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人口迁移与流动对我国各地区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对近十年来我国人口迁移和流动的时空演变格局进行初步考察的基础上,文章利用面板数据的变系数模型分别实证考察了人口迁移和流动对我国各地区(省域)经济的影响。结果发现:(1)我国各地区间人口迁移相对平稳,而人口流动在2000年以后呈现出持续快速增长的态势,且空间流向极不均衡;(2)人口的迁移和流动对中国整体经济来说是一个帕累托改进;(3)户籍制度对于发达地区起到了人才沙漏的作用;(4)对于中部的绝大部分地区以及西部的一些人口输出大省,伴随人口迁出而引起的人力资本流失对当地经济的负面影响开始凸显出来,人口流出虽然基本出现一个正面影响,但对本地经济发展的贡献并不如我们预想的那么明显。  相似文献   

2.
于潇  陈世坤 《人口学刊》2020,42(1):30-41
人力资本流动与人口流动相关却不相同,本文采用2010-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从流动方向和流动强度两方面对我国省际人口流动引致的人力资本流动现象加以研究。结果表明从流动方向分析,各省人口净流动方向基本呈现时间一致性并且流入流出区域具有稳定性。在调查期间人口净流出省份为16个,人口净流入省份为15个,没有明显变化。人力资本净流向与人口净流向完全一致,但省际人口净流向与高级人力资本净流向并不完全一致,山西、广西、重庆等省市的高级人力资本净流向始终与总人力资本净流向相反。本文采用流出流入比率和迁移选择中心两种指标测算人力资本流动强度,结果基本一致。人力资本流动中心与人口流动中心分布均较为固定。2010年人力资本流动强度最大的省份在2016年的流动强度也更强,流动强度在省际呈现惯性和马太效应。人力资本流入最强地区包括北京、天津、上海三个直辖市,人力资本流出最强省份始终包括安徽、四川、河南等省份。以人力资本流出弹性衡量人力资本流出强度与人口流出强度的相对强弱,东部地区、东北地区省份人力资本的流出强度始终大于人口流出强度,西部地区省份差异较大。考虑各省近五年经济增长状况,人口流动或者人力资本流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非线性的。  相似文献   

3.
东北地区流动人口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卫生计生委流动人口调查数据对东北地区人口流动变迁进行定量分析。东北地区的人口变动主要是由迁移流动引起的,人口净流出是东北地区人口流失的主要原因,平均每年流出人口超过200万且数量逐年递增,流向呈现从北到南的趋势。区域流入和流出人口的素质也存在较大差异,人口的流出不仅表现在数量上,更有人力资本的流失,区域人口的流出包括了数量与素质的双重外流特征。从区域内部看,辽宁为人口净流入省份,而吉林、黑龙江则是人口净流出省份。  相似文献   

4.
《人口学刊》2018,(4):82-91
目前我国东北地区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人口流失问题,业已对东北地区经济持续发展、人口结构和政府决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为了深入研究东北人口流失问题的成因,本文分别从整体经济环境、就业预期、教育水平、环境条件、社保水平、经济结构和迁移成本这七个可能对人口迁移造成影响的角度出发,选取35个子指标衡量东北三省人口吸引力情况,使用因子分析法,从35个指标中提取经济发展差距因子、经济结构差异因子、教育环境因子和迁移阻碍因子作为解释变量,并以东北人口迁出率为被解释变量。同时本文还选取2000年到2015年间东北相关的时间序列数据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基于Kalman滤波过程的时变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潜在因子对东北人口迁移造成的影响及其时变特征。研究结果显示:经济结构差异是引发东北地区人口流失的最重要因素,其影响能力表现出逐年扩大的态势;产业机构过于单一化和新型产业发展的局限性是东北人口迁出的主要动力;经济发展差距对东北地区人口外流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唐朝至清朝东北地区人口迁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移民构成了历史上东北地区人口增长的主体,东北地区人口迁移包括数次战争对人口的掠夺、华北地区逃荒的灾民、到东北地区开垦荒地以谋求生计的关内农民、跟随统治阶级移居东北地区的家仆等。总的看来,历史上东北地区的人口迁移以被迫迁移和强制性迁移为主,较为明显地体现了人口迁移中的距离因素的影响作用。并且人口迁移的意愿、规模等与东北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6.
马金龙  李莉 《西北人口》2006,(2):19-20,25
中外人口迁移和流动理论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对人口迁移和流动引起的社会变动做出了普遍意义上的理论解释和分析,但关于人口流动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特别是人口流动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不多,以宁夏固原市为例,从人口流动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运用灰色关联理论加以实证分析。得出结论,流动人口对当地经济的发展具有极高的关联性,区域间人口流动性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优于区域内人口流动。  相似文献   

