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那一年,我家新开的荒地离家足有10里。一个夏日的傍晚,我和爹锄了一天地往回赶时,看见了那只偷鸡的红狐在不远的沙丘上站着,眨着水漉漉的两只菱形眼睛,默默地望着我们,我心里腾地燃起了一团火……红狐的出现是在十多天前的一个月夜里。那时,淡淡的麦香渗在月光里,浸透了村子的夜空,流进了人们的心里。出院撒尿的我,猛然间听到鸡窝里响起了几声惊恐的“咯咯”声。揉了揉睡眼,我还没反应过来,就见一团红艳艳的火团从眼前掠过,蹿上院墙,箭一般地远去,消失在茫茫的夜色里。我疑惑地走到鸡窝边,看见地上的一摊血。“黄鼠狼偷鸡了,妈。” 相似文献
2.
薄海哀音动广场,扬眉出鞘腾空剑,当年“五四”揭新章;欲斩元凶作瓣香。阴霆驱散庆安澜,宏伟目标兴四化,掌舵英明有接班;遗容瞻仰似开颜。尽瘁一生惟有党,灵灰洒遍人寰处,弥留三嘱更无身;大地江河万古春。丫袱两曾春夜伴邀谈,回首册年弹指过,教导亲承作指南;抚衷挥涕我何堪!京华重见谢安排,悲痛化成新力量,一语还凭避害来;晚年图报效涓埃。减绝句七首为纪念总理逝世一周年而作。流光为驶,又瞬届四周年,展望当前大好形势,回忆总理生前的屯通岁月,抚今追昔,而益深怀念之思。只试解放前承总理两次召见谈话:一次是三九年春总理由重庆来东南考察路… 相似文献
3.
瞿白音同志离开我们已经两年了。想起和他的一些接触,禁不住的要写出来,使更多的人来怀念他。我第一次和他会面是1942年初在桂林新中国剧社成立不久,决定排演《大雷雨》的时候。他既是剧社负责人之一,又是导演。那时我还是演剧队 相似文献
4.
王元化先生的去世,结束了中国学界"北钱(钟书)南王(元化)"的历史,也结束了20世纪以来从王国维到王元化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现代化进程.王元化先生的人格精神和社会理想,已进入中国思想文化的现代传统,成为我国宝贵的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5.
红色经典,指中国1928年至1976年间的高扬着理想主义旗帜的无产阶级文学经典.具体说,包括1928年以后革命文学,左翼文学,40年代的解放区文学以及建国到1976年间的反映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的文学.一般说来,红色经典的红,就是指象征着热烈而乐观的英雄主义的血与象征着理想的红太阳. 相似文献
6.
艾思奇同志逝世已有十四周年了。我怀念艾思奇同志,这不仅因为我过去在上海做地下工作时,曾与艾思奇同志有过直接的工作联系,我们之间建立了战斗的友谊;更主要的是因为艾思奇同志生前做了许多有益于人民的工作,特别对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了贡献。陈伯达等人污蔑“艾教员是九品官”,诬说艾思奇“是阎王殿里的人”,使他受尽了种种压抑,甚至在他逝世后,在文化大革命中,连广大工农大众读者要求再版他的遗著;也遭 相似文献
7.
孙冶方是一位党龄很长的老同志,原名薛萼果。1923年他16岁,在无锡高小读书时,经张效良老师的介绍,参加了“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上海地委派董亦湘同志到无锡建党,孙冶方转为共产党员,被选为无锡市第一个党支部(共6人)书记。当时他正在无锡公益工商中学读书,这学校便成为党中央在无锡的联络点之一。孙冶方同志在无锡办 相似文献
8.
20 0 1年 8月 ,李其驹老师因病不治逝世于旅居地大洋彼岸的美国 ,享年七十一岁。噩耗传来 ,我与我当年几位武汉大学哲学系的同学隔洋遥祭 ,给与李老师如影相随、患难与共几十年的夫人牟瑞雯先生发去一份电子邮件 :其驹师既经地下斗争考验 ,更受“文革”摧残。光明磊落 ,无私无畏 ,于国于民 ,问心无愧。李先生是我们的老师 ,我们的朋友 ,我们的知己 ,我们的榜样 !更是炯华和耀先的恩公 !想着他生前对我们的言传身教 ,他对我们的关心照顾 ,他的洒脱人生 ,他的笑傲“江湖” ,他的聪明才智 ,他的学术思想 ,他的幽默风趣 ,他的音容笑貌……想着这… 相似文献
9.
邓拓同志离开我们已经整整地二十年了。他是在十年动乱初期的一九六六年五月十六日,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迫害致死的。正当他奋发有为,可以为党做更多工作的时侯,他却死于非命,这是永远使人感到惋惜和怀念的。邓拓同志是一位知识渊博的马克思主义学者,一生勤奋好学,孜孜不倦地向历史海洋的深度钻研。他的学者气质,和他稍有接触的人,是立即可以察觉到的。可他同时也是一位战 相似文献
10.
