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高尔基     
这个人的童年几乎总跟不幸连在一起。5岁的那一年他的父亲去世了,母亲只好带着高尔基投奔了开染坊的外祖父,但外祖父家的人口众多,而且染坊的生意也不十分景气,一大家子生活非常艰难。  相似文献   

2.
暑假中读了一些文学名著,其中有一篇就是马克西姆·高尔基的《童年》。高尔基出生在俄国诺夫戈罗德的一个木工家庭,早年丧父,寄居在外祖父家,十一岁走向社会,饱尝了人生的辛酸。而《童年》正是根据他童年的生活而写成的。可以说是自传体小说,正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状。小说中的主人公同样是三岁丧父,由母亲和外祖母带到外祖父家。外祖父是一个性情粗暴、自私的小染坊主,但已快濒临破产。两个舅舅也是同样粗暴的、自私的市侩,甚至他们的儿女也沿袭着这样的风气。阿廖沙就在这样的家庭中饱受虐待:外祖父经常痛打外祖母及孩子们,有一次竟把阿廖…  相似文献   

3.
正陈慧瑛,著名归侨女作家,1946年12月出生于新加坡。她的外祖父是新加坡爱国华侨富商,1959年外祖父含泪将最心爱的外孙女送回中国。那一年,她13岁。离开新加坡前,外祖父将珍藏多年的晚清画作《墨梅》交给她,并嘱咐她要学有所成,报效国家。陈慧瑛坚持写作40年。她将这理解为一种传承。她说,自己一家三代都侨居国外。不过,她从小是读着"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成长起来的。1967年,她不负外祖父的期望,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了于厦门大学中文系。正当人  相似文献   

4.
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高尔基是怎样教育和培养儿子的呢?俄文版的《高尔基和儿子》一书中的《高尔基和儿子的通信集》部分,向我们展示了这位伟大的世界文豪生活中的另一个有趣的世界。马克西坶·阿列克谢耶维奇·彼什科夫(1897——1934)是高尔基的独子(高尔基原名为阿列克赛·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高尔基是笔名,生有一子一女,女儿卡佳年幼多病,不幸夭折)。马克西姆生于一八九七年,一九○六年随母亲侨居法国巴黎,在巴黎  相似文献   

5.
高尔基是苏联无产阶级的伟大作家、社会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的许多作品,在我国有广泛的影响。研究他的成长道路,对于我们今天的学习和工作仍有深刻的教育意义。高尔基生于1886年,五岁成了孤儿,十岁为生活所迫而走上社会。为了糊口,他当过鞋店的学徒,制图所的听差,轮船上的帮厨,还当过彩画工、面包工、搬运工,到处漂泊流浪,挣扎在社会的最底层。二十四岁那年,他用高尔基的笔名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三十岁那年,他才委身于文学事业,此后逐渐闻名于世。象高尔基这样一个只读过几个月小学的流浪儿,是怎样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革命文学大师的呢?  相似文献   

6.
陈丹燕 《社区》2013,(23):4-4
五岁的时候,我随父母从北京搬到上海,那一年,我开始认识字了,我母亲告诉我,当晚上我们下了火车,看到车站上的霓虹大字,我说:“上海。”分辨出了“上”和“海”的不同。那一年,我认识了离我家不远的一家新华书店,在淮海路上,挨着一家小百货店和一家日用品店,我在那家书店里,买了属于我的第一本书,漫画书《二娃子》。为二娃子的倒霉和不幸,曾悲愤得大哭。  相似文献   

7.
祸福人生     
《北方人》2006,(1)
对于战国胜来说,不幸降临得过于突然,事前毫无征兆。那一年,战国胜二十五岁,工作刚刚稳定。一场意外的车祸让他的头部受到了猛烈的撞击。然而,最终的诊断结果,却是一个比毁容更让家人无法接受的残酷现实。儿子年纪轻轻就要双目失明,这让做父母的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战国胜家在农村,父母常年以养鸡为生。操劳  相似文献   

8.
一 龚自珍(一七九二——一八四一),号定庵,浙江仁和人。清乾隆五十七年,生于一个封建官僚的家庭中。祖敬身,乾隆己丑进士,官至云南迤南兵备道。父丽正,嘉庆丙辰进士,官至江南苏松太兵备道。他的母亲是乾隆时期著名的朴学家段玉裁的女儿,具有较深的文学素养,因此在童年,其母即授以吴梅村诗。①十二岁,他的外祖父段玉裁,就又教给他以许氏说文部目。十六岁读四库提要。由于他幼年经常生活在外祖父家  相似文献   

9.
伟大的俄国无产阶级作家玛克西姆.高尔基对朝鲜现代作家李箕永的小说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李箕永幼年丧母,生活穷困潦倒,社会经历与高尔基相似,加之高尔基的作品契合朝鲜救亡的时代主题,所以引起李箕永的强烈共鸣,进而影响其创作意识、题材选择、思想内容的倾向性和创作方法等。  相似文献   

