《齐鲁学刊》2002,3(2):27-32
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深刻地表 明,民主是法制的基础,社会主义民主既决定着社会主义法制的性质,又决定着依法治国实 现的程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这是一种新型的民主政治。社会主义 民主政治运行必须遵循和实现社会原则、民主原则、公开原则、程序原则和法制原则。社会 主义民主政治的实现,以及在此基础上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都离不开改革尤其是政治 体制改革的动力作用。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给人类政治生活所产生的影响是双重的:它既促进了全球政治民主化进程的深化和发展,又使少数世界强权、霸权国家利用全球化,把"民主政治化".形成政治民主化与"民主政治化"的全球化悖论.本文用辩证法的观点和方法着重剖析了"民主政治化"产生的原因、表现及其实质.  相似文献   

3.
乌利希.慈温利是16世纪瑞士杰出的人文主义者、宗教改革家和政治活动家。慈温利作为神权政治思想家,指导了苏黎世宗教改革。其神权政治思想的内容是在教会与世俗政权构成的基督教共同体中,上帝是最高统治者,二者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整体。苏黎世宗教改革实践体现了他的神权政治思想。  相似文献   

4.
范炜烽 《兰州学刊》2006,(2):122-123
由于中国民主传统不足,政治民主化可以向西方学习借鉴有益的地方。但这也易滋生西化情结。本文从分析西方民主制问题入手来探讨中国政治改革的取向事宜,提出当代西方民主有八大忧虑、六种背景以及中国改革的三点启示。  相似文献   

5.
商代脱离氏族社会未远,尚处在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时期。有殷一代的大部分时期,专制王权尚未得以确立,神权在很大程度上凌驾于王权之上,而使商代政治表现出浓厚的神权政治的色彩。大一统的专制国家远未形成,而是众多方国的联盟。直到商代晚期,王权突出,神权衰落,这种情况才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6.
政治竞争是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中国的政治竞争不同于西方的多党制条件下的政治竞争.我们的政治竞争应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体制内的适度的政治竞争,由于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要求,市场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存在,中国客观上需要政治竞争.中国的政治竞争必须以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为根本原则,并且要为政治竞争在中国的发展打造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各种条件.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垄断民主建设的话语权,将西方式的"政治民主"作为评判发展中国家民主建设的标准。但是,"政治民主"具有天然的结构缝隙,主要表现在四个特性上:选举的间歇性;议题的空泛性;公共政策的断裂性与滞后性;制度的规范性。因此,"政治民主"很难在发展中国家得以有效推进。就发展中国家而言,可以考虑从公共政策的角度理解民主建设,即走一条"政策民主"的新道路。相较于"政治民主"而言,"政策民主"具有长效性、渐进性、实效性、明确性等特征,能够弥合"政治民主"的结构缝隙。对于中国而言,以"政策民主"为突破口,助推转型时期的民主建设将是中国政治发展的应然逻辑。  相似文献   

8.
列宁在弥留之际的最后8篇文章或书信中,对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行了深刻的思考、设计与探索,他提出,发展党内民主是实现民主政治的逻辑起点;应强化人民监督,以人民权利制约国家的权力;改革国家机关,以契合于民主政治的精神要求;加强文化建设,为民主政治建设提供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9.
程晓娟 《学术论坛》2001,2(6):46-49
"三个代表"思想是对我党的历史使命、根本宗旨、先进性作出的新阐述和科学总结,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基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坚持和实践"三个代表"的根本途径,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因此,必须按照"三个代表"思想的要求,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统一,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和国家民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全面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10.
纵观全球的政治发展,世界各国虽然对民主内涵的界定千差万别,但从政体层面来看,建构并完善民主政治模式,是大多数国家政治发展的普遍途径。虽然民主政治模式存在多样性,但通过对典型国家民主模式的考察,并对民主政治模式的建构和发展特点进行比较分析,可以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近代中国人对"民主"的认识,大致经历了一个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所理解的"民主"呈现出多样性的特征.概括而言,近代中国人对"民主"的理解主要有如下七种:"民主"即为"民本";"民主"即为"君主";"民主"即为"民权";"民主"即为"自主";"民主"即为"民治";"民主"即为"平民政治";"民主"即为"共和".由此,问题的关键不是强求大众对于"民主"认知的一致,而是要理解每个人使用"民主"的方式.  相似文献   

