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经济增长方式选择的理性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济增长迅速,但在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过程中暴露出一系列问题.经济增长速度居高不下与产能过剩,以及就业率逐年下降相伴随.现实问题向既有的经济增长方式提出责问.经济增长方式的不同选择,意味着推动经济增长的各种生产要素投入及其组合的不同方式.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经济增长方式的选择,既要与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相联系,也要兼顾国际市场竞争的要求,更要重视国内的资源禀赋与比较优势.兼顾劳动密集产业与科技创新型产业的发展,是适应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中国经济增长方式选择的理性回归.  相似文献   

2.
经济增长方式的内涵极为丰富,是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个重大的实践问题。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快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是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具体措施和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3.
对新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我国国民经济要转向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轨道,关键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尤其是增长方式。什么样的增长方式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需要根据国内外关于经济增长的理论和增长的实践进行研  相似文献   

4.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探索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而提出的重要方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既要求经济增长效益的提高,还要求经济结构的优化、经济增长与自然环境的协调以及经济成果的合理分配等。用发展来代替增长,是经济领域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前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既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也要积极优化产业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同时还要积极发展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5.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之一.文章首先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内涵及其与科学发展观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论述.然后设定了关于测度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指标体系,从经济运行过程和经济运行结果两方面五大类指标进行测度.文章的最后根据已确定的指标体系,对南京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情况及现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中国共产党对经济建设审时度势、准确把握经济脉搏而做出的理性选择。它体现出党对经济建设不是急于求成,而是注重品质、追求协调的发展理念,既符合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求,又与科学发展观达到了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7.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之一。文章首先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内涵及其与科学发展观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论述。然后设定了关于测度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指标体系 ,从经济运行过程和经济运行结果两方面五大类指标进行测度。文章的最后根据已确定的指标体系 ,对南京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情况及现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纵观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可以看出,经济和谐增长符合时代的需求.经济和谐增长的内涵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一种理想的经济发展方式.我国社会经济问题的解决迫切需要经济和谐增长理念的引导,只有在构筑现代产业体系、自主创新、节能减排等方面狠下功夫,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9.
经济增长方式取决于占主导地位的发展观.发展观的转变促使我们反思传统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科学发展观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供理论指导,只有把人们观念的变化落实在约束人们行为的体制和制度中,才能在行为方式的改变中体现人们观念的发展变化.经济体制转型和产权制度创新可以改变人们在经济增长中的行为方式,从而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供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0.
试论消费主导型经济增长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投资与消费比例失调、消费需求不足,既是短期问题也是长期问题,调整现有的经济增长方式、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和最终消费率,已成为我国扩大内需和宏观经济调控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必须重新认识消费对经济的重要作用,尽快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投资拉动型向消费主导型的重大转变.消费主导型经济增长模式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是当代经济增长的一般模式,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深入准确把握当前制约消费需求扩大的主要因素是制定刺激需求政策的前提基础.  相似文献   

11.
论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哲学的存在是多元的,哲学并没有一个唯一标准的样板。哲学具有历史性、民族性、个体性特征,因而在哲学自身范围内我们无法回答什么是哲学。要理解哲学,必须超出哲学的范围,从哲学与非哲学、特别是与实证科学在对象、问题、方法、功能等方面的区别中来揭示哲学的本质。马克思主义哲学由于它以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规律为对象,是一种具有科学性的哲学,同时它以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为目标,充满着对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深切人文关怀。马克思主义哲学由于它的科学性和价值性的统一,迄今为止,它仍然是我们认识与改造世界最锐利的武器。  相似文献   

12.
韩民青 《学术研究》2001,46(1):13-21
人的哲学、社会哲学、哲学人类学可称为"三大人类哲学",它们的兴起是近年国内哲学研究领域中一个不争的事实.人的哲学、社会哲学、哲学人类学赖以形成的客观依据是什么?如何准确把握它们各自的性质、对象和内容?如何正确认识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如何在准确界定它们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展开更深入的研究和积极建设这些关于人类研究的哲学学科?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较广泛、深入的研讨.  相似文献   

