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征戍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重要题材之一,历来不乏名家杰作。作为征戍诗的代表作之一,唐人柳中庸的七言绝句《征人怨》有着非同寻常的独特艺术魅力,历来为人们所喜爱和传诵,流传甚广。毛泽东主席对这首诗也情有独钟,曾经亲自手书,吟哦欣赏。 相似文献
2.
章军华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1997,(Z1)
庭花香信尚浅,最玉楼先暖,梦觉春衾,江南依旧远。回文锦字暗剪,漫寄与、也应归晚。要问相思,天涯就自短。此为相思怀人之作。庭院花香还淡,而闺楼思妇怀春之情先浓,梦醒锦衾寒,思念的人儿仍在遥远的江南。首句谓春意虽还浅淡,为下句玉人情意渐浓铺垫。“春衾”:春天的被褥。上片以春意尚浅、残寒犹在,层层铺叙,突出渲染因思念而伤心之情,也形成词人感情的起伏跌宕。偷偷地剪锦织家书寄与心上人盼其早归,即便是山长水阔漫天寄与,哪怕归晚也该有个音信,更何况相思之苦与天涯相比犹长。下片用回文锦字典故,借前秦窦滔其妻苏蕙… 相似文献
3.
张世俊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1988,(1)
关河愁思望处满。渐素秋向晚。雁过南云,行人回泪眼。 双鸾衾裯悔晨,夜又永,枕孤人远。梦未成归,《梅花》闻塞管。 ①关河:泛指关山河流。 ②素秋:秋天;向晚:临晚。 ③衾(qin):被子;裯(chou):被 相似文献
4.
杨红莹 《青春男女生.妙语》2007,(6)
开春时节,得到了三个指头般大小的牡丹花根,小心翼翼地把它们埋进花坛,浇上水。对这几个干瘪瘪的小东西,我没抱多大希望。过了不久,我就把这事给忘了。一场甘露过后,偶然发现 相似文献
5.
6.
7.
8.
9.
含蓄蕴藉写宫怨--王昌龄宫怨诗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今 《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4):49-50
“七绝圣手”王昌龄现存诗歌 170余首 ,尤其是他的七言绝句 ,令后人推崇备至。明代杨升庵称 :“龙标绝句无一篇不佳。”其中以宫怨为题材的诗作在诗歌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深刻地体现了诗人创作的独特风格。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这样评价他的宫怨诗 :“深情幽怨 ,意旨微茫 ,令人测之无端 ,玩之无尽 ,谓之唐人《骚》语可。”王昌龄缠绵细腻、婉转委曲的宫怨诗在思想和艺术上都是成功的。王昌龄的宫怨诗 ,洗尽了南朝宫体诗的铅华 ,绝无浮靡轻艳的色情成分。他不是庸俗低级地描写女色 ,而是以含蓄蕴藉的手法 ,深刻揭露宫廷生活的黑暗 ,反映被… 相似文献
11.
文航生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47-50
怨政诗主要抒写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怨责,<诗经>、楚辞中大量的批判性反映社情政况的篇章构成了先秦时期怨政诗的主体.在先秦怨政诗中,有平民讥刺国君、嘲讽权贵的嬉笑恕骂,其间充满了道义审判的优越感;有贵族焦虑国事、痛心朝政的严辞厉语,其间充满了命运攸关的忧愤感.先秦怨政诗毫无矫饰地表达不同阶层的价值理念和利益诉求,确立了中国古代怨政诗反映社套政治生态状况的基本模式,凸显了中国古代怨政诗堆护公共价值及诉求阶层利益的社会功能,是中国古代诗歌积极干预社套的优良传统的重要起点. 相似文献
12.
13.
廖春艳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90-94
"怨诗楚调"产生于汉代,是以清切哀伤的楚声为歌,以哀凄悲怨的丝竹之乐演奏,带有固定表演程序,以本事为支撑抒发蒙冤屈志、相思被弃、伤生叹命之怨情的一类歌诗。东晋以后,随着音乐功能的衰退,怨诗楚调逐渐指代以源初本事为中心抒发怨情的一类诗歌,进而成为凄怨哀伤风格的代称。 相似文献
14.
15.
唐祖敏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6(1):97-101
屈原骚怨心境的生成源于"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处境,其"骚(忧)"有二:得不到国君信任之"忧",找不到志同道合者之"忧";其"怨"亦有二:楚王昏聩之"怨",群小谗陷之"怨"。诗人以神话思维方式,运用多种艺术手段抒写内心的骚怨情怀,这种思维方式的运用与诗人所生活的楚地盛行巫风、巫文化有关。骚怨心境驱使诗人进行审美创造活动,诗人的骚怨心境在审美创造活动中得以宣泄。 相似文献
16.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5)
三国魏文帝时期颁布的怨毒杀人减死法令,沈家本先生的《历代刑法考》从该法令的起源刘朱案讲起,分析了怨毒杀人的基本概念以及对遭受苦毒者杀死施加苦毒者的情况。怨毒杀人减死之令,可谓是中国古代法律的一大创举,体现了三国魏时期立法者对于刑法的谦抑、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初步探究,怨毒杀人减死本身体现的刑法精神对我国现行法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孙鸣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15,(1):72-75
明代词人沈宜修以她典雅秀丽、温婉沉郁的词风,抒发出闺阁女子的愁绪心结,表达出思夫怀远的惆怅与寂寥,其雅质清丽的词作独树一帜,成为明末闺怨词的代表。 相似文献
18.
19.
20.
“诗可以怨”是孔子提出的诗歌功能论命题,此命题反映了《诗三百》的内容特征,包含着诗人借诗抒怨、怨刺现实政治等重要的理论内涵,体现了受怨者以诗抒怨的合理性,因而具有积极进步的意义。“诗可以怨”对儒家诗学的政教功用论产生了直接影响,其后历代都有大量怨诗,此命题的重要意义为后世诗歌的创作实践所验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