7.
谢颜 《人口学刊》2022,(4):29-38
纵观中国历史上的规模较大的人口流动,清末以来的农民流向东北即“闯关东”,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人口流动之一,它对东北地区乃至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这场大规模移民在民国时期达到了高潮,本文以1912-1931年东北地区移民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历史经济学分析方法,运用大量的史料考证还原东北地区农民流动的概况。通过分析这一阶段东北地区移民的规模、人口结构、地域分布、职业分布等人口特征描绘出这一时期东北地区移民的总体状况。同时,利用历史经济学方法和理论分析东北地区人口迁移的深层次原因,从土地价格、交通条件、就业机会、收入差距等方面分析东北地区人口迁徙的原因,民国时期政府的宏观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东北地区人口迁徙。东北地区农民流动对东北地区乃至全国农业、经济、社会产生广泛影响,人地紧张的突出矛盾得到了有效缓解,直接推动了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和种植结构的变化,为东北地区成为我国著名的“大粮仓”奠定了基础,同时推动了东北地区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东北地区人口迁徙带来的区域经济发展对于新时代乡村振兴背景下城乡融合发展,促进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中国九十年代地区间人口迁移的实态及其机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依据各种人口调查资料,对90年代地区间人口迁移的实态进行了定量描述,并利用人口迁移模型对省际间人口迁移量的要因进行了计量分析。主要结论如下:①长期迁往乡外、县外的人口始于改革开放初期,并伴随改革开放的深化而不断扩大;②在迁移总量不断扩大的同时,迁移人口的迁出地结构和流向都在发生变化;③迁移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与经济发展水平有着非常强的正相关关系,但总迁移人口中迁往省(市区)外的比率却与经济发展水平呈负相关关系;④省际间人口迁移量的计算分析结果显示:省际间的人口迁移量主要受迁移人口存量因素的影响,经济发展水平或收入水平的相对差异只是迁移的前提条件而非决定因素,距离的远近和成长率水平的相对差异分别对省际人口迁移量有负面和正面影响,但并非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所,继1985年开展侨乡开平县和恩平县两镇两区人口迁移与城镇化问卷调查之后,又于1986年完成广州市,珠海市、肇庆市和德庆县德城镇人口迁移与城镇化抽样调查。此项调查,是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向决策机关和有关部门提供入口迁移与流动的信息、数据,为指导今后人口迁移和流动作参考的。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市农村人口因婚姻向心迁移的问题,近几年比较突出,人数逐年增加。在农村人口迁移变动的诸因素中,婚姻迁移占很大比重,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郊区人口向心迁移流动的状况。这个问题的存在,一方面反映了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状况;另一方面,又对不同地区农村人口的总量、增长速度、分布状况、男女性别比、出生率等产生直接影响。为了加深对这个问题的了解,我们调查了北京郊区一些公社的婚姻迁移情况,就此谈几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1.
This study measures the consequences of interprovincial migration in China in terms of the flows of human beings and the flows of human capital using two micro datasets. First, this study uses a household income survey dataset to estimate the earning returns to education as one of the two measurements of human capital. Then, the micro-dataset of the 2000 Chinese Census is used to calculate the flows of human capital among provinces by using the results from the estimation of human capital. The flows of human capital are then compared to the flows of human beings to see whether they go in the same directions and to the same extent.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although in most of the cases, the flows of human beings and the flows of human capital are in the same directions, there are some cases that a province experienced a loss in human beings but a net gain in human capital, or vice versa. Second, some provinces are more adversely affected by the flows of human capital than others, which may not be seen by merely examining the flows of human beings. Third, non-hukou migration is different from hukou migration in volume, in scope of both gains and losses of human beings and human capital, and in directions for some provinces. Finally, we can conclude that measuring the flows of human capital is a useful way to observe how migration affects the potential of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development.
Lida FanEmail:
  相似文献   

