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赌徒的错觉     
<正>赌徒们在赌桌上吆五喝六的时候,总是信心十足,坚信自己会赢钱,他们容易陶醉在错误的判断中。喜欢找规律赌徒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是相信赌博中存在秘诀。常胜的赌徒自以为通晓了某些奥妙,乐此不疲。他们在赌轮盘时,总是根据前几次红色或黑色出现次数,坚定地押上这一把。比如说,前几把轮盘上出现的都是红色,他们就会认为红色出现的概率比较大,一直把宝押在红色上。或者有些人自以为懂得一些概率知识,认为红色已经出现过  相似文献   

2.
美化错觉     
流沙 《中国农村》2007,(3):61-61
在国内,城市管理的“表面”化工程越演越烈。城市里有大量的平民和失业人口,但城市管理者却对小本生意的小商小贩赶尽杀绝,并把这些人视为城市“牛皮癣”,认为他们影响了城市的秩序和形象。  相似文献   

3.
摆脱错觉     
尽管众多学者、记者、退休军官、政客以及专家为美国重塑中东的宏伟目标出谋划策,但在中东地区民族宿怨、社会宗教问题以及激进叛乱的冲击之下,该目标的实现依然遥遥无期。这些精英人士显然遗忘了西方最著名的战略思想家卡尔·冯·克劳塞维茨(Carl von Clausewitz)曾经说过的话:“作战就是部署和实施搏斗。  相似文献   

4.
古人曾说过:“冥冥而行者,见寝石以为伏虎,见植物以为后人也,冥冥蔽其明也”(《荀子·解蔽篇》)。这种错觉现象,生活中是时有产生的,它是人们对客观对象的不符实际的主观反映。然而,既是错觉,就有别于无中生有的幻觉,究其底蕴,却恰恰是生活中的真实。例如,玻璃瓶中的金鱼,由于光线折射,从不同角度观察,忽大忽小,忽长忽短,千姿百态。又如,有两个人在朦胧的月光下赶路,一个肩上杠着南瓜,一个头上扣着铁锅,彼此相遇时都吓得魂飞天外,一个说看见了双头鬼,一个说看见了大头鬼。其实,金鱼还是原来的金鱼,世上也根本没有鬼。然而它却使人产生了异乎寻常的效应和新鲜感觉。细细玩  相似文献   

5.
所谓精心进行的决策可能既不是理性的也不是非理性的,而是无关理性的。通常被认为是产生最终决定的思考过程,往往也只是一种决定做出后的现象。实际上,根据这种模式,信息收集是为了让那些起初看起来一样的选项变得看起来不一样。当人们达到了认知定式时,信息搜寻也就结束了。在这种决策过程中,人们实际上进行的是一种消极决策,决策者所具有的固定的或者固执的信念,在不经意的情况下很难随着情境的变化而调整,这会导致决策者产生认知定式,从而机械地形成选择。用心积极决策的方式所寻求的是提供一个框架以使我们能对于意义产生的过程保持开放的态度。这种对他人视角和被认为是新的信息保持开放的态度使我们能够构建意义。  相似文献   

6.
问题横竖错觉,即垂直线与水平线的错觉,其效果是:虽然实际上水平线与垂直线相等,但看起来是垂直线长于水平线,即出现垂直线高估水平线低估的现象,其典型图形如图一。对于产生这一错觉的原因,原来主要有两种解释,一种是眼球运动的理论,这种理论假定长度印象的获得是由于眼球沿着线段从一端到另一端的移动所致,眼球的垂直移动较横动费力,垂直距离较同长度的横行距离需要更多的努力,因而似乎觉得垂直线较同  相似文献   

7.
唯物主义认识论,对如何达到真理的认识有着详尽的阐明。但是,对产生谬误研究不够。大哲学家卢梭曾经说过:“通向谬误的道路有千百条,通向真理的道路只有一条。”其中,“假象——错觉——谬误”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通向谬误的一条重要的途径。一、一条错误认识的通道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外界事物通过现象刺激我们的感觉器官,由现象进入本质的一种反映过程。这个过程是一条荆棘丛生的曲折道路,稍有不慎,便会误入歧途,走向谬误。列宁说得好:“人的认识不是直线(也就是说,不是沿着直线进行的),而是无限地近似于一串圆圈,近似于螺旋的曲线。这一曲线的任何一个片断、碎片、小段都能变成(被片面地变成)独立完整的直线,而这条直线能把人们(如果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话)引到泥坑里去,引到僧侣主义那里去”。(《列宁全集》等38卷第312页)首先,因为事物的现象极为复杂,有真象、有假象、也有真假混在一起,千方百计地引起人们的错觉,造成谬误。其次,人们的思维活  相似文献   

