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6 毫秒
1.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老年AECOPD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布地奈德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1.43%,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2.86%(P0.05);治疗后两组PaO_2,PaCO_2,FEV1,FEV1/FVC指标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布地奈德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疗效佳,能明显改善AECOPD老年患者的肺功能、气血指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成人哮喘急性发作时大剂量雾化吸入皮质激素与静脉注射皮质激素的疗效。方法 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均予吸入万托林(沙丁胺醇),静脉点滴二羟丙茶碱治疗。观察组(30例)吸入大剂量普米克令舒;对照一组(30例)静脉注射甲基强的松龙;对照二组(30例)静脉点滴地塞米松。结果比较治疗后2小时症状和体征的变化、治疗3天时FEV1占预计值分数以及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观察组与对照一组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二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哮喘急性发作患者,在吸入支气管扩张剂的基础上吸入大剂量普米克令舒,能明显改善病情、提高肺功能及缩短住院天数,与静脉注射甲基强的松龙的效果相近,优于静脉点滴地塞米松。  相似文献   

3.
老年肺心病患者高危死亡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肺心病患者死亡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8例住院老年肺心病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1.死亡组平均年龄、病程、吸烟指数、体重指数(BMI)、入院时氧合指数(PaO2/Fi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ls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和FEV1/用力肺活量(FEV1/FVC)与缓解出院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2.缓解出院组以单纯性酸碱失调为主,且以呼酸为多,而死亡组主要表现为混合性酸碱失调.结论测定相关指标,加强监护与治疗,对老年肺心病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舒利迭联合维生素D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血清Th17相关细胞因子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月至12月收治的稳定期老年COPD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经口吸入舒利迭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肌内注射维生素D2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Th17相关细胞因子(IL-17、IL-23、TGF-β1)及肺功能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IL-17、IL-23、TGF-β1水平均降低,FEV1、FVC、FEV1%均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IL-17、IL-23、TGF-β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FEV1、FVC、FEV1%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利迭联合维生素D可有效降低老年COPD患者血清IL-17、IL-23、TGF-β1等Th17相关细胞因子水平,改善患者肺功能,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盐酸氨溴索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5月期间老年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8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对照组4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静脉滴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差异,以及治疗前后临床肺部感染评分( CPIS)、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 APACHEⅡ)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12%,79.55%,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仅2例出现轻微不良反应;观察组的症状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CPIS及APACHEⅡ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盐酸氨溴索可显著改善老年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症状,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博利康尼、布地奈德氧雾化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AECOPD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给予布地奈德,博利康尼+布地奈德氧雾化吸入治疗和空白对照组治疗。观察三组疗效、临床表现、肺功能,动脉血气变化及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博利康尼+布地奈德组临床表现FEV1和动脉血气的改善显著优于空白对照组,略优于布地奈德组,布地奈德组显著优于空白对照组。结论氧雾化吸入博利康尼、布地奈德治疗AE—COPD有效、安全、易行,可作为AECOPD常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AECOPD )患者血磷浓度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性分析。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科住院的248例AECOPD患者血磷浓度进行分析,并与动脉血气氧分压( 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ECOPD22%的患者存在轻度低磷血症,11%患者存在中度低磷血症,3%患者存在重度低磷血症。经治疗病情缓解5%患者存在轻度低磷血症,3.7%患者存在中度低磷血症。血磷浓度与患者年龄无相关性( P>0.05),与肺功能(FVC,FEV1,FEV1%pre)有正相关(P<0.05),与PO2正相关(P<0.05),与PCO2负相关(P<0.05)。结论纠正低磷血症,使患者血磷处于正常范围,是AECOPD治疗中防治呼吸衰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观察口服羧甲司坦的临床疗效来评价其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中的治疗地位。方法选择60例COPD稳定期患者,60例患者均为COPD综合评估中的D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为常规治疗方法,即用舒利迭+思力华+茶碱缓释片+盐酸氨溴索片,症状加重时临时吸入沙丁胺醇气雾剂(万托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羧甲司坦口服。观察时间为12周,在第8周后与第12周后分别比较两组病例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结果治疗组患者相比对照组患者在下列观察指标中:急性加重发作、咳嗽评分、咳痰评分、CAT评分(COPD评估测试)、肺功能FEV1%、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C反应蛋白、中性粒细胞百分率方面均有显著差异。结论联合羧甲司坦口服在COPD稳定期治疗中通过促进气道内痰液排出及抗炎作用而减少急性加重次数,进而明显延缓肺功能下降速度,减轻患者痛苦,降低患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呼吸功能锻炼联合家庭氧疗对COPD缓解期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30例COPD缓解期患者进行系统地呼吸功能锻炼,同时进行氧疗,持续跟踪随访3个月后复查肺功能、SaO_2、评估自理能力情况。结果治疗后3个月患者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FEV1/FVC,优于治疗前,同时自理能力评分、SaO_2也有显著提高。结论呼吸功能锻炼联合氧疗可增强患者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观察临床护理干预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的不良心理、遵医行为、临床疗效及再次入院率,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其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将85例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55例)和对照组(30例),干预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与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并随访观察12个月内的不良心理、遵医行为及再次入院率。