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们曾陶醉于"高山流水"的美妙、"执手相看泪眼"的凄婉、"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迈、"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正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无悔、"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凛然……而今,美变得似乎无关紧要了,重要的是升学。语文也便失去了美的灵魂。而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要"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2.
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教师在尊重学生情感的基础上与学生进行的沟通与交流,通过小学语文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的情感领域发生积极变化,产生新的情感,形成新的情感品质。为此,文章围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情感教育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黄光强  刘锋 《科学咨询》2008,(12):48-48
语文教学应将情感熏陶贯穿于日常教学过程中.行之有效的方法有:教之以情,激起共鸣;启迪想象,引入意境等,采用这些方法以达到发展智力,塑造灵魂,培养创造美的能力的目的.情感;熏陶;睿智.语文新课标,把语文定位在"培养高尚的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陶冶情操,感悟人生,升华精神境界".这一定位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质,不再是老师教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语文技能、强化解题方法,而是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在呼唤新的教学理念的今天,我们应该把情感熏陶,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去.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情感熏陶呢?通过实践,笔者体会到:教之以情,激起共鸣;启迪想象,引入意境,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4.
介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孩子们从美学角度去领悟、去体验、去感受,从而陶冶他们的理想、情操和品德.  相似文献   

5.
美育是情感教育,在中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看来:“人人都有感情,但并非都有伟大高尚的情感,要培养陶冶伟大高尚的情感,取代卑劣的情感,除了美育,别无他途。而且他把艺术作为对人们进行美育的基本手段,认为美育可以使人类能在音乐、雕刻、图画、文学里又找到他们遗失的情感”。法国美学家卢梭说:“有了审美能力,一个人的心灵就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各种美的观念,并且最后接受同美的观念相联系的道德观念。”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质,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和能力,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而且要培养学生正确、健康的审美观点、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和创造能力,这是新时期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适应二十一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教育是当前素质教育培养的一个重要目标.落实在教学环节中可以采取设境激趣感知美,读文引思激发美,品词析句理解美,启德训能创造美等策略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不断感受、体验这些以教材内容为本的审美内容及形式外,还要遵循学生审美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不断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品味、分析比较,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8.
教师对话文本的核心要务就是梳理出文本的情感脉络。贯穿文本的情感就是文本的"根",文本的"魂"。有了它,文本就有了生气和灵气。教师对话文本,走进的是"心",走出的是"情"。情感审美,既是语文教师的基本功,也是语文教学预设的前提,更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根本。教师对话文本,务必要找到共振人物情感的着力点和凭借。这是教师教学预设在教学实践中获得成功的关键和保证。教学中,引领学生对话文本,定要贴紧作者的心,共鸣作者的情,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9.
王燕 《科学咨询》2008,(14):31-31
所谓审美素质,就是培养学生对自然、社会以及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造能力,提高生活趣味,使其在思想上得到健康成长的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是当前素质教育培养的一个重要培养目标,其培养贯穿于各门功课、各个教学环节.  相似文献   

10.
散文的基本特质美是"形散而神不散".从语言色调看,散文如"素描",如"淡心";从文化内核看,是"观察"是"思考";散文是智慧的结晶,是情感的渲泄.散文的文字有奥妙无穷的大千世界,有宁静淡泊,心如止水心灵境界.散文的笔法变化无穷,无拘无束.阅读散文使人愉悦,让人沉思,令人扼腕,愁肠百转.毫无疑问,散文中有"美"的因子,而散文审美教学活动也绝不会是指向单一、层面单薄的过程,而是要教学生充分挖掘出其"美"的特质,充分释放其"美".  相似文献   

11.
黄忠荣 《科学咨询》2009,(24):55-55
在这里,课题是指语文课本中的文本题目,它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是文章中心的高度浓缩,既提纲契领地概括了内容,又蕴涵着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因素。因此,我们常常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这双眼睛,可以窥视文章的思路、内容、中心、情感。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从课题人手,充分发挥文眼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学习语文。  相似文献   

12.
张季秋 《科学咨询》2007,(14):36-36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心理学认为:情感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体验。情感一旦产生,便渗透到人的一切活动之中,使活动染上情感的色彩。“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笔者在这几年的课改教学中,也越来越体会到情感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新课标>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这就迫切要求每一位语文教师改变过去只重知识、技能教学的观念和做法,认真思考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问题.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的教育呢?笔者认为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诵读法、想象法、导情法、求异法.一旦学生拥有了这种审美的能力,那么就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打下了基础,为社会培养一代全面发展的新人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4.
情,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刘勰曾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们在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中,不会无动于衷,冷若冰霜,而常常是情动于衷,  相似文献   

15.
周昆明 《科学咨询》2009,(24):56-57
语文教学过程,既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认知过程,又是陶冶学生情操,引导学生走向积极健康向上的情感过程,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作品中的真善美,把握文中的感情激流,融情感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这样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就不再是抽象枯燥的文字符号,而是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6.
李开琼 《科学咨询》2008,(20):51-52
语文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要转换教学理念,要转学科本位为人性本位.本文根据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体验,提出了几点粗浅的看法.现呈文于此,望同仁们多提宝贵意见.  相似文献   

17.
情,是语文教学的灵魂.刘勰曾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人情.""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们在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中,不会无动于衷,冷若冰霜,而常常是情动于衷,形乎于外的.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说:"情感为纽带是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师生的情感随着课文情感的起伏而推进、延续.  相似文献   

18.
语文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要转换教学理念,要转学科本位为人性本位。本文根据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体验,提出了几点粗浅的看法。现呈文于此,望同仁们多提宝贵意见。  相似文献   

19.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注意情感教学,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呢?首先教师应重视并加强对教育活动过程的研究,而不是对教育教学的结果加以研究.面对有差异的学生,用统一的要求,培养出整齐划一的学生是一种空想,应该在课堂教学中,集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能力的培养和人格的健全为一体,面向伞体学生,承认井正视后进生,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动力,实施课堂教学目标素质化.  相似文献   

20.
钟雪芳 《经营管理者》2009,(19):294-294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思想教育,应是每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认真加以思考和研究的。作为语文教师,应该采取潜移默化的方法,力求在完成语文教学任务的同时切实做好思想教育工作。下面我将从明确思想教育目标、坚持文道统一、教学过程感染熏陶三个方面阐述笔者对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