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喜饶嘉措大师是近现代中国佛教界的爱国领袖,通过培养各族学子、著书立说、创办青海喇嘛国文讲习所、中国佛学院,并在家乡倡导带有市场经济萌芽的集市贸易,特别是在内地传播藏族文化等,颇具影响。本文将其所作所为置于近现代中国之特殊历史背景下,集中展现大师底蕴深厚的佛学造诣、济世利民的入世担当、推陈出新的革新精神、开放包容的现代意识。  相似文献   

2.
喇嘛教与藏族人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宗教是一种意识形态,它由一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对基础起反作用。因此,喇嘛教作为一种独特的地方形式的佛教,对藏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在藏族人口问题上亦同样如此。研究喇嘛教与藏族人口的关系,是宗教学与人口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并具有典型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青海藏族丧葬文化青海藏族以天葬为主,多种葬式(如火葬、土葬、水葬及塔菲等)并存。分述如次:天葬又称“鸟葬”、“野葬”、“风葬”。这是青海藏族特别是牧区藏族最常见的葬式。当病人弥留咽气后,趁其尸尚未完全僵硬之前,脱去所有衣服,用其腰带(或白布条或绳索)...  相似文献   

4.
青海藏族人口状况简析杨多才旦藏族是青海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分布最广的一个民族。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青海藏族人口数为911860,占全省总人口的20.47%,占全省少数民族总人口数的48.75%,居住在以六个自治州为主的占全省面积97...  相似文献   

5.
每年除夕之夜,为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北京大钟寺、苏州城外寒山寺等一些寺庙,按佛教惯例要敲钟108下。然而在全民族信奉喇嘛教的藏族地区,应用最为广泛的也是108这个数字。在寺院建筑中最讲究108。建于1300多年前的拉萨大昭寺,殿廊的初檐及重檐间排列着雕刻精湛的108个雄狮伏兽。青海塔尔寺是黄教六大寺院之一,全寺建筑物以大经堂为最雄伟,堂内计有直径3尺的巨柱108根。  相似文献   

6.
蒙古族信仰喇嘛教。喇嘛教分为红帽喇嘛教和黄帽喇嘛教。早在蒙古汗国时期,红帽喇嘛教传入,到忽必烈建立元朝,喇嘛教已在蒙古宫廷以及蒙古贵族中受到尊崇。当时一切宗教活动由吐蕃喇嘛主持,还没有形成蒙古喇嘛贵族阶层。自元朝灭亡后,明朝控制甘肃、青海等地,蒙藏之间往来的道路受阻,红帽喇嘛教在蒙古的活动随之衰减。到明朝中期,宗噶  相似文献   

7.
由于历史原因,清代青海藏族人口数量模糊不清,因此,本文对清代青海藏族人口数量作一历史考察,并探讨了影响青海藏族人口发展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我国藏族人口自50年代初以来数量的变动乃是国内外藏学研究者较为关注的论题。在全国几个主要藏族聚居区内人口迁移量(即机械变动量)极少的状况下,由人口出生和死亡引致的人口自然变动往往决定人口总的规模及其变动。为此,本文试以四川、西藏、青海等三个主要藏族聚居省区(1990年这三省区藏族人口占全国藏族人口的89.2%)50年代以来不同时期人口出生、死亡的户口统计或曾耷资料为依据,对藏族人口近40年来自然变动特点·地区差异及相关的人口学或社会经济原因作一分析、比较。笔者希望本文将有助于对藏族人口发展状况的系统研讨。尽…  相似文献   

9.
青海藏族婚俗文化青海藏族不论贫富,都实行血缘外婚制。父系亲族间严禁通婚。母系亲族间,有些地方也禁止通婚,但有些地区在经过几代之后允许通婚。这与有些兄弟民族的“姑妈女,)顺手娶”、“舅舅要,隔河叫”(舅父有绝对优先权娶甥女为儿媳)等的姑(姨)表婚俗完全...  相似文献   

10.
清朝皇室、章嘉活佛与喇嘛寺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学者阿达曼(Adalman)曾经注意到“在整个蒙古地区,对于蒙古人、对干满洲政治来说,最起作用的制度恐怕莫过于喇嘛教了’“”。我们暂且不去考察此话是否完全正确、合适。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有清一代修建了无数的喇嘛庙宇,不仅仅在蒙古,而且在青海(库库诺尔)、多伦诺尔  相似文献   

11.
“家西番”之称谓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青海,人们把生活在青海省湟中、湟源、大通等地从事农业生产,使用汉语、生活习俗受汉族影响较大的藏族群众称呼为"家西番"。认为"家西番"是"住家耕田"的藏族,"家"是"有固定住房的意思",区别于游牧的藏族,这是人们望文生义的结果,笔者认为"家西番"是一个藏汉合璧的称谓,"家"即藏语汉族(■)的音译,"西番"又是汉族对藏族的叫法,"家西番"义为"像汉族的藏族",类似的叫法在藏族内部也有,安多藏区牧民就把农业区的藏族叫作"家绒娃"(■)、"家绒"(■),义为"像汉族的农民",嘉绒藏族的族称也许就是这么来的。  相似文献   

