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依附理论的发展历程和新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发展社会学的观点来看,依附理论是国际经济和政治关系中影响重大的一种理论。这一理论经历了从悲观的“古典依附论”到具有乐观色彩的“依附发展论”的演变。霍布森、普雷维什、弗兰克和阿明对古典依附论的创立和发展做出了贡献。卡多索和埃文斯的观点则是“依附发展论”的代表。“依附发展论”可以作为研究中国发展问题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2.
1964—1974年是巴西军政权统治的前期,它包括卡斯特洛·布朗库、科斯塔·席尔瓦和埃米略·加拉斯塔祖·梅迪西三届政府。在这期间,巴西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1968—1974年,其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0.1%,被誉为战后继西德、日本之后的又一“经济奇迹”。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对巴西经济发展的模式作了较深入的研究。本文试就这一时期巴西国内政治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哲学家常常用怀疑的眼光看待一切,当然也用怀疑的眼光看待人类的知识:康德既怀疑约翰·洛克和大卫·休谟,也怀疑勒内·笛卡尔和威廉·莱布尼兹,以为只有他自己的《纯粹理性批判》(1781)才最终解决了有关知识的一切难题。不料在约一个半世纪以后,艾耶尔(A·J·Ayer)又怀疑起康德来,他在《语言、真理与逻辑》,(1936)一书中,进一步提出了知识的意义问题。  相似文献   

4.
1985年1月15日,巴西举行总统大选,“民主联盟”候选人坦克雷多·内维斯以480票对180票击败执政党候选人保罗·马卢夫而当选为总统。他的胜利,标志着统治巴西21年之久的军政权宣告结束,成为拉丁美洲民主化进程中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这一成果的取得,是70年代中期以后巴西民主力量的斗争和军政权推行“政治开放”政策的结果。本文试就1974—1985年巴西从“政治开放”到“还政于民”过渡的历史背景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阳光洒在加州贝弗利希尔斯的“半岛旅馆”的庭院中,贾森·加兰尼斯取出手机,接听了一位巴基斯坦银行家的电话。他刚和一位著名的亿万富翁之子联络过。此前,他和一位牛津大学的系主任通了电话。 “我相信人们正谣传是我父亲在控制一切”,30岁的他说:“若是这样,我已经令许多人陷入困境了”。他的父亲也够神通广大了。过去的15年,贾森的父亲——约翰·彼得·加兰尼斯——是在装有  相似文献   

6.
“一天的难处就够他操心的了。”《圣经》上的这句格言,完全可以认为是针对社会讽刺作家波拉妥诺夫的声誉而发的。与此同时,当今不适当的,类似以政治气氛影响波拉妥诺夫的观点变得越来越明显。其意图很明显,就是因为这个杰出的思想家、语言大师对俄罗斯和世界文学以罕见的艺术和哲学的贡献站到了首位。 阿·波拉妥诺夫和俄罗斯同时代杰出的思想家密切合作着,首先是同恩·费·费达洛夫合作着。此人的思想对作家的作品和全球电视广播产生了巨大影响。他们一起紧张地、聚精会神地探索着,如何使题材充满高尚精神、达到人类的永恒境界。按照恩·费·费达洛夫的意见,战胜死亡是社会和科学进步的目的,而使沉沦的一代人再度振作起来、不断地创造宇宙间不朽的生命,是这一目的的最高表现。 恩·费·费达洛夫有一种孩子对父母有偿还不清的债务的思想:“他(人——波·巴注)在全部的培养、教育期间总是消耗父母的精力,可以说吞食着父母的肉体和鲜血(当然,不能做字面上的理解,不是直接涵义);因此,当教育结束的时候,父母的精力已衰竭,于是他们便渐渐死亡或变得年老体衰,就是说逐渐接近死亡。” 正是这种观点在多方面决定着安得列·波拉妥诺夫的创作热情。“任何人都不会相信死人,除非他还  相似文献   

7.
阿道夫·希特勒是独裁者的一个精英范例,他的所有情结乃至他疯人般的思想主张都可以从他的童年时期找到发端。不过,这一切的一切都只是后来才营造和描绘出来的,当时并没有什么材料可以作为佐证。假如你试着打开因特网"希特勒·童年"网页,一堆一堆的信息简直使你应接不暇。有趣的是,到底谁能在网站上发布如此似山一般多的材料呢?  相似文献   

