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骆晓戈 《老年人》2014,(4):27-28
正真快,孩子就快成家了。我不知道别人家的儿女要成家的时候,做父母的有什么感想。至少我是既有一种喜悦同时又有一份失落。今后去看女儿,去探亲,将不是我们一家的团圆,而是两个家的相处。在中国,父母们很早就开始为儿女成家操心,包括攒钱给孩子买车买房。在这一点上远不像美国的父母们那样的洒脱,说好了,儿女养到十八岁,你是成人,做父母的真的什么都不管,自己贷款读大学,以及念硕士博士也是你自己的事情。学费自己找,更何况结婚成家,更是自  相似文献   

2.
世上没有顽劣的孩子,只有不懂教育的父母。本刊的“父母学堂”开课以来,受到了很多家长朋友的关注,不少做父母的打电话或发来E-mail,与我们讲述他们家庭中发生的耐人寻味的故事,其中苏苇妈妈的讲述,让我非常震惊。也许,你听了她家的故事,会对培养自己的孩子有了另一种观点。  相似文献   

3.
孩子的心灵是一部天真的童话,那里面充满了对美好世界的向往,一草一木都是可爱的卡通形象。他们希望永远生活在自己的理想国度里,然而现实却往往打破他们的美好。父母因为心情不好说出一句“我怎么生了你”,可能会让孩子认为自己是个多余的人;老师因为育人心切说出“你怎么这么没用”,可能会让孩子感到自己不行,产生自卑。这样的家长和老师不懂得对孩子言爱,只会粗暴地修理他们身上所谓的“杂枝”。  相似文献   

4.
认识我的人都夸我有个好儿子,聪明、好学、自立、懂事。他们都说我有福气。儿子今年12岁,可他早已“长大成人”了,因为我从来就没把他看成是不懂事的孩子。从他7岁上学开始,我就没说过“你应该怎么做、你必须怎么做……”而是说“你认为应该怎么做?告诉爸爸为什么要那样做?……”我从来不让儿子觉得他在替我做什么,他做的一切都是给自己做的。那是你自己的事记得那是5年前,儿子一年级第一个学期考试考了双百,回家跟我说:“爸爸,我考双百,你给我什么奖励?我们同学的爸爸、妈妈都给考双百的同学买许多好东西。”我告诉儿子:“大彬,爸爸…  相似文献   

5.
刘波 《现代交际》2003,(8):23-24
“妈妈,那里的小朋友我一个也不认识,我该和谁说话?”有一天你的孩子也许会这样问你,而这个问题后面的意思是,你该教我一些最基本的社交礼仪了。 不管你的孩子在家的把戏多么逗人,总有一天,并且这一天比你预想的时间要早,人们会用一些规范来评价他们的行为,会对一些行为提出严厉的批评。而做父母的却很容易忽视这点,甚至轻率地认为不必对小孩子太过认真。这样的父母对孩子是不负责任的,他们意识不到这样下去他们的孩子早晚有一天会当众大出洋相,更不懂得礼仪训练要在很小的时候开始。  相似文献   

6.
终于迎来梦幻般的爱情27岁的我在一家外资银行工作,是一个充满浪漫情怀的女孩。我独来独往走过四季,固执地认为自己的另一半就在不远处候着我的脚步,当我走到他身边,他说声"你来了"——就像前世已经约好似的,我们牵着手向天荒地老走去。可是父母却不能像我这般超脱,他们三天两头让他们那些老朋友为我介绍对象,生怕他们才貌双全的宝贝女儿嫁不出去。我拒绝相亲,渴望前世约好一般的浪漫邂逅。一个周末,我下班回家看到客厅里坐着一个男孩子。爸爸说:"萌萌,你看谁来了。"我看着眼前这个高大英俊的男孩子,轻声说了句:"你来了。"他叫闻驰,是爸爸的得意门生。当年他以勤奋好学,品行端正赢得了爸爸的喜爱。  相似文献   

