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博鳌亚洲论坛”是一个非政府、非营利性的国际组织,截止2013年为止已成为亚洲以及其他大洲有关国家政府、工商界和学术界领袖就亚洲以及全球重要事务进行对话的高层次平台。博鳌亚洲论坛致力于通过区域经济的进一步整合,推进亚洲国家实现发展目标。本文通过分析博鳌亚洲论坛对中国政治、经济以及外交领域产生的影响力,对其存在的不足之处,对博鳌亚洲论坛的未来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美国《财富》杂志发表封面文章《默默而强悍的日本多科莫公司当家人》,介绍刚刚评选出的2000年亚洲经济最佳年度人物立川敬二。同时评选出的另外三名亚洲经济年度人物是印度软件大亨纳拉亚纳·穆尔蒂、新加坡创新科技集团主席沈望傅和香港的李嘉诚。评选2000年亚洲经济年度人物的标准是:在他们的领导下,亚洲公司能够跻身国际市场,不仅与国际名牌企业竞争,还要在2000年战胜国际竞争对手,更胜一筹,在全球树立亚洲新兴企业的形象,预示亚洲经济的未来发展趋势。这四位亚洲经济界的知名人物和他们的经营之道引起了许多人的兴趣。当家人热…  相似文献   

3.
亚洲经济合作刍议常宁一亚洲经济在腾飞在竞争和合作的全球性经济结构中,亚洲已经成为最具生命力的新兴经济区域。本世纪60年代,亚洲生产总值仅占全球生产总值的4%,目前已占到25%,到2000年,预计将扩增到33%以上。而金融、经济贸易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发...  相似文献   

4.
在刚过去的50年里,亚洲已逐渐成为一股强有力的经济力量,然而,该地区的生活质量仍远远落后于西方世界。另一方面,当北美及欧洲的经济放慢时,亚洲在未来10到20年内却具有继续实现高水平增长的潜力。 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我们怎样才能不断  相似文献   

5.
博鳌亚洲论坛是一个非政府、非营利的国际组织,目前已成为亚洲以及其他大洲有关国家政府、工商界和学术界领袖就亚洲以及全球重要事务进行对话的高层次平台。博鳌亚洲论坛致力于通过区域经济的进一步整合,推进亚洲国家实现发展目标。博鳌亚洲论坛由菲律宾前总统拉莫斯、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及日本前首相细川户熙于1998年发起。2001年2月,博鳌亚洲论坛正式宣告成立。论坛的成立获得了亚洲各国的普遍支持,并赢得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6.
当代亚洲的政治经济战略格局深受美国全球战略的影响,亚太地区正形成以美日同盟为战略核心,以科技、经济、军事安全等要素为内涵的多级梯次结构。美国的全球战略利益和亚洲战略方针要求美国有效地维系并强化这一结构,而中国的发展将在最大程度上冲击当前的亚洲战略结构,使亚洲格局的未来成为中美两国矛盾的根源所在。因为中国的发展壮大很可能会迫使美国亚洲战略相应收缩,所以中美关系的未来将可能溶入全球战略格局从"一霸"到"多级"的演进。  相似文献   

7.
博鳌亚洲论坛是一个非政府、非营利的国际组织,目前已成为亚洲以及其他大洲有关国家政府、工商界和学术界领袖就亚洲以及全球重要事务进行对话的高层次平台。博鳌亚洲论坛致力于通过区域经济的进一步整合,推进亚洲国家实现发展目标。博鳌亚洲论坛由菲律宾前总统拉莫斯、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及日本前首相细川户熙于1998年发起。2001年2月,博鳌亚洲论坛正式宣告成立。论坛的成立获得了亚洲各国的普遍支持,并赢得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8.
亚洲开发银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4月12日发表的年度报告中说,在欧美经济普遍萧条、难以走出低谷之时,亚洲经济的发展却稳稳地进入了快车道,亚洲1994年和1995年仍将高居世界各地区经济增长率的榜首,除日本受西方经济衰退影响之外,亚洲其它国家的平均经济增长率将超过7%,而全球的经济增长率今年只有1.8%,明年也只能达到3%,亚洲在世界经济中仍将一枝独秀。  相似文献   

9.
亚洲金融危机给许多东亚国家经济的持续高增长提出了严峻的问题 ,经济分析家和政策制定者们越来越一致地认识到 ,对亚洲未来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来说 ,改善公司治理结构是一项关键的工作。对改进和加强亚洲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来说 ,国际银行和机构投资者能对减轻由货币和信贷成熟期双重不匹配与资本流入的突然转向所引起的问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7月份,中国进出口增长2.7%。其中,出口1769.4亿美元,增长1%,大幅低于预期。受欧债危机持续恶化和全球经济增长同步减速的共同影响,全球贸易持续疲软,不仅仅是中国,几乎整个亚洲供应链同时感受到来自于欧债危机的威胁和挑战,因此,如何加强亚洲区内贸易变得比以往时候更加急迫和重要。  相似文献   

