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休谟把哲学指定为"人性科学"后提出了两类问题一类指向本体哲学的前提,即有什么理由说明宇宙世界是"物质"的、"意识(精神)"的或者"神创"的?另一类指向哲学传统思维方式,即所谓的"因果关系"并不是客观的,而是人们的一种"习惯联想".康德用对现象和本质割裂的办法回答了第一方面问题,却在第二方面问题上搁浅了.马克思主义明确地指出,对哲学本体问题的回答离不开认识本质的揭示,人类的认识和认识能力说透了就是人类自身的生活和实践的能力;"存在的事实"与其意义、价值之间的关系绝不是单纯的理论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实践问题,只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平凡生活和伟大实践,才能够产生最大的意义和价值.通过对休谟问题的考察和回答,我们深感当代中国重建哲学观的必要性这种"重建"并非是要把已有的哲学观解肢成碎片后重新组合,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中国哲学、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简单拼凑,而应该是传统哲学思维和传统哲学态度的现代转变,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哲学观的重新塑造.但无论如何,走向理论自觉的文化哲学,已是当今时代提出的刻不容缓的学术重任.  相似文献   

2.
3.
哲学观问题是马克思哲学走向当代的一个重要视域。由于不理解马克思在哲学观上实现的革命性变革 ,也就导致了我们在不同语境中对马克思的解读出现诸多混乱。本文试图说明 ,只有从马克思终结旧形而上学并实现哲学观的革命性变革之后 ,才能真正达及马克思哲学的真实内涵 ,由此 ,马克思哲学才能回应后现代条件下“消解形而上学”思潮的挑战 ,其当代性言说才能有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科学技术全球化主要表现为科技人员的全球科技活动日趋活跃,跨国公司的全球科技活动加速发展,国家间的全球科技活动不断深入.科学技术全球化的发展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其中的经济全球化是最重要的推动力量,信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其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科技活动自由的新特点促成了其进程的不断深入.面对科学技术全球化的趋势,各国以提高竞争力为目标,正在对科研管理体制进行一系列调整,并形成了若干新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是人类面临的最富有挑战性的课题,它全面而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现实与未来。对全球化历史阶段的划分,取决于不同的认识标准。我们目前所经历和所理解的全球化是当代全球化,它存在着巨大的能量。“相互依存-国际合作-国际机制”构成了全球化时代基本的互动逻辑。  相似文献   

6.
当代科技的定位考量,科技创新的哲学研究,工程哲学的兴起与构建,科学哲学 的延拓与深化,是“论坛”,也是科技哲学学科创新前沿的几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科技全球化是指在全球化的趋势下,各国(地区)科技共同体协调与融合的发展过程。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科技全球化呈现出新的特点:科研选题的全球性;科技活动的全球化;科技要素的全球性流动;科技活动规则与制度框架趋同。要实现在全球范围内寻求科学技术知识的供应并保护自身的科学技术收益不被侵犯,我们就必须以全球眼光来看待和把握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积极采取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8.
列宁关于帝国主义的理论体系是全球化发展到列宁阶段这一时代变迁的必然产物,是列宁主义全球化理论的集中表达。它含蕴着全球化及其应对的诸多思想。它的形成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继承和发展,是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厚的理论遗产:它为我们认识当代资本主义提供了科学的研究态度及其科学的研究方法,为将唯物辩证法运用于考察现实社会,为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战略选择提供了分析范式。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历史理论是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探究现代社会发展规律和未来趋势的一种理论,它在唯物史观的理论体系中具有相对独立性。此外,该理论对于当代全球化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启示。简要地梳理了马克思恩格斯世界历史理论的主要内容,结合社会现实分析了其对当代全球化的启示,探讨了当代全球化进程中其面临的理论问题和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0.
首先对哲学观问题及其在哲学中的地位作出界定;从哲学观视角出发,对传统教科书所代表的哲学观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清理。在此基础上,依据对经典文本的解读,扼要地叙述了马克思哲学观的基本要点。作者认为,要发展马克思哲学,必须首先正本清源,在当前就是回到马克思所阐述的哲学观上来。  相似文献   