7.
卢勤 《女性天地》2006,(4):45-45
有很多父母,总觉得别人的孩子是天才,自己的孩子像蠢材;别人的孩子是金子,自己的孩子是沙子。有这样的心理,他们永远不会主动发现孩子身上闪光的地方。有位父亲一连几天给我打电话谈论他的孩子,每次说的都是孩子的缺点,我问:“你的孩子就没有一点儿优点吗?”他居然回答:“我告诉您吧,他一点儿优点都没有!”我生气了,对他说:“你不配当爸爸,你想好孩子的优点再找我吧!”请爸爸妈妈相信,每个孩子都是金子。正像北京前门小学钱红石校长说的那样:“只要看重您的孩子,就会让蒙尘的金子闪光!”发现孩子的优点要注意三条:一、发现不同点爱迪生上小…  相似文献   

8.
楚儿 《老年人》2005,(8):33-33
我是在湘潭演出时认识黎宇的,他那时已是湘潭颇有名气的歌手。不久,我们就恋爱了。黎宇的父母是乡村小学老师,已经退休。记得第一次去拜见他们的时候,黎妈妈把我看了又看,然后对黎宇说:这姑娘乖巧漂亮,儿子啊,你可要好好地待她。”她的亲切随和,让我不再紧张,仿佛回到了自己的家。与黎宇结婚后,我辞去了株洲的工作,来到湘潭做事。由于平常在外租房住,有空回家看望老人时,我就抢着干家务活。婆婆怕我累着,总让我歇息。我拿钱给婆婆,她也不肯收,说他们有退休金,够用了。看着婆婆像菊花灿烂的笑脸,我也觉得幸福。婚后的第一个春节,我们回婆婆家…  相似文献   

9.
我的女儿朵朵今年9岁,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在学校,她因热情帮助同学,敢于讲真话坚持自己的意见而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欢,小朋友们还送给了她一个可爱的小外号:"勇敢的精灵";在家里,她由过去的"任性小皇帝"变成"听话好学"的乖孩子。今年上半学年结束后,她一口气给家里捧回了"三好学生"、"优秀干部"等四张奖状,"乐得爷爷奶奶合不拢嘴,一个劲地说还是我的"放养教育"有效,并正式宣布从此他们不再插手孩子的教育问题。其实,为朵朵的教育方式我是没少操心,和她爷爷奶奶也"明争暗斗"了多次。爷爷奶奶坚持认为,现在就一个宝贝孙子,得"精养"。可事…  相似文献   

10.
正"孩子听不见我说话",是特别容易让大人生气的一种情况。但从孩子认知发展的角度来看,就会发现他们并不是故意的。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苏宝不再是以前那个我说什么,就马上对我有回应的孩子了。有些时候她似乎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对我的指令毫无反应。比如在公园,苏宝想去荡秋千,我说:"今天来不及了,我们下次再来吧。"而苏宝却笔直地向着  相似文献   

11.
正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可以成长为一个独立、自信、有个性的人。然而,没有人天生就独立自主。我们不能指望孩子在成长阶段一直躲在父母的羽翼下,只是因为年龄到了,就一下子变得独立、懂得掌控自己的人生。在此之前,他们需要学习和练习,学习自己做决定,练习为自己的决定承担后果。作为家长,同样也需要学习,学会放手,学习支持和帮助他们。上海一所颇具口碑的中学校长,同时也是一位妈妈,从女儿4岁开始,就实行一切"听"孩子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她到底是怎么做的。  相似文献   

12.
佳和 《女性天地》2012,(9):40-41
女子时常打孩子,而且一动起手来就无法控制住自己,于是她向心理医生求助。年轻妈妈情绪屡屡失控那天,一位女士给我打电话:"医生,我时常打我儿子,他做的事情只要不合我心意,我就打他。昨天我又打了他,结果他哭着抽自己的嘴巴。我知道打孩子不好,可我就是控制不住自己,请你救救我吧!,,电话里不好把事情了解清楚,我让她和孩子一起来医院跟我面谈。周一下午,我见到了母子俩。女士姓李,看上去挺年轻的,只是神情有些忧  相似文献   

