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间将对布什作出评判。布什在“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之后的支持率极高,但我们必须等待很长时间才能看出,他的决策在多大程度上是有效的。如果布什获胜,美国人需要了解他是如何获胜的。如果他失败了,他和他的失败的决定将蒙受耻辱并被抛弃。  相似文献   

2.
在成为加州州长一年后,阿诺尔德·施瓦辛格已成为加州人民的英雄。虽然一些强大的势力希望把他推入白宫,可是,他能在2008年取代布什成为美国总统吗?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叶利钦是否遵守不参选的诺言,现在还是未知数;卢日科夫被称为"2000年大选第一号候选人";俄共领导人久加诺夫最具斗争经验,美国:以现任副总统获得总统提名并当选的,美国历史上只有布什一人,戈尔能再现布什当年的风采吗Z布什之子乔治·布什年轻时也曾风流一时,鉴于克林顿绯闻的沸沸扬扬,他至今还未决定是否参选,目前,叶利钦、克林顿的总统任期已经接近尾声O2000年,两国将要选举产生21世纪的第一任总统。围绕着总统大选,一场世纪大战正悄悄揭开帷幕。俄罗斯大选:中左派力量之间的政权角逐以叶利钦为首的民主派领导的10年…  相似文献   

4.
亿万富翁、慈善家乔治·索罗斯猛烈批评牛仔总统,并且正在用他的金钱帮助实现他的把布什拉下马的主张。他因成功地预知股市即将崩溃而赚取数十亿美元,现在他认为,乔治·布什正在创造美国的崩溃。  相似文献   

5.
2001年1月20日,乔治·布什“历经磨难”终于当上美国总统,就在他就任5周年之时,美国媒体议论纷纷,褒贬不一,但似乎有一点共识,就是布什头上的“光环业已消失”。其实,布什的总统之路简直可以用“命运多舛”和“艰难岁月”这样的字眼来形容。当他踌躇满志地准备宣誓就职时,就遭到很多人的质疑,并且还进行了抗议。最后,美国最高法院的裁决才将他送入白宫。  相似文献   

6.
如果日本不甩掉它的坏帐, 世界将甩掉日本吗? 2001年6月,当乔治·布什和小泉纯一郎在华盛顿会晤的时候,美国总统的政治地位似乎极不稳固,而日本首相却风头正劲。现在,当他们准备在东京会晤的时候,他们的处境却整个颠倒了。与去年夏天相比,布什已经站稳了脚跟,并得到了一度被他的日本伙伴所拥有的公众的极高赞扬。与此同时,小泉却从荣誉的顶峰跌落下来,速度之快令人震惊。自罢免广受欢迎的外相起,他的民意测验指数一路下跌。更糟的是,小泉在三角债、通  相似文献   

7.
卡尔·罗夫为布什当选和连任总统效尽犬马之劳。如今他 的任务是为共和党永远处于多数党地位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8.
美国总统布什组成了美国历史上最富的内阁,他所任命的担任其政府最高级职务的百万富翁人数超过他的任何一位前任。 在全部16名内阁成员中,13名至少拥有100万美元资产。根据每个内阁成员向政府道德规范署提交的报告,布什内阁最高级成员的全部财富——不包括布什总统本人和副总统迪克·切尼——至少达到1.86亿美元。每位内阁成员的平均财富为1090万美元。  相似文献   

9.
他调皮捣蛋,他成绩不达标,却大喊“很自豪”。他是个叫巴特的小黄人,美国总统布什不喜欢他,但美国民众却都爱他  相似文献   

10.
说话算数     
“总统(布什)想要的是……那里的环境、氛围和生活方式。你坐在那里,不用系领带,说话很自由。也没有旁人。”——老布什:前不久布什把会见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地点安排在老布什位于肯纳邦克波特的家中,英国媒体说,布什安排这一地点旨在求助于父亲老布什,以图修补美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布什总统在自己的德克萨斯牧场告诉著名记者鲍勃·伍德沃德,他接受本能的指导,而他的本能告诉他,应该除掉独裁者。  相似文献   