12.
青海汪什代海部落变迁史调查何玲青海湖西部及南部广袤无垠的大草原上有一支地域辽阔、势力强盛的游牧部落,这就是著名的藏族汪什代海部落。几经历史变迁,这一藏族游牧部落现已分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竣县及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温泉乡。笔者近年沿着历史的痕迹,就...  相似文献   

13.
洲塔、乔高才让著《甘肃藏族通史》,已由青海人民出版社于2004年12月出版。该书约55万字,共分八编、二十五章,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甘肃藏区概况、吐蕃渊源、崛起在雪域高原的吐蕃、五代宋代的甘肃吐蕃、元代的甘肃藏族、明代的甘肃藏族、清代的甘肃藏族、民国时期的甘肃藏族等,是一部资料丰富,内容全面的通史。该书的出版填补了甘肃藏族研究领域的一项空白。  相似文献   

14.
据1990年人口普查统计,青海藏族共有91.19万人,占全省人口的20.45%,主要分布在玉树、果洛、海南、黄南、海北等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此外在西宁及海东各县亦有部分藏族居住。1958年民主改革前夕,青海藏族基本上由各部落管辖,其中牧区部落主要有玉树二十五族、三果洛八族、环湖八族、同仁十二族等。青海  相似文献   

15.
藏族是我国分布地域较广的一个民族,除西藏自治区外,在甘肃、青海、四川、云南等省都有较大的:分布范围。受地域文化的影响,各地藏族在保持语言文字、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上鲜明共性的同时,又在:具体生活场景和行为方式上表现出各自的独特个性。这些内容丰富、色彩斑斓的地方特色文化,是藏族历史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因此,对于藏族历史的研究,除了从通史的角度进行宏观综合研究外,从各个藏族区域甚至各个藏族部落的角度进行分区分层研究也非常重要。可喜的是,近十年来国内藏学研究界推出了《中国藏族部落》、《青海藏族史》、《甘肃藏族史》、《甘肃藏族通史》、《甘肃藏族部落社会与历史研究》等一批藏族区域史、部落史专题研究成果,大大地将藏族历史研究引向纵深,  相似文献   

16.
喇嘛教是佛教的一个重要支派,它主要在我国的藏、蒙古、土、裕固等民族中传播,国外也有流传。应该指出,喇嘛教不是一个科学的名称,只是一个约定俗成的习惯称法。它的正名应是“西藏佛教”——以藏族为发祥地,具有西藏地方形式的佛教;或“藏  相似文献   

17.
一专院教育的历史作用藏传佛教寺院教育,在青海藏区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形成了一套完备的教育体系,它在藏族群众的思想观念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历史上它对继承和发展藏族传统文化曾起了积极作用。今天,它对现代藏族文化的发展仍然有着一定的影响。本文就寺院办学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一)政治方面历史上,我省藏传佛教寺院教育为宗教传播和培养宗教接班人起了作用。就整个藏族而言,是通过寺院教育交流思想、沟通感情、传递信息,对统一藏民族的思想,形成藏族的心理,增强藏族的内部团结都起了积极作用。通过寺院教育,使一部分人…  相似文献   

18.
比较全面、基本可靠地反映青海藏族人口的文献记载始于清王朝雍正三年,即和硕特蒙古亲王罗卜藏丹津反清事件被平定之后,青海藏族完全纳入清中央政府直接治理之时。然而,当时青海藏族居地辽阔,归辖不一,族口之载,零乱错讹。鉴于今日研史修志者不便利用,故撰文考察,以明详实。 一、沿革与分布 今青海省行政区域内的藏族,在雍正三年被分别划定在四大地块内,历史文献称之为“西宁番族”,“河南番族”、“塞外贡马番族”和“郭罗克番族”。  相似文献   

19.
藏族人民对抗日战争的贡献徐世和,李加才旦,钟玉藏族是我国一个富有斗争精神和爱国精神的少数民族。抗日战争时期藏族所处的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地虽然远离战区,处在大后方,但是仍然以各种形式参与了这一伟大的爱国斗争。藏族的这种参与是多方面的,它既有...  相似文献   

20.
青海汉族的来源、变化和发展(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海汉族的来源、变化和发展(下)芉一之唐末以后,历五代、宋、辽、金、夏以至元朝,是我国历史上又一个民族大迁徙大融合时期,汉族共同体又一次有了重大变化和壮大。在蒙古汗国和元朝统治的百多年中,居住在青海上地上的民族,除藏族以外,蒙古族和回族、撒拉族迁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