10.
我的外祖父叫李光前,18岁就在山西洪洞参加了八路军,并很快成为一名炮兵。19岁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凭着共产党人不怕艰难困苦顽强拼搏的精神,新中国成立时就已成长为四野炮兵的一个团长。  相似文献   

11.
无产阶级文学家高尔基在伟大革命导师列宁逝世以后写道:“弗拉基米尔·列宁,这个世界的伟大的真正的人物死了。他的死在那些知道他的人们的心上是一个非常沉重的打击,一个非常沉重的打击啊!……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扑灭列宁在这个疯狂世界的窒息的黑暗里所举起的火炬。从来没有一个人象他一样真正值得全世界的永久的纪念。”作为列宁的挚友,高尔基当时的心情是十分悲痛的。列宁对高尔基的思想和创作有着巨大的影响,他对高尔基的亲切的关怀和诚恳的帮助,成了高尔基前进的巨大动力。列宁与高尔基,一位是伟大政治家,一位是伟大艺术家,他们之间的亲密友谊,在世界革命史和世界文艺史上是令人瞩目的。出身“底层”、饱尝艰辛的高尔基,以一个憎恨压迫、憎恨剥削的革命者的目光观察生活,描写生活,揭露社会黑暗,投身革  相似文献   

12.
你出身于什么家庭?我于1958年生于莫斯科,并在那里长大。我只有一个母亲,她是一位药剂师。在我的童年时代,我和母亲同外祖父祖母生活在一起。外祖父是立陶宛人,外祖母是犹太人。我母亲是他们的独生女儿,就象我是我母亲的独生女儿一样,我们是两代独生  相似文献   

13.
孔力 《新天地》2012,(4):18-19
在河南省郏县堂街镇生活着一位名叫曹铁的老人,这位87岁的老人因为剿匪有功,25岁那一年曾作为解放区的农民代表、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在北京参加了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在晚宴上,他曾向毛主席敬酒。会议结束后,他又亲历了开国大典。多年来,曹铁却保持着一颗平常之心,他的6个子女都在乡村务农,他多次谢绝了县领导为其  相似文献   

14.
《梅花魂》一文,三次写到外祖父的哭,从哭中深切表达出了外祖父的拳拳爱国心、赤子情。  相似文献   

15.
我的外祖父已经去世20多年,我至今依然很清晰地记得,在给外祖父出殡的时候,村子里几乎所有的人都来给外祖父送别。从家门口到坟地三公  相似文献   

16.
李建平  龚茂明 《老友》2013,(4):31-31
为方便照顾外祖父,她摒弃世俗偏见,在老人的房间搭个床睡在旁边;为方便外祖父进食,她每次都把饭菜搅得很碎,每顿饭她都是先喂完外祖父自己再吃;为让外祖父舒舒服服睡觉,她每天晚上都要起床给老人更换尿布。有一次,老人大便失禁了,她没想太多,只把老人当成老小孩,一点一点给他擦洗干净……  相似文献   

17.
她读大学那一年,父亲不幸在一场车祸中身亡。原本生活无忧、衣衫鲜亮的她,一下子落入困窘的境地。为了减轻母亲的压力,凭着自己对于衣饰搭配的敏锐,她很快在一家叫“浪漫经典”的摄影馆,找到一份服装师的工作。她爱极了这份工作,不只是因为可以解决自己的生活费用,而且还可以离喜欢的时尚衣服那么近。甚至在无人的时候,偷偷地一件件试穿它们。她用这样隐秘的方式,继续自己绚丽衣衫的梦想。  相似文献   

18.
母亲与父亲离异那一年,周星驰才7岁。他和姐姐周文姬、妹妹周星霞一同被判给了母亲凌宝儿。在1968年的香港,一个女人带着三个孩子讨生活,其艰难可想而知。为了维持生活,凌宝儿一个人打了两份工。令她欣慰的是,孩子们都很乖巧懂事,尤其是周星驰,  相似文献   

19.
(一) 艾煊是这样描述他的童少年时代的生活的:“我的童年,那色彩,就象我父亲染缸里浑淘淘的靛汁,是介于蓝色、黑色和灰色之间的暗蓝色。……儿童生活中,搀入了成人生活中悲凉的成分。”他只上了一年半初中,由于家庭无力供他上学,就跟随父亲到染坊去当学徒。当时,抗日战争刚爆发,艾煊家乡的安徽桃溪镇,“在日寇进攻时被掉一大半。国民党游击队、  相似文献   

20.
那一年,她60多岁,头发花白,皱纹遍布,更是直不起原本就不健康的腰身。她已经独自在那条古老的街上生活了好几年。住街道中间的一所小房子。是陈年的旧房,墙壁斑驳。房屋内,简单的床几,唯一奢华的用品,是一台老式的电风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