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达米特与戴维森是当代重要的语言哲学家,在意义理论领域都提出了富有特色的理论,对当代语言哲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达米特从构造意义理论的彻底性原则、显示性原则和分子论原则出发,批判了戴维森以真之理论表征的意义理论,论证了戴维森的意义理论本身并没有满足他本人所提出的适当的意义理论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达米特关于戴维森意义理论的批判,触及到意义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对于当代意义理论的研究具有基础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
西方形而上学整体演进的理论视域下,实在一词具有核心性价值。当代实在论、反实在论思想的特定形态,是由哲学传统中不同形态的本体论,经过认识论的过渡,最终转向语言从而生成的。这为西方形而上学发展脉络的明晰提供了关键支撑。代表不同哲学发展阶段具体形态的实在论思想,定会引发与之对应的反实在论。这种构成各个阶段的形而上学主题的方式,应被视为“实在—反实在”哲学范式。西方形而上学的整体发展在这一独特视角下呈现为二者具体理论形态之演进。戴维森、达米特的实在论、反实在论之争是以此为理论渊源,基于现代逻辑、当代意义理论的新进展所形成的西方哲学后语言转向的新产物。继弗雷格、维特根斯坦之后,戴维森、达米特开启的基于意义与真的实在问题之争,决定了各类不同程度、形态的实在论观点所坚守的共同理论底线。这一理论临界点和论争焦点就是是否坚持二值原则。  相似文献   

3.
从语言实践出发,在厘清意义概念与知识概念、理解概念之间关系的基础上,达米特提出了建构意义理论的显示性原则。这一原则贯穿于达米特意义理论的各个方面,是达米特意义理论的灵魂。达米特意义理论的显示性原则旨在从言语者的语言能力、言语行为以及言语意向等层面显示归属给言语者的隐含知识,具有鲜明的语用学特征。  相似文献   

4.
本文选取戴维森与达米特的意义理论,从可行性的角度分析了怎么样的意义理论才能成为探究我们世界的一个正确的理论。戴维森的意义理论可行性主要集中于他利用了塔尔斯基的真理理论,用“真”概念取代“意义’概念作为意义理论的初始概念,通过语句的真值条件来给出语句的意义,即通过真和真值条件这一外延手段来阐释语言的意义这一内涵的思想。达米特的意义理论主要在于提出构造一个可行的、合适的意义理论就必须与人的认识状态和认识能力联系起来。一个语句是真的就在于我们能够找到一种能行的方法来断定该语句。戴维森的意义理论缺陷主要在于用真概念为核心概念所构造出来的意义理论并不能对说话者关于语句的意义的知识体现在什么地方正确地显示出来及它并不能对人们的语言实践做一个合理的说明和解释。  相似文献   

5.
戴维森意义理论的问世,标志着真值条件理论这一新语义论的诞生,开辟了一条旨在探索意义理论经验验证的新途径———彻底的解释,从而丰富了当代语义学的理论宝库;戴维森和达米特引领的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争,显示了意义理论发展的一条主线,推动了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戴维森意义理论的逻辑实用主义研究风格,以其自身的优势已显示并将继续显示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空间;戴维森意义理论与一些重要的大陆哲学家的相关思想具有明显的融通性,由此成为联结分析哲学和大陆哲学的一个重要节点,显示其广泛的国际影响力。可以说,正是由于这些突出的贡献和深远的影响,使得戴维森意义理论堪称当代语义学一项巨大的革命性思想成果,戴维森本人在某种程度上堪称继蒯因之后最重要的哲学家。  相似文献   

