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宋人注宋诗"这一文学现象中,李壁《王荆公诗注》晚出而博采众家之长。"宋人注宋诗"的一大特点,是寓诗学批评、研究于注释之中。李壁本人擅长诗文创作,在注释中,除详引王诗的典故出处之外,还寓研究于注释之中,发挥艺术理解力,对王诗创作中的句法、字法、章法、用典、对偶、立意多个方面进行研究,并对王诗审美效果进行点评,从而揭示了王安石诗的主要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2.
3.
李贺的《恼公》是打油诗,"恼"寓有"闹"意,又是一篇严肃的诗文评点。非艳诗,非自嘲,旧注皆非。诗从嘲讽《登徒子好色赋》入手,揭露了毛公《诗序》的虚妄。李贺诗具有自己的源流和反封建礼教的倾向。《昌谷诗》结构为三部曲:序曲凭吊嵇康等;中曲讴歌武则天;终曲写诗人梦中的憧憬。统领全诗的主题思想是无君论。  相似文献   

4.
乾嘉学者冯应榴撰有《苏文忠公诗合注》,该书汇集宋代王十朋的集百家分类注、施顾注、清代邵长蘅等补施注、查慎行注、翁方纲注等苏诗旧注,选用了较佳的版本,并对旧注的引文错误进行了考订。在此基础上,冯应榴又受乾嘉时期重视考证的诗歌注释风气影响,将史实考证的方法融入到"以史证诗"的诗歌解释思路中,将"以史证诗"方法升华为"寓考证于注释"的释诗方法,对旧注的编年、人物、事件、地理、职官等方面作出了全面精确的补正。冯应榴的合注,是苏诗注释史上的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5.
南朝学者颜延之和沈约都曾注释过阮籍的《咏怀诗》,《文选》收录《咏怀》十七首,李善为这组诗作注时,即以颜、沈旧注为基础而稍加补充。按照《文选注》对采用旧注的体例规定,《咏怀》十七首每句文下按颜、沈、李的顺序出注,颜注不题注家,沈注题沈曰,李注题善曰,三家注文条序井然,各不相混。宋人合并李善注和五臣注时,误将不署名注当作善注,在这些注文前都补题善曰。这个错误直接导致了后世对《咏怀诗》颜注面貌的认识混乱。  相似文献   

6.
蔡正孙《诗林广记》大量摘引宋诗宋注,并通过"《诗注》云"、"注者《诗注》云"、"注者云"、"直引不标注"四种不同的摘引方式,表达了对宋诗宋注一分为三的态度:纯粹的诗注、诗注的诗话化以及可以共享的知识。究其原因,宋诗宋注的繁荣与释评兼备的注释特点为这种摘引提供了基本的前提,而蔡正孙对宋诗、宋注的重视以及《诗林广记》体例上的创新则为这种摘引提供了合理的保证与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处常子《续本事诗》是五代时期吴国出现的一部诗话体小说,为续补唐代孟启的《本事诗》而作。《续本事诗》全书已亡,但通过辑出的17条佚文,可以一窥该书的面貌。相对《本事诗》来说,《续本事诗》更加依赖于从较早书籍选取诗话材料。从《本事诗》到《续本事诗》,再到《续广本事诗》和《唐宋分门名贤诗话》、《诗话总龟》,唐五代的诗话体小说完成了向宋代诗话丛编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在《佛祖统记》中,发现谢灵运佚文一篇,即谢撰《庐山法师碑》文,此文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漏收。在《俄藏敦煌文献》中,得《文选》残卷一通,其中谢灵运《述祖德诗》二首,注文用双行小字夹正文中。此注既非李善注,亦非五臣注,为唐人注《文选》的别一种珍贵写本。文章论证了新发现的谢灵运佚文及《述祖德诗》佚注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9.
读《王荆公诗注补笺》献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之亮教授的《王荆公诗注补笺》中存在以下若干问题:首先,在对王安石生平行实履历的叙述上,许多地方征引蔡谱时缺乏考辨。其次,文献材料的征引缺少必要的辨别考证,具体表现在对王安石诗文系年的错误、交游考证不足等问题上;再次,笺注对前人的研究成果没有足够的重视,继续沿袭了前注的错误。  相似文献   

