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8 毫秒
1.
工具理性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在当代资本主义条件下,工具理性与虚假需求生产交互作用,为资产阶级开辟虚假市场提供了根本支撑。从审美意识系统理论看,当代资本主义工具理性的心理机制是用自觉意识的认知取代非自觉意识的认知,由此揭示了当代资本主义工具理性的作用机理及“富裕与痛苦”并存的社会后果产生的实质。匡正工具理性的适用范围和解放人的审美意识,是解决工具理性问题的根本思路。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在人类发展观上运用了两种人脑掌握人类世界的方式,一种是科学认知掌握方式,一种是人本评价掌握方式。这两种掌握方式重叠交错,贯穿于马克思的全部世界观中,于是在马克思哲学文本的表述上就呈现出两种不同的话语,一是科学认知话语,二是人本评价话语。本文通过对马克思的几种代表性的哲学性文本的解读,讨论两种话语表述的关系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政治哲学讨论通常显示出一种二元的抑或戏仿的写作特征,这在本质上是唯物辩证法的文本样态。通过自觉或非自觉的戏仿写作,马克思既彰显了批判锋芒,又保持了通向革命的实践审慎。政治哲学的戏仿起初是马克思用以应对普鲁士语境的自觉的写作策略和意图,而后进一步发展为启蒙批判的文本意识,以启蒙的话语来揭示后启蒙时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完整呈现中,戏仿不仅表达为“消灭哲学”的哲学,更表达为消灭“永恒真理”的真理诉求。正是通过对近代政治哲学文本的戏仿,马克思“破坏”了压制现实性的语词世界,使得文本及其意义掌握了改变历史的物质力量,并促使文本的意义在后世不断突破语词边界,在今人的阅读和实践中获得延异。  相似文献   

4.
虚假的社会价值是马克思在分析级差地租时明确提出来的,它与土地产品直接相关。马克思这样说,“关于级差地租,一般应当指出:市场价值始终超过产品总量的总生产价格。……这是由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础上通过竞争而实现的市场价值所决定的;这种决定产生了一个虚假的社会价值。这种情况是由市场价值规律造成的。土地产品也受这个规律支配。”如何来正确把握马克思的这一理论呢?  相似文献   

5.
文章主要以马克思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为阅读文本,对马克思有关资本主义中的商业文明思想进行评述。相比封建制度,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商业文明是认同的。但是,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商业文明最终却持批判态度,在《手稿》中处处体现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商业文明批判的思想。资本主义商业文明造成人的异化是马克思在《手稿》中分析问题的角度。在对马克思关于异化的原因、异化的现实和异化的消除等分析的基础上,笔者参考了前人对马克思这一思想的看法,结合社会现实,给出自己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辩证的马克思主义学派的主要代表奥尔曼运用马克思的辩证法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剖析,得出了明确的结论,即资本主义是一个有机的系统,它只是一种历史的存在,它所固有的矛盾决定了其彻底解决必然依赖于社会主义对它的取代。质言之,奥尔曼运用马克思的辩证法明确论证了资本主义的暂时性和社会主义的必然性。这不仅对今天世界上误解资本主义、怀疑社会主义的人具有警示作用,而且对我国人民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早期鲍德里亚消费理论基于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革命性变化,阐释使用价值的虚假性和符号的巨大社会功能,这在一定意义上具有其合理性。在分析早期鲍德里亚早期消费社会学说的基础上,揭示鲍德里亚对马克思及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误读。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对现代社会的理论规定,不仅包含着一种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信念:现代社会既然负有为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创造条件的历史使命,它也必将随着这种历史使命的终结而被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所取代,而且体现出一种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科学态度:只有从社会发展、社会批判与社会革命这三个相互联系的角度,才能科学地认识现代社会是如何"利用资本本身来消灭资本"的资本逻辑与历史逻辑相统一的生成与发展路径,由此把资本主义的伟大文明性与其历史狭隘性区分开来,把资本主义作为人类历史时代的必然性与作为民族社会形态的局限性区分开来,把人类物化历程在商品经济阶段的客观规律与人类制度历程在资本主义阶段的历史缺陷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空间生产"批判理论是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空间生产现象形态的批判中出场的,其中彰显着马克思对社会空间现象批判理论的深化和对空间正义的寻求。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空间现象的批判引导了其逻辑起点;对资本主义空间生产过程的阐释表征了其展开维度;对平等正义的寻求彰显了其伦理诉求。研究马克思"空间生产"批判理论,其意义不仅在于从思想谱系角度阐释空间生产理论,还在于能提高人们的空间意识和促进空间正义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价值是人的活动追求之目的,也是贯彻于马克思实践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中的人道之魂。对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我们既可以从历史的必然性和本质特征上去认识,也可以从人的价值取向上去认识。然而,前者的著述较多,后者则尚未看到。故此,笔者从价值的视角投一管之见,以达抛砖引玉之目的。一、社会主义既是历史的必然,又是人民群众愿望的实现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是马克思揭示资本主义自身不能解决的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矛盾的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结论。早在资本主义的上升时期,马克思就洞察到了资本主义每前进一步都包含着自己的反面。他说:“我们看  相似文献   

