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洪仁辉事件与单口通商体制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757年,清政府开始执行的一口通商的对外贸易体制,其直接诱因是洪仁辉事件,其深刻动因是统治者的思想文化作祟,还有当时清政府的财政收入状况使然。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指出中英贸易有三个特点:一是鸦片贸易不断增长,二是除鸦片贸易外,中国在中英贸易中总是占优势,而且这种优势不断增长,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向中国输出工业品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实质,就在于贸易的骤增,接着就是贸易的骤减。为何中英贸易会出现三个明显的特点,马克思认为影响中英贸易的主要因素有鸦片;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对华战争;中国境内的纷乱。英中贸易的性质发生了三种不同的变化,即一般的互市贸易;侵略性与反侵略性;殖民地与宗主国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通过中英贸易关系的实证研究显示,英国脱欧后,短期内对中英贸易量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从长远分析,中英贸易占中国总贸易的比重和贸易结合度还不高,中英贸易有较大的上升空间,中英在某些产品上优势互补,而且英国脱欧后将不再享有作为欧盟成员国的零关税等优惠贸易条件,会削弱英国与欧盟成员国之间的进出口贸易,从而有利于增加中英贸易的合作机会,扩大中英贸易进出口的规模。  相似文献   

4.
论清代中英茶叶贸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鸦片战争前的中英茶叶贸易以东印度公司为主体 ,存在着发展中的不发展的问题。而至鸦片战后 ,刚步入兴盛期 ,这与茶价、供需及国家政策有关。进入 19世纪 6 0年代 ,由于印度茶的竞争 ,中英茶叶贸易趋于衰落。  相似文献   

5.
清代开埠通商之前,河口镇凭借着“八省通衢”的地理区位、优越的制茶技术、清政府推行的“一口通商”外贸模式,成为区域茶叶制作、交易中心,造就了茶市的繁荣。1840年后,清政府因遭受鸦片战争等一系列军事斗争的失败,中国主权深受侵犯,在中西贸易领域被迫开埠通商。中西多口通商,河口茶市不仅面临洋茶、洋商的竞争,而且消解了河口原有的市场、区位、技术等优势,最终由盛转衰。河口茶市的盛衰易位,折射出近代中国经济与政治的双重变迁。  相似文献   

6.
贸易是资本产生的历史前提。鸦片战争以前三个多世纪的中英贸易 ,发生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英国与封建制度日趋没落的中国。中英之间基本上是不等价贸易 ,掠夺性贸易 ,走私贸易以及与此相关的掠卖华工、侵犯领土、破坏主权之侵略活动。中英贸易 ,对中国的社会经济秩序、人民经济生活、社会阶级结构等 ,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英国而言 ,中英贸易之结果 ,进一步扩大了英帝国的政治声威 ;加快了英国的资本积累及其殖民地的经济发展。殖民与反殖民的斗争 ,在中英两国贸易中表现得越来越突出 ,终于导致了鸦片战争的爆发  相似文献   

7.
五口通商时期,中国民间所见闻的西方文明主要是,租界内所展示的西方文明、洋货、宗教及传教士所从事的文化、社会活动。鄙夷不屑与怀疑惊惧交融在一起,决定了开埠初期中国社会对西人的敌视态度。中国民间对西方文明的摄取意识大致可分为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出于对西方文明的钦慕,另一个层次是有意识地向西方学习。  相似文献   

8.
三口通商大臣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为适应对外情势变化而在天津设立的专门负责管理北方三口通商、交涉事务的官职.天津教案爆发后,该职旋被裁撤.关于裁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官僚体制的冲突、对外交涉体制的缺陷以及中外矛盾的尖锐化等方面分析了该职裁撤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五口通商时期为背景,描述了福建通商的口岸(福州、厦门和三都澳)在这一时期的繁荣景象,并就这一时期福建茶区的扩大、产量的增加、茶业加工业的发展和茶类的创新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0.
11.
清代前期商人之间的商业信用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朝前期由于商品经济和商业贸易的发展,使商人之间形成了比较长的商业信用链条,从商品生产到流入市场,从高级市场到初级市场都不断有商业信用产生.就商人而言,贩运商与坐商之间、坐商与小商贩和摊贩之间都建立了信用关系.商业信用的建立,一方面加速了商品的流通量,盘活了整个商品流通的渠道;另一方面,商业信用的建立,解决了中小商人特别是小商贩资本不足的问题,促进了商业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虽然清政府在前期实行了禁海、一口通商、公行制度以及对外商来华贸易的种种限制措施,但这并非就是闭关性的政策。实际上清政府实行的是一种带有封建垄断性的、建立在严格管理基础上的对外开放的“非闭关性”政策。  相似文献   

13.
伦敦会是近代率先派遣传教士来华的英国海外布道会,并率先将西方学校教育体制引入中国。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前期,伦敦会在中国创办了若干所统称为'英华书院'的学校,它们遂成为这一时期在华英国教会中等教育的主体,位于汉口的博学书院、天津的新学书院和上海的麦伦书院即为其代表。这类教会中等教育学校既沿袭了马礼逊所创立的马六甲'英华书院'的基本模式,又继承了英国公学教育的某些传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本土化的改革,以求适应中国国情。在'西学东渐'的大背景下,以伦敦会'英华书院'为代表的在华英国教会中等教育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对促进中国近代中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从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上实现了市场创造,深化了国际分工,促进了自由贸易区成员国的贸易关系,扩大了投资规模,促进了CAFTA的经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清前中期,潮州外贸对象主要有日本、暹罗、安南、印度尼西亚和新加坡等国。在对东亚贸易中,乾隆以前以对日本贸易为主,其后以对琉球贸易为主;在对东南亚贸易中,主要的贸易国家亦有相应的变化。进出口商品中,出口商品主要有蔗糖、瓷器、铁器、书籍纸张、石雕艺术品以及建筑材料等,进口商品主要有粮食、香料、胡椒、海产品、槟榔、木材以及鸦片等。潮州籍华侨在潮州对外贸易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欧洲统一货币 ,是世界货币金融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 ,它标志着欧洲经济及政治的融合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欧元的启动将对中国经济产生巨大影响 ,本文从欧元启动后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入手提出了一系列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7.
价值观对中美贸易谈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中美两国在价值观上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中美两国贸易谈判中双方谈判代表的决策权限、谈判风格、对待合同以及对待长短利益的不同态度。培养和提高文化认知能力与跨文化情感能力,有利于缩短中美贸易谈判的差距,从而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随着乌拉圭回合谈判的结束以及世贸组织的建立 ,绿色贸易壁垒成为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特征。该文分析了绿色贸易壁垒的主要形式及形成原因 ,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 ,提出加入WTO我国农产品贸易突破绿色贸易壁垒 ,实现农产品贸易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9.
我国对外贸易长期以来的巨额顺差引起了全球的关注,许多学者都对我国的贸易平衡问题进行了研究,但主要是针对的是我国的总体情况和主要顺差地,缺少对我国贸易平衡的全球地理分布的研究。本文主要分析我国贸易平衡的地理分布及成因,对贸易顺差与贸易逆差来源地的现状与成因分别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农产品贸易作为云南—东盟合作的传统产品,自2003年"早期收获"协议以来获得长足发展,但因交通运输网络薄弱,检验检疫壁垒、金融环境不够配套、农产品分类差异等问题,双方农产品贸易始终未出现质的飞跃。在中国—东盟自贸易区创建"元年"之际,探讨云南—东盟农产品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分析自贸区创建给云南—东盟农产品贸易带来怎样的机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