8.
一八三二年三月十六日,在法国巴黎东北部的特鲁瓦布,发生了一个轰动全城的事件:一个穷苦的工人变成了一个杀人犯,然而在刑事法庭上,他却成了众人惊叹的演说家。他站在被告席上,眼光明亮,诚实坚定,他勇敢地面对着刑法第二百九十六条关于预谋杀人罪的条款,不怕这条法律可能会砍掉自己脑袋的危险,陈述一切,征实一切。他高声质问:你们说我偷过东西,说我杀过人,“但是我为什么要偷窃?我为什么要杀人?陪审员先生们,请你们问问自己这两个问题吧。”这个犯人,就是维克多·雨果的著名短篇小说《克洛德·格》中的主人公克洛德·格。作者在描写这个人物时,笔端饱含着感情,读者在了解他不幸  相似文献   

9.
弗洛伊德在《列奥纳多·达·芬奇和他童年的一个记忆》一文中,谈到达·芬奇作画,引了达·芬奇一个学生的话说:“当他着手绘画时,他好象一直是战战兢兢的,他从来没有完成过任何一幅已开始了的作品,他那样敬重艺术的伟大,他在其他人看作是奇迹的他的作品中发现了缺点。”(《弗洛伊德论美文选》第46页,新知识出版社)这就是说,达·芬奇始终不满足于自己的作品,始终在修改。我读李衍柱同志的《马克思主义典型学说史纲》,  相似文献   

10.
记者(娜塔莉娅·格奥尔克杨、娜塔莉娅·季玛科娃、阿德烈·科列斯尼科夫):我们同普京谈生活,主要是有关他的生活。我们的交谈完全是在俄罗斯常见的那样,虽不是在厨房里,但确实就是围坐在餐桌旁边。有时他倦容满面、眼圈发黑,但没有一次中断过交谈;有时他为了考虑如何回答会出现长长的停顿,但最后他总是会回答的。  相似文献   

11.
卡夫卡《诉讼》中的一切都笼罩在"法"之中,但小说中的"法"又不是一个内涵单一确定的概念,它包含着三个层面含义首先,因为没有其他人控告约瑟夫·K,所以约瑟夫·K的原告就是他自己了.约瑟夫·K的自我控告了约瑟夫·K,正如卡夫卡的自我控告了卡夫卡.其次,卡夫卡作为一个熟悉法律,并以法律为职业的作者,在小说中描写司法黑幕、揭露法律问题,应当是十分自然的事情.再次,卡夫卡决不是无神论者,他有着非同寻常的宗教意识和宗教情怀,因此,从宗教意义解读《诉讼》是完全必要和不可或缺的.当然,小说中"法"的内外界限常常是不确定的、变化的,可以说,小说中的世界就是法门内外的世界,也就是卡夫卡自己的世界.  相似文献   

12.
没落奴隶主贵族阶级的代言人孔老二,轻视妇女的反动思想,流毒很广,危害很大,必须彻底批判,肃清其流毒。孔老二极端鄙视妇女,他诬蔑劳动妇女和奴隶一样难对付,亲近她,她就会放肆,疏远她,她又会怨恨(“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逊),远之则怨”《论语·阳货》)。稍后由儒家学派编纂的《礼记》,对孔子这一反动思想又进一步加以发挥,胡说什么“男女不同坐,不同椸枷(衣架),不同巾栉(毛巾,梳子),不亲授”(《礼记·曲礼上》)。孔子和他的信徒们的反动谬论成了维护一切剥削阶级反  相似文献   

13.
据说自从亚当与夏娃被逐出伊甸园那天起,人类就注定要在晦涩不明的符号与图像中寻求上帝及其意义。(L·丹姆罗希:《神的安排与人的故事》,芝加哥,1985年)亨利·菲尔丁的小说《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正是反映了这种寻求以及求而不得的失意。和那个时代的许多小说家一样,菲尔丁也将他的小说称为“历史”,其目的显然是想在他的读者心中唤起一种真实感。随着故事的发展,他不时地提醒读者,不要把故事中发生的一切都当成假的,“而是在写着一段历史”。他似乎始终恪守着亚理士多德的古训,把自己当成自然的摹仿者,无虑于对现实作任何  相似文献   