11.
劳动幸福观是马克思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从资本家与劳动者的关系出发,对人类劳动与幸福关系这一问题的独特认识和思考。马克思认为,人类的劳动是幸福的源泉,人类真正的幸福需要通过自身的劳动来实现。但在资本主义社会,私有制导致了劳动异化,是劳动者产生不幸的根源。只有消灭私有制、解放劳动,才能真正复归劳动幸福。马克思劳动幸福观为我国在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幸福国家提供了重要启示。我国应当充分结合本国实际,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劳动幸福观,加强人们劳动意识的培育和劳动实践教育,倡导全民共同参与劳动,尊重劳动,以此来提升人民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12.
以往对马克思哲学思想的研究,十分强调其德国古典哲学的来源,从而忽视了马克思思想与其他哲学,特别是与法国启蒙思想的联系。通过对马克思和卢梭有关异化的思想进行比较,寻找马克思思想与启蒙思想的联系,从而为全面理解马克思思想做出努力。从比较中不难看出,马克思从启蒙思想家卢梭那里接受了异化观念,并且将之发扬光大,作为其分析、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有力武器。这揭示了马克思思想和启蒙思想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资本论》是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的集中体现。马克思通过对自然界优先地位的肯定、对感性的对象性活动的重视、对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阐述、对资本主义生态环境问题根源的揭示以及对生态问题的社会化解决路径的探析,集中展现了马克思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对人们理解和掌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4.
能否树立科学的信仰对于大学生的人生发展非常重要,而马克思主义信仰则是现实的、科学的、崇高的、健全的信仰。通过高校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使大学生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信仰,把个人的社会实践与社会主义实践、共产主义实践结合起来,自觉地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分析马克思主义的“道德之争”,肇始于“正义之争”,即关于马克思是否以正义之名来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争论。虽然分析马克思主义是基于马克思的经典文本来阐释马克思的道德理论,但是他们忽视了马克思的道德理论得以产生的德国古典伦理和古希腊城邦伦理的理论背景,隐匿了马克思对于自由主义超历史道德观的批判,无视马克思道德理论形成的现实基础和价值立场。分析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道德理论的“建构”反而更加充分地体现了马克思道德理论的特质。  相似文献   

16.
任何一种先进理论的形成都是有其思想资源的,马克思历史观的形成同样如此。从对马克思经典文本的系统分析,以及马克思历史观形成理论进路的考察,不难发现,马克思的历史观主要是在批判和继承黑格尔、费尔巴哈以及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古典政治经济学家、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复辟时代法国历史学家等在历史观方面取得的积极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传统这些资产阶级思想家关于历史观的理论,理所当然地构成马克思历史观形成的重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7.
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表现出对自由的张力和限制,亟需以合理的视角审视人工智能,为人工智能的应用正本清源。事实上,马克思自由观为诠释人工智能提供了立体化呈现维度。以自由劳动之维观察,人工智能下的劳动消解传统分工,使劳动复归自觉,具有科学性和社会性动向;以自由时间之维观察,人工智能延伸了通往自由王国的自由时间;以自由个性之维观察,人工智能的终极指向是生成自由自觉的类存在,这三个诠释维度之间彼此有着密切的关联。在正视人工智能时,也要警醒人工智能技术在资本逻辑驱动下容易成为异化人和削弱人本质力量的工具,只有这样才能从人工智能的变革中挖掘人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在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风险态势的科学分析后,习近平总书记建构起了整体风险治理思想。这一思想强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风险是系统性的,包括但不限于经济发展新常态风险、党内政治腐败风险、国家意识形态风险、社会公共安全风险、自然生态环境风险等方面。全面提升防范应对各类风险挑战的水平,必须增强主体责任自觉、恪守底线思维、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建立风险治理“命运共同体”等。习近平新时代风险治理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风险思想,是实现“四个伟大”的实践指引。  相似文献   

19.
生态危机作为资本逻辑全球扩张的结果,由于威胁到个体生命安全进而上升为全人类关切的话题,人与自然“双重异化”构成马克思生命观的批判逻辑。马克思生命观以“现实的人”为逻辑起点,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生态危机的根源,最终价值目标指向人与自然的“双重和解”,马克思生命观逻辑架构中蕴含的生态意蕴丰富了个体生命存在的内涵。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实践背景下,马克思生命观的生态意蕴价值体现在如下方面:关怀个体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自觉增强个体源于自然的美好生活体验;引领主体的绿色生产和生活实践。  相似文献   

20.
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吸收了马克思商品拜物教的科学内涵,沿着以物化理论为核心的现代性批判和以资产阶级形而上学为对象的现代性批判两条路径,展开了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这种现代性批判路径既表明卢卡奇在一定程度上站在了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原则高度上,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刻批判,又可以看到卢卡奇深谙资本主义的社会现实,开启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的崭新路径。然而,卢卡奇的现代性批判理论又戴着“黑格尔眼镜”,使其从事的现代性批判无法摆脱形而上学的理论困境,依然没有达到马克思的原则性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