12.
商周时期是神权政治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判断神权政治的核心原则即是宗教在意识形态领域占主导地位。我国先秦时期宗教是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本文从殷商贵族对日神和天神的高度崇拜入手,探索商代神权政治的初步建构;并论证西周贵族对神权政治新理念的形成与神权政治体系的重新整合。  相似文献   

13.
巩固民主——对政治发展中“民主巩固“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主是政治发展的一个战略目标。而二十世纪末的民主化浪潮又把这个目标神圣化。亨廷顿用戏剧性的语言描述了这场席卷发展中国家的民主化浪潮,并认为它们象滚雪球般地蔓延开来。早在本世纪的60年代,  相似文献   

14.
白毅 《学术论坛》2012,(6):25-28
网络民主是在信息技术蓬勃发展并对社会进步产生重要影响的背景下,政治发展的必然产物。公民通过网络进行政治参与是网络民主的核心内容,但却面临无序的挑战;主要体现在参与主体不均衡、心理不成熟、渠道不畅通、技术不完善等方面。应该以科学态度对待网络民主,促进网民均衡分布,提升制度化水平,提高网民民主素质,加强网络安全保障,并以此构建网络环境中公民政治参与秩序,推动网络民主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纵观全球的政治发展,世界各国虽然对民主内涵的界定千差万别,但从政体层面来看,建构并完善民主政治模式,是大多数国家政治发展的普遍途径。虽然民主政治模式存在多样性,但通过对典型国家民主模式的考察,并对民主政治模式的建构和发展特点进行比较分析,可以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使得在全球化语境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更加凸显了其引领时代的蕴意.当今的全球化一方面促进了当代社会主义价值的复兴,推动了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建设;另一方面,它所带来的政治风险也给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适应全球化发展的需要,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应从理论上进行反思,实践中做出抉择,从而不断地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7.
民本主义是对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和政治哲学的一种抽象概括和总结,它与现代民主并不止于对立。作为政治思想体系,现代民主和传统民本都具有整体性特征,可以概括为"一体两翼"。民主主义以"民治(by the people)"为体,"民有(of the people)"和"民享(for the people)"是其两翼;而民本主义以"君治"为体,两翼是"民为邦本"和重民利民。二者"体"虽相异,"翼"却相通,因此民主主义就有了向现代民主转化的可能性。在"君治"时代,人民被排除在政治主体之外,政治主体性不立导致中国传统民本思想无法突破桎梏迈向现代民主,政治主体性建构是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大庆社会科学》2011,(4):159-159
关海庭撰文认为,当代中国政治改革的重要目标,就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在这个过程中,有两个最重要的因素:一个是人,一个是制度。人是社会人,有自身的价值观念;制度则是影响人们行为的一系列的规则,这些规则既包括硬性的因素,如条文、规章,也包括软性因素,如传统和习惯。现代政治发展最先关注“国家与制度的建构”,后又关注“人的行为”,到现在关注“人与制度之间的互动”,就是对人和制度两个因素在政治发展中的作用及其规律认识的结果。在人与制度之间的互动中,  相似文献   

19.
伊壁鸠鲁哲学是在城邦的废墟上建立的.伊壁鸠鲁采取区分自然本性和人为习俗的思维范式,认为政治共同体是习俗性的,是外在的必然性,而"偏离政治"、避开痛苦则是人的自然本性,是个人自由的表现.伊壁鸠鲁哲学曾长期被排除于政治哲学的谱系之外,本文力图呈现它的政治意蕴,阐明它是对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古典政治哲学研究理路和价值观念的颠倒.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条件下的公民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社会主义国家,只有广泛地开展公民教育,推行民主政治的意义才可能被充分认识,各种民主的活动才可能被积极的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才可能真正实现。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又规定公民教育的内涵,并发挥公民教育的功能,民主政治与公民教育是互动的。社会主义公民教育,应当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为公民教育提供必要的经济基础;积极培育公民社会,为公民教育提供社会基础;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为公民教育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手段,逐步完善公民教育的自身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