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科学的"脱价值化"及"价值中立"问题,是一个与社会科学观及社会科学方法论研究紧密相关的重要问题,同时也是一个迄今仍然众说纷呈且歧义丛生的话题.以自然科学为典范塑造社会科学,否定价值的客观实在性或事实特性,是支撑"脱价值化"主张的基本前提;这个前提并不具有可普遍化的公理意义,在经验主义-实证主义传统之外,虽说拒绝"脱价值化"的具体思路往往不同,但许多思想家都肯定了价值的客观实在性和价值知识的可能性.实证论意义上的"价值中立"与韦伯意义上的"价值中立"并非同一个概念,前者派生于社会科学的"脱价值化",后者立足于社会科学的"价值关联",韦伯并未主张把价值问题从社会科学领域中排除出去,他所说的"价值中立"可解读为"评价中立",意在强调社会科学家应"不作评价"地进行研究,以便遵从科学本身的要求即在事实和理性的引导之下得出客观的结论.问题不在于社会科学是否应该"价值中立",而在于"价值中立"在何种意义上是合理的以及在何种情况下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2.
再论“价值中立”及其应用限度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价值中立原则源自孔德以来的实证主义传统,韦伯则划分了研究中“价值关联”和“价值中立”两个阶段,阐明了各自的必要性与有限性。社会科学研究应奉行有限度的价值中立原则,以保证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讨论价值中立原则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限度,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近代以来人们对科学知识客观性追求的焦点逐渐由自然科学领域转移到社会科学领域,在对社会知识客观性的这种追求中,实证主义的社会研究者采取的是简单明确、直截了当的价值中立的方法论原则,而马克斯·韦伯则汲取了新康德主义者价值关联的思想,其方法论原则是一种价值关联的价值中立.马克斯·韦伯的方法论原则是复杂的、深刻的,同时又是矛盾的、暧昧的,由此也就导致了他对社会知识客观性的追求具有一定色彩的乌托邦性质.  相似文献   

4.
梳理价值中立思想的思想渊源,总结介绍韦伯的价值中立思想以及人们对于价值中立社会科学方法论原则的争论,发现价值中立与保值关联是一种对举而非对立的社会科学方法论原则,目前应提倡学术的纯洁和学者的良知,应强调学术的批判精神和方法论上的价值中立原则。  相似文献   

5.
价值阙如比价值无涉、价值中立更吻合韦伯文本的原意.价值阙如强调遵循价值关联,在研究过程中将价值判断悬置起来,存而不论,达成社会科学的客观可能性,做到社会科学的科学性.韦伯主张价值关联、价值阙如、事实判断,反对价值分离、价值判断.但价值阙如思想导致了虚无主义,是乌托邦.建构主义、结构化理论等发展了韦伯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6.
梁孝  张建伟 《学术界》2007,(2):256-261
价值中立被认为是维护社会科学客观性的基本原则,它坚持把事实的描述与事实的判断区分开.社会科学的独特性是以语言把握人类行为的意向性,它不能对人类行为仅仅进行外部观察,还必须进行意义解释.因此,社会事实的描述必然依赖于评价体系和评价体系的选择,而描述社会事实的价值语言必然包含着评价.价值中立原则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7.
孙晶晶 《理论界》2014,(7):108-110
价值问题,即科学研究者的价值立场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价值立场与研究结果客观性之间的关系问题,一直都是韦伯社会科学研究中最不知所措、也最为关心的问题,作为韦伯方法论范畴的核心,这一问题贯穿着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始终。韦伯认为价值关联是社会科学研究可能的前提,价值中立是社会科学客观性追求,而韦伯将研究者的价值立场分为"科学外"和"科学内"两部分将二者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8.
西方的价值中立原则认为社会科学的领域是"实然",而不是"应然",社会科学不能解决人类的目标问题.这项原则的确立并非源于人类认识的局限,而是由于20世纪以来资本主义进入大调整时期,国家与商业把知识生产置于工具地位,形成了国家和企业提出问题,学者提供研究成果的"采购式"社会科学研究模式,而知识分子的主流也从传统知识分子向科技型知识分子转化.价值中立原则在一定意义上是西方社会科学工具职能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9.
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价值选择与价值中立是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重大理论和原则性问题。为了促进社会科学健康持续发展,需要在完整准确理解社会科学价值属性的基础上,正确认识和界定其价值选择规范和价值中立规范。社会科学具有价值生产、价值需求和价值禀赋等多维价值属性,它所要求确立和遵从的价值规范具有多元整合与协同互补性。就价值选择和价值中立而言,两者并非完全排斥、非此即彼的,而是相互依存、功能互补的,在社会科学研究的不同环节和层面、不同时空和语境条件下可能适用不同的价值规范。  相似文献   

