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统计上的国民收入使用额(消费额+积累额)是已经实现了的数字.为了便于研究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是否平衡,笔者认为有必要同时从国民收入的最终分配角度来反映消费基金和积累基金,即有效需求和物资供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的提出近几年来,由于我国经济运行过程中连续出现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投资和消费增长过猛以及通货膨胀等经济现象,引起了国内经济理论界和实际工作者的高度关注。在研究这些现象的成因过程中,提出了“国民收入超分配”的问题,认为这些现象主要是由于国民收入“超分配”所形成的。关于“超分配”问题,1984年以来,我国经济学界就已经展开了较长一段时间的讨论,主要观点包括:(1)“超分配”是指国民收入使用超过国民收入生产;(2)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民收入使用额超过按上年价格计算的国民收入生产额;(3)积累基金加消费基金超过国民收入生产额,即指分配使用的货币形态的国民收入超过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3.
李晓超 《统计研究》1989,6(4):13-17
一、国民收入总量指标的选择 客观、准确地分析国民收入分配是以科学的国民收入总量指标测算国民经济为前提的。选择MPS国民收入总量指标,还是SNA国民收入总量指标,至少应考虑两方面的因素:第一,鉴于分配格局和机制直接调节着各经济体的收入,影响到各部门、各阶层的经济利益,因此研究国民收入分配问题必须突破物质生产部门创造价值的传统观念。第二,由于国民收入分配包括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两个阶段,以及国民收入支配体在两个阶段支配收入的内容、范围存在着差异,应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两个阶段采用两种不同的国民收入总量指标。从SNA国民收入与MPS国民收入的主要区别来看,MPS国民收入显然不能满足上述要求。首  相似文献   

4.
国民收入是反映整个社会再生产过程和结果的一个最综合的指标.它集中表现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国家经济力量的增强,以及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因此,做好国民收入统计是统计机关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5.
徐兴良 《统计研究》1984,1(4):72-76
国民收入是一个综合性经济指标。按照美国著名资产阶级经济学家萨缪尔逊的说法,有其广义的概念和狭义的概念。所谓广义的国民收入,是指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和个人可支配收入这五个总量指标所构成的一个指标体系;所谓狭义的国民收入,则是指其中的国民收入。广义国民收入的五个总量指标,借助于复式会计帐户的形式,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表述出来,这就是国民收入核算体系。在美国,这个体系称作“国民收入和生产核算体系”(National Ineome and Product Accounts)。  相似文献   

6.
铁大章 《统计研究》1990,7(4):73-75
苏联现行的国民经济平衡表体系,反映着国民经济整个过程的最基本的几个方面: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的再生产,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的实物构成和价值构成(即综合物资平衡表、部门联系平衡表、综合财政平衡表、居民货币收支平衡表);劳动资源的再生产(劳动资源平衡表;国民财富和固定资产的再生产(国民财富和固定资产平衡表)。它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其基本原则是:(1)国民经济分为物质生产领域和非生产领域,物质生产领域分为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品生产两大部类;(2)社会总产品按价值形态分为转移价值和新创造的价值,新创造的价值分为必要产品和剩余产品,社会总产品按实物形态分为补偿基金(生产消费)、消费基金(非生产消费)和积累基金;(3)无论价值形态,还  相似文献   

7.
固定资产投资效果系数是从宏观经济角度反映固定资产投资效果的重要指标,其计算公式为:固定资产投资效果系数=某时期国民收入增长额/某时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由上式可见,该系数的实质就是每一元固定资产投资所增加的国民收入.  相似文献   

8.
最近,国务院批准了国家计委、国家经委、财政部、国家统计局关于加强国民收入计划统计的报告,决定从1984年开始把国民收入指标作为衡量经济发展情况的综合指标之一。要求编制全国的以及省、市、自治区的国民收入年度计划,每年统计检查一次。同时,要求各省、市、自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我市国民收入稳定增长,1988年国民收入生产额达到18623万元,比1987年增长9.8%,比1978年增长98.3%,平均每年增长7.1%. 但同时国民收入超额分配愈来愈严重,国民收入使用额大大高于国民收入生产额.是什么原因造成国民收入超额分配?带来的后果又将如何?  相似文献   

