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海清 《当代老年》2008,(12):11-11
将“精神赡养”纳入地方法规,更重要的目的还是强调儿女常回家看看的重要性,弘扬尊老爱老的社会风气。 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敬老人,除了物质上保障老年人正常生活外,精神赡养也万万不可缺少,老人希望孩子能常回家看看,儿女应该尽可能满足老人的精神需求,为什么在许多家庭里变成了难于上青天的事情呢?究其原因,是“家风不好,家教不严”。  相似文献   

2.
陈方 《老年世界》2014,(2):18-19
有关老人的新闻近日又成了媒体报道的热点:在江苏,大妈们为了晚上跳舞,占据小区空地,在此停留的车辆都被贴上“警示”纸条;在吉林,一位82岁老人因为公交车没进站点让他多走了路,竞把司机骂晕了过去;在汕头,两名高三学生扶起了骑电动车摔倒的老人,反被老人诬陷讹诈,报警后才获清白……上周,有网络媒体将之集纳为专题并炮制一话题——中国的老人是不是“变坏”了?  相似文献   

3.
渝元 《老年世界》2006,(6):13-13
《常回家看看》这首歌之所以受到人们的认可和欢迎,是因为朴素的歌词唱出了中华民族尊老、敬老、养老的优良传统。作为儿女,能“抽点时间,陪着爱人,带着孩子,常回家看看”,对解除老人内心的孤寂很有必要,无疑是对老人精神上的孝敬。  相似文献   

4.
章法 《老年世界》2006,(20):14-16
一曲《常回家看看》不仅唤醒了人们对家、对亲人的爱,更是唱到了无数老人的心坎上。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现在有不少儿女却很难回趟“家”,很少与老人一块吃顿饭,拉拉家常。一些老人无奈之下走进法院打起“精神赡养”官司,不要儿女钱物,只要儿女常回家看看……  相似文献   

5.
《中国社会导刊》2012,(26):60-60
为了让自己远离高血脂,只要是带个“油”字的食物,多数老人就会避之唯恐不及。其实,这完全没必要,老人适当吃些香油,还能起到软化血管的作用。 老人年纪大了,体质变差,新陈代谢也会减慢,加之高血压、高血脂等老年疾病的影响,血管壁会慢慢老化变脆,失去弹性。  相似文献   

6.
“空巢”老人的孤寂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日趋凸显出来。孤寂感对“空巢”老人的生活和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本文在分析了“空巢”老人孤寂产生的原因及对其造成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减少“空巢”老人孤寂感的对策,以期能帮助“空巢”老人减少孤独寂寞感,让他们的晚年生活更加幸福。  相似文献   

7.
又到冬令进补时,邻居王大伯的几个子女送来了各种药酒、补膏之类,唯独小儿子别出心裁,送来一份2002年度《老年人》杂志预订分送单,最适合王大伯的口味。由此想到,“精神赡养”尽管已不是什么时髦的话题,但现实生活中有意识这样做的人还不是太多。对老人,儿女一般只考虑“常回家看看”,而对如何提高老人闲暇时间的生活质量,让老人精神上有所寄托,确保他们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则往往被忽视了。给老人订一份报刊,送点精神食粮,让老人在充裕的闲暇中开阔眼界,获得知识,对于老人安度晚年可真是再好不过的事儿。给父辈订份《老…  相似文献   

8.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20多年前,邓小平的这句话点燃了多少国人发家致富的激情?20多年后,我们纪念这位老人时,看看那些先富起来的人,该有怎样的感想?让我们看看《财富演义——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创富历程》讲述的《福布斯》排行榜上的一些“巨富”的经历吧。  相似文献   

9.
尖草坪区南寨街道江阳社区60周岁以上老年人2386名,占社区总人口的23.5%,为了满足广大居家老人的新期待,从2007年起,社区全面实施居家养老“1357”工程,全方位、多层次开展社区居家养老、宜家服务工作,让居家老人不出家门、不出厂门、不进养老院,就能享受到完善的社会化服务。  相似文献   

10.
《当代老年》2007,(3):4-4
“空巢”老人、孤寡老人的养老问题正成为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热点。为了让老人不出家门就能够享受到专业服务,江西九江市浔阳区日前开始推行“居家养老政府买单”的养老新模式,并为80位老人发放了可享受15个小时免费家政服务的“送小时家政服务卡”,老人可凭服务卡向加盟的家政公司要求服务,服务内容包括家庭卫生、理发、拆洗被褥、擦洗抽油烟机等。家政公司再凭接受服务的老人填写的“服务质量反馈卡”和“送小时家政服务卡”到区民政部门结算费用。  相似文献   

