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正>灌输法作为一种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实践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例如,灌输法可以快速地传递大量的知识和信息,灌输法也可以通过反复强调和重复灌输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等。灌输法在过去的教育实践中曾经被广泛采用,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随着灌输法不断被扩大化和异化使用,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填鸭式”“强制化”等色彩,使得对灌输法的污名化也走向高潮,这些污名化的观点主要包括:价值层面的“无用论”,时空层面的“过时论”,以及道德层面的“强制论”等。  相似文献   

2.
在政治思想工作中反对灌输,是赵紫阳同志政治思想工作“改造”论的一个重要内容,而对此从理论上进行系统论证的,当推在1989年平暴制乱之后在《教育研究》第10期发表的韩向前同志的《“灌输原理”质疑》(以下简称《韩文》)为其代表。现对《韩文》提出质疑,对其立论之理由逐一辩证之。《韩文》否认“灌输原理”的第一个理由是:列宁在《怎么办》中的“工人本来也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灌输”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又是思政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方法和途径。然而,在我国进入市场经济以后,思政“灌输”面临着种种困惑。文章追根寻源探讨列宁提出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灌输”的思想和理论,提出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思政“灌输”思想和理论,开创新形势下的思政“灌输”新局面,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向学生灌输革命理论,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和方法。灌输绝不是不允许学生思考问题,更不是强迫学生接受,灌输是进行教育,进行引导。 马克思说,不仅探索的结果应当是合乎真理的,而且引向结果的途径也应当是合乎真理的。列宁也说不赞成用棍子把人赶上天堂。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的这些教导启示我们,对学生进行革命理论的灌输工作,既要积极认真对待,又要注意方法的科学性。那种放任自流和强制性、“填鸭式”的硬灌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如何灌输呢?虽然学生的情况不尽相同,在具体工作中,也定会出现纷繁复杂的情况,但是,不管情况如何复杂变化,采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情理交融,是贯彻灌输原则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浅谈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渗透式灌输教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我国经济取得飞速发展的同时,人们的思想开始多元化。面对新的形势,传统的灌输式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已经走向弱化,所以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育的方式、方法,切实优化灌输教育。渗透式灌输教育是一种很好的形式,区别于传统的强塞硬灌输、填鸭式灌输等机械、僵化的灌输教育,有其固有的特征及优势。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灌输”概念的认识,对“灌输”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具体运用作了论述,强调“灌输”教育必须注重对灌输的客体、内容的科学性、主体的综合素质、灌输的具体方法和建立全方位的灌输网络等五个方面加以把握,阐明了思想政治教育只有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才能达到启发、引导人们改造世界观,提高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党的思想建设是党建工作中一项长期的根本性任务 ,搞好党的思想建设就是要按照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的要求去抓好党员教育 ,提高党员素质。要搞好这一工作 ,就应当重视党员教育的系统性与现实性的结合、党员教育的灌输与沟通的结合、党员教育制度自觉执行与强制执行的结合  相似文献   

8.
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灌输论的“非人性”、“反人性”指控不能成立,因为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实质就是实现人的解放,即人性伟大复归的学说,灌输马克思主义自然是人性伟大复归应有的题中之义。把灌输简单归结为方式方法是忽视了灌输作为基本原则或普遍原理的本质意义,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对灌输的理论倡导与实践的历史沿革表明,灌输是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实践运动存在和发展的依据,自然也是思想政治工作存在和发展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一提起思想教育 ,总会让人有抽象、空洞的感觉 ,的确 ,填鸭式的灌输、概念化的说教 ,很难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引起他们思想情感上的共鸣。选择行之有效的教育载体 ,是我们进行思想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保证。那么我们如何利用有效载体 ,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呢 ?本人结合但任几年班主任的实践 ,肤浅地谈一下自己的几点感受。一、选准切入点 ,加强针对性俗话说 :“知己知彼 ,百战百胜” ,要选择切合实际 ,并行之有效的载体 ,就必须要了解学生当前的思想动态 ,摸清他们想什么、缺什么、追求什么 ,做到有的放矢、矢中其的。例如 ,刚入学的初一新…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界,“灌输”教育被等同于“生硬的说教”,被个人价值多元化的现实所质疑。而“灌输”的实质是一种政治教育的理念与原则,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本质,并非教育方法层面上的概念。思想政治教育要达到“春雨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关键要解决好“灌输什么,如何灌输”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似乎对思想各异、个性各异、行为各异的大学生思想教育一筹莫展.一味地说教,空洞的理论说服、填鸭式的灌输似乎对大学生思想内化和提升并没有带来多大益处.基于此,笔者提出一种新的大学生思想标杆教育模式--"伟人教育",并阐述其内涵、价值以及实施法则.  相似文献   

