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政府微博中的热点事件信息可信度影响因素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当前政府微博中的热点事件信息可信度较好,因此政府可以将政府微博作为一个有效平台来发布热点事件信息。此外,影响政府微博中热点事件信息可信度的主要因素是社会信任,其次是公众的受教育程度和党派归属,而微博自身的碎片化、非逻辑化和娱乐化特征并不构成政府微博中热点事件信息可信度的消极因素。因此,要提高政府微博中热点事件信息的可信度,首要的是建立我国公众的社会信任。  相似文献   

2.
从分析微博自身特性入手,对安徽大学学生微博用户进行了问卷调查,并根据调查数据分析了微博对大学生用户的信息行为和信息心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博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普及率很高(被调查对象中的95%开通了微博),是大学生进行信息获取和社交活动的重要平台;且大部分大学生微博用户是常驻型的用户,即每天都会查看或使用多次.但每天花在微博上的时间在一至两个小时以内。大学生使用微博主要是寻求信息、参与社会交往、追求“地位”刺激、管理自身情绪和娱乐活动以及求新猎奇,掌握了大学生这些使用微博的信息心理,可为正确管理与引导大学生群体使用微博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以下简称《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均无授权哪个部门制定传染病疫情信息公布国家制度的授权条款,而《卫生部关于法定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发布方案》只是以“卫办发[2006]79号”的文件形式颁发,存在一定的合法性隐患。重大传染病疫情事件该由“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发布相应级别的警报,必须对社会、对各有关部门做出事件的基本描述,并重点提出注意和警醒的信息,对于重大传染病疫情事件来说,也就必然涉及到疫情信息的披露,故不能认为“地级市政府不是法定的发布疫情信息的义务主体”。《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及有关配套文件,就疫情事件的信息披露、预警信息发布的规定,概念不清、互不协调、授权混乱。应统一授权“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为传染病暴发、流行时的“传染病疫情信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以及“传染病预警”“相应级别的(突发事件)警报”的发布主体。  相似文献   

4.
李沅 《金陵瞭望》2011,(18):30-31
近日,南京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务微博建设的意见》。南京目前已有60多个政府部门开设微博,发布信息、服务群众、和网友热情互动,“微博问政”已渐成政府信息公开新趋势——  相似文献   

5.
据新浪微博统计,截止2012年11月18日,媒体微博账号达到了1.8万,数量之大的粉丝群也促进着媒体微博的快速发展。媒体微博多角度、全方位地影响和改变着整个社会的舆论生态.用“微力量”推动着社会发展进程。以中国目前的状况,到底需要一种什么样的运作方式,答案是模糊的。本文以《人民日报》为例,浅析传统报纸媒体如何在微博环境下求得生存。  相似文献   

6.
当今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比较集中,突发性事件报道屡见不鲜。新技术——Web2.0自媒体产生带来了媒介的新发展,使传统媒介不再是突发性事件报道的唯一主角。微博正在改变信息传播方式的同时也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微博的研究对转型期的中国具有意义。文章以微博信息传播方式的角度出发,探讨突发性事件中微博的传播模式、微博传播效果、微博舆论引导、微博谣言的控制和引导等切实问题。  相似文献   

7.
10月19日,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室推出《2010年第三季度中国社会舆情应对能力评估分析报告》。报告援引"霸王洗发水致癌事件"作为案例,称微博作为传播新渠道,在舆论应对中体现出了一定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蔡瑛、凌琪在《情报资料工作》2003年第5期著文指出:信息资源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资源具有重大的经济社会价值,主要表现在:1.信息资源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引领力量。处在信息化世界氛围中,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和利用“后发”优势,走一条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  相似文献   

