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电化学疗法的原理和天津理工大学自行研制的基因脉冲导入仪LN-301的系统组成。在此基础上,利用基因脉冲导入仪LN-301及配套的针电极在小鼠身上进行了电化学疗法实验。通过电化学疗法对接种有S180的小鼠进行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应用抗癌药物环磷酰胺(CTX)和博莱霉素(BLM)的ECT组的抑瘤率分别为60.9%和70.4%,与传统的治疗方法相比抑瘤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
电化学疗法是将电穿孔与化学药物相结合治疗肿瘤的一种新方法,电穿孔可通过脉冲电场瞬时提高细胞膜的通透性使药物等外源物质进入细胞,增强细胞对药物的吸收能力,从而提高治疗肿瘤的效果。我们采用LN-101基因脉冲导入仪及配套的针电极,通过电化学疗法对接种有S-180的小鼠进行对比实验。结果应用抗癌药物博莱霉素(BLM)的电化学疗法(ECT)组的抑瘤率为70.4%,与传统的治疗方法相比抑瘤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介绍了细胞电穿孔的基本原理和天津理工大学自行研制的基因脉冲导入仪,重点介绍了细胞电穿孔诱导基因转移在动物细胞、植物细胞、细菌、酵母上的应用及电穿孔技术的一些特殊应用。基因脉冲导入技术应用前景十分广泛。  相似文献   

4.
在过去的20年,电穿孔技术的机理和应用受到了很大的关注,而且细胞电穿孔是一种生物工程新技术。本文简要介绍了天津理工大学研制的基因脉冲导入仪的原理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构建肝细胞靶向性Asor PLL DNA复合物。方法 :将携带外源基因的质粒与脱唾液酸糖蛋白结合在一起 ,形成一种可溶性的蛋白 核酸复合物。结果 :该复合物能通过脱唾液酸糖蛋白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 ,以非病毒感染的方式 ,将外源基因导入肝细胞并得以表达。结论 :和传统的重组病毒介导的基因转移方式相比 ,该复合物具有更高的靶向性、安全性 ,该系统的建立为以肝细胞为靶组织的外源基因介导的肝脏相关疾病的基因治疗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6.
ASTARMP-120核酸自动提取仪是应用广泛的核酸提取仪。本文简要介绍了ASTARMP-120核酸自动提取仪的原理,系统组成及应用于提取人全血基因组DNA、提取植物基因组DNA、提取血清病毒HBVDNA的实例。为ASTARMP-120核酸自动提取仪的使用建立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设计制作的等离子体辅助慢波振荡器光控脉冲馈气系统能以任意脉冲宽度给等离子体阴极电子枪馈气,同时以任意时间延迟提供触发信号给调制器,启动空心阴极辉光放电。系统应用了光纤传输控制信号以隔离150 kV直流负高压。用研制系统进行脉冲馈气条件下的电子枪放电实验结果表明,能满足设计和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8.
本文设计了一个心电信号实验研究系统,系统可以采集、模拟任意导联心电信号,并将结果存储到心电数据库供研究分析使用。采集模拟仪采集或模拟可以采集任意导联、正常、异常心电信号,并保存结果;心电数据库以采集模拟仪为工具,在完成一些心电处理实验的基础上,采集并存储各种参数的心电信号,提供第三方研究使用。采集模拟仪和心电数据库组成一个实用系统,为心电信号的研究分析和相关仪器的开发提供了一个优秀的实验研究平台。  相似文献   