结果①干预前,两组不良心理、遵医嘱用药、合理饮食、合理运动及吸烟百分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临床症状积分、FEV1/FVC值、FEV1(L)值及FEV1(%)值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干预后,干预组的不良心理发生率(9.1%)、吸烟率(7.3%)及再次入院率(5.5%)显著低于对照组(46.6%,56.7%,37.5%)(P〈0.01),不良心理明显好转率82.1%(23/28)显著高于对照组6.7%(1/15)(P〈0.01);遵医嘱用药、合理饮食及合理运动率均显著高于干预前(P〈0.01),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临床症状积分显著下降(P〈0.01),FEV1/FVC值、FEV1(L)值及FEV1(%)值均显著升高(P〈0.01),干预组临床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FEV1/FVC值、FEV1(L)值及FEV1(%)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临床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稳定期COPD患者的心理情绪、提高遵医行为及降低再次入院率。可显著改善肺功能及提高临床疗效,是稳定期COPD患者康复与保健的有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老年心源性急性肺水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40例老年心源性急性肺水肿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常规药物治疗加BiPAP面罩ST-D-30呼吸机正压通气,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加鼻导管吸氧。结果 治疗组无创面罩通气后,19例在30min~2小时症状好转,呼吸减慢,心率下降,PaO2上升,PaCO2下降,治疗总有效率95%,对照组在相应时间内仅14例好转,治疗总有效率70%。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BiPAP治疗老年心源性急性肺水肿效果显著,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功能检测中通气各项指标在高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意义。方法对我科2007年11月至2008年11月200例70岁以上COPD患者肺功能检查中通气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使用SPSS13.0软件对肺功能各项指标进行分析。结果COPD轻、中、重、极重度患者的FEV1、FVC、FEV1/FVC、PEF、MMEF、V50V25MVV与正常对照组均有下降(P〈0.001);COPD各个组间FEV1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1);COPD轻度患者的MMEF、V50、V2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即有明显下降(P〈0.001);中度、重度及极重度COPD患者的VC与其他各组相比有明显下降(P〈0.001);各组MVV、PEF与FEV,均有高度正相关性。结论肺通气功能检查是诊断COPD的金标准,MMEF、V50、V25为检测早期COPD患者的敏感指标;FEV1、PEF、MVV均是反映COPD气流阻塞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联合局部微波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肺炎的疗效。方法11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控制性氧疗+抗生素+祛痰剂+支气管扩张剂),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仅加用血必净注射液,使用方法:血必净50ml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滴,每日2次,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联合肺炎部位局部微波照射治疗,血必净用法同前,连用7天。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FEV1、PaO2值升高均较对照组显著,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血必净联合局部微波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合并肺炎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艾灸足三里、肾俞穴对网球队员肺通气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艾灸足三里、肾俞穴对网球队员肺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24名队员按配对设计分为对照组和艾灸组.两组进行相同的体能训练,艾灸组接受艾灸足三里穴和肾俞穴处理.分别于实验前和实验8周后采用肺功能仪测试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每分钟最大随意通气量(MVV)、并计算MVV/m2等肺通气功能指标.结果:实验前两组间比较上述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8周后,艾灸组上述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呈显著性差异(P〈0.05);且实验后艾灸组和对照组上述指标也高于实验前,经统计处理呈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体能训练可提高肺通气功能;同时艾灸足三里、肾俞穴可协同体能训练增强肺通气功能,提高氧运输系统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检测瑞舒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的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及N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水平,观察瑞舒伐他汀对UAP患者血脂、炎性反应、心脏功能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96例UAP患昔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瑞舒伐他汀治疗,检测治疗前后血脂、血清hs—CRP、HCY及NT—proBNP水平,及观察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①治疗前两组血脂及血清hs-CRP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血清TC、TG、LDL—C、hs—CR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血清HDL—C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治疗前两组血清HCY、NT—proBNP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12周舌,观察组血清HCY、NT—proBN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水平(P〈0.01)。(④观察组的显效簪、有效率和总有效率(36.9%,49.3%,85.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9.5%,33.3%,52.8%)(P〈0.01)。结论瑞舒伐他汀可改善UAP患者炎性反应、血脂及HCY水平,改善心脏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健康教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影响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循证护理角度探讨健康教育对.陧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影响。方法:检索主要医学数据库。按一定标准筛选文献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iew Manager软件从遵医行为、圣·乔治呼级系统问卷(SGRQ)评分、肺功能检查、知识掌握、住院天数、住院次数、就诊次数、6分钟步行测试等8个方面进行Meta分析。结果:在遵医行为、SGRQ评分、肺功能检查(FEV1/FVC%)、住院天数方面健康教育组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在肺功能检查(FEV1、FEV1%)、知识掌握、住院次数、就诊次数、6分钟步行测试方面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目前医护人员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的健康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治疗效果。但在有些方面还不尽如人意.还需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健康教育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冠状动脉性心脏病介入治疗( PCI)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3月期间行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血管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以及PCI前后生存质量差异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评分差异。结果观察组血管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2.00%,对照组总发生率为30.0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P<0.05)。两组术前生存质量及HAMA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出院时及3个月后均较前次有显著改善(P<0.05或P<0.01),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1)。结论循证护理可显著减少冠心病介入治疗后患者的血管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