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现代企业集团是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它对于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从企业集团的特征入手,分析了现代企业集团的实质;其次,从制度和文化两个层面,分析了现代企业集团的组织经济性和名牌经济性  相似文献   

2.
刑罚如何配置方能满足经济性原则的要求一直是刑罚学理论研究的重点与难点问题之一。刑罚配置中的经济性原则并不意味着一味地追求刑罚的轻缓,而是一个双向性的诉求,它既要求刑罚能够产生一种或多种预防犯罪的效益,又要求刑罚成本与刑罚适用程度的最小化。具体而言,就是应当尽可能地配置具有低成本性、可量度性、可逆转性的刑种,同时要求刑度配置达到一个最佳的度,实现效益最大化与成本的最小化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3.
学界对马克思“美的规律”问题的研究是明显存在分歧的.通过对马克思和康德实践观的比较,我们可以从马克思的哲学体系中发现对“美的规律”的深刻认识.马克思从实践出发,创立了辩证唯物论,使哲学的认识论、本体论和艺术论都发生巨大变化.经过比较发现,马克思谈论美与人本质力量有关,“美的规律”主要是“形式美”的规律,我们从审美角度分析有助于加深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冷战之后的美欧关系将如何发展?怎样理解美欧关系中存在的竞争与合作行为?本文从考察20世纪美国对欧洲政策中存在的两个连续性特点出发,分析了冷战后美国对欧洲在经济一体化和政治联合方面持续的努力可能产生的反应,从而试图在学理上揭示美欧关系由于双方政策原则的分岐而面临的深层次矛盾。  相似文献   

5.
英汉语言混搭现象越来越多,这是人们语言经济选择的结果,也就是用最少的言语表达最佳的交际效果。本文主要从语音、词汇上对英汉两种语言的经济性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6.
在本文中,作者以关于文学翻译的“兼顾”原则为切入点。一是回顾了该原则在内涵上的变迁过程,着重对比和探讨了从过去的鲁迅到林语堂,又从林语堂再到今天的许源冲乃至黄杲圻等翻译名家对于“兼顾”原则在认识和运用上的不断变化。二是作者指出,在鲁迅时代,文学翻译以原作为依归,以再现原作的结构美(风格)为“圭臬”;到了后来,则以再创造出可以和原作相媲美的译作为“最高境界”。三是作者还借以回顾了我国的文学翻译理论研究的发展脉络,指出文学翻译的实质是“意译”。  相似文献   

7.
付臻 《社会科学论坛》2013,(11):211-214
代用原则作为马歇尔经济思想的内在灵魂..集中体现了马歇尔的经济价值观,即代用原则在竞争机制推动下,通过物质生产资料、精神资源、生产管理者和组织制度等全方位代用,促进了经济效率提高和人类财富增长,其核心内容是对效率的推崇,根本方法表达出对科学化的追求,精神基础则蕴含着对人的伦理观怀。  相似文献   

8.
赵小平 《兰州学刊》2008,(8):65-67,17
文章对20世纪80年代-90年代日美之间的战略对话和当前的中关战略经济对话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二者之间存在诸多相似之处。然后,文章对当前的中美战略经济对话进行了一些评析,并对未来的战略经济对话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满足利益需要、实现生存发展是人类活动的目的.在实现这一目的活动过程中,人们之间形成了以利益合作和利益冲突为内容的利益关系,利益关系反映出人的生存发展状态是合作与冲突相对立统一的竞争性状态.法是利益关系的调整器,是协调人们竞争性生存发展状态的控制器.经济法的任务,就是在物质利益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经济活动过程中,规范人们遵循付出相对最小化的成本,获取相对最大化的收益的原则,以最优化的社会资源配置方式满足利益需要,实现人的全面的生存发展.因此,经济法就是以经济活动为内容,以"经济性"为原则制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相似文献   

10.
在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的全国巡演中,古典美的"含蓄"与现代美的"过度"形成尖锐冲突.前者呈现了较多的自然主义、简洁主义与非科技主义的古典艺术倾向与内在特质,后者则相反.这种冲突使以"过度"为内在特征的现代美学经验获得了反观自身的比照维度,提示了生活在"过度"性"美学暴力"之下的现代人美学经验与生活的贫乏、疲惫,以及这种贫乏与疲惫背后审美期待的些许空白.  相似文献   