6.
维特根斯坦、乔姆斯基、戴维森等人曾先后基于不同理由对"一门语言"的观念提出质疑。戴维森认为,约定论语言观对语言能力的描述需要遵循三条基本原则,这三条原则与人们对"乱语"现象的成功诠释不相容。约定论语言观不能解释"乱语"的成功诠释;共享的语言知识对于成功诠释既不充分,也不必要。如果认为一门语言是语言交流实践中双方必须共享的一个受制于约定的规则系统,那么,交流的成功(尤其是对乱语的成功诠释)就表明没有这种意义上的"一门语言"。从这个立足点重构的戴维森论证,既可以避免达米特和巴昂的解读缺陷,又能保留戴维森语言哲学的一些重要洞见。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戴维森和达米特针对对方和其他学者的批评是如何做出回应的,指出不论是达米特的反实在论理论,还是戴维森的成真条件语义学,本身都有一定的不足和缺陷.通过对两者关于意义与真的辩护的分析,得出结论:西方现代哲学对形而上学问题的探讨和研究,无论是从研究的问题上,还是从研究的方式上,与传统哲学相比已具有完全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戴维森致力于为自然语言构建一个系统的意义理论。受日常语言学派以及蒯因整体主义思想的影响,戴维森认为话语的意义不仅来自话语本身,还与话语产生时的有关因素相关联。在对格莱斯等人从说话人信念出发阐释意义的做法进行批判的基础上,戴维森将塔尔斯基的T约定等式进行了倒转,并引入了原初解释和善意原则,从"真"出发构建了自然语言的意义理论。  相似文献   

9.
达米特是最好的弗雷格学者,是杰出的分析哲学家。达米特的著作难懂,是因为他探讨的都是形而上学的基础性问题,他考虑的问题是先验的,考虑问题的方式是逻辑的。达米特框架是达米特对意义理论的主要贡献,关于force的理论是超出了弗雷格基本思想和理论的。达米特关于形而上学基础的讨论,关于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讨论的重大理论意义,会在今后哲学的发展中日益彰显。达米特与戴维森都在弗雷格的基础上向前走,但是二者向前走的方式不同:达米特框架和T语句显然是不同的。语言哲学所说的语言分析与一般人(包括日常语言学派)所说的分析语言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是对语言进行逻辑分析,它要基于逻辑的理论和方法。哲学不是分析语言,而是借助语言分析来做事情。分析哲学不是孤立的东西,应该放在整个哲学史中来考虑。我国应该重视当代形而上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较之其早期的成真条件意义理论,戴维森在20世纪90年代构建的后期意义理论尚未受到应有的关注。戴维森的后期意义理论不是对其早期意义理论所做的无关宏旨的修补,而是体现了完全不同的理论旨趣和形态。对戴维森的后期意义理论进行分析探讨有助于我们更为全面地理解戴维森的哲学思想,在某种意义上对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当代西方哲学的动态发展也不无裨益。戴维森通过引入解释者这一要素将解释活动置于解释者、说话者以及共同世界三者的互动关系之中。戴维森所构建的人—他人—世界三元互动的三角测量解释模式,旨在表明语言理解依赖主体间的语言交流互动,意义不是预先设定的,它是交流互动的产物,是解释行动的结果。戴维森的后期意义理论拒斥语言交流和意义的约定论,强调语言理解的主体间性,彰显对话性和动态生成性,蕴含了对话辩证法的思想。  相似文献   

11.
戴维森在塔斯基的对形式语言的真之定义基础之上引入了语言使用者,对自然语言的意义进行了阐释。尽管遭到批判,其合理性是不容置疑的。本文介绍了弗雷格和塔斯基的真之理论,着重对戴维森的真之理论的发展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2.
戴维森的意义理论以塔斯基的真理语义学为哲学基础,探索自然语言的意义和真理的关系;早期语言哲学家从词汇意义层面研究意义.戴维森则从语句层面研究语言的意义.并对其做出更为合理、更为全面的解释。文章探讨了他的意义理论的哲学基础.以及他对语言哲学研究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指称概念不仅是语言哲学的基本概念,更是意义理论中的核心问题。在早期真值条件意义理论中,指称成为意义理论研究的阿基米德点。早期的真值条件论者弗雷格和罗素认为,语言表达式所具有的意义是因为它们直接指称外部实在中的事物。在戴维森提出的系统的真值条件意义理论中,他对指称概念的解释并未直接向名称或谓词与对象的关系指派经验内容。指称在戴维森真值条件意义理论中的基础性作用被消解。指称从意义理论研究的阿基米德点蜕变为纯粹语义学的设定。指称概念的消解与蜕变是从早期逻辑原子主义的微观语义分析到戴维森整体语义理论构建必然的逻辑结果。  相似文献   

