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尔基说过: "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爱学生是教师的责任,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的关爱对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灵极为重要,对学生最起码的心理需求,也是一种鞭策和激励,对学生的进步和成长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俗话说:严师出高徒.严是有标准的严,是在一定范围内的严,是符合教育规律的严,是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均衡发展的严.爱学生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平等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倾听孩子》的作者帕蒂·惠芙乐(Patty Wipfler)是一位长期致力于家庭教育心理咨询研究与实践的女性。她认为,为了使孩子在童年和少年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形成期——健康成长,父母要学会倾听孩子。孩子的健康成长可以说是每一位做父母的天赋心愿,“爱孩子”作为一种本能情感,在各种各样的生活情境中被身为父母者演绎着人间的悲喜,有时我们被它感动着,有时我们又被困扰着。“怎么去爱”、“孩子需要什么样的爱”等问题常常在为人父母者心里萦绕,尤其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我们常在面对家庭教育中的具体问题时日益力不从心和无所适从。当孩子一切正常时——活泼、好学、懂事、听话,我们感到很幸福和自豪。当孩子显得“不正常”时——例如情绪低落、大哭大闹、好发脾气、厌恶学校、不可理喻,我们几乎束手无策,最后只能简单粗暴地运用做父母的权威,采取“高压政策”,结果造成亲子关系更加紧张、父母对自己的教育能力丧失信心。《倾听孩子》这本书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可指导实践和操作。全书共有六个章节———专门时间、游戏中的倾听、孩子哭泣的时候、孩子恐惧的时候、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孩子愤怒的时候。每一个系列专题都介绍了孩子情绪产生的原因、心理根源、表现情形...  相似文献   

3.
绛县横水镇周庄村王月爱,十五年如一日悉心照料离休回家的公公郭效信,使老人晚年过得愉快舒心。今年77岁的郭效信从事教育工作42年,1989年1月离休回家。他有5个儿子,月爱是他的三媳妇。1988年8月,也就是月爱嫁到郭家的第4年,婆婆因病去世。与丈夫两地分居的月爱,准备带孩子去西安与丈夫团聚,可每当看到公公愁眉不展的神情,月爱心里就不是滋味:婆婆撒手人寰,公公的衣食住行咋办?公公没有闺女,儿子又都不在身边,谁来照顾上了年纪的公公呢?经过一番考虑,她放弃了去西安与丈夫团聚的想法,毅然挑起照顾公公的担子。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衣食住行日复…  相似文献   

4.
幼儿园的安全问题,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幼儿手安健康是家长与教师的共同心愿。积极采取各种措施,防止各类伤害事故的发生,切实保障在园幼儿的人身安全.是每所幼儿园常抓不懈的工作。一、教师要热爱幼教事业,细心周到地照顾孩子,保持敏捷的反应能力首先,教师只有热爱幼教事业,热爱孩子,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积极参与幼儿活动,以自己饱满的情绪感染、带动幼儿,真正起到教师的主导作用。其次,细心周到地照顾孩子,观察了解每名幼儿.以充分掌握其性格、能力、兴趣,做到心中有数.哪些幼儿爱冒险,哪些幼儿爱打闹,哪些幼…  相似文献   

5.
现在的年轻人,经常会对爱人、伴侣说"我爱你",也会对年幼的孩子说"我爱你",但面对日益年迈的父母,却很少会说出"我爱你"三个字。总以为,跟父母说这三个字是矫情,也很别扭。但是,语言是表达爱最直接的方式,在平时身体力行的关怀和照顾外,也要记得向父母说一声"我爱你"。今年24岁的小陈刚大学毕业参加工作。  相似文献   

6.
正人人痛斥着体制的不公、名校的黑暗、教育的乖张、课本的老朽、师资的颟顸——这,就是当下民众对中国教育的态度。没有比我们更爱孩子了,因为只有一个;没有比我们更在乎孩子了,所以对中国教育,我们全民恐慌、全民怒斥。于是,家长的强烈要求,行政的重重压力,传媒的咄咄逼人……所有的矛头几乎都指向基层教育实践者——校长,他们如履薄冰,被架上"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神坛,却也成为众矢之的:他们名为是一校之长,实则权力架空;他们被升学率  相似文献   

7.
当前有效教育孩子的方法有三种:恐惧、野心和爱. 恐惧就是我们日常所见的"棍棒下出孝子"的传统育儿观.家长把自己当作权威,要求孩子以服从为第一要务,不听话就是要打的.  相似文献   

8.
隔代教育是指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它是和亲子教育相对的一种概念。这种教育方式,使已有养育孩子经验的祖辈能够在各方面将孩子照顾得很好很周到,但是,它所带来的问题会越来越多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它对儿童的成长、发育等带来很多负面影响。本文主要分析隔代教育给儿童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9.
准备课,就是为以后更好的教学做一下准备的课.人教版教材一年级第一单元的准备课,是为初入学的孩子了解学校生活打下基础,从而初步培养孩子爱老师、爱学校、爱同学、爱班级的良好思想感情,以及爱学习、守纪律的良好习惯;同时通过教学,初步了解孩子生活习惯、学习爱好的情况,为以后的教学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0.
爱对于我们与其说是一种情感,不如说是一种能力,一种态度,它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习得.应该让"爱"充满每一个孩子的心中.但是现在我们对此还只能"心向往之",现在社会处处以利益为先,常常会阻隔我们通向爱的道路,从而使之变得异常荒芜,荆棘丛生.在现代信息化技术浪潮中,儿童的生活却越来越远离了自然、嬉戏、童话与梦想.这使我们清楚的意识到,让孩子们活在爱的氛围中是多么重要,让孩子们享受爱的教育,沐浴在爱的阳光里.  相似文献   