12.
人口迁移流动是改变人口数量和人力资本空间分布格局的重要因素,人口迁移流动造成的人口数量和人力资本空间分布变化是否一致及其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是一个需要更加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针对我国人口流动过程中形成的人口素质结构转变进行理论思考和实证研究,探讨其形成的经济原因和造成的经济影响。相关数据显示我国高等教育群体和中等教育及以下群体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净流向相同的状态,而2013-2015年以来各省陆续出现净流向相反的现象,形成了人口数量和人口素质的替代效应。高等教育人才的净流入地区是经济发达省份、地理条件优越省份以及少数民族自治区,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苏以及广东省等三大都市圈内的六个省市的高等教育净流入人才占跨省高等教育净流入总人口的绝大多数。人口替代对当地的经济影响表现为三点:第一,改变当地劳动力资源禀赋结构,使高等教育群体及中等教育群体人数的比较优势发生变化;第二,改变地区平均受教育年限,影响地区科技创新能力;第三,拉大地区劳动力收入差距。据此提出两点政策建议:首先,地方省市可以通过市场化的产业结构调整手段控制相应的流动人口群体规模,而不必依靠限制人口流动的政策以及硬性提出人口调控目标来管理流动人口规模。其次,地方政府要做好地区经济规划以及定位,充分认识现在的人口替代对于未来地区创新能力以及劳动力收入差距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Internal migration has become an increasingly significant element in the redistribution of population and in the planning of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 Based on the 1987 survey, the 1990 census, and additional data from the 1995 survey,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regional concentration of China's interprovincial migration flows and the gender differential in such concentration. The analysis was undertaken using th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CV) indices of out- and in-migration flows for each province. The CV indices confirm that each province has its own migration flow field, and the differences lie mainly in the degree of the regional concentration. The asymmetry between out- and in-migration flow fields suggests that China's interprovincial migration has resulted from an interplay of several factors, such as the uneven distribution of the economy, inflow of trans-national capital into pockets of its provinces, and relaxed control over rural-to-urban migration. Findings also illustrate that a select number of provinc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redistributing migrants in China, specifically, in provinces such as Guangdong, Guangxi, Sichuan and Hunan. Investigation of the gender differential in the CV indices reveals that female migration flows are more regionally concentrated than male migration flows. This finding is significant in understanding migration constraints for Chinese women.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经济地理格局的空间演变,我国人口迁移流动更趋活跃。文章在梳理已有研究基础上,首先基于新空间经济学理论构建了多区域人口区位选择模型,揭示了人口空间流动的影响机制;然后以西北地区为例,选取2017年CMDS微观个体数据和城市层面特征数据匹配,通过构建Logistic模型检验人口流动决策的影响因素及其内在机理。研究发现:从西北地区整体来看,区域地方品质、经济发展水平、市场潜能、收入水平是影响人口域外流出的主要因素,而提高第二产业比重及工业化水平有助于抑制人口域外流出;从西部地区分省区来看其影响因素具有区域异质性,宁夏人口域内外流动对于地方品质敏感度最大,接近陕西的16.47倍、甘肃的2.72倍,产业结构对宁夏地区人口流动的影响也很大,而收入水平对陕西人口域内外流动具有显著影响;从流动人口受教育水平看其影响因素亦具有人力资本异质性,大专及以上流动人口对于地方品质的敏感度最大,约是初中及以下流动人口的1.90倍、高中与中专流动人口的1.39倍;地方品质是影响未来人口流动的决定性因素。研究结论可为优化西北地区人口资源空间配置,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5.
省际间人口迁移流动及原因探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按照户籍人力资本净流入和非户籍人力资本净流入的正负,把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分为四种类型,每一种类型的地区都有着各自的特点。多元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和每千人卫生技术人员数对户籍人力资本净流入有显著影响,城镇职工平均工资对非户籍人力资本净流入和总人力资本净流入影响显著,而外商直接投资及其他投资又是决定职工平均工资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visits the impact of economic misery on human capital outflow using time series data over the period of 1975–2012. We have applied the combined cointegration tests and innovation accounting approach to examine long run and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ariables. Our results affirm the presence of cointegration between the variables. We find that economic misery increases human capital outflow. Foreign remittances add in human capital outflow from Pakistan. The migration from Pakistan to rest of world is boosted by depreciation in local currency. Income inequality is also a major contributor to human capital outflow. The present study is comprehensive effort and may provide new insights to policy makers for handling the issue of human capital outflow by controlling economic misery in Pakistan.

  相似文献   

17.
巫锡炜  郭静  段成荣 《南方人口》2013,(6):54-61,78
利用最新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本文考察了省际人口流动的空间模式,发现省际人口流动呈现明显的空间聚集态势.并进一步分析地区差异对省际人口流动的影响,结果表明:作为流出地,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对于人口流出具有显著的阻力效应,但经济机会的多寡和经济回报的高低并无显著的影响;作为流入地,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对于吸引人口流入并不具有显著的影响,其“拉力”主要表现为经济机会的多寡和经济回报的高低.因地区发展不平衡短期内难以改变、经济开放性会继续增强、收入地区分化仍将存在,加上更加自由的流动环境和不断改善的交通和通讯条件,省级人口流动在局部地区集中的趋势将会进一步被强化.  相似文献   

18.
何琼峰  王良健 《西北人口》2008,29(4):12-15,19
本研究将国际智力外流模型拓展为两区域模型.综合考虑人力资本迁移对迁入地区和迁出地区的经济增长效应,并且进一步引入迁移成本,构建适用于中国人力资本区域迁移与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基本启示是:中国人力资本区域迁移在理论上完全能够实现人力资本迁入地区和人力资本迁出地区双赢.同时迁移成本的降低将大大促进人力资本迁移的经济增长效应。模型暗含的政策建议是降低中国区域间人力资本迁移成本,加速区域间人力资本合理迁移以促进中国各区域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9.
余驰  石智雷 《南方人口》2011,26(1):33-40
通过在湖北省调查的2883个农村女性劳动力样本,首先描述分析了选择往复式流动和永久性回流的农村女性的人口学特征差异,然后利用Logistic方法实证分析了人力资本变量、社会资本变量和家庭禀赋变量对农村女性做出往复式流动和永久性回流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往复式流动决策的做出主要受女性自身人力资本变量的影响,而永久性回流决策受三类变量的共同影响。女性年龄对于往复式流动有正向作用,对永久性回流起反向作用,受教育年限对往复式流动起反向作用。对永久性回流的作用则相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