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江”“河”是两个常见的形声字,随着词义的发展和汉字的变形简化,声符“工”与“可”的表意性被忽略了,很多人认为其只起表音作用。实际上“江”“河”两词所表意义即源于其声符“工”与“可”,其声符具有示源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刘悦 《兰州学刊》2009,(11):187-189
东巴文形声字无论外在的符号体态还是内在的义符、声符功能都表现出不够成熟完善的一面,这是形声字初始状态的表现。由东巴文形声字的原始属性可以看出早期表意文字对它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古文字资料在古音研究中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古文字资料为判定形声字声符提供依据,古文字资料可以揭示形声字声符的来源,古文字资料有助于古韵部关系的确定,古文字资料为细化古音分期提供文字基础,古文字资料有助于揭示古音中的方言差异.  相似文献   

4.
互体字简论     
一、两种不同偏旁位置的形声字形声字是由声符和义符构合而成的,所有的形声字都是合体字。在文字定型化之前,形声字声符和义符的位置不很固定,一般可以自由移动。如甲文和金文中,许多字的偏旁就没有十分固定的位置,有在左,有在右,有在上,有在下。这种现象甚至保留到文字定型化之后。近代,一些形声字还保有不同偏旁部位的异体字,如桃之与(木兆)、峰  相似文献   

5.
古文字资料在古音研究中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古文字资料为判定形声字声符提供依据,古文字资料可以揭示形声字声符的来源.古文字资料有助于古韵部关系的确定,古文字资料为细化古音分期提供文字篡础.古文字资料有助于揭示古音中的方言差异。  相似文献   

6.
汉语词源研究近年来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汉语词源学的基础理论得到了系统的清理,有关基本概念得到了科学的阐释;在形声字声符示源功能的研究、汉语同族词的整理方面也卓有成效;汉语同源词中的特殊现象、汉语词源学史也给予了充分的关注;汉语词源的研究方法不断拓展,汉语词源研究的应用性探讨得到加强。今后,有关汉语词源的理论研究还要不断地深化和系统化,有关术语还要进一步的清理与阐释;研究方法上要多形式、多学科结合;汉语词源的应用研究也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7.
“右文说”一例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右文说”一例举隅朱桢“右文说”是古人根据《说文解字》所提供的资料,对占汉字绝大多数的形声字进行分析研究而得出的训诂字义的学说。此说的基本观点是:凡同声符就同义。由于形声字声符多在字的右半而形符在字的左半,左半的形符只提供某字义类,即大范围的意义归属...  相似文献   

8.
《说文解字》中的“喬”族字试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斋"族字的分析,探讨"喬"作为声符在"喬"族字中的音义作用,并在证实"母文表义"的同时,揭示出其与同源字、同源词、形声字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东岳论丛》2019,(6):153-159
学者们称王观国《学林》中有关"字母"的理论为"字母说",且认为"字母说"和"右文说"名异实同,其实不然。"字母"是在"省文"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省文"指"省其所加之偏旁"或"存其母而省其枝叶"。"字母说"的对象可以是一组字、一个字,也可以是隶变后的篆文,它侧重于客观的用字变化现象;"右文说"通常针对的是具有相同声符的一组形声字,它分析的则是文字本身的形义关系。在表义方面,"字母"表示的是文献中的具体用意;而"右文"是学者根据这组字抽绎出来的最大公约数性质之意义。"右文"指形声字的声符,而"字母"不仅仅指声符。"字母说"揭示了汉字发展演变的部分规律,同时也揭示了文献用字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0.
张新艳 《中州学刊》2012,(4):197-199
汉字中的成字构件在表意和组合能力方面与语素有大致相同的性质。汉字成字构件能够表示语素、能够记词的特点,促使其表达出一定的汉语语法信息。汉字构件对语法信息的表达主要表现在:1.不同词性的义符对确定形声字词性有一定影响,动词性义符与形容词性义符更容易与所构形声字词性一致,名词性义符构成的形声字词性较复杂,主要原因在于名词性义符多是表示人或物体的指称字;2.汉字成字构件之间,特别是形声字义符与声符之间表现出丰富的语法关系,主要有联合、偏正、补充、主谓、施受、支配等。不少复合汉字浓缩了汉语口语的语法逻辑。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拼音码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同时利用汉字的字音和字形属性进行编码的计算机汉字输入方法:音形码。它由拼音、声调、首笔码三部分构成,编码规则非常简单,重码率比拼音码低8倍,因而大大提高了输入速度。  相似文献   

