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肖鹰 《贵州社会科学》2007,216(12):24-28
《红楼梦》是一部浓缩了中国文化的人生感、宇宙感、历史感的大诗,是一部中国传统人生的百味诗、中国传统审美文化诗美的结晶.读《红楼梦》,一定要以诗意的眼光去读,它的基本情景都是一个又一个的诗景.《红楼梦》的诗意的核心就是"情",是对人生世界无名的感触和关爱.无论电影还是电视,均对《红楼梦》的诗意误解遗失处处,《红楼梦》这样一部大诗,有很多场景,是任何电影或者任何具象不能演绎的,我们不可能通过电影电视来保持经典.经典只存在于经典当中.  相似文献   

2.
席佩兰,乾嘉年间常熟女诗人,人称"随园第一女弟子"。在乾嘉兴盛的江南女性诗坛上,席佩兰有重要的影响,其显著特点即对诗的自觉意识,主要体现在:诗歌创作上的多元、语汇使用上的新颖、诗学理论上的建树。从席佩兰的《长真阁集》可以看出名师指点、伉俪互动、诗侣酬唱对女诗人成长的助益,对女性诗坛兴盛的促进。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与李商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庆云 《文史哲》2002,(4):82-85
《红楼梦》对文学传统的承继 ,一直是红学研究的重要领域。《红楼梦》所受唐诗尤其是李商隐诗的影响 ,值得人们充分认识和关注。《红楼梦》虽是小说 ,但通体浸透和充盈着诗的意境 ,充分表现了作者的诗的才情 ,尤其在善于用典而富含寓譬、内容隐晦而让人猜测、凄婉哀伤而极富朦胧之美等诗美特色上 ,无疑都或多或少得益于李商隐。具体表现在《红楼梦》的书名取意、作意构思、人物故事以及诗词描写和意境创造等许多方面。  相似文献   

4.
舒婷——以“朦胧诗”而著称的女诗人,为什么能在评选“你最喜欢的中国十大青年诗人”的活动中获得票数最多?她的诗集《双桅船》又能荣获全国新诗优秀奖?舒婷的诗赢得众多读者,而她诗中闪光的思辨’更能唤起人们的思想的共鸣。她以自己的观  相似文献   

5.
新发现的时铭《题吴藉亭〈红楼梦传奇〉十二首》诗发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发现的时铭《题吴藉亭〈红楼梦传奇〉十二首》诗发微●王人恩迄今为止,“红学”的历史已有二百多年,其间经过前贤今哲的苦心经营和辛勤搜求,有关《红楼梦》的资料已收集甚夥,尤其是一粟所辑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红楼梦卷》的问世,给“红学”之研究功莫大焉。《红...  相似文献   

6.
“诗”在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中的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方小说由诗发展而来,而中国小说极少用诗去写,但有以诗入小说的传统。诗在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中的功能是发展多变的:《三国演义》的诗多用于评论;《水浒传》的诗多用于描写;《金瓶梅》中多用曲辞,多写市井生活;而《红楼梦》中的诗则起着结构小说的重要作用。以诗入小说,是中国小说的独特民族形式。  相似文献   

7.
近百年薛涛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天文 《天府新论》2004,3(3):136-139
中唐女诗人薛涛,以诗名于当世,并有诗集流传下来。但自晚唐直到明清,评论薛涛诗,记述薛涛事,多是吉光片羽,焉语不详。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因时代新变,开倡了薛涛研究之风。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为傅润华编订的《薛涛诗》和《薛涛年谱》。四五十年代,集薛涛研究大成者,当推张篷舟先生,他从诗品到人品对薛涛作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评述。80年代末期的薛涛研究,以羊村先生的《女诗人薛涛》一书引人注目。百家争鸣的薛涛研究热潮,是1990年薛涛研究会成立后形成的。  相似文献   

8.
论唐寅诗风对《红楼梦》诗词创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小说创作的压卷巨制.《红楼梦》又是一部诗化了的小说.与作者曹雪芹同时代的评论家脂砚斋说:“雪芹撰此书,亦有传诗之意”.曹雪芹在这部小说中创作了大量诗词曲赋,人们通常称为“红楼梦诗词”,其各体兼备、寓意深邃,具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红楼梦诗词或为了深化主题,陈述此书立意之本,或塑造典型形象,隐寓人物命运,或描绘周围环境,烘托故事氛围,或预示大厦将倾,家运消亡的悲剧结局…….作者以他丰富的人生阅历、深刻的思想见解、精湛的艺术手法熔铸出一种独特的诗的境界.这些诗词一直成为“红学”领域研究和探求的重要课题.诸如:其中内容之一,就是《红楼梦》诗  相似文献   

9.
蔡义江先生的《红楼梦是怎样写成的》一书(以前简称蔡著),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在2004年10月出版,全书22万字,凝集了他近十年间红学研究的心得。蔡先生是红学名家。二十多年前,他的《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问世以来,累计已发行上百万册,风行海内外;近年又由中华书局易名《红楼梦诗  相似文献   

10.
也议花蕊夫人及其宫女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后蜀政权孟昶宠妃花蕊夫人,是一位有才华的女诗人,但她和她的宫女诗,却一直备受冷落。最近缪志明同志在《小议花蕊夫人宫女诗》(载《社会科学研究》1982年6期)一文中,从艺术得失的角度,对宫女诗进行研究,认为花蕊夫人的宫女诗,具有短小、平易、细腻、传神几个特点。比起某些男子的同类作品,写得有血有肉,略高一筹。我认为这些评语是  相似文献   

