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感,即将人类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这五官体验通过联想而彼此映射、融合与相通。品酒是充分调动人的全身感觉器官,观酒色,听其声,嗅酒香,品其味,评价佳酿带来的主观性感受,进而达到一种精神上的享受。人的五大感官在生理学上又是融会贯通的,因此,通感是酒诗中较为常见的文学表达手法。本文以古代酒诗为语料研究对象,对其中的通感现象进行搜集分类,并对酒诗中的通感翻译问题进一步探析。  相似文献   

2.
通感,即把视、听、嗅、味和触觉等通过艺术的联想和想像而相互移借、融合与贯通。茶文化典籍由于其自身的特点为研究通感提供了很好的语料。品茶是一种精神上的体验和享受,人们在品鉴佳茗时观茶色、察其声、闻茶香、品其味,心无杂念、和谐宁谧,触觉、视觉、听觉、嗅觉和味觉同时都直接参与其中,而生理学上人的五官又是相通的,因此,无论是在茶诗这样的诗歌体裁中还是《续茶经》这样的描述性文体中,都不乏应用通感手法的佳句。该文以《茶诗三百首》和《续茶经》为研究语料,在搜集和统计数据后对其中的通感现象进行分类,并对如何翻译好这些茶典籍中既是生理或心理现象又是语言或文化现象的通感进行了探讨,尤显重要。  相似文献   

3.
通感性意象具有比喻和象征功能 ,可以使无形的难以言表的抽象事物变得具体而生动 ,从而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4.
钱钟书的比较诗学观具有自己独特的审美性,以“打通”作自己的文化观,以“具体的文艺鉴赏和评判”作进入具体文艺理论话语空间的实用手段,以话语空间的阐释范式来达至中西文论“诗眼”、“文心”的“莫逆冥契”。《通感》、《诗可以怨》体现了钱钟书诗学观的一个侧面,可谓中西比较诗学方面的佳作。  相似文献   

5.
6.
意境阶段的广告文案创作,对语言表现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更好地再现文案创意,人们常常采用提高语言表现力的各种修辞手法。通感修辞最大的特点就是突破与创新,对形成广告文案创意很有帮助。文章通过对通感的特点及其种类的分析,论述了将这种修辞手法运用于广告文案创意中的必要性、可行性和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美学认知中的通感与翻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论述了认知通感在东西方文化背景下的相异表述形式却对读者产生相同心理冲击的现象,并指出表述方法和喻体的相异并非是思维本质共性的相异。因而当相异文化背景下的人们进行交流时,便应从认知共性的思维认知基点上寻求心理感受的相似而进行跨文化交际。翻译是不同民族间文化互输与交流的必由之路,因此,人们在翻译时便需要注意各文化之间心理的相通与认知共性之处,运用恰当的翻译手法对原文进行处理和转化,力求从相异的修辞和表达方式中发掘出双方相似的心理感受。  相似文献   

8.
李贺是中国古代诗人中将通感艺术运用最多、运用最妙的一位。他具有奇特大胆的想象力,通过直觉、幻觉,将自己激愤压抑与迷惘感伤的愁苦心情表达出来。客观物象经作者的内心体验而发生位移、变形,依作者的审美趣味和理想而重组,在这个切割组接过程中,大量想象参与了的通感艺术起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9.
通感实质上是一种隐喻,即通感隐喻,通感隐喻反映了各种感官特征的映射过程,这种过程遵循了从低级感官形式映射到高级感官形式、从可及性较强的概念映射到可及性较弱的概念这一普遍的认知规律;感官域特征的相似性是基于心理联想的,并且受到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颜色词在诗歌通感中的应用大致有 5条规律 :(1)都是视觉与其他 4种感官的转换 ;(2 )发生通感的两事物间存在相似性或相关性 ;(3)颜色词都代表了一些基本的和常见的颜色 ;(4)两种感官转换的目的是将抽象的事物转换成具体的事物 ;(5 )颜色词在句中基本都做定语。  相似文献   

11.
钱钟书先生的《谈艺录》《宋诗选注》《管锥编》中,有很多对陆游诗歌的成就、风格以及优劣之处的精到的评价和论述,这些评价论述对学术界更加深入全面研究陆游有很多启示;钱先生在研究陆游以及其他众多诗人时,采用的都是实证的方法与比较的方法,这些方法并不新异,但却得出了令人信服、出人意料的论点;钱先生在研究诗人时,时刻关注的是诗人的“作品”,是作品的“文学性”,这是以文学为本位的研究,为真正的“文学研究”提供了一种范例。  相似文献   

