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破碎的许诺     
“国际社会”,其实既非国际,又非社会。其非国际者,因为作为一个道德概念,它没有任何可资辨认的组织形式;其非社会者,因为它不具备社会关系、交往空间和长期存在的道德一致性。然而,在这个取名不当的客体中,确有某种非常真实的东西存在。这种真实的东西就在于它的道德承诺。 国际社会这一概念的道德承诺,有赖于某种道德前提和某种意愿。在国际联盟诞生后就开始萌动、二战后国际秩序中人权观念的逐渐深入人  相似文献   

2.
道德批评属于社会学批评的范畴,这是因为道德批评的功能在于服务社会,即它是从维护社会道德风尚与指引社会道德发展为最终目的的批评;这就决定了道德批评同时又是具体的批评,一方面,它是以具体文学人物的道德特征为核心的批评,另一方面它也指向作家自身的“道德偏好”,因为作家在创造自己的人物时也会带有一定的道德倾向,因此道德批评又是类型化批评。  相似文献   

3.
道德评价在人类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但道德理性主义的盛行往往使得道德评价的复杂性没有得到充分重视。伯纳德·威廉斯提出的内在理由概念可以恰当地被理解为特别针对道德评价,对道德理性主义提出了一个重要挑战。面对对威廉斯的内在理由概念的某些重要批评,需要澄清和捍卫这个概念,在此基础上揭示它对于我们理解伦理生活的本质的一些含义。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社会”概念包含“个人———社会———自然”三个点,包含“人与人”及“人与自然”两大矛盾,人与自然矛盾的协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我国发达地区,人与自然的矛盾由于进入重化工业阶段而最先凸显出来,最先被关注。要解决这个矛盾必须在社会层面上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明确生产目的,在决策层面上把人口———资源———环境看成是一个自组织系统,在技术层面上运用科技创新应对出现的问题,在道德层面上树立全民环保意识和全新的生活理念。  相似文献   

5.
大公无私是个道德命题.大公和无私是统一的完整的概念,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的重要内容、重要原则.大公无私是和自私自利相对立的.“公”和“私”历来有多种含义.我们党所提倡的大公无私的含义很明确,它既不是经济领域所有制的概念,也不是社会领域物质利益的概念,而是社会意识形态领域中的道德概念.这里所说的“公”,是指公共利益、人民利益.为公,是指为社会或为集体的思想和行为.所谓“大公”就是把社会集体利益放在头等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如果我们把道德圣人理解为一个为了他人和社会的福祉而竭尽全力地努力的人,那么苏珊·沃尔夫在其1982年的一篇著名论文中论证了两个看上去相互矛盾的主张。第一,一个人可以理性地拒绝成为一个道德圣人;第二,道德圣人是一个在道德上高尚的令人尊敬的人。本文将这个隐约的困惑称为“道德圣人难题”。我们首先检验和批评沃尔夫为这个难题提出的解答,然后指出道德圣人难题与众所周知的反对后果主义的道德苛求难题之间有一种内在的关联。最后我们提出一种整体的后果主义观点,并展示这种理论可以同时解答道德苛求难题和道德圣人难题。  相似文献   

7.
生态批评是一个新生事物。一些人认为,“生态批评”纯粹就是一个舶来品。也许,就“生态批评”这个概念来说,确实是从西方漂洋过海而来,但这并不代表中国学界生态批评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就一定只能是“鹦鹉学舌”,中国学界完全可以建构出具有自己特色的生态批评理论体系。刘文良《范畴与方法:生态批评论》一书就是一个很好的注解。  相似文献   

8.
人工智能是当前道德哲学界讨论的热门话题,一方面人工智能的发展需要面对相应的伦理问题,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的发展也能为传统的伦理学研究提供洞见。对于“是否存在道德专家”这个问题,哲学家们曾有过许多讨论,通过对专家/专家化、道德专家/道德专家化等概念的辨析,可以得知日常理解的“道德专家”是一个十分严苛的概念,而从这个意义上看,人工智能恰恰是最有可能成为这样的“道德专家”的。  相似文献   

9.
对西方学者“法构成经济基础论”的批判刘茂林一、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结构理论概述“社会结构”这个概念是社会学的一个重要概念,人们通常认为它主要应用于对社会权力结构和功能的研究,特别是用于对社会政治和法律制度的研究。虽然这一概念在社会学中流传甚广,但在使用它...  相似文献   

