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扬弃。马、恩创立了唯物辩证法。马恩之后 ,列宁揭示了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 ,提出了辩证法也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提出了辩证法、认识论、逻辑三者同一的思想 ,把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毛泽东辩证法是列宁之后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发展的又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列宁曾说辩证法和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同一个东西”,这里说的“同一”主要不是指两者的一致性,而是指辩证法本身就是唯物主义认识论。两者的这种同一, 既是辩证法本身历史发展的必然,即唯物辩证法对于作为认识逻辑的黑格尔辩证法批判继承的必然;同时,又是辩证法与唯物主义认识论两者内在逻辑的必然,即辩证法作为客观事物联系与发展运动的基本法则,必然要成为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应该采用的方法和原则。列宁一再批评普列汉诺夫未能注意到这一点,实际上长期以来我们所传播的认识论也仍然停留在普列汉诺夫的水平上,辩证法或其主要部分不被看成认识论。这种偏向迄今为止一直在人们的认识中起着误导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象不少同志指出的,探索列宁在《哲学笔记》中关于唯物辩证法逻辑结构体系的思想,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列宁的某些论断、札记或“要素”,而必须着眼全局,通观《哲学笔记》的全部内容,寻找列宁构筑辩证法体系的基本线索和设想。正是本着这样的精神,我们发现在《哲学笔记》中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完整、初具规模的唯物辩证法逻辑结构。这一逻辑结构贯彻了本体论、认识论和逻辑三者同一的原则,以“联系”范畴为起点,以把握整体普遍联系为对象和内容,科学地表明了唯物辩证法学说的实质、核心和性质。本文对列宁在《哲学笔记》中关于唯物辩证法理论逻辑结构的基本思想作一些初步探讨,着重指出它对辨证法体系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关于逻辑、辩证法和认识论同一的问题,长期以来哲学界有不同理解。本文简述黑格尔、马克思和恩格斯、列宁对这个问题的论述。  相似文献   

5.
关于黑格尔的逻辑学和列宁的《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的研究,过去我们侧重于黑格尔和列宁的一般辩证法。我们认为,列宁对于黑格尔逻辑学的研究重点在于黑格尔逻辑学的概念论,在于扬弃黑格尔的认识和实践辩证法,这正是黑格尔和列宁的最有价值的哲学思想。尤其值得重视的是,列宁在《摘要》中提到“黑格尔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萌牙”,黑格尔的这一“萌牙”和列宁对这一“萌牙”的扬弃,是较黑格尔和列宁的辩证法更基础的和更有价值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6.
沈耕 《天府新论》2023,(3):58-61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列宁《哲学笔记》的贡献之一,是明确地提出了辩证法、认识论、逻辑学三者“同一”或“一致”的思想。但是,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和教学中将辩证法、认识论、逻辑学三者的关系表述为同一或一致是不准确的。按照列宁提出这一命题的《哲学笔记》文本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辩证法、认识论、逻辑学三者的关系应该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恰好相合”“同时发生”。这种相合与同时发生不是先验的,而是只有在实践基础上的认识运动过程中才会呈现和被把握。  相似文献   

7.
列宁在《哲学笔记》中,总结了人类思维发展的历史,特别是在研究黑格尔《逻辑学》和《哲学史讲演录》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立面的同一是辩证思维的本质的思想。列宁的这一思想,为我们研究辩证法体系的核心——对立面的统一的学说、研究人类认识的深化(不断达到对立面同一的过程)、研究辩证逻辑的特性(在对立面的同一中考察思维的矛盾运动),从而掌握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学三者同一的原理,提供了一条指导性的线索。  相似文献   

8.
黑格尔的《逻辑学》系统地论述了辩证法思想,同时也论述了认识论的原理。列宁指出:“在黑格尔这部最唯心的著作中,唯心主义最少,唯物主义最多。矛盾,然而是事实!”(列宁:《哲学笔记》第233页)列宁还多次谈到黑格尔的著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重大影响,并指出“不钻研和不理解黑格尔的全部逻辑学,就不能完全理解马克思的《资本论》,特别是它的第一章。”(列宁《哲学笔记》第165页)对我们理论工作者来说,对黑格尔的逻辑学,不要一说是唯心主义著作就不加理会,而是要象列宁那样用心研究,采取批判吸收的态度。黑格尔《逻辑学》一书内容比较丰富,本文  相似文献   

