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叶圣陶指出:“语文教学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作到此点乃教学之成功。”又说:“作文教学要重在培养学生自改能力。”“养成了自改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可见培养学生自改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作文教学中,我为追求学生“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的境界,进行了互批互改的有益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培养学生“自能读书”谭可(广东高州中学525200)阅读教学的目的不只是使学生在教者指导下读懂文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朗B读书”,养成读书的习惯。叶圣陶大师曾经说过:“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  相似文献   

3.
叶圣陶先生说:“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学会了自改作文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语文课程标准》中也强调学生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谈到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时,叶圣陶先生还有一句名言,这就是“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二者目标都是一致的,都是强调学生的作文要让学生自己改,因此我们新“课标”下的作文批改,应该把主动权还给学生。  相似文献   

4.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语文阅读课的“最终目的为:(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即“教是为了不教”。传统语文课,教师以讲课本为主,学生当听众和记录员,依赖性强,有诸多弊端。1994年4月第一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语文教科书,教材编排遵循以基本训练为主体的阶段性训练程序的原则,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相结合,分单元安排。这为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突出能力训练,达到“教是为了不教”提供了前提和可能。叶老说,“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就要朝着促使学生…  相似文献   

5.
一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用叶圣陶先生的话来说就是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学生的这种能力是通过课文的阅读来培养的。现行中学语文课本共十册,收编课文二百七十四篇。学生在中学阶段花五年时间,读二百七十四篇各种体裁的文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作为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自有其规律。尝试教学法在单元教学中的运用即是一例。面对学语言处于上升阶段的中学生,若我们依据科学性、序列性、趣味性、可操作性的要求去指导学生,从"教有定法",跃入"教无定法",师生共同努力,当语文教学真正成为一门技术化的艺术时,叶圣陶先生所期待的学生"自能读书,不等老师教"的语文教学新局面就一定会出现。  相似文献   

7.
我国语文教育的一代宗师叶圣陶先生,生前一再强调“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这一教育主张。他说:“在课堂里教语文,最终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使学生养成一种能力,不待老师教,自己能阅读。”教会学生自己学语文,充分发挥语文这门工具课的作用,使其终身受用之。这是叶老一贯的教育思想,也是叶老整个教育思想体系的高度概括,对于深化我国当前语文教学改革,开创语文教育的理想境界,具有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笔者认为:教是为了不教。这里的“教”是手段,是途径,“不需要教”是目的。从“教”到“不教”,有一个渐进过程。教师…  相似文献   

8.
阅读教学的一贯目标是:教会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怎样教会学生“自能读书”?我国古代语文教育家孔子的经验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用现代教育心理学的观点来说,就是要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使之与新课学习建立起非人为的实质性联系,从而实现同化新知,开拓新境,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迁移。所以,要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必须在启发学生温故知新,反三迁移上多下功夫。以《七根火柴》的导读为例:教读《七根火柴》有两个关键问题必须着重解决好。一是怎样理解这篇小说“以‘七根火柴’为线索安排情节”…  相似文献   

9.
叶老曾用“导儿学步”形象地说明教师的“导”和学生“学”的关系。叶老认为,“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718页。下文出处同)。因此,教师正确地发挥主导作用,是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的关键,当然也是实现语文教学最终目的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叶圣陶先生一贯主张:"在课堂里教语文最终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使学生养成这样的一种能力,不待老师教,自己能阅读。"  相似文献   

11.
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关键在于教学要得法。怎样才能得法呢?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做到教中多引。这个问题叶圣陶先生讲得很清楚:“语文老师不是只给学生讲书的。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看书读书的。”如果我们按叶圣老的话去做,注意引起兴趣、引发思考、引导自学,亦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他们自己动脑、动口、动手去求取知识,从而使他们在“智力的阶梯”上一步一步向上  相似文献   

12.
朱自清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学者,也是著名的语文教育家。他一九二○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曾先后在浙江、江苏等地当过五年中学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深有体会。一九二五年到清华大学中文系当教授后,还很关心中学语文教学。叶圣陶先生说:“他是个尽职的胜任的国文教师和文学教师。”“他多年在语文教学方面用力,实践而外,又写了不少文篇。”(见《朱自清研究资料》1—2页)朱自清先生有关语文教  相似文献   

13.
修改文章的能力是写作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长期的写作实践中形成的。好文章是写出来的,也是改出来的,“改之又改,方成无瑕之玉”。但传统的“学生作文教师改”的做法,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束缚学生的独立思考,影响学生作文能力提高。叶圣陶先生说:“我们应当有个共同理解,修改肯定是作者份内的事。”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生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  相似文献   

14.
经过两三年的“作文个性化”教学实验.我们的学生已从根本上改变了作文“假、大、空”的状况,学生的习作已有多篇在各级各类报刊上发表。而且可喜的是,学生经过“作文个性化”教学的引领。大都爱上了作文。达到了自能作文不待老师讲的程度。几年来,我在思索中探究,现将具体的做法总结如下,与大家共勉。  相似文献   

15.
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一条基本经验是“多读”。教师应当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乐读、善读、勤读。我们根据叶圣陶同志“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教学思想,从当前语文教学的实际出发,提出了“语文课重在引读”的主张。所谓“引读”,就是要改变“以教师逐句讲解为主”的“注入式”,继承和发展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采取在教师启发诱导下,放手让学生自己诵习课本为主的教学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引读,逐步地养成学生运用语文的习惯,“最  相似文献   

16.
“教是为了不教”是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学思想。作者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从三个方面谈了自己对这一思想的领悟和应用:“教”好语文基础,为“不教”奠定基础;“教”学习语文的方法,“不教”也会自学:“教”学习语文的好习惯,“不教”也能自觉。  相似文献   

17.
要搞好语文教学,就要真正教会学生自学语文,变被动“听”书为主动读书,变读书无疑为掌握规律,懂得没疑,善于解疑。 有的同志很相信自己的讲解。讲解,固然是重要的。但是,讲解的目的是什么呢?仅仅是为了把一篇篇课文讲清楚吗?仅仅是为了把一些知识传授给学生吗?从根本上说,教一篇课文,共教学任务不仅在于引导学生理解这篇课文,而且要教会学生学习某一类课文。语文  相似文献   

18.
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几乎涉及到每一个教学领域。他对语文教学的目标、内容、教学组织和教学过程,教学原则和方法,以及师资培训等诸方面,都有过精辟的论述。而他的教学论的基本思想,可以用他自己反复表述阐发的、哲理性很强的一句话来概括:“教,是为了不需要教”。  相似文献   

19.
作者认为语文教育整体改革是个多层次的概念.据此本文首先概括阐明了叶圣陶语文教育整体改革观包含的五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论证了叶老语文教育整体改革观对21世纪语文教育的重要指导价值.作者提出了“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是学科教育改革整体性系统工程的观点,认为着力培养自学能力,训练思维能力,变“教”之有限为“学”之无限,学生才能成为适应21世纪需要的大有作为的人才.  相似文献   

20.
注重培养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是当今时代赋予中学语文教学的重任,也是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举措之一。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有人认为学习语文之目的唯在作文,而读书为作文之预备,……。我则语之以读书亦为目的。老师能引导学生俾善于读书,则其功至伟。”“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关系。单说写作程度如何如何是没有根的,要有根,就得追问那比较难捉摸的阅读程度。”可见,研究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和形成过程,是十分必要的。从近几年的语文高考试卷看,现代文阅读能力测试都占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