10.
“引咎辞职制度”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其性质应当只能定位为一种面向后工业社会的道德制度,而这又更应当属于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创新之举.目前我国引咎辞职制度及其在生态行政中的实施表现在引咎辞职的动因、主体、内容、对象、程序、后果以及保障条件等多方面的界定与规定之中.引咎辞职制度的功能既包括引咎辞职行为的主要作用,也体现道德制度的特有功效,而这些作用与功效在生态行政领域又必然具有一些特殊内容和特殊意义.在生态行政中,引咎辞职制度创新方向也应当是面向后工业社会的道德制度,而构建作为道德制度的引咎辞职制度也必然需要具有新的理念和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道德、道德建设与社会、社会生活、社会历史是内在相关的,“公民”道德建设也是不能离开以民主政治、市场经济和公共文化为基本制度特征的现代社会生活的。个人与社会、内在与外在、主观与客观仍将是公民道德教育和实践的理论悖论和实践难题。而中国公民道德建设的社会背景是制度伦理环境及制度德性的主体内在精神因素(信仰)的“双重缺失”;这一时代难题的解决,就必须进行“双重建设”——理性制度的和精神信仰的。而该文主要谈信仰主义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汉娜·阿伦特一生最大的思考重心是“关于平庸的恶的思考”。她的“平庸的恶”的概念来自于其“根本恶”的概念。她认为“根本恶”是极权主义制度所创造出来的一种史无前例的恐怖,而“平庸的恶”则是由于此状态中的平常之人被完全洗脑与控制之后,在丧失了人的自由性与思想性,从而丧失任何道德判断力的条件下所犯下的不自觉的恶行。阿伦特指出的这两种“恶”实质上是从社会与个体两方面揭露了现代社会极权制度下人性的丧失状况。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中国社会最为匮乏的是“法律主治”的制度传统,只有人治和德治的传统,但历史和现实表明,仅靠“道德训导”的制度安排进行道德建设,并不会产生实际成效。因此,完善以法律为核心的正式制度,并通过相应的制度建设,才能给市场经济下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供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4.
本文意在探讨道德的本质问题,因此,由标题所揭示的本文的这个中心论点主要在作为道德的本质而提出来的。也可以拿标题这句话当作道德的定义,但笔者之意决不在于否定现行道德定义的合理意义,而只希望不同角度的定义综合起来将更有利于把握道德的本质。一、人性与道德道德是属于人的,人是道德唯一的主体。道德由人所产生,依人而存在,为人而服务。在探讨道德本质问题时,“人”这个概念不只指单个的个人,人是个人与群体的统一,正象“人类”这个概念不单指群体一样,它同时也指个人,人类是群体与个人的统  相似文献   

15.
“农民待遇问题”根本上说是个制度问题和道德问题,在传统的社会等级制度下,中国农民的社会等级地位和城乡二元社会制度是导致“农民国民待遇得不到保证”的根本原因;要解决“农民待遇问题”的道德尴尬就必须建立起面向农村、面向农业、面向农民的道德制度,即在划定社会成员权利与义务的利益结构上逐步走向合理和公正,激活社会繁荣和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使社会成员相互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获得充分的制度性保障,促使社会道德伦理关系格局趋向有序化和合理化。  相似文献   

16.
以仁义界定道德,既是韩愈《原道》中的主旨,又是其仁学的核心要点和批评佛老的理论尝试。契嵩对此十分关注并着重进行了批评,从而建构了自己的仁义观。在本质上,契嵩认为仁义并非人性先天所本有的,而是后天教育的产物,是“情之善者”。在实施的条件上,契嵩借鉴了《中庸》“中庸”“诚明”两个重要概念并以之作为仁义实施的重要条件。在地位上,契嵩认为仁义本有的地位是先道德后仁义,而不是相反。从思想史上看,契嵩在批评韩愈仁义观的基础上所建构的仁学思想,从正反面两个方面影响了宋代新儒家仁学的理论形成。  相似文献   

17.
孙犁批评思想的两个明显特点,一是继承和发场五四文学精神,二是将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的文章道德精神与批评方法融入了现代批评理论。强调批评者的道德修养与知行合一,提出了“态度”论、“胆量”论和“定见”论的批评主体论和“知人论世”的批评方法论,这为匡正当下的批评文风和新时期文学批评理论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参照系。  相似文献   

18.
道德批评是朱熹文学批评的重要特征,其中对屈原与扬雄、陶渊明与王维两组著名作家的评判最为典型。他以“忠节”观念作为评价作家及其作品的首要准绳,一揄扬一贬斥,在文学批评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甚至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这两组作家在中国文学史上各自的历史地位。朱熹的道德批评既有社会政治的影响,与其作为道学家的身份相关,也是他“道在文先”的观念在其文学批评中的显性反映。朱熹的道德批评至今仍有影响,值得我们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19.
试论道德对社会信用制度的支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 ,形成以道德为支撑的社会信用制度。本文认为 ,道德是从宏观上支撑社会中主要的政治、社会和经济制度以及由此联合成的统一的社会合作体系 ,从微观上着重支撑和调整社会经济环节中的行为规则体系。道德作为非正式制度 ,除了支撑社会关系制度、自然关系制度外 ,主要支撑的是社会经济信用制度 ,道德与经济信用是人类社会中的矛盾统一体和逻辑统一体。而道德对经济信用制度的支撑主要体现在把“道德资源”融入在经济活动中 ,并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20.
在肯定社会契约理论是企业社会责任元理论的前提下,从更紧密的相关性阐述了道德情操理论、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企业伦理学理论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支撑作用。在比照国际大公司实施社会责任经验的背景下,概述了浙江官商学三界在这方面的探索和实践,提出了宜用企业责任替代“企业公民”的个人观点。在回顾国际著名企业理念的同时,集中论述了从长期沿用企业的“社会效益”到认可“企业社会责任”概念,是我国现代商业文明的世纪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