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阿富汗是当今世界上种植罂粟和生产毒品的主要国家。阿富汗的毒品生产与贩运对阿富汗的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及社会安全都带来了极大影响。具体表现为:首先,阿富汗毒品腐蚀了阿富汗政府部门,影响了阿富汗的政治稳定及政治民主进程;其次,阿富汗毒品生产使阿富汗经济过度依赖于毒品,使阿富汗经济呈畸形发展,影响了阿富汗的经济安全;再次,阿富汗毒品造就了大批吸毒者,引发了各种犯罪事件,影响了阿富汗的社会安全。  相似文献   

2.
新加坡选举文化的嬗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其政治体制的改革方向和民主进程.近年来,在执政党的主导下,新加坡的威权体制中的民主因素开始增多.2011年国会大选被普遍认为是新加坡的“政治分水岭”,反对党首次夺取了集选区的胜利.也正是由于人民行动党主导的选举文化的优化,这次大选也被学者称为“新加坡民主的成人礼”.此次大选被注入了更多民主、理性、多元、和谐等正面元素,推动了新加坡选举文化的进一步成熟.人民行动党对选举规则的调整,增强了选举文化的公平性;新加坡各政党之间的斡旋与竞争渐趋理性,使选举进程中政党关系向规范化迈进;选民的政治理性水平日趋提升,促使选举文化主体的成熟.这次大选对新加坡选举文化甚至政治文化的优化,使人们有理由相信,新加坡独特的民主模式也正在自我调适之中.这次大选是新加坡在政治民主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3.
在2008年5月全民公投通过新宪法后,缅甸政治进程中最大的问题就是2010年大选了。围绕大选,各种势力正在展开较量。本文联系近几年缅甸的发展进程,分析了影响2010年大选的各种内外因素,认为支持和不反对大选的因素占了主导地位。因此,2010年大选将按缅甸军政府的“民主路线图”既定安排举行。大选问题的焦点可能是各种势力围绕着大选是否以及如何“公正、自由、透明”地举行进行较量,而这一点也确实关系到2010年大选在国际社会所具有的公信力和较高的认可度。  相似文献   

4.
王艳慧 《河北学刊》2008,28(3):238-241
随着女性参政意识的增强,美国女性逐渐在选民中占居多数,大选中的"性别差距"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自1980年以来,"性别差距"在美国历次大选中表现明显,其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男女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等方面的不平等,致使女性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与男性有所差异,因此在大选中也显示出了差距。对"性别差距"的研究从各个侧面揭示了女性选举的特点及其选票的分布情况,对美国总统候选人的竞选活动或执政者的策略制定都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阿富汗的公民社会是在其特定的历史文化和政治背景下形成的,有其特定的表现形式.大致分为乡村协会、宗教组织、非政府组织、自愿团体和政党组织以及妇女组织等.公民社会在阿富汗具有浓厚的伊斯兰色彩、跨国性较强、妇女权益的提升从属于民族解放和国家重建工作等特点.公民社会对于维护阿富汗主权和战后经济、社会重建工作、加速阿现代化进程具有促进作用.同时,某些宗教性社会组织对诱发恐怖主义提供了温床,也使其公民社会的合法性受到质疑,从而使其实质具有矛盾的二重性.  相似文献   

6.
自第三波民主转型开始,自由民主在新兴民主化国家就不断遭遇民主无效的困境。2016年美国大选暴露出美国社会的裂痕,证明自由民主的无效性在美国本土也没有出现例外。有效民主是针对自由民主在实践中出现的困境而提出的概念。与侧重于形式民主的自由民主不同,有效民主强调民主的有效性,即国家治理与民主的统一。它包含两层意思:首先,民主是能实现国家治理的。这意味着民主是国家治理的手段,任何一种民主模式,如果导致某个国家和社会出现持续的无序、内战或混乱,那它对于这个国家和社会而言就不是适合的民主模式。其次,国家治理是民主的。这里的民主不仅指向体现为自由民主的形式民主,还指向实质民主,即政府对不同群体的平等回应和社会财富的再分配。一个只有少数精英获益的国家,即使存在选举且能够维持稳定和有序,也不能被称为有效的民主国家。  相似文献   