11.
贵刊一九八二年第三期刊出之《歌德在中国》一文,称:“中国人在自己的著作中最早论及歌德的,恐怕仍要推鲁迅先生。”随即举出鲁迅于一九○七年写的《人之历史》及《摩罗诗力说》为证。其实不确!王国维于一九○四年夏天所写的《红楼梦评论》,早已把曹雪芹的《红楼梦》和歌德的《浮士德》称之为“宇  相似文献   

12.
王希廉先生一八三二年在《新评绣像红楼梦全传》卷首《红楼梦总评》中说: “五回…是一部《红楼梦》之纲领。” 他第一次提出一种假说,来说明《红楼梦》的大的结构。这就是所谓“纲目说”的滥觞。这种理论,把《红楼梦》分为“纲  相似文献   

13.
张问陶与《红楼梦》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哭其妹张筠墓诗及赠同年高鹗诗的自注内容由于研究者理解各异 ,意见分歧 ,在红学研究中已成悬案。根据张问陶与高鹗交往情况及《遂宁张氏族谱》、张问陶兄弟所撰《先大夫朝议公行述》等资料 ,可以确认 ,高鹗并非张问陶妹夫 ,张筠的丈夫是高扬曾。另外 ,张问陶所谓《红楼梦》后 40回俱高鹗所补 ,其意并非指后 40回由高鹗续作 ,而是指由高鹗修补。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程高本、戚序本第五十二回,宝琴讲述她八岁时随父到西海沿上买洋货,遇一“真真国的女孩子”。并念了这女孩子作的一首诗。丁广惠《红楼梦诗词评注》收此诗,题为“真真国女儿所作诗”。蔡义江《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亦题“真真国女儿诗”,且注云:国名“真真”,就是“真真假假”的意思,即严格地讲它是不存在的,只是有一定的现实基础。但是,我以为曹雪芹实际上本无所谓“真真国”的构思,仅将理由述之如下: 第一,《石头记》多次出现外国国名,都是确实存在的国家。如第二十六回之暹罗国(即今泰国),第五十二回之哦啰斯国(即俄罗斯国),第六十二回之波斯国(即今伊朗)。除“真真国”外,未  相似文献   

15.
大观园这座园林,是曹雪芹精心设计的一幅建筑蓝图。随着《红楼梦》的盛行于世,大观园也从而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明义《绿烟琐窗集·题红楼梦》题注写道:“其所谓大观园者,即今随园故址。”袁枚《随园诗话》卷二收入明义《题红楼梦》诗二首:“病容憔悴胜桃花,午汗潮回热转加;犹恐意中人看出,强言今日较些差。”“威仪棣棣若山河,应把风流夺  相似文献   

16.
“诗追李昌谷”——曹雪芹诗风探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追李昌谷”———曹雪芹诗风探论张之曹雪芹诗今存仅一联,无由论其全貌,便是其名著《红楼梦》中诗,也只能从某些方面间接窥探之。然其知友,诗人张宜泉和敦诚在其诗文中曾多次提及雪芹诗之某些特点,虽是只语片言,综观之也可识得曹诗之大体。兹笺释敦诚等人评论而...  相似文献   

17.
《岭云海日楼诗钞》丘逢甲诗后还附有其三弟丘崧甫同时所作诗一首,于《红楼梦》之艺术、曹雪芹著书之动机,颇有发明。其诗云: 五十首诗如贯珠,二十五人如可呼。笔端有泪向公子,悲歌感慨倾城姝。眼中忽幻荣宁  相似文献   

18.
程伟元是《红楼梦》版本史上的重要人物,近年他的事迹陆续有零星发现,如赵建忠《新发现的程伟元佚诗及相关红学史料的考辨》(《红楼梦学刊》2007年第6辑)、詹颂《新发现朝鲜史料中有关程伟元的记载--兼论程伟元生平资料的考索与研究》(《曹雪芹研究》2011年第2辑)皆对程伟元事迹有所发覆。笔者亦发现两条有关程伟元的朝鲜史料,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文史哲》1983,(1)
·文学·5尽6 6ea G G e611么名忿342 2 22导633124 4 4 4 55论《红楼梦》的现实主义袁世硕《红楼梦》的悲剧美与艺术 风格美白盾王熙风与《红楼梦》的艺术 结构杜景华简论《红楼梦》人物形象的 丰富性魏同贤再论岳飞的《满江红》诃不 是伪作邓广铭也谈文艺创作中的情与理王世德读杜随笔邓绍基陆云“清省”的美学观肖华荣倾向真实典型 一一读恩格斯的两封信狄其聪论艺术创造的美学规律周来祥谈杜甫的《垂老别》萧涤非读庚信的《拟咏怀诗》凌迅文艺必须同新时代的群众相结合 —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 会上的讲话》发表四十 周年李基凯谈歌德…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中的成语英译与民族文化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本质,寄托了中华文化精魂,解读《红楼梦》实际上就是在解读中华文化。在推动中华文明面向世界、让更多人了解中国文化之丰富内涵的大背景下,《红楼梦》杨宪益、戴乃迭译本越来越表现出其顺应时势的文化优势来。本文将从杨译本《红楼梦》中的成语翻译的五个方面来阐述其对民族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