9.
列宁《哲学笔记》的辩证法,主要是在黑格尔《逻辑学》与马克思《资本论》双重语境互动中所形成的关于唯物主义的逻辑、辩证法和认识论"三者一致"的辩证法。由于不理解列宁的"三者一致"的辩证法思想,不仅造成了把辩证法当成"实例的总和"和"抽象的方法"的"两极相通",把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变成朴素的辩证法和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变成直观反映论的"双重还原",而且特别是导致了把列宁的辩证法归结为与"实践论的辩证法"相区别的"认识论的辩证法",从而曲解了列宁的"三者一致"的辩证法。因此,在当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前提,是深化对列宁《哲学笔记》的"三者一致"的辩证法思想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列宁指出:“在《资本论》中,逻辑、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不必要三个词:它们是同一个东西]都应用于同一门科学”(《列宁全集》第38卷第357页)。对于列宁的这一著名命题,在我国哲学界存在着几种不同的理解: 第一种意见认为,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学这三者(以下简称“三者”)是指同一个东西的三个方面。第二种意见认为,“三者”是指具有统一关系的三个不同的东西。第三种意见认为,上述两种看法在不同意义上都可以成立,前者是指辩证法和广义的认识论、广义的逻辑学三者的同一,后者是指辩证法和狭义的认识论、狭义的逻辑学三者的同一;这两种看法并不相矛盾。我们认为,这三种意见都包含一定的合理性,但作为对列宁“三者”同一命题的理解则都是片面的。  相似文献   

11.
马原生、曹奎同志合著的《辩证法的发挥——列宁〈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研究》,已由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这是我国哲学界研究列宁《哲学笔记》所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表明了我国哲学工作者对列宁哲学思想的研究的新进展。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重要的理论来源之一。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应当认真学习和研究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思想,特别是应当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黑格尔辩证法思想的继承、改造和发挥的成果。在这方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同志创立了“矛盾精髓说” 列宁指出:“可以把辩证法简要地确定为关于对立面的统一的学说。这样就会抓住辩证法的核心,可是这需要说明和发挥。” 列宁这样提出问题,是鉴于马克思没有留下大写的“逻辑”,只留下了《资本论》的“逻辑”。他有志对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唯物辩证法,加以“说明和发挥”。但是,他也只是留下了《帝国主义论》的“逻辑”,也没有来得及在《哲学笔记》的基础上完成大写的“逻辑”,  相似文献   

13.
所谓“逻辑与历史一致”与“辩证法、认识论与逻辑学一致”是恩格斯和列宁对马克思《资本论》采用的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方法所依据的原则的概括。同时,他们认为这种方法是马克思对黑格尔所用的方法的继承、改造和发挥。那么怎样理解这两种提法?这正是本文所要阐释的。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缘起人们争议的这段话是大家都熟知的:“虽说马克思没有遗留下‘逻辑’(大写字母的),但他遗留下《资本论》的逻辑,应当充分地利用这种逻辑来解决当前的问题。在《资本论》中,逻辑、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不必要三个词:它们是同一个东西〕都应用于同一门科学”。(《列宁全集》第三十八卷第357页)我觉得,列宁这段话的意思还是清楚的:第一,在《资本论》中,逻辑、辩证法和认识论并不是三门独立的科学,并不是通常所谓思维形式和思维方法的科学、客体普遍联系和全面发展的专门科学以及关于主体认识能力、源泉、过程及其规律的学说。马克思没有留给后人的就是这种“大写字母的”逻辑,亦即与“辩证法”同义语的逻辑学。第二,在《资本论》中,逻辑、辩证法和唯物主义认识论都应用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辩证法和黑格尔辩证法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当代学者要么完全否认黑格尔概念辩证法对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影响,要么从三卷通行本《资本论》或其他角度来证明二者的关联,并强调马克思对黑格尔的超越。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马克思已点明他对黑格尔辩证法的再度探寻发端于《〈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导言》,他通过深入资本逻辑的实体性内容,发现了使“抽象成为现实”的社会历史根源,从而超越了黑格尔。然而,马克思又从“生产与分配、交换、消费的一般关系”“消费和生产之间的同一性”以及以“扬弃”的方式对待古希腊艺术等三方面,展示了自己的辩证法同概念辩证法在“一般运动形式”上的相似性。挖掘这种相似性的重要意义在于阐明:其一,辩证法既是实在主体自身的展开过程(逻辑学)又是对此过程的把握(认识论);其二,辩证法的批判本性和革命本性潜在于其否定性当中。  相似文献   