13.
我一直在痛苦的边缘挣扎。父母很早就离婚了,妈妈出国了,我和父亲生活。在我13岁那年,父亲开始偷看我洗澡。直到今天,我总觉得自己处在父亲的威胁之中,他经常夜晚出现在我的床边,眼神令我害怕,我该不该报警?北京朝阳区沈婉儿婉儿姑娘看到你在痛苦边缘挣扎的情形,真是深表同情,你父亲的恶劣行径也让人异常气愤,你父亲已经侵犯了你的合法权益。《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的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的,应当依法承担责任。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有上述行为,经教育不改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有关人员或者有关单位的申请,撤销其监护人的资格;依照民法通则第十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技术发展带来的信息大爆炸,让现在孩子们的知识迭代更加快速,心智也普遍比较早熟。对于如何与朋友相处,他们早已开始有一套不同于父母的规则。探讨儿童社交,已经不再是一个"父母教授—孩子学习"的单向过程,而需要父母随时跟上孩子的脚步,双向平等地交流。离孩子们的世界越近,才越能了解他们,也越能有效地帮助他们。最近,我偷偷潜入群里采访了儿子作业小组的同学,问他们现在交朋友最害怕的是什么?他们给了我一个很新鲜的回答:"崩人设"。  相似文献   

15.
情爱绿荫     
婚后他不再说爱问:如果当初不是因为爱,我是不会下嫁到这个小城的。大学毕业前,男友每天无数遍我爱你、我想你,让我终于下定决心远离父母跟随他回他的老家(我是独生女,离开父母是很艰难的决定。)现在结婚不到半年,他就不再说爱了,每天除了工作还是工作,也不再像从前那样关注我的感受。我很委屈,有点后悔自己当初的冲动。现在这日子,不知该如何过下去?  相似文献   

16.
正有些女孩子常哀叹自己遇不到好男人,无论是工作场所还是网络上认识的男人,要么会在刚认识不久就邀请她深夜赴会,或者上来就问"你爱不爱穿黑色丝袜?",要么干脆就是刚认识不久就宝贝长宝贝短地叫,直让人起鸡皮疙瘩。真是让人忍不住哀叹:这个物欲横流的浮躁社会,看来是无法产出适合好好过日子的男人了。在对她们报以深深同情的同时,我也不免要问:为什么这样的男人都被你遇上了?那些善良、忠厚、崇尚一夫一妻制且积极进取的优质男,怎么都没有进入你的生  相似文献   

17.
正爱有许多误区。爱得不得法,就害了孩子;爱得不明白,就步入了误区。是伺候孩子袁还是使用孩子?糊涂的父母心甘情愿做孩子的保姆,事事替孩子代劳。在家里替孩子叠被、穿衣,甚至喂饭;在外面替孩子背书包、背画板、背水壶,明明是孩子能干的事,全由父母包办了。孩子呢,全然不把父母的辛苦放在眼里,他认为:你为我服务,应该!谁让你生了我!  相似文献   

18.
正懂得乃至敢于顶嘴,不正是孩子长大的一个信号吗?我一直认为,每个聪明的父母都该让孩子尽早掌握说服力。但现实的情况是,不少父母一听孩子反驳、反抗大人,就冠以“顶嘴”“不乖”之名,让孩子闭嘴。这是非常可惜的。很多人把“3岁”定为孩子“可不可爱”的分水岭——3岁前,孩子的生活基本由父母掌控,大人说什么就是什么,非常“呆萌”,所以“可爱”。3岁后,孩子有了自己的独立意识,吃什么、穿什么、做什么……每件事情都要表达一下自己的意见,甚至不惜发脾气,公然违抗父母的“旨意”,  相似文献   

19.
很多父母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是天才,因为孩子所想的问题、所做的事情、所说的话,是爸爸妈妈们小时候完全表现不出来的。孩子总是语出惊人、反应新奇、发展迅速,爸爸妈妈们常感出乎意料,不能想象。我的朋友芝就是这样一个妈妈。  相似文献   

20.
吃掉大苹果     
有一个小男孩很爱吃苹果,他的父母便常常买来又大又鲜的苹果哄他开心。 每逢吃苹果时,小男孩的父母总会问儿子:“宝贝,最大的苹果应该给谁呢?”他们希望以“孔融让梨”的故事来教育孩子。小男孩挑出一个最大最红的苹果给奶奶.奶奶的脸乐开了花,说:“宝贝,你吃这个吧,瞧,你爸爸买了好多呢。”小男孩又捧着大苹果给父母,父母同样笑着婉拒了。最后,苹果又回到小男孩手里。看着小男孩开心地大嚼苹果的样子,大人们心里都美滋滋的。此后,每每分苹果,最大的苹果都会仿如例行公事般的在大人们中间转了一圈后.又理所当然地回到小男孩手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