11.
正现在我们有多少教师在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教育学生!三令五申要禁止的体罚、变相体罚事实上是屡禁不止。孩子稚嫩的脸和迷朦的双眼常常在某些教师的鞭子下无处躲藏,我们也曾在这样的鞭子下恐惧过,彷徨过。如果父母们和教师们都能弯弯腰,把心和那些形色各异的孩子放在同一水平线,孩子们的一切便都可触摸。这样心与心的交换,才能换来他们的快乐与积极向上的明天。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教授知识,更是塑造灵魂。爱满天下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和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教育需要心中有爱。灵魂的教育应从爱开始。陶行知先生四颗糖的故事可以说耳熟能详,他在做校长时,一天,在校园里看到一名男生正想用砖头砸另  相似文献   

12.
总感觉,自己是突然做妈妈的,常常觉得有些不知所措。自己都像一个孩子,该怎么做妈妈呢?只好以着自己的本能去照顾孩子、教育孩子了。这里所谈,也真的只是经验之谈而已。对于孩子,每一个做父母的大都希望孩子健康快乐,但自己作为教师,我相信每一位同仁们都会希  相似文献   

13.
正【案例背景】俄罗斯民间有句谚语:"漂亮的孩子人人爱,爱难看的小孩才是真正的爱"。这句话同样可用于教育范畴。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评价一个学生优劣的标准并不公正,自然好恶往往会让他们轻易放弃对这些所谓"顽劣"生的关心和帮助。其实,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爱是唯一公正的原则。每个孩子都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儿,只要我们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一颗"爱无等差,一视同仁"的心去呵护他们,  相似文献   

14.
在我的教育之路上,有一个孩子的眼睛像是一面镜子,提醒着我要把更多的善意传递给更多的孩子——他们每一个人都是天使,只是,我们的爱有时实在无力除去蒙蔽他们的阴暗,只能在心酸里守望,在悲楚中坚持。  相似文献   

15.
正最好的家教是什么?答:家庭和睦,夫妻恩爱!言传身教,父母对子女的责任。一个爸爸对孩子的爱,就是好好疼爱孩子的妈妈;一个妈妈对孩子最好的爱,就是欣赏并推崇孩子的爸爸!教育是一项以生命影响生命的事业,如果父母与孩子话说不到一块,你说你的,他想他的,怎么谈得上有效的教育呢?因此,真正地进入孩子的心灵世  相似文献   

16.
家庭是人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也是持久施教的场所。家长在与孩子共处交往中居于重要位置,“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孩子教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但目前在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长对“真爱”认识不足,常“打着爱的旗号”对孩子进行伪爱性掠夺和强制性控制行为。具体表现为:过高期望、溺爱放纵、打骂有理、教育焦虑、盲目攀比和功利小我等心理及行为,需要家长合理调整期望值、慎用家长管教权、管理好自身情绪、提高陪伴质量、构建平等亲子观、遵照“教育一致性”和身体力行示范等,给予孩子恰当发展定位、严而有格的爱,使孩子沐浴在阳光中,享受亲情陪伴的温暖,获得独立自由成长,达到知行统一、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教育家陶行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个孩子就是一本书.我要用心去读懂他们,用心去爱每一个学生.用爱去教每一个学生.以真情、真心、真诚教育和影响学生.让他们在充满爱的环境中愉快地成长.履行着“用心去爱,用爱去教”的誓言。可是.俗话说得好:醉后方知酒昧浓,为师方知为师难。用爱去教.谈何容易?  相似文献   

18.
王波 《社区》2008,(1):40-42
因为对智障弟弟的爱,她创办了一所智障学校。渐渐地,她把照顾智障儿童当作自己的“使命”。在苦苦支撑8年之后,她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面对社会的冷漠和遗忘,她选择了“投降”——  相似文献   

19.
宵汉 《新天地》2011,(2):32-33
见猴生爱,农妇心里钻出"导游梦"1955年,潘惠芬出生在广西隆安县那湾村的一个普通壮族家庭。因为家贫,潘惠芬初中没毕业便辍了学。1982年潘惠芬结了婚。此后5年,儿子、女儿相继来到人世。潘惠芬除了照顾孩子、收拾家务  相似文献   

20.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教育学就是人学”的命题,认为“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在于如何去爱学生”,把整个心 灵献给孩子。在他看来,师爱是具有童心的理智人道之爱,教师应视儿童快乐为自己的最大幸福,仁慈地善待并尽力成全每一 位儿童。反观幼儿园教师师爱的实然状态,我们发现存在以爱之名苛责儿童、以拯救式心理施爱、对儿童选择性施爱以及“廉 价之爱”盛行等诸多问题。苏霍姆林斯基的人学教育思想为回归爱的本真、重塑师爱提供了可能路径:把握好爱的分寸,将“火 热的感情与冷静的理智融为一体”;对弱势儿童施以“保护性教育”,让儿童“永远感到自身的庄严”;营造关爱共生的人际氛围, 打造“留恋和怀念的人道精神圣地”;给每位孩子“特别的爱”,使儿童“一切天赋和才能都最充分地发挥出来”。 关键词:师爱;苏霍姆林斯基;幼儿园教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