14.
就职业而言,威廉·麦克多诺(William McDonough)是一名建筑师、工业设计师。但就其气质和抱负而言,他具有多种身份:空想家、先知,甚至狂热分子。在他与迈克尔·布朗加特(Michael Braungart)合著的新书《从发源地到发源地》(Cradle to Cradle)中,他设想了一个无废物的无毒世界,在那个世界里,一切物质都被不断地重复利用。比如,  相似文献   

15.
巴西当红作家保罗·科埃略是继加西亚·马尔克斯之后当代拉丁美洲最具影响力的世界级畅销书作家。 保罗·科埃略于4月中下旬访华,在他参加完北京世界经济论坛中国峰会后抵上海再至古城南京访问时,记者全程陪同这位世界级当红作家参观游览、与南京作家见面、到南京大学演讲等活动,并采访了这位随和的新“熟人”。  相似文献   

16.
霍加·纳斯列丁,据说实有其人。有的学者考证他生于13世纪的土耳其,是位气度不凡很有学问的知识分子,曾经做过伊斯兰教清真寺院主持礼拜的“伊玛目”,还曾追随当时颇负盛名的学者:赛义德·马赫穆德·哈伊兰尼和霍加·伊勃拉吉姆·苏丹,研究过他们的学说。他善于写抒情诗和理论文字,特别是他留下来的笑话对后世影响很大。它们以他的名字作为主人公,溶进了丰富的社会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脱离了固有的躯壳,成为一个带有普遍性的形象。有的研究者指出:“霍加的形象起源,不是一个博学者和拜神者,而是一个愉快的说笑话的人,他嘲笑了一切不合理的,在当时的时代中有足够基础的东西。在纳斯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本文对这一过程作一简要考察。 一 空想社会主义者从十六世纪的托马斯·莫尔开始到十九世纪的威廉·魏特林为止,都认为社会主义社会是不应该存在商品经济的。在他们设计的代替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理想社会  相似文献   

18.
德国正在从“团结友爱的社会转变为利己主义的社会”:德国人的“集体精神”日趋崩溃,“一切为了自己”和“一切为了自我满足”成了人们的座右铭。 现年32岁的律师克里斯蒂安·沃尔夫工作紧张,收入可观,他只在周末看望女友,他觉得这种“松散关系”很好,不会使自己有“被拴住的感觉”,他偶尔离开事务所去喝杯咖啡,总是耳内塞着耳机,手里拿张报纸,避免他人打扰。35岁的女电影剪辑员西尔维娅·施奈德“讨厌其他人,讨厌第三世界,只对自己最喜欢做的事感兴趣”,她有时想生个孩子,但不想建立家庭,偶尔与男友过一夜也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29岁的艺术史学者达尼尔·赫尔曼没有女友,对议会选举不感兴趣,  相似文献   

19.
信念是你心中的一盏灯,点燃它吧,它会赋予你无与伦比的勇气和力量,它会照亮你通往成功的大道!——题记朋友送给我一本安东尼·罗宾写的书。安东尼·罗宾是世界公认的十大成功学导师之一,他在那本书里不止一次地提到过,他之所以能从一个浑浑噩噩的、一无所有的穷光蛋变成今天这样一个名震全球的成功学导师,信念是支撑着他一步步走下去的惟一原因。他在书里写过这样一件他亲身经历的事:由于他未能认清他的合伙人是怎样的一个人,便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合伙人带着公司的资金出逃了,对方竟然让公司不知不觉亏损了七十多万美元。也许对一般人来说…  相似文献   

20.
比尔·克林顿自从登上总统宝座,他幽居独处的权利实际上就被自己剥夺了。打那以后,他和他的妻子、美国第一夫人希拉里·克林顿,毕生都将受到美国联邦经济情报局(USSS)的保护。 在总统任期结束后,克林顿夫妇仍会受到USSS特工们的昼夜保护。希拉里前往商场购物,总有一名特工跟随而去。倘若她决定同朋友出外进餐,邻桌也会坐有一名特工。特工们身穿不起眼的便服,携带着枪支,目光冷峻犀利,板着严肃而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