13.
哲学就是哲学——“价值哲学”的哲学观批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如何理解"价值哲学"?在怎样的思想意境中把握哲学的"价值问题"?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就哲学的理论特质而言,哲学就是哲学。因此,"价值哲学"在其实质上并不是独立的哲学分支或学派。反思与批判"价值哲学"研究之困蔽,其目的不在于重建价值哲学,而在于真正把价值问题作为哲学研究的主题,实现哲学之为哲学的意义。然而,只是按照西方"价值哲学"的理论范式,以及现当代西方哲学理论分化的路径,仍会致使哲学的"价值"概念抽象化,从而失落哲学与人本身。西方哲学在与本体论、认识论相对的意义上强调伦理价值,这是西方价值论之先天性缺陷;而在中国哲学中,哲学就是一种价值性的思想。因此,通往哲学的价值主题,并非仅有西方哲学一条理论路径。"价值"作为哲学概念,主旨并不在于实际的需要及其满足,而在于我们评价人的关系与人的世界时,应该肯定人的地位、价值和尊严,追求与实现人之本性的生成和完善。  相似文献   

14.
李俊明 《河北学刊》2003,23(5):198-200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实践的创造性质必然地、内在地包含着对旧事物、旧秩序的否定与批判。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体现 ,必须走出纯粹思辨的误区 ,寻找与社会的合力以及自身生存、发展的契机 ,在自我发展中提供解决社会矛盾、规范社会行为、促进社会发展的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15.
体系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冲破了体系哲学的牢笼,使哲学走向实践,成为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指南”.但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史上,基于旧哲学传统的体系思维与新哲学的方法要求屡屡发生冲突,形成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的理解误差.实践证明,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方法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建设的最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当代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哲学。中国哲学则是中国有几千年悠久历史传统的哲学。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哲学的融合贯通,而不是象过去那样将中国哲学纳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范式,或者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中国传统哲学,这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问题,又是中国哲学现代化的问题。这是摆在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和中国哲学工作者面前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7.
张传开 《学术界》2004,(3):193-201
从社会根源上说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及历史成为“世界历史”的必然产物 ;从理论来源上说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传统西方哲学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和发展。它颠覆了传统西方哲学的思辩形而上学 ,超越了传统西方哲学特别是近代西方哲学的主客二元分离 ,实现了哲学史上伟大的革命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从现实、实践出发解答时代课题 ,关注人的现实生活并注重于改变现存世界的新唯物主义。尽管现代西方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其性质和立场上存在着根本区别 ,但它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有着共同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思想理论背景 ,并面临着相同的时代课题 ,因而也是对近代西方哲学的转型和超越。固然不能把现代西方哲学对近代哲学的超越和转型同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近代西方哲学的变革等同起来 ,但也不能把它们简单地对立起来 ,而应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 ,实事求是地揭示出它们之间的真实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哲学、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横向层面的哲学形态,它们之间不是简单的三者相加的并列关系,而是一种"互补互用"的互动关系,要正确鉴别判断中西方哲学中的合理因素,为当代中国哲学创新提供生长点,在哲学精神、哲学方法和哲学与世界的关系方面推进当代中国哲学的创新。随着中国现代化步伐的加快,中国哲学界的主体意识的觉醒,迫切需要通过中西哲学的对话以及现代与传统中国思想之间的融通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哲学未来发展的路径,打开哲学创新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30年来国内哲学发展态势主要表现为:哲学研究从体系本位逐渐走向实践本位,哲学教育开始从灌输式转向启发式.哲学研究的当下关注,凸显了现实基础上的跨学科研究趋势,其中主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西方哲学之间的对话与融通,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研究中形成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张力,伦理学、逻辑学、科学技术哲学中现实关注与应用研究的兴起,美学与宗教学研究中审美取向与超越情怀的提升等.未来的哲学发展,可期望在问题意识的引导下,从学科的分化走向整合,并结合实际进行文本研究.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 ,对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的研讨 ,关乎中国哲学研究的核心。胡适和冯友兰作为“中国哲学”的主要奠基人 ,他们的工作从一开始即面临着严重的合法性危机。近年来学者们对这一问题的分析 ,正是从对胡适和冯友兰模式的反思开始。在当前情况下 ,我们关注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 ,就是要充分关注中国思想的特殊性 ,以便在“哲学”的视域 ,发现更多中国人在方法论和价值观上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