9.
《21世纪》2012,(1):63-76
编者按:回顾匆匆走过的2011,留下多少“网事”悠悠;微博的火爆,大大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和网民参与社会的广度及深度,虚拟社会干预现实社会的功能愈发地不可小觑。从年初梳理到年末,各色事件充斥着网民的眼球,也或多或少地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有人在指责、有人在辩解,有人想努力改变,有人却在刻意逃避。但发生了的终究已经成为历史,我们的目标是总结过去,面对未来,向着客观公正、人人平等的社会迈进。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社交媒体成为公众获取信息的最重要渠道,也使虚假信息泛滥成为一个新的全球性社会问题。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初期,“双黄连事件”在我国爆发就是一个例子。本文将该事件作为社交媒体中科技类虚假信息传播的案例,以其在微博上报道和讨论内容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虚假信息的产生原因和纠正机制。研究显示,“双黄连事件”是科技类虚假信息传播的典型案例,揭示了科学、媒介与社会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科学共同体的内部交流与公众科学传播之间的差异、科学共同体的规范与媒介的规范及工作方式之间的差异是其发生的深层原因;疫情初期社会公众的焦虑情绪和社交媒体平台运作方式直接推动该事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播交流方式,微博的信息传播模式有机整合了手机短信与传统博客二者的信息传播特点.从博客到微博,微博的信息传播模式在于其精微,需要精炼化地编发内容,适应了现代的人阅读体验,吸引了广大人群共同参与其中;从短信到微博,微博的信息传播模式突破了手机短信的点对点信息传播模式,能够形成多元的信息交流互动.微博的信息传播方式既促生了个体的行动,也让社会舒筋活络,但能否激活并重建公民社会,仍是一个需要审慎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普及和发展,非直接利益者往往将微博变成其政治参与的工具,由此衍生的非直接利益冲突对中国社会政治稳定具有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一方面基于互联网去中心化以及信息传播的公开性、即时性、互动性等特质,民众的网络政治参与能力给政治体系带来极大冲击,另一方面政府在政治参与中的信息监管能力和大众媒体在信息传播中的主导能力都被弱化,容易衍生大规模的、群体性的非直接利益冲突。当面对公共议题甚至矛盾冲突,基于微博围观心理和公共理性精神的引导,微博政治参与行为主体能够自觉参与政治实践,自觉接受公共理性精神的约束,合理表达直接或间接利益诉求,通过微博公共领域互动和协商就事件性质达成可接受的社会共识,从而维护和巩固了社会政治动态的稳定以及公共权威执政的合法性基础。  相似文献   

13.
王帅伟 《南都学坛》2010,(1):F0003-F0003
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编辑,并被列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的《中国期刊高被引指数》(2009年版)一书,近日已由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书中的各项高被引指数是考量全国高校、各研究机构与科研工作者科研水平的重要依据之一。书中对2008年的“高被引中国期刊”、“高被引作者”进行了具体排名,其中《2008年学科高被引作者·文学》共收录高被引作者20人。具体排名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14.
社会信息范畴的“真”与“价值”问题、以及围绕真与价值的相关论题是深化社会信息本身的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入口.从社会信息的结构分析,其中“三态三质”信息构成,决定社会信息是真与价值的契合体.真理性信息创制是一个包含“三阶距离”及多重信息组合的中介建构过程,社会生态与工具系统最大化地制约了社会信息的创制.基于以上认识又讨论了社会信息真相共识、社会信息体的现实化以及社会信息消费中的生态与核心价值信息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选取中国沪深两市54家A股电力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写指南(CASS-CSR2.0)》中的评价指标为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内容,对样本公司2006~2013年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形式和内容、报告的结构、编制依据以及信息的来源等进行现状分析.  相似文献   

16.
基于类社会互动和偶像崇拜的视角,对企业家微博的信息质量与粉丝品牌态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企业家微博信息的准确性、适当性和可读性均对粉丝与企业家之间的类社会互动有直接正向影响,而它们对粉丝品牌态度的影响存在差异性;信息的准确性、适当性对粉丝品牌态度的直接影响不显著,而信息的可读性对粉丝的品牌态度有直接正向影响;偶像崇拜在微博信息的可读性与类社会互动以及可读性与品牌态度之间均存在正向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微博的传播方式有别于以往任何一种传播媒介,它集便捷性、公开性、交互性等特点于一身,实现了随时随地传播信息的可能,以140个字符体现了微博用户主体的观点,在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的各项事务中有着自己特殊的传播方式。在网络社会的公共领域中,微博媒介发挥着“社会公器”的作用,文章旨在从传播学与社会学的视角分析“公共领域”中微博用户的类型特征及行为需要,在研究微博用户心理特征的基础上,讨论微博对网络舆论的监督与引导机制,结合社会热点事件,探讨微博在现实社会的传播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微博传播中,个体成为信息传播唯一的“把关人”,被提升到空前重要的位置。一旦个体道德判断出现偏差、道德行为失范,基于微博独有的裂变式与多中心式传播模式,其所产生的负效应将会迅速蔓延,给现实社会生活带来严重的干扰。因此文章将基于社会直觉论中关于个体道德判断的相关理论,从道德的来源及道德判断的工作模式,对公民微博传播中道德判断的五种基本道德议题、基本特征及“熟人社会”对个人道德判断的影响进行理论探讨,以求相对性排解微博传播中道德失范问题。  相似文献   

19.
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编辑,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期刊引证报告-2009年版(扩刊版)》和《中国期刊高被引指数-2009年版》统计显示,2008年《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的影响因子为0.678,  相似文献   

20.
林萧 《社区》2012,(3):4-4
为发动广大微博网友转发并早日抓到命案逃犯,2011年12月8日,江苏省南京市白下区警方曾发明“三国杀”版通缉令:将命案逃犯姓名、头像、犯罪信息印在“三国杀”各类卡牌中,发动广大网友寻找通缉犯、向警方提供线索,并悬赏缉凶。(《扬子晚报》2011年12月11日) l——南京白下警方国内首创“三国杀”版通缉令,这种“游埘’与“庄重”嫁接的通缉令一问世便引来一片叫好声,被称之为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并有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