12.
美国总统布什目前的形象无疑是固守传统道德观念的楷模,但他在年轻时却是一个十足的问题青年。  相似文献   

13.
▲胡锦涛会见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2004年11月1日,国家主席胡锦涛会见了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胡锦涛表示,北京奥组委将认真学习借鉴雅典奥运会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做好2008年奥运会的筹办工作。罗格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他对北京奥运会信心十足。自担任国际奥委会主席之后,罗格已是第三次来到北京。▲布什连任美国总统2004年11月2日,从早晨6时起,美国选民便开始进行投票,从现任总统布什和民主党参议员克里两人当中选出第55届美国总统。到3日上午11时,克里已致电布什承认竞选失败,并向布什表示祝贺。▲美军猛轰费卢杰2004年11月4日,驻伊拉克美军对反…  相似文献   

14.
布什与克林顿政策主张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布什是打着“富有同情心的保守主义”口号竞选总统的 ,可他任职初期 ,其内外政策主张却显示出浓厚的保守主义色彩。但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 ,布什近期被迫在一些重大的外交政策上放弃或软化了强硬立场。预计 ,布什一些激进的内外政策今后还会有所转变或软化 ,并将逐步向保守偏中间的方向调整。其内外政策主张与属民主党中间派的克林顿总统相比 ,既有相似之处 ,也有不同之点。  相似文献   

15.
南希·里根从来不希望乔治·布什成为丈夫的副总统。她认为布什是软弱无力的,也是虚情假意的,她把他称作"好发牢骚的人"。 这位第一夫人从未克服自己对布什夫妇的敌意,而这种感情完全是相互的。"南希与芭芭拉彼此厌恶……这是白宫内一个公开的秘密,"里根总统的传记作者埃德蒙·莫里斯(Edmund Morris)说道。 在里根夫妇掌权的8年期间,南希一次也没有邀请布什夫妇参加在白宫总统生活区  相似文献   

16.
到处有人缘 2000年美国大选终于尘埃落定,乔治·W·布什当选为美国第43任总统。他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二位得以子承父业的总统。(1797年3月4日,美国第二任总统约翰·亚  相似文献   

17.
卡尔·罗夫是布什总统言听计从的政治顾问,先是使布什成为得克萨斯州长,继而使布什成为美国总统。然而,《布什的智囊》一书的作者认为,这是一个危险人物。他把周围所有的人都视为仇敌,不惜利用不讲道德的方法或者爱国主义的情绪进行报复。  相似文献   

18.
在美国总统选举期间,布什先生从克林顿政府的对华友好关系(可用“战略伙伴”一词概括)中捞取了许多政治资本。这个概念于1997年在华盛顿会议上由比尔·克林顿和中国主席江泽民第一次提出,1年后克林顿访华时又得到了发展。这是自1989年天安门风波之后美国总统首次访华。布什先生反对这种提法,他说中国是“战略竞争者”。  相似文献   

19.
政治是尽可开心的“作料”记得4月上旬有一天,在公司上班时收到一个电子邮件,打开一看原来是一组关于伊拉克战争的笑话,其中一个给我的印象最深,现抄录如下:美国总统布什和国务卿鲍威尔就正在进行的伊拉克战争召开一个记者招待会。一名记者发问:“请问总统先生,您发起这场战争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布什回答:“我们的目的是杀死四千万伊拉克人与一个计程车司机。”记者大惑不解地问道:“为什么要杀死一个计程车司机?”只见布什得意洋洋地转过身去,对鲍威尔说:“我跟你说过他们不会在乎那四千万伊拉克人的吧?”看完这则幽默,我的笑声响彻了我们…  相似文献   

20.
获奖作者鲍勃·伍德沃德(Bob Woodward)的新著《作战中的布什》把我们带入白宫作战室。他利用来自秘密会议的笔记和记录,以及与总统及其战争内阁成员的广泛面谈,叙述了一个几乎猝不及防地受到恐怖主义打击的白宫的故事。他也叙述了随之发生的战争的故事。 艾菲尔:当你写作此书时,对你来说最大的意外是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