16.
论辩证法就是认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辩证法就是认识论的涵义继马克思和恩格斯之后,列宁在进一步研究、探讨辩证法学说的实质时,提出了许多对于推进唯物辩证法理论的发展具有重大贡献的论断和思想。“辩证法也就是(黑格尔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列宁全集》38卷,第401页),就属于这类著名论断中的一个。  相似文献   

17.
凯文·安德森是一位美国的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列宁、黑格尔与西方马克思主义:一种批判性研究》是其研究列宁哲学的代表作。该书着重发掘了列宁在1914—1915年的哲学转向,即对黑格尔辩证法的“重新发现”,并考察了这种哲学转向对列宁后期著作以及对卢卡奇、阿尔都塞、杜娜叶夫斯卡娅等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影响。列宁对黑格尔的重读的确构成了其思想发展中的重要环节。就此而言,安德森的研究颇有意义。但安德森夸大了列宁思想的转变以及黑格尔辩证法对列宁后期著作的影响。安德森继承和发展了西方马克思主义中以黑格尔主义解读马克思—列宁哲学的理路,这对纠正机械决定论的马克思主义或许有一定意义,但如果想据此重新“发现”一个新的列宁,则显然是矫枉过正。从根本上说,这是由于安德森作为“人本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所固有的思维局限。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一分为二”被认为是对立统一规律的最精确的表述,几乎成了定论。然而,真是这样的吗?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首先看看列宁和毛泽东同志是怎样论述对立统一规律的,毛泽东同志所讲的“一分为二”的确切含义是什么,最后再看看林彪、“四人帮”在“一分为二”问题上造成的混乱及其危害。一九一四年,列宁在《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中写道:“可以把辩证法简要地确定为关于对立面的统一的学说。这样就会抓住辩证法的核心,可是这需要说明和发挥。”(《列宁全集》第38卷,第240页)列宁的这一论述,是对立统一规律提出的直接来源。列宁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基础上,把对立统一规律确定为辩证法的核心。指出“辩汪法  相似文献   

19.
<正> 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一文的第一段中,在谈到黑格尔的学说时用了“the law of thecontact of extremes”一语(原文是英文)。《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把它译成“对立统一规律”。笔者认为这一重要所在的译法欠妥。因为无论黑格尔还是马克思,他们论述过矛盾双方统一和斗争的规律,但在表述上并未把它概括为“对立统一规律”。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把这一规律称为“对立的相互渗透的规律”。列宁把这一规律看作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他在自己的探索中得到了更科学、更明了的称谓——“对立面的同一”(或统一)。不过,在用“同一”还是“统一”的问题上,列宁还是不那么肯定。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一文中,他带着疑问的口气写道:“对立面的同一(它  相似文献   

20.
列宁在《哲学笔记》中提出的辩证法、认识论、逻辑三者统一的问题,体现了辩证法和唯物论、思维规律和存在规律、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充分表现了唯物辩证法的丰富内容,在列宁哲学思想中占有轴心的地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它一切哲学的根本特点之一。它不仅涉及到作为科学的哲学的某一个局部问题,而且对于揭示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象和结构,建立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向纵深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大家都认为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是统一的。但如何统一,却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些同志拘泥于列宁关于三者是“同一个东西”的论断,认为三者是等同的。这种“等同论”是不值一驳的。如果把三者完全等同起来,说成是一个东西,那么,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其统一也就无从谈起了。大多数人是反对这种“等同论”的,但其中有些同志却走向另外一个极端,把三者的统一理解为三门科学的统一或整体与部分的统一。这种观点认为,辩证法适应于三个领域;认识论属于主观辩证法,是辩证法的一部分,又把认识论分为研究感性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