12.
万里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我国陈腐的传统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可以说是一种封闭型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教育内容是固定的、僵化的,教育的任务就是灌输这些内容,不能稍加发挥,不能问个为什么,更不能怀疑。考试按固定的内容和格式照答就行,把学生引导到高分数上去。这种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培养出来的人才,只能是‘唯书’、‘唯上’,必然缺乏创造性和进取精神。”万里同志所讲的.是我国教育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必须引起教育界同志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关于素质教育,时下是一个热门话题。大搞题海战术、“满堂灌”、“填鸭式”等等做法,都是与素质教育相悖的。因此,要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要从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扎扎实实地搞好素质教育,不断增强责任心和使命感。中学数学课堂教...  相似文献   

14.
列宁的"灌输"理论是他与当时俄国经济派斗争的产物.这一理论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对革命运动的极端重要性,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基本规律,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理论框架由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何必须灌输和如何进行灌输两部分构成.长期以来,人们只关注"为何必须灌输",而忽视了"如何进行灌输",遮蔽了列宁这一理论的丰富内涵,导致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满堂灌"的悖谬现象.本文通过文本梳理,展现列宁"灌输"理论的体系构架和核心思想,旨在恢复列宁"灌输"理论的本来面貌,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探寻正确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5.
列宁十分重视意识形态领导权,他根据党的历史任务和工作重心的变化而灵活地开展“灌榆”工作,形成了系统的“灌输”理论:十月革命前,主要是思考如何教育群众、发动群众,以夺取政权;十月革命后.主要是思考如何巩固政权、建设国家以及塑造社会主义新人。列宁的“灌输”理论为我们开展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会计与审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是打破传统的以会计理论为主,少数实践教学为辅的课程教学体系,以及在教学中采用“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根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以及中小企业对高职会计与审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在创新和优化会计与审计专业课程体系中,按照“321”工学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职业岗位核心能力”为基础,以企业会计基于“工作过程或工作流程”方法为教学改革内容,创新高职会计与审计专业理论和实践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灌输”一词的含义,强调应将坚持思想灌输这一原则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加以区别,并且阐述了坚持灌输原理的重要性,以及应积极探索思想灌输的形式,着力消除影响思想灌输的不利因素,使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永远占领高校的思想阵地。  相似文献   

18.
列宁灌输理论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灌输思想理论化、系统化的继承和发展。列宁的灌输理论科学地指出灌输理论的必要性、内容和方法,回答了对谁灌输、谁来灌输等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教育对象的思想政治状况与社会环境发生的变化要求我们在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列宁的灌输理论为指导,在新形势下,要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列宁的灌输理论,创造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9.
文章就思想教育工作中的"灌输"问题,从"灌输"的提出及理论来源等方面作了初步探讨.介绍了革命导师们对"灌输"的一些论述,着重介绍列宁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灌输论".文章围绕当前我国进行思想教育"灌输"的必要性和向人民群众灌输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性作了阐述,并结合当前实际,论述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教育"灌输"工作的内容,是新的历史时期的迫切要求和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同志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为我党制定了实事求是、灌输教育、理论联系实际、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相结合、思想政治工作与物质利益相结合、教育者先受教育、群众自我教育、齐抓共管、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民主、平等、尊重等正确的思想政治工作原则。创造了疏导教育、言传身教、典型示范、对症下药、对比分析、宣传鼓励、超前教育等丰富多采和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它们是作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