10.
所谓"清代闺秀诗话",是指记载、反映清代女性诗歌创作的著作,而不是指女性撰写的诗话.清代闺秀诗话保存了大量反映清代女性文学创作的历史资料,是研究中国妇女文学史与中国古代文学史不可或缺的文献,是一笔宝贵的文学遗产.本组笔谈选取了<妇人集>、<名媛诗话>、<袁枚闺秀诗话>、<小黛轩论诗诗>等10种清代闺秀诗话进行探讨,对其作者、内容、价值、版本皆有涉及.  相似文献   

11.
世人于李鸿章,多知其戎马,少知其为诗,以为李公特以勋业显,于艺事无所措意。详析李公写于安徽明光诗,解其用语,究其旨意,于李公史事及为人处世多有解说。特于李公"屡败屡战"之精神,于李公以儒教为雷池,于李公为诗自成家法,多有发明。  相似文献   

12.
审美心理是属于文艺心理学的范畴,它与作家的艺术创作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王安石作为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伟大诗人,其诗歌艺术创作的发展变化凸现出其审美心理及其嬗变,这一点鲜明地表现在王安石对审美意象选择和艺术思维方式的传达上,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梳理出诗人创作的心灵轨迹。  相似文献   

13.
王安石诗歌创作以熙宁罢相为界限,大致可分为前后两期。后期诗作中有不少充满禅理、禅意的诗歌,在这些诗歌中王安石表达了各种复杂情感,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一种脱略尘世的心境,文章从三个不同的感悟角度深入考察了王安石晚年禅诗中的超然境界。  相似文献   

14.
荆公新学的两个发展阶段及其理论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荆公新学是北宋中期兴起的儒学学派.其发展可以划分为早期与后期两个理论特点非常鲜明的阶段.早期新学围绕重振儒学纲常、挽救价值失落的主题,重视对性命道德之理的探求.后期新学的理论重心则在于为现实社会的改革提供思想指导与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对李鸿章<入都>诗十首予以详析,解其用语,究其旨意,诗旨无非追悔昔日,自信将来云而.李公强为"意别"、"辞别"之难而多得佳制,足彰其才之大、气之盛耳!然难于为讳者,十诗于"意别"似欠著力.特其九颈联之用事,显为败笔,此皆难与李公后来诗之老辣相与语矣.  相似文献   

16.
王安石与佛教的关系研究目前仍是王安石研究中的薄弱环节。本文通过对王安石诗集中与《维摩诘经》有关的诗作进行分析研究,希望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王安石与佛教的关系,从而说明王安石的佛学修养是相当深厚的。  相似文献   

17.
王襞是明代著名学者,泰州学派核心人物,王襞的佛道情结,除了受他的师友影响之外,更多地是为了避灾消难,补儒之残,为发展与宣传王学争取更大的自由空间。晚年崇尚仙道,目的是消除心中的烦恼,促进心理的平衡。  相似文献   

18.
王襞是"身本"思想的竭力倡导者,他继承了王艮"身本"思想并作了进一步的补充和发展.王襞突出了人在天地万物中的主导作用,强调内求,主张见危顺受;在格物问题上突出正己修身,正心为国,反身而修.因而王襞的"身本"论比王艮的"身本"思想更具合理性,也更有价值.王襞还继承了王艮的亲民思想,突出了"亲民安民"的时代要求,他心系民众...  相似文献   

19.
从文学地理学的角度来看,王安石诗歌中的地理元素,广泛分布于今江苏、江西、浙江、安徽与河南等地域,其中江苏、江西与浙江三省的分布最为集中.具体而言,今南京、抚州、宁波三地的地理元素,在王安石诗歌中出现得最为频繁.另外,王安石在诗歌写作中,还表现出喜欢运用地名古称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王维李白边塞诗比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这两个角度比较分析王维李白边塞诗的异同。文章指出盛唐时代氛围的影响形成了王李二人边塞诗共有的昂扬乐观的思想基调和雄奇壮美的艺术特征;各自不同的政治遭遇和理想定位使二人边塞思想内容的发展变化各有特点;精神气质及文化学养的不同使王李二人在景物的描写、艺术手法的运用、体裁的选择上各有千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