1977年初夏,当我接到父亲病危的长途电话,和姐姐立即从上海和苏州赶到北京时,父亲已经与世长逝了。父亲逝世后的第三天(6月19日),我和姐姐陪同夏衍、阳翰笙伯伯前往首都医院。由于他们当时没有得到平反而不得不在秘密的情况下向父 相似文献
11.
时光飞逝,转瞬二十载。今年十一月五日是我的父亲翁显良教授辞世二十周年的日子。追忆往事,如电影般一幕幕地在我的脑海里重现,仿佛回到从前。父亲因病突然离去,是我人生经历中所遭受的最沉重的打击,心中的痛苦无以言表,甚至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悲痛当 相似文献
12.
一九七八年六月十五日早晨,电波突传郭沫若同志在京逝世的噩耗。“呵,郭老死了!”我悲痛得再也说不出第二句话。郭沫若同志是我国卓越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优秀的历史学者和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但他一生伟大的战斗生涯,实在是从诗的领域开始的。他是中国新诗歌的旗帜。当“五四”新文化运动蓬勃兴起的时候,他以他的横厉无前的笔锋, 相似文献
13.
六年来,我常常在梦境中见到朱开霖先生。
我与朱先生相识于一九九二年,其时他六十三岁,我九岁。
朱开霖先生是安徽和县卜集乡人,此乡靠近渔郎湖,民风淳朴,历来重视读书。朱先生家就在清末进士张栗庵故居西侧,他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尤爱写字。初学欧阳询、颜真卿,习《醴泉铭》、《家庙碑》,聪慧过人,从青年时期便崭露头角,是地方上的秀士。 相似文献
14.
请李慎之先生为《哈维尔文集》写序是徐友渔的主意。那是1998年的夏天。我拿着友渔给的电话号码先和李先生通话,先生在电话那头声音洪亮,中气很足,我一时有些吃惊,不能把他和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联系起来。等到了中国社科院的办公室里与李先生见面,才看出先生实际上比较瘦弱,脸上有明显的老人斑,甚至有点忧郁的气质。我带去了手头几乎所有关于哈维尔的材料,很多仍然是不完善的译本,比较凌乱,一股脑儿地堆放在面前的茶几上。他谈起自己和东欧国家的接触以及1956年匈牙利事变时,他每天给中南海准备一份简报,那是用特大号字体排版的。他还问我:… 相似文献
15.
乙亥深秋,夜凉如水,灯火亲人。因检《竹书纪年》材料,读《穆天子传》,回忆多年以前,向思泊师(于师字思泊)请教该书的情景,历历如在目前。 我在课堂上听思泊先生授课,仅仅一个学年。共修两门课程,每门课程一个学期。一门是古器物学,一门是古文字学。后者则从殷虚书契讲到《石鼓文》。 记得先生讲《石鼓文》,讲到“满有小鱼……其盗氐鲜”时,表述河水清涟,游鱼可数,并时吐水泡之状。先生辞色之间,颇为赞美古人描物绘景的贴切。并说:“王静安先生说,‘文无今古,未有不文从字顺者”。先生身着长袍,神态很为悠闲。 相似文献
16.
今年六月十二日,郭沫若同志不幸去世。噩耗传来,殊感痛惜。现在《学术研究》编辑部决定发表他在日本研究古文字期问写给我的部分书信,更引起了我对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的深沉的怀念,不由得使我又想起近五十年前的往事。 相似文献
17.
李达同志因为公开反对林彪的“顶峰论”,在林彪、“四人帮”的残酷迫害下含冤去世已经十二年多了。我对他的怀念,却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愈益深切。在他身边工作的那些年,我还年轻,只觉得他是一位宽厚平易而又有些执拗的老人;他的言行,我也看得很平常。可是,经过这些年的风侵雨袭,他的影子却象镌刻在石上的花纹,越来越清晰了。一幕一幕的往事浮现在我的心头。 相似文献
18.
《艾思奇文集》第一卷终于和读者见面了,我急切地阅读着凝结了艾思奇同志心血的文章,一幕幕往事,又勾起了我无穷的怀念.艾思奇同志是我父亲的朋友.我父亲梁品青是一九二三年的老党员,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在黄浦军校周恩来同志领导下的政治部工作.大革命失败后从事文化、 相似文献
19.
童书业先生是我国具有多方面成就的著名史学家,于1968年逝世,享年刚满60岁。转眼间,这位多才学者离开我们已经整整30年了。近些年,许多已故或健在的老辈学者都有纪念活动,而今年又恰逢童先生诞生90周年,因此,经常勾起我对三四十年以前的许多回忆,格外怀... 相似文献
20.
敬爱的伯渠同志已经离开我们整整二十年了。伯渠同志1886年诞生于湖南省临澧县。他从青年时代就献身于中华民族和人民的伟大革命事业,经历了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三个历史阶段。在每个革命的历史阶段,他都是革命派的先进者,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 相似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