14.
在构造自己意义理论过程中,达米特的许多观点也受到了学界质疑:达米特并没有提出一个完整的意义理论,它只是一个修正性的建议。他的意义理论与逻辑实证主义的理论是否有区别?不可判定语句的真值条件真的不可显示吗?把关于数学陈述的意义理论推广到非数学的领域是否适当?我们只有正视这些批评,并关注达米特对这些批评的回应,这样我们才可能对达米特的意义理论有一个全面、合理的评价。  相似文献   

15.
意义的分析: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争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析哲学的主要任务是分析语言的意义。自70年代以来,以戴维森为代表的实在论和以达米特为代表的反实在论围绕意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前者提出了以真理概念为基础的成真条件语义学理论,后者提出了以证实概念为基础的辨明条件语义学理论。本文分析了这场争论涉及的一些关键问题、争论双方的基本观点及主要策略,并探讨了双方基本观点可能蕴涵的不同的形上学立场。以此为基础,本文还对争论双方作了批判性的评论,而且提出了一种探索语言意义问题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戴维森意义理论为一种自然语言意义理论提供了形式表征模式和经验解释模式。在其理论架构中,真之概念在这种形式表征和经验解释模式上始终充当着核心概念的作用;彻底的解释是戴维森意义理论的经验解释模式,它适当地回答了戴维森的真之语义论如何具有解释力的问题;整体论贯穿始终,是造就戴维森意义理论的根本原则。  相似文献   

17.
塔尔斯基真理论不仅为戴维森意义理论提供了恰当的形式表征框架和经验证据的验证形式的基础,而且为其提供了研究意义等内涵问题的外延主义道路和研究语言与实在的关系的可靠便利的形式分析手段。正是这些重要影响,使得戴维森意义理论将弗雷格等人的真值条件意义理论的构想变成了现实,在众派理论中独树一帜.令人瞩目。  相似文献   

18.
不自制是一个古老而又艰深的哲学问题.戴维森的研究为不自制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条可贵的进路.不自制是非理性的两大情形之一,它与戴维森的合理性理论、行动理论、意义理论和真理论都密切相关.戴维森通过引入行动哲学中的因果解释理论来解决不自制问题,从而一方面拓展了当代分析哲学的问题域,另一方面也消解了一个似是而非的非理性悖论.  相似文献   

19.
概念相对主义是近代西方哲学的一个基本思维方式,主要表现为图式与内容的二元划分.随着哲学的语言学转向,当代哲学家继续在语言学的视域下讨论这一问题.戴维森是这种二元划分的主要反对者,他认为承认这种二元论只会导致使用不同语言的人的相互交流与理解无法进行.戴维森的反驳建立在预设宽容原则的前提上,但是他未能先天地论证这个先天原则,因此其反驳缺乏坚固的理论基石.戴维森把宽容原则视为一个先天的理解原则,这说明他实际上是以语言学的方式向康德先验思想方式回归.  相似文献   

20.
达米特为了拒斥戴维森超越于认识能力的成真条件意义理论,提出了“理解一个语句的意义在于构造一个语句为真的辩护性条件”的辩护主义意义理论。从“辩护语句为真何以可能”这一先验式问题出发,可以揭示语言意义理解的两种辩护程序:一是证实主义的辩护程序,即构造证实一个语句为真的典范性证明;二是实用主义的辩护程序,即构造接受一个语句为真而衍推出后承的典范性证明。两种辩护程序之间具有协调性、统一性关系。辩护主义意义理论的哲学意蕴在于,构造语句为真的辩护性条件是语言意义理解的先在性条件,以及获得语言意义的理解必须依赖于人的理性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