12.
钱钟书的<谈艺录>突破了"中体西用"的文化、思维模式,站在中西文化、中西诗学的交汇点上来探讨普天下共有的"诗眼"、"文心".这种"打通"式的研究使得<谈艺录>不仅在内容上,更在方法论上成为中国诗话史上难以逾越的顶峰.钱氏渊雅浩博的学力和洞微烛隐、老吏断狱的眼力为他从事"打通"式研究提供了可能.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敢向历代名家论短长的学术魄力,更体现了钱学独有的魅力.这些对于我们今天的学术研究颇有启示.  相似文献   

13.
明末清初钱谦益完成《钱注杜诗》一书,在整个清代掀起了注杜诗的高潮,并以其数量上的优势和较强的学术性取得了很大成就。不仅如此,由于《钱注杜诗》所确立的诗史互证方法的深入人心以及清人“诗史”意识的过分强烈,致使清代学者在古典诗歌笺释方法上陷入一种误区。本文就清代诗歌解释学的成就与歧误问题试做探讨,提出一些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清初唐宋诗之争与“性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宋诗之争是诗史上的一大论题,也是明清之际诗坛的一个焦点。与别人纠缠于唐宋优劣不同,黄宗羲、钱澄之等人引入"性情"理论来否定唐宋诗之争,希望诗歌的写作能跳出模拟的窠臼,在抒发个人性情的基础上书写世运。在清初复杂的政治、文化环境中,黄宗羲、钱澄之等人的思考与他们曾长期从事抗清复明运动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史记.乐书》蕴涵了先秦儒家丰富的诗乐思想,司马迁汲取并实践了先儒的思想,他的诗乐思想除了主要保存在《史记.乐书》中之外,还反映在他对“诗”的引用和评论方面。他认为“乐自内出”是诗乐的发生过程,“诗以达意”是诗歌的本质,并且通过诗乐表现、情感浸染来发挥其教化作用,这些思想在《史记》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6.
作为汉代重要的经学学者,董仲舒的著述中保留有较丰富的《诗》学内容,对了解汉代《诗》学具有重要价值。其著作中的引《诗》、释《诗》有明显的先秦《诗》学“赋诗断章”特色的遗留,颇具开放性和灵活性,其《诗》学主张也多有可与先秦学者如荀子等相参照之处。前人的研究多将其《诗》学置于汉代三家诗的范围之内,对此有所忽略,应从新的角度详加考察,给予必要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于坚用带有粗鄙化倾向与接近生命本真状态的口语进行诗歌创作 ,表达了向后退的诗学理想。俄国形式主义者进行诗歌创作偏重语词的扭曲、变形所带来的陌生化效果。口语化是陌生化的方法之一 ,从属于陌生化 ,可见于坚诗学在方法论 (语言的操作方法 )上受俄国形式主义的影响 :都试图通过变革语言 ,在语言中恢复对事物的感觉。在艺术功能上 ,于坚的文化经验诗论是对俄国形式主义自动化诗论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李贺诗歌批评和接受史上,钱锺书是绝对不能被忽视的一位大家。在《谈艺录》中,他以其学识的渊博和睿智,旁征博引,纵贯古今,打通“中西”,对李贺诗歌的总体特点、艺术和思想特色、风格等进行了精到而全面的评论。研究和分析钱锺书先生对李贺诗歌所作的评论以及评论时所使用的方法.这无疑对李贺诗歌以及整个唐诗的深入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学创作与鉴赏中的"移情"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艺术的创作与鉴赏始终与主体的情感投入密切相关,在创作方面,这种创作不仅营造了主体的"心灵敏感区",使其创作具有了"为情造文"而非"为文造情"的良好缘起,而且还使得作品因带有主观色彩而成为鲜活的生命体;在鉴赏中,主体情绪的投入既同作品的"动之以情"互动,同时更是读者赋予作品新的内涵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在作者近年进行的《无锡时期的钱基博、钱钟书父子》的课题研究过程中 ,发现了不少有关钱基博、钱钟书父子在无锡时期活动史迹的材料。本文即是对其中一组史料的考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