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形容词作定语时修饰主语或宾语,在句法上与其中心语构成直接成分;形容词作状语时修饰谓语,在句法上与谓语构成直接成分.但在语义平面上,定语形容词的语义不仅指向其中心语,还指向句内的其它成分或句外成分;状语形容词的语义不仅指向谓语,还指向句子中的主语、宾语等体词性成分,形成了一种句法与语义相悖的结构.作定语和状语的同一形容词虽语义指向相同,但所表达的主观意义不同,修饰语形容词语义指向的不同是人类认知模式的反映.  相似文献   

2.
<正> 本文拟从汉译英的角度对两种语言的语法作一些比较研究.成分的划分与分析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是两种语言共有的句子成分.值得注意的首先是状语和补语在划分上的差异.古汉语把位置作为区别状语和补语的根本条件:在谓语前面修饰限制谓语的成分叫做状语,从谓语后面修饰限制谓语的成分称为补语.英语则不论位置前后,凡修饰谓语的都叫做状语.修饰形容词和副词的成分划分标准也一样.如:  相似文献   

3.
元明汉语介词短语在句中主要作谓语动词的状语或补语,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作定语、主语和宾语。元明介词短语与《红楼梦》和现代汉语相比较,其状语和定语功能呈现增长趋势,补语表现出下降的态势。影响介词短语句法功能变化的因素,主要有介词短语的句法位置、介词成员的兴替和语言接触等主要因素,其中介词短语句法位置的变化是其最主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对西周金文形容词的分布进行了研究,发现西周金文中形容词可以分布在定语、状语、谓语和补语的位置上。西周金文中单音节形容词作定语一般修饰单音节的中心语,双音节形容词一般修饰双音节中心语。单音节形容词作状语一般修饰单音节动词;复音节形容词可以位于句首作状语,也可以位于句中作状语,其语义指向都没有偏离所修饰的成分。西周金文中形容词一般单独作谓语,两个形容词联合作谓语是个别现象。而形容词作补语的只有一例,这说明西周金文中形容词作补语处在萌芽阶段,可以论断西周时期形容词的结构方式发生质变的同时,其语法功能也发生了质变。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历时的层面考察了“索性”的句法功能的变化及其语义的分化情况,指出:“索性”在近代汉语中具备多种功能———作谓语、定语、状语,其语义也由基本义派生多种意义。“索性”在现代汉语中功能单一化———作状语,句法功能的减少并未使原初的语义完全丧失。一般的词典多用“干脆”来训释“索性”,但在某些句子中,两者不能互换,可见其语义上尚存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6.
这部书对一千余个常用成语逐个作了“例释”和“提示”,故名《成语例示》。“例释”包括:①释义,②例证,③句法功能。“提示”包括:①成语的结构类型,②正音,正形,③褒贬色彩,④近义成语,反义成语,⑤语素的解释和比较,⑥用法上的特点,⑦有参考价值的古汉语资料。这部书例证丰富。每个成语至少有五个用例。用例绝大多数采自名家、名作。这部书对成语的句法功能作了分析,试把句法功能分为:①用作主语,②用作谓语(包括有些语法书上所指的能愿合成谓语、判断合成谓语、兼语句谓语、连动句谓语等),③用作宾语,④用作定语,⑤用作状语,⑥用作补语,⑦用作独立成分,⑧用作分句(或独立成句)。  相似文献   

7.
充当状语成分是现代汉语形容词的句法功能之一,对于每一个具体的形容词来说,充当状语成分的情况比较复杂,分为可以直接充当状语和不能直接充当状语两类,从句法功能频度上分,可以分为常作状语、不常作状语两类。考察了127个甲级形容词。统计数据表明,对于形容词这个词类来说,充当状语成分不是现代汉语形容词的主要功能、常用功能,但可以说是次要功能、次常用功能。而对于某些形容词来说,作状语的句法功能甚至超过作定语或谓语,成为主要的句法功能。分析了甲级形容词充当状语的频度和特点,并归纳了其句法和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8.
"随意"和"随便"是汉语中一组常用的近义词。文章基于北大语料库,从词语搭配和句法功能两方面对二者进行了定量考察。通过比较发现,二者右搭配词语的差异性比左搭配词语的差异性显著。具体而言,二者右搭配动词与左搭配能愿动词或程度副词时差异较大。句法功能方面,二者作形容词时较为相似,都可在句中充当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但当"随便"用作连词或动词时,二者句法功能差异较大;二者在句中充当句法成分时,具有一定的倾向性,主要充当状语和谓语,很少充当宾语。  相似文献   

9.
学习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有几点疑窦,愿提出求教于方家。1.“掌握单句的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几种主要成分。”(《大纲》第10页)质疑:这句话的疑义是:这里指的是句子的主要成分呢,还是主要的句子成分。若是前者,那么单句的主要成分只有两个,即主语和谓语。定语、状语、补语是次要成分,因此应把“主要”二字去掉。若是后者,就应改为“几种主要的句子成分。”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中学语文对语法部分的教学仍沿袭传统的一套模式,对句子只作一个平面的分析──句法结构分析,即将句子切分到词,然后确定词在句子中充当什么成分。句子成分有六种:土语、调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各种成分担任不同的句法功能;主语和调语是句子的主要成分,其余的是句子的次要成分。分析时,先找主要成分的中心词,然后把连带成分找出来,再将定语、状语、补语从土语、谓语、宾语中找出。用加线法示意就更具有简明、清晰的特点,划分起来也十分便捷。在理论上,这种分析方法是建立在以句法为中心的系统之上的。它的最大优点…  相似文献   