9.
高等植物的遗传工程,旨在用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的方法,把外源遗传物质——目的基因或含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段,通过载体或其它技术导入受体细胞并使之发生遗传转化,再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来获得转化了的植株。本文主要介绍近年来,寻求植物遗传工程载体系统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0.
首先介绍了扩展的二元相移键控(EBPSK)调制波形及脉冲干扰模型,提出了一种简单的基于冲击滤波器和限幅的抗干扰传输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该系统对抗脉冲干扰的优势.仿真实验表明,在严重的脉冲干扰情况下,EBPSK系统表现出超强的抗干扰能力,同时,也通过误码率曲线表明了基于限幅的系统模型的有效性,从而为超窄带的EBPSK系统迈入实际应用阶段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人类肿瘤基因治疗的伦理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因治疗特别是肿瘤的基因治疗方兴未艾,基因治疗在给肿瘤的治疗带来光明前景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的伦理问题.文章回顾了肿瘤基因治疗的历史,总结了现在存在的问题,并就肿瘤基因治疗应遵循的伦理原则等进行了探讨,相信只要对肿瘤基因治疗合理规范和正确引导,必将推动肿瘤学的发展,改善肿瘤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压力性尿失禁是一种常见的、遗传的和多向的下尿路障碍,是医学研究的国际热点。基因型和表现型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而且易受环境影响。基因的变异会增加压力性尿失禁的患病风险,如胶原蛋白I A 1、5-羟色胺2A等基因的多态性。但相关基因的研究并不多,不够深入,本文就目前已有研究做一个综述。  相似文献   

13.
我国科学家率先成功绘制出水稻基因组草图 ,在提供绿色基因资源、加速全球第二次绿色革命———基因革命的前进步伐 ,解决世界粮食安全问题和环境保护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文化自觉"概念的界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目前学界对"文化自觉"的内涵所持有的三种典型观点———"认知"论、"基因"论、"反思"论进行了剖析,阐述了由此而衍生出的两方面问题———挫伤民族自信心和创新力、制约我国文化事业发展,指出"文化自觉"是一个以本土文化为行为对象的系统,既是一种理念,又是一种实践,对其真谛应全面把握。  相似文献   

15.
信息技术在后基因组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后基因组学研究是继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以后生命科学界又一极具挑战性的领域 ,本文先分析了后基因组学研究的特点 ,然后综合介绍了高通量技术、高效异构分析平台、数据挖掘、系统控制理论、数据可视化及计算机模拟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在后基因组学研究中的应用 ,并借此探讨生物信息学专业在我校的发展设想。  相似文献   

16.
传统聚类方法生成的子集,一般来说都是不相交的.而严格的不相交分类结构,不能充分表现象本体这样的事物间丰富的类关系.在基因本体中,类与子类既不是简单的树也不是格结构,而是一个有向非循环图,其任何子女都可能有多个父结点.PoClustering是相异数据的一种无损聚类方法,概念格则反映了数据的对象和属性的对应关系.采用了PoClustering方法,在保持尽量多的信息的前提下建立一般数据集(信息系统)的属性确定下的概念化分类,讨论了它的算法,从概念格的角度研究了这种类的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7.
基因技术赋予优生学强大的力量 ,也给优生学带来新的伦理困境。在解决基因技术应用于优生学引起的伦理困境过程中 ,在公众广泛参与的基础上兼顾个人和社会两方面的利益应该成为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8.
在数据挖掘领域中,通常以分类精度作为分类算法效果的评估标准。这一标准是建立在假设任意一实例被误分类为任意类时都具备同样代价的基础上的。当此假设不成立时,直接使用传统分类方法就无法取得良好的分类和预测效果。针对这一问题,通过改进编解码方法以及在适应度函数中集成样本的不同误分类代价,提出了一种基于基因表达式程序设计的代价敏感分类算法(CSC-GEP),并在三个UCI数据集上对该算法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CSC-GEP是一种有效的代价敏感分类算法。  相似文献   

19.
基因工程中的伦理道德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因工程作为生命科学的基本内容,给社会、人类带来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其积极作用是无容置疑的,但也带来伦理道德问题.本文侧重于从社会视角来探讨基因工程在生命、人的权利、生态等方面带来的伦理道德问题.其意义在于促进基因工程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以期与人类社会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