7.
民主巩固学:民主化研究的新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尧 《社会科学》2007,(7):77-85
20世纪后期开始的全球民主转型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但是,转型后的新生政权并没有建立有效的、稳定的民主政治,许多国家出现了政局动荡、民主失范、经济停滞,少数国家甚至还出现了民主的回溯,回到非民主状态。转型后的国家面临着民主建设长期的、艰巨的任务。民主转型的现实在理论上的表现就是民主化研究从民主转型向民主巩固的转变,学者们集中关注民主巩固的概念、前提和条件、进程、测量等问题。由此,一些学者认为,比较政治领域出现了一门新的学科即民主巩固学。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给人类政治生活所产生的影响是双重的:它既促进了全球政治民主化进程的深化和发展,又使少数世界强权、霸权国家利用全球化,把"民主政治化".形成政治民主化与"民主政治化"的全球化悖论.本文用辩证法的观点和方法着重剖析了"民主政治化"产生的原因、表现及其实质.  相似文献   

9.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国家整合的失败与现代化计划的受挫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发展理论和经验表明,中央政府在现代化进程中起着异常重要的作用。从1750~1950年中国之所以迟迟不能走上现代化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国缺乏一个强有力的具有明确现代化目标与意志的中央政府。国民政府南京十年是中国在此之前最具备实现现代化条件时期,但它的现代化计划还是最终趋于流产。本文从政府能力尤其是政府的整合能力来分析其失败的原因,认为国家的断裂是南京政府十年现代化努力失败的最重要原因。国家断裂的最直接地体现是以下两个方面努力的失败:政府试图建立城乡一体化经济社会结构的失败,以党治、党治文化来重建新的政治、社会整合机制的失败。南京国民政府由于没能通过有效的社会、政治、经济的变革来建立起一套富有活力的民主、自由的政治、经济、文化结构,因此,整合社会的各方面利益和强化中央政府权威这两个目标始终没有实现。  相似文献   

10.
中国政治现代化的两大跃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任何民族国家来讲,政治现代化既是现代化运动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整个现代化运动的一个重要支撑。世界最早的现代化运动起源于英国的资产阶级政治革命,大大地得益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建立。对于后发展国家来讲,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立则是其现代化进程中最为关键的事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实际上是19世纪中叶以来最为重要的、全球性的现代化运动形式)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之所以能够得到比较迅速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之所以能高举社会主义旗帜,成为世界发展最快的地…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第三波民主化浪潮,是二战以来最重要的政治现象之一,它使世界政治地图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然而,在民主化推进的背后,新兴的民主转型国家遭遇了种种困境,不仅选举质量差强人意,还有"非自由民主"的不平衡发展。本文以所有第三波民主国家为样本,通过分析非洲、中东欧、拉美以及亚洲诸国的民主巩固困境的不同模式,展示了全球民主化进程的大图景。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30年代,在特殊的国内外政治环境及危机应对下,基于蒋介石个人权威的集权政治重新构成,其深层原因是政治文化经历了从民主到集权的嬗变.民初皇权崩溃后,中国开始尝试民主宪政,但传统集权政治文化存有着惯性遗留,具有恢复秩序与重建权威的功能.九一八之后在外界危机不断加深之际,集权政治成为应对危机的主要工具,民主政治文化培育中断,集权政治文化重新显示出恢复秩序的功能.尽管此后的政治民主化尚存有一定空间,但其进程受到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民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价值诉求,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也可以理解为是中国共产党通过几十年的革命和改革一步步确立其民主政治的过程。而作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成果体现和形成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经验总结及理性升华的民主政治理论,又进一步推进着中国的民主进程不断地前进。本文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背景人手,以民主政治理论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在这一背景下的发展脉络和主题。  相似文献   