11.
石期土话的量词重叠式"量+哒+量"的构成及使用特点较有特色;句法功能上,"量+哒+量"重叠式可修饰限制名词、动词、动词性短语,从而在句中可做主语、定语、状语、补语、谓语;量词构成"量+哒+量"重叠式后产生了附加意义,附加意义随着在句中所作的成分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12.
差比标记“比”字经历了从实词到虚词的语法化演变,学界一般将其视作介词,其句法功能为引出比较基准。然而,与“比”字具有同样句法位置和功能的“不比”、“不如”、“没有”等词都被认定为动词,这有违句法特征的判定原则;介宾短语作状语影响小句语义的表达;作为介词的“比”不符合以谓语为中心的否定句法操作和跨语言共性;“比”字为小句谓语遵循汉语句法的“时间顺序原则”。研究发现,现代汉语“比”字句中的“比”应为动词。  相似文献   

13.
古代汉语中的结构助词“之”字可以出现在主语与谓语、主语与状语、后置定语与中心语、前置宾语与谓语等成分之间,这些已经为大家所熟悉。但这些成分与成分之间有“之”与否,结构形式及表达是不一样的,甚至相互间的关系有的也因“之”的存在而发生变化。本文就打算利用这些常见的语言现象,来谈谈“之”字在语言结构转换中的作用,也就是谈谈“之”的语法转换功能。一、出现于主语和谓语之间  相似文献   

14.
“之” 字是文言文中最常见最活跃的虚词,可以当代词,作宾语;可以当指示词,作定语;可以作助词,连接定语和中心词表领属关系;可以作助词,连接主语和谓语,取消句子独立性,等等。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之”字取消句子独立性用法也是一个难点,需要研究。 首先要弄明白它的概念。古代汉语中,凡是主语和谓语组合起来,往往便成为一个独立的句子。所谓取消句子独立性,就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之”字,使这个独立的句子变成主谓词组,失去独立性,在单句中充当主语、谓语、宾语、状语等成分,或者在复句中充当从属主句的分句。例如:  相似文献   

15.
现代汉语中“时不时”和“动不动”都是表中等频率义副词,两词在句法功能上有很多共同点,但在语义、句法、语用方面也有很大差异.句法上,二者在谓语的词性、后加“地”、在句中的位置、主语的人称、否定式的意义、可进入的祈使句的类型等方面都有差别.“动不动”可以提示“反预期事件”或“反预期频率”,而“时不时”没有这样的功能.另外,“动不动”常含有“轻易”、“随意”、“轻率”的意味,有明显的主观性,口语色彩明显,“时不时”没有明显的主观性,口语色彩也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在汉语里,某词属于某一词类是比较固定的,各类词在句子中的职务也有一定的专职分工.例如名词常作主语、宾语、定语,动词常作谓语,形容词常作状语、定语等等.这种情况,古今汉语的语法情况一致.但是,在古汉语里,有些词类的用法不同于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产生了不同于现代汉语的变化,这种特殊的语法现象就叫词类活用.例如,“绿”是形容饲,常作定语、状语,而在“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州》)中,却临时作了谓语,带了宾语,语义也由“绿色的”转变为“使……绿”(即变绿),这就活用为动词了.  相似文献   

17.
甲骨文感知心理动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骨文感知心理动词指甲骨文中与人的感觉、知觉、言语、心理等相关联的词语,分为认知和情感两类,共有25个。在句法功能方面,它们主要作谓语,作其他成分的极少;所带宾语绝大多数是对象宾语,受事宾语很少;大多可以带副词作状语;补语一般是“于”字结构,其位置比较自由,可以在动词前,也可以位于动词后。  相似文献   

18.
“一二三”在湘语新化话中有一种特殊的用法,它在句法功能上相当于形容词,可以做状语、定语和谓语,语义上意为“容易”‘快”,表示相对A来说,B做起来容易、费时短。文章还从认知和语言比较的角度探讨了“一二三”的词义演变规律,认为形容词用法的“一二三”来源于“提示……准备”义的“一二三”。  相似文献   

19.
事物形容词作为形容词的一个小类,其主要句法功能是作定语,其语义特征是固定性和静止性;有时它也可作状语,但是往往要采用重叠形式或转变成带后加成分的形容词以后才能充任状语。这类重叠式形容词或具有能动意义,或表示伴随状态。无论作定语还是状语,事物形容词的语义总是指向人或事物。  相似文献   

20.
引言定语的前移现象是汉语语序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在全面描写的基础上,根据三个平面的语法分析理论对句法表层定语位移所造成的五种同义句式展开句法、语义和语用的分析,认为定语前移以后成为主语、状语等其他句法成分,定语能否前移受到许多语义限制,定语前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