11.
古代中国凭借自身在东亚、东南亚、中亚等亚洲部分地区的强大实力与明显优势,通过军事,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等非军事手段,逐渐与异域政权形成宗主—藩属关系,从而在亚洲形成以中国为主导的区域国际秩序,可称之为"中华亚洲秩序"。中华亚洲秩序与欧亚大陆其他文明秉持"无限扩张主义",尽力构建疆域尽可能广阔的区域国际秩序,甚至全球国际秩序不同,是秉持"有限扩张主义",在亚洲地区建立的"有限"的区域国际秩序。对于古代亚洲国际秩序的理解,不应简单地从在西欧历史经验基础上建立的现代国际秩序及相关理论视角出发,而应回到古代中国与亚洲地区传统的区域国际秩序的历史实际,构建具有中国乃至亚洲特色的国际关系理论,以揭示古代亚洲区域国际秩序的历史特征。  相似文献   

12.
2012年全球经济出现回暖迹象,但是影响复苏的不确定因素依然不少。随着亚洲各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影响力不断提升,“亚洲机会”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3.
发源于泰国,肆虐东南亚,波及东亚,震撼全球的亚洲金融危机,造成世界经济动荡不安。国内外各个领域的学者纷纷阐述了自己对金融危机的看法,提出了种种防止金融危机的建议。然而,由于没有深刻地分析金融危机的本质,所以其建议不能从根本上杜绝经济危机。本文拟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的角度,对亚洲金融危机的本质进行分析,以求教于同行。我们认为,亚洲金融危机是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的表现,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在全球化或称为资本主义世界性的今天,经济危机必然要逐步扩展到世界范围。但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并不是…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民族大学世界史研究所姜桂石教授、姚大学教授和王泰讲师合著的《全球化与亚洲现代化》一书日前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作为姜桂石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课题“全球化与亚洲现代化进程研究”的最终成果,将经济全球化研究和亚洲现代化进程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从经济全球化这一世界经济发展大趋势的视角出发,审视亚洲现代化进程。通过对经济全球化的涵义、动因、历史进程、效应及现实发展趋向的研究,揭示经济全球化与亚洲现代化的相互关系;通过探讨战后亚洲各国现代化进程的基本经验和教训,揭示亚洲现代化的模式、道路、基本规律和特征,并且着重探讨了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现状和前途。通过这种研究既可以推动经济全球化问题的研究,又可以进一步促进亚洲现代化进程的研究,还可以从全球化、现代化的视角进一步审视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从而对于广大的亚洲国家,特别是中国的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以及参与亚洲和世界的经济一体化进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试析亚洲国家电信市场准入的管制及其开放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场准入条件下的电信管制问题伴随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全球基础电信协议的实施而越来越具有现实意义 ,破除垄断、放松管制已经成为电信产业发展的潮流。本文采用对比的方法对亚洲代表性国家电信管制及其改革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研究 ,探讨亚洲国家减少政府管制 ,强化竞争 ,加快发展电信产业的途径与策略 ,并侧重于对亚洲国家中电信产业发展最迅猛的中国电信产业的管理体制、产业组织和电信产业市场准入相关电信管理政策以及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等提出了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亚洲金融危机发生一年多了,从表面上看似乎是一些国际金融炒家的作用,但实际上却是亚洲一些国家自身经济内部矛盾激化的结果。包括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经济制度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世界经济正在衰退。在亚洲以至全世界,成千上万的公司雇员被解雇。过去在经济繁荣的年代里,亚洲曾以保证公司企业人员终身就业和不断增加薪金为诱饵,而目前处于受围困之中。 然而目前亚洲业绩最好的雇主是谁,他们的成功原因何在,《远东经济评论》杂志、亚洲华尔街日报、和总部位于美国的 Hewitt Asso-  相似文献   

18.
上海合作组织从最初被视为缺乏实质内容的空壳,发展成为了亚洲安全与合作的新形式。但上合组织的发展中仍面临一系列问题。在外部,美国和北约在该地区的势力对上合组织处理周边地区局势提出了挑战;在内部,如何开展更为有效的经济合作并挖掘经济潜能则成为上合组织发展的当务之急。此外,如何处理同中国、俄罗斯和美国等世界大国或地区的关系都是上合组织未来发展的关键。本文试图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分析上海合作组织这一亚洲安全与经济合作的新构架。  相似文献   

19.
1997年7月由泰铢贬值而引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其重要原因之一是亚洲国家经济发展普遍存在着依附性,这种依附性和1997年危机的发生有着必然的联系,亚洲经济的依附性,是亚洲经济发展的重大阻障。  相似文献   

20.
1997年7月由泰铢贬值而引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其重要原因之一是亚洲国家经济发展普遍存在着依附性,这种依附性和1997年危机的发生有着必然的联系,亚洲经济的依附性,是亚洲经济发展的重大阻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