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成为国家赋予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而创新教学法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已突显,创新能力、创新素质的培养更多需要在开放式讨论教学环节得以实现。MBA的案例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又与教师引导技术有重要的关系。案例教学中教师扮演着引导者、顾问、教练、启发者的多种角色,为更能有效的在案例教学中发挥激发学员创新及发挥潜能的教学效果,本文将思考企业教练技术应用于案例教学指导的沟通技术,试图探索提高教师培养创新型管理人才的案例教学引导技能。  相似文献   

2.
研究型教育是大学教育改革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研究型教育就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的教育,其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三大精神"(元典精神、质疑精神、创新精神),教会学生进行研究的方法。研究型教育是创新型教学的前提,没有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的培养与提高,就没有创新型教学。研究型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元典精神、质疑精神、创新精神",因此研究型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研究型教育应该贯穿大学课堂内外,才能够真正培养造就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3.
教师要善于广泛地利用教育教学资源,设置教学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创造性.尝试探索的教学过程是学生个性化的、合作交流的、培养情感意志的学习过程,探索能够创新.在学习中形成的"主动地尝试探索"的学习方式,对学生终身的学习、发展都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4.
学生是否能插上创新的翅膀.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没有创新型的教师,创新型学生的培养就难以保障,新课改的推进就不可能顺利。我是一名从教二十多年的中学语文教师,面对新课改,我在努力地探索与实践如何利用初中语文教学的空间,去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下面结合自身的探索与教学实践.就这一问题谈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5.
创新型教师教育培养模式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等师范院校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才能引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创新型教师应具备强烈的创新意识、较强的科研能力、宽厚的理论知识以及扎实的教育实践能力。提出树立"以人为本"、鼓励个性发展的教育理念,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创建理论探究、教学实践、科研操作式的新型教师培养模式,以培养创新型教师。  相似文献   

6.
为了适应世界和国内的新形势,工科专业基础课的教师应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较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为此,要在教学诸多方面做出创新的努力。首先要把握当代中国大学生的特点,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在此基础上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同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多方面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上好专业基础课,担当起教师应负的责任。  相似文献   

7.
高等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教学模式由于教学方法单一、课程设置过于专业等原因,严重地制约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应建立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编写适合高等学校使用的创新教材;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为“以学生为主”的形式;课程设置从“专业化”转向“综合型”;并通过对教师知识基础、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的培训,来培养创新型教师,将只注重知识传授转变为加强学生能力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建立适合创新型教育的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为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宋向丽 《新天地》2011,(11):237-237
当今社会,教育要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信息化社会,创新型的人才就成为社会的需求。创新意识的培养就成为小学教育的主旋律,如何才能更好地在小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呢?我浅谈一下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知识经济时代,需要以创新型人才作基础,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依靠创新教育,创新教育的实施在于创新型教师。教学是创新教育的主渠道,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其教学水平、治学态度、文化素养等对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因此,研究创新型教师素质的基本及其培养途径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0.
论高校教学方法创新与创新型人才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学方法创新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然要求。以完善的讲授式教学为基础、以开放的实践教育为重点、以自主的研究式学习为核心,建立开放多样的教学方法体系是创新高校教学方法的必然选择。教学方法创新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大力推进。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构建、网络环境建设、网络教学评价等方面,探讨了一种基于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师主导作用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互动"的高师地理教育专业网络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激励学生乐于并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实现高师地理教学改革的深化,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魏新华 《新天地》2011,(7):45-45
《化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化学教学其目的就是培养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创新型教育,本人从教师转变观念、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课外教学等方面浅谈自己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联合国有关组织对各国创新能力的一次调查表明,我国的创新能力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甚至还低于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希望,需要大量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需要创新教育来培养.所谓创新教育就是通过有目的,有系统的创新教学训练,使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品质,开发创新思维,掌握创新技能,从而提高学生创新素质的一种教育.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阵地,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渠道.因此,作为肩负起培养人才的教师,应该责无旁贷地在学科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下面就总结一下笔者在近年的化学教学中尝试创新教育的体会.  相似文献   

14.
关于理工科院校营造创新型人才培养环境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工科院校承担着培养未来工程技术人才的任务,培养理工科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是技术创新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的创新教育还处在探索阶段,大多数理工科院校尚未形成良好的有利于创新型人才成长的培养环境,学生还不能完全具备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素质,今后应努力营造良好的人才培养环境。创造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文化环境;构筑提升理工科学生人文素养的环境;造就教学和科研能力兼备的新型教师队伍;创新教学方法,实行研究型教学;强化实践教学,构建理论教学、科研训练及学科竞赛相结合的多方位培养模式;加强国际交流,拓展创新型人才培养渠道。  相似文献   

15.
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道德,只有当它被学生自己去追求,获得亲身体验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由此可见,在品德课程的教学中,要让"体验"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借助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  相似文献   

16.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创新教育是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由于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重建对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把握创新型人才的特点,据此重建教师的教学观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生活与教育是学校教育必须面对的重要关系。在20世纪初,杜威曾提出过"教育即生活",陶行知则主张"生活即教育"。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与学生生活有机结合能充分实现新课改教育新理念,促进学生认知发展,让学生学会生活和承担社会责任。在教学中,要做到:捕捉生活素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借助学生生活经验,启发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倡导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团队精神;以情动人,引发学生内心的积极情感,把学生培养成为有责任心的人。  相似文献   

18.
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1世纪对创新型人才素质的需要出发,探讨了工科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途径.强调应以更新传统教育观念,应深入探索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全面促进教育创新;应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突破口;加强社会人文教育和表达交流能力的培养,夯实工科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通过开展、完善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以调动大学生主动进行科技探索和自觉培养创新意识的积极性;培养一批创造型教师和发挥共青团的生力军作用来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和教学要求,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改革的思想和教学改革的实践等提出了大胆的改革与创新,并在教学中付诸实践,以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职业技能,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同时也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更好地与各位同仁合作交流,为全面提高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质量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20.
对高校创新教育的内涵及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学校进行创新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由于基础教育模式的影响、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教师与教学环境的影响,高校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上存在一些问题.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着力点在于发展学生的创新品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