8.
文学作品是建立在真善美基础上的艺术之塔,而艺术美是它的核心,审美价值是它的生命。美,虽然要以真与善为前提,但它却处于主导地位决定着真与善的“质”。文学作品本身的系统是一个审美系统,纳入这个系统中的真与善都必须首先具有审美价值。如果过于强调了真与善而忽视了美,那么文学作品就与科学论文没什么差别了。生活中那些既真且善的事物不一定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的事物不一定是真的和善的,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之间还有着相当的距离。即使是写真人真事的作品也离不开作者的艺术裁剪之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绝对地反映“生活真实”的作品是不存在的。作者的才能就是把生活真实转化为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艺术真实的才能。因此,文学创作必须运用多种艺术手段其至是特殊的艺术手段来弥补生活真实的局限,强化作品的审美价值,从而使作品具有震憾心灵的艺术力量。本文所要阐述的错觉描写,便是一种饱含艺术辩证法的特殊艺术表现手段。  相似文献   

9.
论记忆错觉     
记忆错觉研究是记忆研究领域的一个新动向。本文简单回顾了记忆错觉研究的发展状况,简要地介绍了几种主要的记忆错觉。认为记忆错觉研究是一个既有理论意义又具有实践意义的方向,其前景是光明的  相似文献   

10.
11.
人们在认识过程中要经常碰到假象,也时常会产生错觉。研究假象和错觉这两个哲学范畴,对于获得正确认识,有效地改造世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 谈到假象,有人往往从主观方面去理解,把它看作主观臆造的东西,或认为与事物本质是无关的。这是不正确的。假象是客观存在着的一种现象。任何事物都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体。本质深藏于事物的内部,人们通过抽象思维才能  相似文献   

12.
试论错觉产生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错觉是主体在实践活动中与客体交互作用时所产生的一种认识现象。对错觉产生原因的分析是其研究的关键。本文从错觉产生的内外机制、中介环节等方面,全面剖析了错觉发生的机理。认为错觉的产生是作为外在机制的本质暴露不充分或相互间界限模糊或具有不确实性的客体,在作用于主体的感官、内化为主体认识的过程中,因受主体的立场、观点、方法、情感、知识水平、思维定势等内在因素消极方面的影响,加之中介环节的实践因素制约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尽管目前人们已认识到视网膜成像模糊是产生某些视错觉的原因之一,但人们并不清楚它到底起着什么样的作用。本研究以相交线的模糊照片直接证明,相交线模糊成像时,其交点处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这使得由于光学及视网膜的结构特点的原因使视网膜的像上模糊,某些由相交线构成的几何错觉图形,实际上是类“拧绳”错觉图形。而另一些相交线构成的几何图形错觉,则直接包含了这些变化。这个结论本身还置关于这类错觉的侧抑制理论于次要地位,甚至完全被否定。  相似文献   

14.
15.
柏拉图创立哲学认识论之初就明确提出认识中的错觉问题 ,哲学史上的一些哲学家也论及过错觉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还留下了一些关于错觉问题的宝贵思想 ,针对这份珍贵的哲学遗产 ,需要后人进行挖掘和总结 ,这也是克服我国当前哲学界对错觉研究不足的一条重要途径。本文在梳理错觉研究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 ,批判、总结了哲学家们关于错觉问题研究的成果和不足。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我们所犯的“左”的错误 ,其认识论根源就在于“三个过高估计” ,即 :第一 ,过高估计中国社会的发展阶段 ;第二 ,过高估计人类社会的发展阶段 ;第三 ,过高估计人的善良本性。这三种错觉至今还在许多人的思想深处存在 ,严重妨碍了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 ,必须高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精神 ,坚决克服这三个错觉。  相似文献   

17.
早已厌倦了宫廷里的雕龙画凤,富丽堂皇。总幻想着能有一双强健的翅膀带我飞翔,飞出这华丽的囚笼,飞向自由的天地。  相似文献   

18.
正教学内容由封闭转向开放教学内容由封闭转向开放是指历史教学内容要由教材向教材以外的方面适度拓宽。教学内容的主体是作为教科书的教材。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材内容就是教学内容,强调教师的教学要"源于教材"、"忠于教材",不能"脱离教材"、"超越教材",这种把教学内容绝对教材化的观念,陷入了"本本主义"的泥潭。目前对教材与教学内容的关系有两种基本观点。一种是"材料说",认为教材只是根据教学目标来组织的,呈现了一定的教学内容和信息,以供师生开展教学活动的材料,而不是全部的教学内容。一种是"框架说",  相似文献   

19.
《源流》2014,(5):15
  相似文献   

20.
王纯 《山西老年》2012,(12):50-50
去朋友家作客,他拿出杯子倒了一杯白开水给我喝。杯子玲珑剔透,精巧得像个艺术品。可是,杯子里的水,表面上却浮着一层白色的浮尘。朋友叹口气说:"现在的水质越来越差,看来要买净水器了。"我把杯子握在手里,上下打量了一番说:"这杯子可真漂亮!"朋友苦笑了一声:"可是水不好喝。不知现在的人怎么了,明明需要的是水,却为了很多不实际的东西,为了追求表面的华丽,结果弄得本末倒置。你看如今,城市越来越繁荣,可环境却越来越差;美味越来越多,可饮食却越来越不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