11.
针对传统的科学技术观即单一的自然科学技术观的片面性,运用实践思维方式,阐述了人的现实活动机制--自然科学技术、人文科学技术、社会科学技术融为一体的综合效应,考察了马克思的"全面生产"--物质生产、人的生产、精神生产和社会关系的生产--理论,并在其指导下,提出全面科学技术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自然科技、人文科技、社会科技,并据此进一步讨论了科学技术哲学的门类构成及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的科学技术观包括四个基本观点:一是科学技术作为知识体系,分别并且相对独立地存在着;二是以世界的形成过程和构成作为科学技术分类的客观原则,在人从事的所有横向活动中,自然科学技术、人文科学技术、社会科学技术三者“同时存在”与“同时变化”;三是全面科学技术纵向发展中的“不同阶段”之间形成反馈环节;四是科学技术整体发展呈现为“动—静—动”的无限序列。领会并落实马克思的“全面科学技术观”,可以推动“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战略的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3.
现代科技发展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代科学突破有力地推动了哲学基本规律和范畴的认识转换,科学革命的实质是思想革命,现代科技革命的实质是生产力革命。邓小平的生产力标准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极为重要的创新。在科技成为人们追逐物质利益的有效手段之后,科技发展逐渐打破了传统的价值信念体系,科技实践与伦理重建的互动成为当代哲学创新的重要方面,必须通过普遍性的伦理基础和伦理精神的拓新,为身处物欲横流时代的人们找寻到安身立命之所。  相似文献   

14.
结合江西科技发展现状,运用统计学等研究工具,深入分析了全球化带来的利与弊;继而阐述了江西实施科技大开放战略的必要性;最后从人才与跨国公司的引进、知识产权与标准体系的建设、科技开放指标体系的建立等方面探讨了扩大江西科技开放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科学技术哲学脱胎于独具中国特色的自然辩证法研究;从自然辩证法到科学技术哲学,在学术走向世界、视野逐渐开阔的同时,也不免感染了正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的后现代相对主义瘟疫;科学技术哲学应当自觉地继承自然辩证法尊重科学、弘扬理性、批判现实的优良传统,在哲学和文化层面上重新定位;必须高度警惕形形色色改头换面的现代蒙昧主义思潮。  相似文献   

16.
科学技术作为一种战略资源对决定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方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国经济的发展水平越来越依靠整个世界范围内的科学技术知识供应状况。要实现在全球范围内寻求科学技术知识的供应并保护自身的科学技术收益不被侵犯, 人们就必须以全球眼光来看待和把握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 积极采取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7.
新科技革命缩小了时空距离,加速了文化交流。随着科技全球化的推进,科学和技术在其向发展中国家推广的过程中传播着自身的精神气质。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科教兴国”的过程中,传统的世界观不可避免要遭遇这种科学的精神气质。本文通过对17世纪英格兰社会形成的科学精神气质的考察,从三种最重要的文化模式(个人与自然的关系;对科学和技术的态度;物质主义)重点探讨科技全球化传播的科学精神气质与中国传统世界观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现代化是伴随着工业化开始的,而后现代化是与工业现代化相区别或相对立而形成的发展态势.作为关注科技与社会变迁互动关系的科技哲学,不能漠视后现代化理论,必须以自己的眼光来审视后现代化发展态势,深刻认知现代科技的关注焦点与理性反思,把握后现代化态势下科学技术显现的重要特征、运动轨迹、发展规律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9.
哲学与科技创新方法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创新的关键是研究方法的创新,而哲学思维可以为科技创新提供普遍有效的方法,它在给人提供世界是什么样的同时也提出认识世界的方法应当是什么样的。哲学的归纳与演绎、辩证逻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方法,在科学创新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