10.
对于科学的价值问题,贝尔纳不同于一般科学价值中立者只看到科学的应用环节,他关注到了科学建构过程中的组织形式--科学建制,他认为,从科学的形成过程和它追求的目标来看,它是主观的.显然贝尔纳已经具备了迈向科学价值非中立的可能性.然而,当贝尔纳面对科学在战争中的非理性应用而依然坚持科学可以造福于人类时,就要求科学具备一个前提条件,即科学本身并没有问题,它是价值中立的.于是,科学价值中立抑或非中立在贝尔纳这里形成了一个相互交错的矛盾:他说科学可以为人类服务,科学价值中立,是由于科学是一种方法、一种生产力;他说科学是一种建制,科学价值非中立,是为了要说明科学的社会性和科学形成过程的主观性.在贝尔纳的科学学里存在两条线,他始终没有将这两条线贯通起来.  相似文献   

11.
近代以来人们对科学知识客观性追求的焦点逐渐由自然科学领域转移到社会科学领域 ,在对社会知识客观性的这种追求中 ,实证主义的社会研究者采取的是简单明确、直截了当的价值中立的方法论原则 ,而马克斯·韦伯则汲取了新康德主义者价值关联的思想 ,其方法论原则是一种价值关联的价值中立。马克斯·韦伯的方法论原则是复杂的、深刻的 ,同时又是矛盾的、暧昧的 ,由此也就导致了他对社会知识客观性的追求具有一定色彩的乌托邦性质。  相似文献   

12.
韦伯的“价值无涉”不同于实证主义的价值中立,而是与价值关联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社会科学研究者进行经验研究的一种策略,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具有相近的合理因素,正确认识和理解“价值无涉”原则对推动当前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的本土化、国际化进程具有一定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依据作者本人对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理解,针对学术界出现的一些以韦伯的“价值中立”为名,要求在社会科学中消除“道德专制”、强调经验科学的“纯粹技术性”等观点和立场进行分析和批判。作者认为,韦伯不但没有为经济学等经验科学向自然科学靠拢提供任何理论依据,相反,他在《社会科学方法论》中始终强调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在目标上的根本区别,强调社会科学的“客观性”依赖于文化价值而不同于自然科学的客观性。文章通过对韦伯的“理想类型”概念的理解,着重分析了经济学自然主义倾向中实际隐蔽着的“伪道德中立”。  相似文献   

14.
浅论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价值中立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价值中立作为一种方法论在西方影响较大,近几年对我国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深入探讨这一问题,对于建构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础有着重要意义。当今,社会科学面陆的最大困难就在于如何回答社会科学的研究何以能够成为一门严格的科学。价值中立问题的实质不是取消价值关系,而是要求研究者在科学研究中严格划清经验事实与价值评价的界限,并且在研究主体选择了研究课题之后,应停止使用任何主观的价值观念,严格以客观的态度对问题进行观察与分析,因此,深入研究这一问题对于我们建立社会科学方法论基础,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方法论问题上,韦伯的观点是相互矛盾的,因此要想理解韦伯价值中立原则的真正内涵,必须深入其理论逻辑内部.韦伯认为,价值合理性与工具合理性是不相容的,现代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工具合理性取代价值合理性的过程,这一过程虽然消解了价值与意义,但是却为现代社会带来了规范与效率,因而具有其内在合理性.由此出发,虽然韦伯已经看到了在人文社会学科内,完全排斥主观性与价值的维度是不可能的,但他还是试图将在实践领域代表了规范与效率的工具理性引入到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中来.韦伯的价值中立原则与他的工具理性为主要内容的合理性概念具有内在的关联,是韦伯整个社会学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分析社会科学研究的客体与主体的特性入手,证明了在社会科学研究中价值中立的虚伪性.但公正而客观的社会科学研究仍有可能.一方面,根据混沌理论,有序出自混沌,社会现象也象自然现象一样,有规律右循.另一方面,社会科学研究者只要能站在社会整体利益的立场,站地与社会进步趋势相一致的立场,追求和先进阶级同一的价值目标.那么就有可能做到科学性与价值性、真理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人文科学领域里理性反思的元方法和价值中立的研究立场有着内在的关联,它导致了放逐价值、把认识本身当成目的的弊端;而人文学科有着不同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特殊研究领域,所以在研究方法、研究目的上必然有着自身的特殊性,体现为在处理问题与价值的具体过程中有其自身的独特策略。  相似文献   

18.
也谈价值中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价值中立”自 2 0世纪 80年代被引介到我国学术界后便出现了褒贬不一的看法 ,我们认为把“价值中立”作为一种研究立场的主张 ,在韦伯时代是有意义的 ,但从对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所表现的科学性的异同进行分析 ,并以现代科学的研究成果为依据 ,对“价值中立”的论证逻辑和实际操作中存在的困难进行剖析后 ,我们不难发现在现代科学高度发展的今天 ,在社会科学走向繁荣的中国 ,再谈“价值中立”已是不可取了。  相似文献   

19.
韦伯则在前人的基础上把“价值中立”理论系统化。这种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以前在西方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但是却也有人对它质疑。并且其争论到今天也还没有停止。虽然“价值中立”可能并不完全正确。但其中的合理因素对于我国社会科学研究仍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科学应当是"价值中立"的观点对于当今很多人来说似乎是天经地义的.本文通过对科学价值问题的历史考察,认为对于科学的价值问题,应在更广义的一般价值概念意义上来理解,这样比单纯强调科学"价值中立"、把科学只看成是一种对事先进行客观描述的知识体系或单纯是一种追求真理的活动,要全面、丰富得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