10.
适度消费是一种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消费状态.从微观上讲,它是消费不超过收入,并略有储蓄.从宏观讲,适度消费就是消费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从静态上讲,则是消费小于国民收入使用额,并保证扩大再生产所必需的积累。从动态上看,则是消费的增长慢于经济的增长,但不得慢于零售物价指数的上涨,也不得低于前期的消费水平.对适度消费的度量,主要是考察消费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协调程度。从我国的实际经济情况看,选择国民收入与消费类指标作为评价适度消费的指标,是比较符合客观实际的。由于在国民收入使用中,居民消费占消费的80%以上,所以我们的研究对象侧重于居民消费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一、“可分配国民收入”指标的含义及其计算 “可分配国民收入”是指社会年生产,并在年内可转化为各种货市收入的部分国民收入。即社会当年所增加的生产资料和生活消费资料中,可以向市场提供,形成商品可供量,并能够通过商品交换实现其价值的那部分物质资料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从1984年起,我国采用国民收入指标作为衡量经济发展情况的综合指标,工业部门则要逐步以工业净产值代替工业总产值,作为考核企业,计算发展速度和比例关系的综合指标.这样就避免了“工厂法”工业总产值所存在的重复计算的弊病.不过,用净产值作为考核指标,  相似文献   

13.
一、三个指标的主要差别国民生产总值是当前世界上很多国家用来反映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综合指标.它与我国现行的工农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的理论基础、计算方法都有所不同.就计算方法来说,主要差别是:一、包括的经济部门不同;二、计算的价值构成不同.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随着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县国民收入大幅度上升,全县国民收入达82165万元(现价),比1980年增长2倍,剔除价格因素影响后仍增加1倍.增加的国民收入是怎样分配的呢?最近,我们就国民收入在国  相似文献   

15.
基于城乡居民收入抽样调查的居民可支配收入统计数据是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重要的基础数据之一,它不仅是衡量国家和各地区居民生活水平的基本指标,而且在宏观经济学理论及实证研究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也有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由于反映我国国民收入水平的国民生产总值等宏观统计数据的准确性问题一再遭到人们的质疑,认为中国的GDP被高估.居民可支配收入作为反映国家人民生活水平最基本的统计指标是否也存在同样的疑虑:中国居民收入是否也高估了,本文在对我国城乡居民抽样调查统计数据进行评估的基础上,根据国民收入循环原理对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进行了估计.  相似文献   

16.
绿色GDP理论的提出和发展是随着人们对资源和环境问题认识的不断升华而逐渐形成的.因此,文章从国民收入的统计测度到GDP指标修正的测度,最后到涉及环境降级成本调整的绿色GDP统计测度进行了详细的综述.  相似文献   

17.
支道隆 《统计研究》1988,5(4):32-35
综合评价经济效益的方法大致有两类。一类是用多指标评比。对若干选定指标的完成情况打分,再按各指标的重要程度加权平均,算出总分或指数。一类是用一个复合指标评比。子项多用国民收入,母项有的不考核C,有的把物耗和资金占用直接相加,多数以总成本代表V+C由于多指标评比不能避免权数的主观性,笔者倾向于使用一个复合指标“综合投入产出系数”。系数愈大,效益愈高,其公式是:综合投入产出系数=国民收入/C+V+资金占用费。  相似文献   

18.
国务院批准以国民收入作为衡量经济发展情况的综合指标以后,对我们提出了一个课题,即建筑业统计应如何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浙江经济快速增长,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演变的趋势,是初次分配逐渐向企业倾斜,居民收入比重下降较快;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慢于经济增长,占GDP的比重显著下降;同时,国民收入在分配中快速向政府倾斜,政府财政收入增长超过GDP增长.全省国民收入分配与全国主要省市比较,政府收入比重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整体水平与全国相当;同发达国家相比,浙江居民初次分配收入的比重严重偏低,企业和政府的比重明显偏高.这样不利于改善民生和发展经济.建议采取增加企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等措施,加快国民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衡量工资与经济增长适度关系有两个标准,一是工资总额增长不能超过国民收入的增长;二是职工平均工资的增长不能超过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每一物质生产劳动者创造的国民收入)的增长.近年来,不少人对这两个标准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这里主要有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统计口径范围问题.这既有“职工”与创造国民收入的劳动者之间的差异,又有“工资”和国民收入之间的口径的差异.如农村中大部分劳动者的收入(含乡镇企业职工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