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文认为,中西文化的本源性区别在于一为“天人合人”,一为“主客二分”。由此引发出中西文化一大差异,即:西方文化既重科学,又重宗教,以肯定方式达成了二者的奇特联姻;而中国传统文化则既淡科学,又淡宗教,以否定方式完成了二者的奇特联姻。本文重点分析了这一差异在中西审美文化中的具体表现和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2.
科技与教育之间存在着一种互动关系:一方面,科技不仅推动着现代教育的兴起以及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对象、教育制度、教育管理、教育技术与方法的创新,而且促使教育功能的不断增强和放大;另一方面,教育与宗教一起既催生了科学技术.又独立地促成了科技的增强和放大机制,还促进了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甚至产品创新等;而且科技还与教育、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一起协调发展和共同促进。  相似文献   

3.
古代罗马史学实用传统的特点,突出表现在注重修辞和道德训诫的实用性上。首先,这种撰史特点受到了来自古希腊史学因素的直接影响,特别是希腊化时期的修辞倾向;其次,古代罗马早期的宗教因素、频繁的战争和统一后日益堕落的道德现实,对古代罗马史学中道德训诫特点的形成,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第三,这种实用史学源于史家对古代罗马早期历史的建构,是史料真实性和非真实性因素的有机统一。以上这几种主要因素共同促进了古代罗马史学实用特点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罗马使地中海世界和三大陆的广袤内地实现了统一,并长期维持了这种统一.与神同在的直感以及宗教仪式、活动把罗马人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鼓舞着他们的士气.虔诚、爱国、勇敢、荣誉和自我克制,是罗马人的民族精神,也是其由小而大战胜一个又一个敌人的重要原因.罗马人既把泊来之神为己所用,也用人之神还治其人,在军事征服中注重维系宗教情感,在政治统治和行政管理中注入宗教色彩,这些均显示了罗马文化自己独特的个性.  相似文献   

5.
环境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对提而西部各族人民的环境素质至关重要,对促进西部开发、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有积极意义;环境教育必须既基于当今世界环境教育的先进理论和我国东部的经验与教训,又基于西部各族人民的文化传统、当地自然和人文环境资源、人们生活生产的现实状况及未来走向;既面向未来.又因地制宜;既弘扬良风美俗,又合理地移风易俗,明确目的,细化目标,建立制度体系,如此才能取得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6.
略论温州人的务实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州人高度的务实精神更多地来自于对本地传统的继承而非更新。这种务实精神是温州在改革开放以来走在时代前列、经济快速发展的精神动力。然而,过于务实又不利于温州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务实精神必须要有一定的理想信念和文化意识作支撑。  相似文献   

7.
凯撒与高卢战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元前58~51年,罗马的高卢行省总督凯撒发动了对高卢地区的征服战争。凯撒面对英勇善战的对手和各被征服地区风起云涌的反抗斗争,施展分化瓦解、恩威并用和步步蚕食的策略,终于征服了整个高卢地区。高卢战争的胜利,使大量的奴隶与财富源源流入罗马,刺激了罗马奴隶制经济的繁荣;罗马的疆土扩展到莱茵河西岸、比利牛斯山脉以东、北至不列颠;凯撒也因此而捞得雄厚的政治资本,为其在罗马政治舞台上独揽大权奠定了基础,并为罗马共和制的灭亡敲响了丧钟。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影响研究的角度探讨了文学与宗教间的多元复合关系。它们既相互影响、渗透和借鉴,又相互对立;既渊远流长,又广泛多样;既有显层的,也有深层的或隐层的。它们存在着多角度、多层次、多类型的关系,其中宗教对文学发挥着巨大深远的影响。从文艺起源到文学创作、文学批评,从作品的思想内容到艺术形式、创作方法和体裁都可看到宗教的影子,同时也不限于宗教教义,还有宗教仪式活动和宗教经书,但文学也能反作用于宗教,起到宣扬或批判宗教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建筑、绘画和宗教思想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古代中原文化对龟兹文化的影响,并得出了这种影响遍及于早期电兹文化与晚期龟兹文化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1996年的土家族文化研究,在重视历史的研究的基础上,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民族观致力于现实的理论探讨,并通过脚踏实地的田野现状调查和各种方法分析研究,‘理论建树明显,推出了一批有特色的研究成果。一、土家族原始宗教及宗教事象的剖析1.原始宗教的内容形式及意蕴的探寻由于土家族多处于民族杂居地,土家族的宗教信仰内涵丰富,表现形式颇具特色。它既有本民族原生原始宗教的遗存,又有其他民族对它的文化影响和渗透,既具有中国古代原始宗教的普遍特征,又具有明显的地域文化特征。因而土家族在保留本民族的原始宗教特征的基础上长期…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代由于特殊的历史情境和以儒学为主导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身特性,使得对于宗教的否定评判成为这一时期学术界的主流态度。早期现代新儒家在宗教问题上既深受这一主流态度的影响,又表现出一定的特殊性:他们否定宗教,尤其是反对在中国通过宗教的方式来重建中国人的"精神家园";但是,他们建构的新儒学的理论又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  相似文献   