11.
“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是中央对老龄工作提出的指导方针,在青岛市委、市政府对老龄工作的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和积极倡导下,敬老爱老养老助老在青岛蔚然成风。“如果您是一位成功人士,请率先垂范,与老人分享您成就的甘甜;如果您是一位有识之士,请献计献策,为老年人营造金色的家园;如果您身边有一个老人,请走近他,让他感受到晚年的温馨;如果您家里有一个孩子,请告诉他,孝敬老人乃做人之本;如果您是一位阳光老人,  相似文献   

12.
按计划活着     
日前,一则有关“网络自杀群体”的消息让世人震惊:一群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因悲观厌世在网上相约自杀,生命真的已经是无可留恋吗,让我们看看这位老人是怎样走出人生阴霾的吧。  相似文献   

13.
赵芳 《职业》2010,(1):78-78
女人们化妆是为了求美,参加美容健美训练班,更是为了追求漂亮,然而,这一切都需要花钱。现在,百八十元的化妆品比比皆是,几千元一瓶的化妆品也并不少见,无疑,对于众多的女士小姐们来说,这不能不说是一笔不小的经济负担。有没有不需花钱且只需较少时间和精力便能收到美容效果的方法呢?让我们看看流行于当今日本的“脚心美容术”,也许能找到一条“美容捷径”。  相似文献   

14.
老太太有才脾气“坏”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人给家庭能带来很多欢乐。陆光华喜欢竖起大拇指对人说:“我脑瓜好使,我特有才!”老太太确实是个“人才”;过去,方圆十几里的老人寿衣都是由她亲自剪裁、缝制的;一家五代人的棉衣裤、鞋子也都是她一手操办。  相似文献   

15.
郑州市某社区为让高龄老人交流长寿经验,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活动,比起了谁更健康、谁更“老”。10位90岁以上的老人参加了活动,105岁任简老人获最长寿老人称号,但比起健康,91岁的张凤琴则“技高一筹”,现场进行了俯卧撑表演,获得热烈掌声。张凤琴老人说,自己的腿脚、身体都不错。其长寿的秘诀是经常锻炼身体,坚持散步、做俯卧撑、干家务活,“我能一口气做50个俯卧撑,也不会喘粗气。”  相似文献   

16.
调查显示,有九成老年人希望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与家人一同生活。针对这一特点,采取“养老不离家、服务送上门”式的居家养老服务。由政府埋单重点为“三无”、低保老人、独居高龄困难老人提供养老服务支持。一是通过医疗网点,建立家庭病床,实现小病送医上门的便捷服务;二是为“三无”、低保老人、高龄独居老人提供全方位的温馨服务,使老人足不出户便能享受到养老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17.
平时总是面带微笑、和蔼可亲的陆仁龙,为了让老人满意。对待员工、对待自己却是严格无比。他坚持以制度管人,更坚持科学民主管理。春天春意盎然,老人在这里惬意地听着评弹,赏窗外桃花三两枝的美景;夏天酷暑逼人,老人在这里悠闲地聊天交流,感受清凉世界;秋天丹桂飘香,老人在这里练字、弹琴,尽享琴棋书画的乐趣;冬天寒风凛冽,老人在这里暖暖地品茶,笑看雪花飞扬……这里就是位于奉贤区城区黄金地段的区老年活动中心。  相似文献   

18.
在世博会德国馆,记者发现了一个非常吸引人的展示项目吨用乐高玩具构建了一个个生动温馨的场面:孩子和老人欢聚一堂,一起喝咖啡;年轻人照顾老人和孩子;孩子们则为老人们唱歌…一这就是德国推行的“多代屋”项目(Multigenerational Centres),它旨在让不同代际的人们在一起互动,交流,以应对德国日趋明显的老龄化社会。  相似文献   

19.
在加拿大,笑得最开心的是老人,穿得最漂亮、最绅士的是老人,最受社会尊敬和爱护的还是老人。 中国人自古就有“养儿防老”的观念,让子女养老送终似乎是约定俗成的规矩,也是老人幸福的标志。现在时代变了,国家给农民也上了养老保障,有了家底的老人,有机会选择适合自己的养老方式。我们一起来看看国外老人是怎样养老的。  相似文献   

20.
波涛 《当代老年》2010,(5):41-41
厨师有句话叫“明汁亮芡”。做菜勾芡不但能让菜肴光泽鲜亮,味道更好,更能保住营养。专家指出,老人做莱更要学着勾点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