14.
欧盟是一个介于国家和国际组织之间的"独特"组织。按照民主国家的标准要求欧盟,的确存在民主赤字,但如果按照国际组织的要求来看待欧盟,那就根本不存在民主赤字。然而,欧盟毕竟具有了一定的"主权",所以,欧盟在政治一体化的过程中需要大力发展民主,但又不能对欧盟苛求民主,因为与欧盟政治一体化的现状相适应,欧盟离开了民族国家民主的此岸但还没有到达后民族民主的彼岸。我们同样也不能苛求哈贝马斯的民主理论,因为他的民主理论是规范理论,是一种民主的理想状态,现实可能永远都不具备完全实现其民主的条件,但是其价值就体现在对这种理想状态的不断追求之中。  相似文献   

15.
薛晓芃 《理论界》2010,(9):189-191
2010年1月,海地发生强震,这击垮了原本就十分脆弱的海地政府,国际社会第一次面临既无国家政府又无有序国际救援的困境。由此产生的权力真空使联合国在国际救援与重建中的领导地位受到挑战,美国积极行动试图力担海地重建的领导重任。在海地重建中美国和联合国的作用互有所长,也相互依存,海地的现状决定海地重建是多层而非单极模式,参与救援和重建的各个组织和国家都在某些阶段发挥特殊作用,海地重建不是"独唱"而是"多声部合唱"。联合国作为协调中心毫无疑问应当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全面协调海地救援和重建。国际社会应该在学习中成长,在混沌中寻找秩序,帮助海地涅槃重生。  相似文献   

16.
现代国家建构是民族国家与民主国家的双重化建构过程,是近代以来中国政治发展的主轴。但由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特殊性,民族国家与民主国家的建构是十分不均衡的。这就导致了近代以来中国的政治发展主题经历了从民族国家建构到民主国家建构的嬗变。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中国政治发展的主题是以提高国家控制能力为核心的民族国家建构。直到20世纪末,中国政治发展的主题才开始由民族国家建构转向以提高国家合法性为核心的民主国家建构。因此,民主国家建构将成为21世纪中国政治发展的主题。  相似文献   

17.
民主是辛亥革命以来中国政治的主题。中国人对民主政治的追求经历了从走美国人的路到走俄国人的路、从城市到农村、从东部到西部的革命进程,最后建立了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新民主主义之"新"在于它以立足于中国广大的中西农村而不是东部沿海城市,以占中国人口最大多数的农民而不是少数城市居民作为主体,以实现、发展和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为首要目标。这种历史经验深深地影响了今天中国人对民主政治的基本看法,造成了今天中国以群众路线为主要形式、以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理论。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防止两种倾向:一种是过去忽视民主政治建设即.没有切卖建设民主政治"的倾向;另一种是对民主政治要求过急、过快的倾向.正确认识这个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要从整体上弄清楚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阶段及其在初级阶段中的发展趋势.本文对此进行一些探索.一、落后国家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一个"逐步的渐进过程"  相似文献   

19.
2012年对阿富汗而言是艰难的一年,在安全局势方面,联军及阿安全部队加大了对塔利班的打击力度,压缩了塔利班的活动范围,但塔利班的实力仍不可小觑;在国家重建方面,卡尔扎伊政府深化了与西方及周边国家的双边关系,积极谋求地区及国际社会对阿富汗重建及和解进程的支持.但阿国内严重的腐败行为依然未能得到有效遏制;毒品种植形势更加严峻,这些不利因素都将制约阿富汗的经济发展和国内治安状况的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20.
一九四○年夏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人民掀起声势浩大的敦促国民党政府实施民主宪政的高潮。在华北八路军为打击日寇、振奋民心而举行的“百团大战”的炮火中,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军民,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巩固敌后抗日根据地和建立“三三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的指示,进行了为期四个月的规模宏大的全区民主选举运动。 这次民主大选,不仅在晋察冀边区创建以来是首次,也为抗战以来敌后各抗日根据地之首创。它为全国民主宪政运动树立了榜样,也为其他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对晋察冀边区的巩固和发展起了重大作用。总结当时民主大选和民主建政的经验,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