12.
师玉梅 《殷都学刊》2003,(4):102-104
西周铜器铭文能否作为研究西周音系的材料 ?回答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要弄清这一时期铭文的构字 (主要是形声字 )、用字 (主要是假借字 )是否含有方言因素。本文通过对西周时期的分封制、文字的传承与传播特点 ,以及这一时期的铜器和铭文特点、文字自身发展的阶段特点等几方面的分析 ,说明西周铜器铭文构字及用字很少有方言的体现 ,可以用来研究西周音系。  相似文献   

13.
文字发展求区别、求表达的特性是分化字产生的重要原因,要实现视觉符号与听觉符号间的协调统一,汉字常常通过分化字来调节二者的矛盾。从汉字的记录职能来看,在文字发展定律的影响下,分化字主要表现为三种类型:为分别广义而成的分化字,为分别本义与引申义而成的分化字,为分别本义与假借用法而成的分化字。此外,文字发展定律伴随着分化字始终,既凸显分化的规律,又优化分化的结果,同时也通过大量分化而来的形声字提升了汉字整体的系统性,更加完善了其记录汉语的职能。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汉字字体演变的四个阶段说、假借的转声托事与转注、汉字发展的三个阶段说、汉字是指义标音文字说四个方面评述肖甫春的《汉字学论稿》,认为该书以转声托事为津粱,成功地解决了转注问题,把造字法与汉字历史发展统一在一起,得出对汉字性质新的认识,这是一种汉字学基础理论的创新与突破。  相似文献   

15.
徐山 《殷都学刊》2011,(3):111-114
"匄"字的甲骨文形体为"从刀、从亡"的会意字。"亡"的字形义为刀锋状。"匄"的形体中的部件"刀"和"亡"为"刀"义的叠加。"散"字的初文作" ",而"散"为"从 ,夕声"的形声字。"刅"字的金文形体中"刀"旁的两短划为血状,即受到创伤者所流出的血。"疌"字的小篆为"从屮、从又、从止"的会意字。"疌"一词完整的发生背景可重构为:向前方手执树干武器获胜[义素(1)]的人迅速[义素(2)]走去。  相似文献   

16.
通过模拟语音实验和分层调查研究发现,广州话-k塞尾入声在近几十年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跟有些学者从音理上推测的入声变化趋势并不完全一致。广州话-k塞尾入声的变化具体表现在ak组和 k组的部分入声字(主要是上阴入和阳入字)向着主要元音和塞尾同时变化的方向发展, k、 k两组的大部分入声字则朝着弱化和脱落塞尾的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17.
无摩擦延续音/r/音位是英语辅音中的一个较特殊的音位.它的语音表现形式比英语中任何一个辅音音位都要复杂./r/音位的语音特征是区别GA和GB的标志之一.因此,了解/r/音位的历史演变渊源有助于提高对/r/音位的认识.同时,正确掌握/r/音位的读音是学好英语语音的关键因素之一,因为它会影响到学习者的实际英语语音素质及口语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18.
王宝利 《云梦学刊》2006,27(2):42-45
《楚辞章句》是汉代重要的训诂著作之一,汉代是声训发达的时期,从声训用语、字形关系、语音学关系、语义学关系及其作用等方面探讨《楚辞章句》的声训用例,有助于深化对声训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索绪尔认为文字的唯一存在使命是为了表现语言,但由此造成的一系列问题却让索绪尔倍感头疼。通过对文字的全面考察可以发现:文字并不只是为了表现语言而存在。文字的功能具有二重性,除了有表现语言的显性功能外,文字还有很多隐性的功能,如表达思想、娱乐大众、反映社会文化现象等等。文字的二重性不仅体现在功能上,而且体现在文字的方方面面,如文字系统的二重性、文字形式的二重性、共时和历时的二重性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