11.
李欢喜  亚琴 《阴山学刊》2005,18(1):33-36
苏轼"和陶诗"问世以来,诗评家对其艺术成就褒贬不一。其实,苏轼"和陶诗"的创作,并未脱离现实生活,是作者在特殊境遇下,借陶渊明之酒杯,浇自我之块垒,是借鉴古人成功的艺术形式来抒发自我对现实的强烈感受,并在学习陶诗的艺术风格中,融入自我独特的风格。"和陶诗"体现了苏轼晚年的艺术追求倾向,与早年那些生机勃然的诗歌相比,"和陶诗"呈现一种跳动的闲淡、一种朴茂之美,诗风平淡自然,感情真笃充沛;超然淡泊,意与境合;托物言志,意在言外;写景传神,时见佳句。苏轼的"和陶诗"没有等同陶诗,而是自具本色。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两种尺度”理论中的和谐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是在对立统一基础上主体价值追求与客观平衡相符合的一种客观关系。和谐的本质是对立统一。其本质属性是人的主观能动的价值追求与客观平衡相一致。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两种尺度"蕴涵着深刻的和谐思想,那就是将物的尺度与人的尺度完整统一———即美,即和谐。  相似文献   

13.
屈勇 《齐鲁学刊》2007,(2):89-92
“心本体”论是唐君毅美学思想最重要的哲学基础,这种观点以人类的心灵活动为“体”,而以各种文化意识为心灵活动之“用”。在唐君毅看来,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心灵和精神的求美活动。人们要真正表现美、欣赏美,不仅需要进行各种文学艺术活动,还要以“天下为一家、中国为一人”之仁心来要求自己,以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境界,养成至真、至善、至美的人格精神。  相似文献   

14.
孟子的经济思想在儒家的经济思想中最具代表性,他主张的民本经济思想中,对于“民”的重要地位的肯定,更能体现孟子及儒家思想中的社会和谐发展、人本位的思想理念。研究孟子的“民本经济”思想,对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不同于西方近代基于认识论的美学,海德格尔在早期就为美学奠定了一个存在论的基础.于是,美的本质等经典问题不再有意义,美只是一个存在的问题.认识论语境中的美原本是存在之美,存在之美在本性上关切于在世界之中存在和存在之无.  相似文献   

16.
蔡子谔 《河北学刊》2003,23(5):107-111
孟子是传承孔子儒学最具影响的人物之一 ,世称“亚圣”。孟子人格美的服饰美学思想 ,是由他以人的美感普遍性观点为基础的 ,以高扬人的道德精神的个性人格美为规定内涵的 ,并蕴涵着社会意义和伦理内容的“真”、“善”之美等所构成的服饰美学思想。他这种独树一帜的儒家服饰美学思想 ,为继承、丰富和发展中国服饰审美文化奠定了千古难移的深厚根基。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以后,前计划经济国家实施了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战略.以中国为典型的渐进式转轨与伴随其中的投资基金的发展及其效应分析成为国际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我国发展投资基金已有十六年时间,期间每一步的发展,都是我国投资基金及其相关的市场逐渐成熟和规范的过程.虽发展比较平稳,但以发达国家成熟的基金市场为标准分析,我国的投资基金发展还有许多明显的不足.从投资基金作为投资工具和金融制度的角度进行微观和宏观经济效应分析,对于我国投资基金的健康发展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杨玉强 《齐鲁学刊》2004,2(5):102-105
"经济人"思想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古典经济人"、"新古典经济人"和"广义经济人"三个阶段。"经济人"的内涵也愈以拥有了更加贴近于现实市场行为主体的不可证伪性。通过对"经济人"理论的内涵及我国经济理论研究中引入经济人假设的原因的分析发现,中国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引入"经济人"假设应该注意三方面的问题,即从实践的角度应理性地对待"经济人"理论的适用范围;从倡导"经济人"理论的视角,也应时刻警惕其负面影响;从范畴的外延方面看,"经济人"是一个类概念、总体概念,不能对应为市场经济中的某一个主体来进行研究。这也就需要人们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从这三方面来创新和超越"经济人"假设,其中关键是在理论层面找到它与市场经济的结合点,在实践层面把握好其应用的范围和适用的力度,只有这样才能使其有助于引导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关于“其他社会阶层”的新结论和非公有制经济的新政策等统战新思路 ,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的生动范例。  相似文献   

20.
王夫之诗歌美学中的“势“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晶 《北方论丛》2000,(1):118-122
在王夫之的诗学思想体系中,“势”是一个重要的范畴,在美学维度上有其独特的意蕴。“势”的学术渊源一是先秦思想史上慎到和韩非的重“势”思想,但还是在政治学规畴中的。再就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名论家刘勰在《化雕龙·定势》篇对“势”的编译论述,这是建立在章学意义上的。王夫之对“势”这个古已有之的概念做了大幅度的改造,结合其原有内涵充实进丰富的美学思想素质。王夫之关于“势”的论述,都是在对一些诗作的品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