12.
查海早期遗存玉器是年代最早的兴隆洼文化玉器。兴隆洼文化代表的史前居民。是我国最早开发和使用真玉制品的远古社群。服务于宗教礼仪是早期玉器的基本功能。中国玉器的起源应该有着比兴隆洼文化更为久远的历史文化源头。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早期主要围绕着宗教、政治、意识形态展开了文化批判。对宗教的文化批判,他提出宗教的本质是人的本质在幻想中的实现;反宗教的根据是人创造了宗教,而不是宗教创造了人,反宗教的意义是要求人民的现实幸福。对政治的文化批判,他提出要对法哲学和国家哲学进行批判,要向德国制度开火,政治解放是人的解放必不可少的中介。对意识形态的文化批判,他提出要对"虚假意识形态"进行批判,其错误根源在于强调"意识决定生活";其扬弃之路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完成。这三方面内容既互相联系、又层次递进,对宗教的批判是前提,对政治的批判是深入,对意识形态的批判是总括,共同构成了马克思早期的文化批判理论。  相似文献   

14.
第三罗马自喻作为俄罗斯民族意识的核心要素,具有理想与现实二重性。以历史文化、宗教传统为主要内容的俄罗斯思想和以第三罗马自喻为关键特点的俄罗斯民族意识存在互构关系,前者是后者的主要导因。第三罗马自喻及其代表的俄罗斯普世主义弥赛亚意识具有历史必然性。对俄罗斯思想与第三罗马自喻的关联性解构,有助于探究有关民族意识建构过程及中俄关系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5.
第三罗马自喻作为俄罗斯民族意识的核心要素,具有理想与现实二重性。以历史文化、宗教传统为主要内容的俄罗斯思想和以第三罗马自喻为关键特点的俄罗斯民族意识存在互构关系,前者是后者的主要导因。第三罗马自喻及其代表的俄罗斯普世主义弥赛亚意识具有历史必然性。对俄罗斯思想与第三罗马自喻的关联性解构,有助于探究有关民族意识建构过程及中俄关系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乡愁文学既依托着浸润了数千年的民族精神传统,又汲取了西方自古希腊、古罗马以来文化的营养;东方的“儒、释、道”理念与西方的“阿波罗精神”、基督教文明以及“浮士德精神”,在中国乡愁文学中都得到了一定的融合和体现,形成了世界文坛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17.
干栏式建筑(吊脚楼)是土家族居住文化的主要部分.其文化特质表现为人们实实在在的生产生活需要;其传承动因来自传统生活方式、传统文化教育功能、建造技术等多个方面。开发利用土家族居住文化既可保护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又可为振兴土家族经济寻到一条新径.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布匿战争的性质是“帝国主义战争”的传统观点提出歧见。在理论上明确了近代帝国主义与古代帝国涵义的区别。以时段论分析的方法,简述了三次布匿战争的进程,论证了第一次布匿战争从双方来看都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第二次布匿战争迦太基方面是侵略性的,而罗马方面带有自卫的性质;第三次布匿战争罗马蓄意要消灭迦太基,无疑是非正义的,而迦太基为了保卫国家的生存,展开了英勇顽强的斗争,是值得赞颂的。总之,分时段评论布匿战争的性质才是客现的、公正的、全面的。  相似文献   

19.
座落于大同市城区西南的善化寺,俗称南寺,是我国现存为数不多、且保存比较完整的辽金时代的佛教寺院建筑。其建筑风格独特,造像艺术高超,既体现了一个时代的技术水平,又反映着民族文化的发展历程,给我们研究辽金时代的建筑思想、设计艺术、宗教文化等,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20.
澳门宗教文化具有很强的独特性。本文阐述了澳门宗教分属于东、西方文化系统的多元性特征 ;讨论了澳门宗教与族群的密切关系 ;澳门宗教既与中国文化息息相关又具西方文化特色的中西合璧性 ;澳门人宗教意识淡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